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1喜欢:2

$东方雨虹(SZ002271)$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都是坏账到底有多大,看了年报结合对行业情况的一些了解,我觉得问题应该没有特别严重,基本还是在预期之内,今天市场可能有点反应过度。

计提减值主要来源于“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其他应收款-往来款”、“其他非流动资产-购房款”。很多人比较在意应收款里面2-3年的金额大幅增加,以及购房款的大额计提减值,这里面主要是工抵房,区别在于是否网签过户,其实本身开发商用房子抵债都是已经打折了的,再加上今年会计处理比较严格,这些房子后续如果卖掉大概率变现也不会少于减值以后的金额了,未来继续形成坏账的几率是比较小的。

我觉得还是应该更加重视多去看看东方雨虹的转型变化,工程业务明显在不断进行收缩了,因为这几年很明显的情况就是产业链上做工程的企业坏账尤其严重,破产的比例也相当高。我们看到雨虹23年度的工程业务收入已经有所降低,而实际上23年度结算的施工有一部分是22年甚至21年的时候就承接的,特别是21年的时候房地产是不错的,这里面可以合理推测公司也是乐观地承接了不少(事后证明)有风险的施工业务。而材料的销售这块23年还是实现了一定的增长的,背后能够反映出在行业下行阶段东方雨虹的市场占有率是在快速提升的。其实施工业务考虑到毛利率和坏账,本身也不赚什么钱,所以24年哪怕再大幅下滑拖累收入我觉得也丝毫不影响雨虹的价值甚至反而是好事。

这几年雨虹的客户和收入结构一直在不断向零售和小B去转型,大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主要就是以国企央企客户为主,民企基本都是要求现款了,所以未来实际上风险也并不大,但是财务审计报告这一块本身计提减值是会计师也有要求的,会计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其实也挺死板的,再说了地产行业这么差,雨虹今年要是减值依然很少,搞不好被人怀疑会计师配合公司财务造假呢。

东方雨虹今年都如此加大力度计提坏账了,再看看三棵树今年也只有1.7亿净利润,其中第四季度亏损3.8亿元,科顺发的预告今年是亏损3.75亿元的,而凯伦股份亚士创能前三季度也没赚什么钱,估计全年下来也是没多少利润的。房地产行业如今这个局面下,没有多少企业还有能力在那拼命垫资了,都知道这等于是在找死。

行业共性的问题,如果东方雨虹都活不好的话,我相信整个地产防水业务没有一家企业能赚钱过好日子。看看北新建材这几年防水业务基本平均每年能做到30多亿的规模,那么自从收购一系列防水公司之后呢,相关的各项应收款包括合同资产在2023年底也大约比之前增加了将近23亿元,难道北新建材的这些应收款是毫无风险的吗?

我倒也不是想吹捧雨虹有多么好,商业模式不同,行业下行阶段,伟星新材北新建材的表现会比东方雨虹稳健,这个丝毫不令人感到奇怪。但是行业上行阶段,东方雨虹必然会有更大的弹性,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最后别忘记了,东方雨虹做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公司的新房开发的业务,还有市场更大的基建板块,以及未来更加广阔的存量房旧改还有工业厂房的维修新建等等。并且公司在持续拓品类,砂粉业务的成功是很好的经验,相信公司未来在品类拓展和渠道协同这块还有很大的作为。德爱威涂料这么多年收购过来发展其实不够理想,我相信大家都感到不满意,年报里面也提到了现在把涂料零售给放到民建集团下面来管理,更好地发挥渠道协同的价值。

企业发展有不顺的时候有起起伏伏这太正常不过了,没有必要因为今年的年报里面突然计提坏账增多就搞得特别夸张地好像认为东方雨虹从此就要没落了,毕竟东方雨虹不是那种靠着抱紧几个高风险大客户的大腿才做出如此规模的,2023年的前五大客户集中度很能说明这方面的问题。所以,还是那句话,如果东方雨虹都不行了,那没有一家防水企业是能行的。而如果整个防水行业都不行,那其他建材板块的企业们又能好的到哪里去呢?

全部讨论

其实本身开发商用房子抵债都是已经打折了的,再加上今年会计处理比较严格,这些房子后续如果卖掉大概率变现也不会少于减值以后的金额了。
但凡能够找到几个建筑行业供货商了解一下,都说不出这样的话来。暴雷房企能拿出来抵债的,无非就是几类:
1. 三四五线城市的住宅,这已经算优质的了。
2. 车位。
3. 商铺。
4. 公寓。
这些所谓的打折,是存在的。具体怎么打?一套公寓开发商定价 50 万,打个八折抵给你,30 万能变现就谢天谢地了。至于车库商铺,现在这种行情下,三四折都不一定有人要。某在成都的供应商,手里拿着贵州云南地级市的这类资产账面价值 5000 万,自己估计能变现 2000 万就不错了。

请问其他应收款—往来款里是什么?

万科笑了

我小舅子在上海公司这边做销售,上海这边他们都好几年不怎么直接做工程了,而是改由经销商去做。可就是搞不懂雨虹为啥还有这么多应收款。

04-20 08:39

问题不大,保守些可按应收80%计提,不必全部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