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你还值得持有吗?(二)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32喜欢:22

上一篇文章《洋河,你还值得持有吗?(一)》,分析了洋河2023年首次出现季度亏损的原因,以及管理层诚信问题。但这几个点,顶多是洋河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片段”,不是全貌,回答不了“洋河是否还值得持有”这个问题。

最近也花了很多时间,梳理了很多关于洋河的信息、资料,在边总结、边思考、边复盘的过程中,有了不少新的发现、新的认识。计划逐步把我的思考过程分享给大家。下面步入正题。

洋河还值得持有吗?要看清楚这个问题,我认为其中绕不开的一个坎是:“今世缘”。

为什么这么说?

其它的酒企,如泸州老窖、汾酒、古井贡等,因为品牌力区域不同,酒的风格特点主力产品的价位段不完全相同,我们总能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说明它们具备高增长能力的原因。

今世缘洋河在同一个区域,酒体风格相同,主打产品的价位具备可比性,而且,洋河的品牌力,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明显在今世缘之上的。

我们来看看它们最近10年干得怎么样?

为了有利于看清问题,我把洋河今世缘的营收打开,从省内省外两个维度分别来看。

洋河省内的营收,2014-2023这10年时间,增长51亿,增幅55%,今世缘省内的营收2014-2023这10年时间,增长71亿,增幅315%,无论是增长的绝对值,还是增长率,今世缘都完胜洋河。

但从2014年到2018年,省内营收,洋河增长为30亿,今世缘增长为12.8亿,洋河是远超今世缘的,这5年的增长情况,符合洋河、今世缘当时各自的体量特征。

2019年,洋河省内营收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长为-13亿,今世缘省内营收增长为10.2亿,增长率为29%,一下拉开了差距。

这一跌一涨之间,今世缘对比洋河,相当于2019年在省内市场份额一下多抢了23.2亿,这对于当年营收只有35.4亿今世缘来说,是逆天成就啊。

2019年发生了什么,让洋河今世缘之间的营收情况发生这么大变化?

当年针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站在2024年的今天,回过头来再看,很多事情就很清晰了。

我尝试着把洋河在上一轮白酒景气周期,未跟上大部队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复盘。

众所周知,2019年是洋河的销售体系出问题之年,洋河2019年第三季度营收增速为-20.6%。

从最近几年的券商研报、业内专家的分析来看,都是在说洋河之前的经销商体系出了问题。过去洋河引以为豪的的深度分销体系3万销售大军,在白酒消费以中低端为主的时候,尤其是白酒消费下滑阶段,这种方式能降低经销商风险,在拓展新区域、快速铺货方面优势明显,但经销商利润很薄。

随着2016年的白酒消费复苏,且白酒消费逐渐向中高端转移洋河的深度分销体系就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了。

在中高端白酒消费逐渐增加时,经销商的人脉资源政商关系在销售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个时候,如果还是把经销商当做搬运工、展示柜,只让他们赚钱点运费、陈列费,他们就开始有意见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洋河的销售体系压力是显而易见的,2016、2017年洋河营收增长为7%、16%,对比之下,茅台2016、2017年营收增长为20%、50%,五粮液2016、2017年营收增长为13%、23%,泸州老窖2016、2017年营收增长为20%、25%,汾酒2016、2017年营收增长为7%、37%。

当时作为白酒老三的洋河,看着老大2017年增幅50%,其它的几个头部也是25%+的增速,自己怎能不急。

为了保住高增长,开始拼命的往渠道压货,甚至通过大幅增加新的经销商来压货,2018年经销商数量从8000左右,大幅增加了2000家,这些都为2019年的问题爆发埋下祸根。

2018年及以前,洋河年报中“核心竞争力分析”中,每年洋河都把自己的“3万铁军”和“深度分销”拿出来炫耀一番:

营销网络优势。公司拥有一支行业内人员最多、理念最新、执行力最强的营销团队,与近1万家经销商合作,拥有3万多名地面推广人员,同时不断加大深度分销模式

2019年及以后,洋河年报中“核心竞争力分析”中 ,再也不提以前引以为傲的优势了。

营销网络优势。公司拥有一支行业内人员最多、理念最新、执行力最强的营销团队,营销网络已经渗透到全国各个地级县市,渠道的高速通路已经基本搭建完毕,为未来的市场拓展和品类延伸奠定坚实的基础。

按正常逻辑来说,2019洋河即使销售出了问题,失去的市场份额,应该是由在江苏省内的其它酒企瓜分才对,为何今世缘把洋河丢掉的13亿份额拿走了10.2亿,相当于洋河失去的市场份额被今世缘一锅端走了。

其它酒企,跟洋河同档次、同价位的产品,如汾酒、习酒、郎酒、舍得、古井贡等等,竞争力不如当时的今世缘吗?它们就不能从中分一杯羹?

魔鬼都在细节里,只要你关注够细,并持续跟踪,抓到关键点,也能够一叶知秋。

2019年江苏白酒市场容量约350亿元,其中今世缘洋河只占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另外一半左右市场份额的其它白酒企业,在洋河下滑的时候难道是吃干饭的,坐着看今世缘攻城略地?

从2019年开始,今世缘到底做对了什么?这是我的第一个疑问。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再来看下各家酒企省、内外营收情况,对比下洋河今世缘这种落差情况,是个例还是普遍情况。

我仔细查阅了相关酒企的年报,在年报中公布了省内、省外营收的中高端白酒,只有汾酒、洋河今世缘古井贡、舍得

其中古井贡是按华中、华北、华南三个区域统计的,为了方便对比,把华中等同于“省内”,华北、华南等同于“省外”,另外舍得酒业是2017年开始公布这些数据的,之前年份没有。

把这些归总在一起后,我们来看下:

省内营收,也就是酒企自己的大本营里,2014-2023年十年时间,营收增幅洋河55%今世缘315%古井贡375%,汾酒为449%。

由于有的公司2014年省内营收金额比较小增幅不能完全代表真正水平,再来看下这10年省内营收的增长金额洋河增长51亿,今世缘增长71.1亿,古井贡增长135亿,汾酒增长99亿

10年前,省内营收金额,洋河是汾酒的4.2倍、古井贡2.6倍,今世缘的4.1倍,这10年,洋河除了增速大幅落后,竟然在增长值上也明显落后。汾酒、古井贡不好比,在省内,10年前今世缘只是洋河的小弟弟,营收竟然增长了71.1亿,洋河你这51亿的增长让人情何以堪?

过去10年省内营收增速、增长值洋河都是完败于其它几家,而且败得很惨

省内营收这个的维度对比,洋河的差距是如此明显,在自己的大本营内,其它的酒企都有不错的增长,至少都是3倍以上的增幅,为何单单洋河不行?这是第二疑问。

再来看看省外营收情况:

省外营收,2014-2023年十年时间,营收增幅,洋河为255%,今世缘为462%,古井贡为206%,汾酒为1070%。

由于有的公司2014年省外营收比较小,增幅不能代表真正水平,再来看下这10年省外营收的增长额:洋河130亿,今世缘6亿,古井贡21亿,汾酒180亿

从这个角度看,洋河的省外发展,这10年,虽然比不上汾酒2018年后爆发式增长(汾酒10年增长180亿,有171亿是从2018年开始增长的),但跟今世缘古井贡同为中端白酒企业比,不但不落下风,而且还是遥遥领先的。

过去10年,洋河在省外、省内的营收增长情况,跟同行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省内,今世缘在2019年之后,打得洋河毫无招架之力,但一出省,今世缘过去10年营收只从1.3亿增长到7.3亿,仅有可怜的6亿

是因为洋河已经成为全国性品牌了,在省外发展比今世缘更容易吗?

那为什么同为区域性品牌的古井贡舍得在这10年分别增长了21亿35亿(舍得是7年增长值)?

其中古井贡“省外”营收只计入了华南、华北的营收如果把华中除了古井贡大本营安徽、湖北之外的河南、湖南、江西营收也算到“省外”的话,古井贡过去10年省外营收增幅保守值也在30亿以上。

今世缘在省内,尤其是在2019年之后,是增长的明星,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为何一到省外,马上就变成瘪了气的皮球,跑不动了?

这不符合常识。

对除茅台之外的白酒企业,如何高效率的把酒卖出去,都是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白酒企业的销售体系、管理方法,在一个区域做得好,是可复制的、可推广。就比如洋河,新进一个县、市,一般是先集中力量做一个样板区出来,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向该县、市其它地方复制、推广。

今世缘在省内销售做得这么好,成功的模式、经验,为什么不能向省外复制、推广呢?

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今世缘在省内的竞争力优势,不具备在外省复制、推广的条件

什么样的竞争优势,不能在其它省份复制、推广?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了解到情况是,最近这些年,有不少洋河的员工跳槽到其他酒企,洋河快成白酒行业的黄埔军校了,尤其是在江苏。

跳槽的员工,不只是带着技术、管理理念,还带着自己的人脉资源、政商关系。

我原以为是洋河这些跳槽的骨干员工,到了今世缘等酒企,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技术优势、销售思路,助力新东家业绩腾飞。

但今天我发现最核心的还不是这点,如果这部分员工在企业内管理上、销售上发挥了作用,这种能力是可以在其它地方复制、推广的。

而不能复制推广,有地域限制的,只有政商关系、人脉资源。

你在江苏省的政商关系、人脉关系无论怎么牛,出了省,到其它地方,这种优势马上变为零。

那么,洋河在2019年发生了什么,在省内政商关系和人脉资源方面优势,几乎一夜之间都转变成今世缘的优势了?

请大家去查下2019年江苏省出问题的副省长,以及他的成长历史。具体我就不展开说了。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今世缘,它省外经营业绩始终做不起来,是没有这方面的想法?还是没有付诸行动?都不是。

今世缘2018年开始在央视打广告,自那时起,今世缘就有了全国化的雄心,并付诸行动。

从今世缘的历年广告费增长趋势中,我们不难发现,2019年今世缘的广告费开始加快增长,较上一年增长2.1亿,之后稳定了3年,2023年又大幅增了3亿,2023年广告费为8.6亿。洋河2023年的广告费是11.1亿,今世缘广告费已经快赶上洋河了。但我们不要忘了,2023年今世缘的营收是100亿,洋河是331亿。

销售费用是酒企在销售方面发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发力后有没有效果暂且不论,但能够看出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的力度,毕竟这些资源投入,归根结底最终都是钱的投入。

今世缘2023年销售费用是21亿,同比上一年14亿增长7亿增幅50%,其中广告费增加3亿,促销费增加3.1亿;洋河2023年销售费用是53.9亿,比上一年41.8亿增加10.1亿增幅29%,主要是促销费增加10亿。

今世缘2023年的销售费用率为20.8%,较上年17.6%增长3.2%,洋河2023年的销售费用率为16.3%,较上年13.9%增长2.4%

2023年销售费用,无论是增长率,还是增长额(还原到与洋河同等营收情况下),今世缘的发力程度,都是超过洋河的

不过,差别在于,今世缘发力后实现了28%的营收增长,洋河只有10%的营收增长。

了解完这些,我们再回头看看今世缘的省外营收,2023年为7.3亿,较上年的5.2亿增长2.1亿,还没有广告费增长得多(2023广告费增加了3亿)。

继续把洋河的广告费打开看下:

洋河2023年,在省内的广告费投入7亿,在2022年基础上增加5亿,省外的广告费降到了4.1亿,这是要在省内跟今世缘面对面的干啊。看来,洋河也知道了,自己最大的问题在省内。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

洋河自2016年白酒消费复苏以来,就开始慢慢掉队了,原因有品牌力、产品力、渠道方面的问题(下篇文章详谈),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打开来看,洋河的问题主要在省内,省外的增速是跟上了“大部队”节奏的。2019年开始在省内被今世缘打得节节败退,是有原因,并非“洋河不行了”简单几个字就可以概括的。

同时,我也看到了今世缘未来的天花板。如果今世缘在省外还不能快速打开局面,在省内随着洋河不断加大投入,跟今世缘打正面遭遇战,今世缘的增长出现瓶颈应该不是非常久远的事情。

以上通过对洋河的分析,把我的思考过程展现给大家。有的朋友认为把这些细枝末叶,搞得太清楚,没有意义。其实,在投资这个漫长人生的旅途中,通过查寻资料、梳理逻辑、反复求证、出现偏差后的思考、复盘,学会看懂一个企业,是充满乐趣的,伴随着它的,是自己的思维见识格局胸怀的不断提升。

把思考分享给大家,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分析的结果对与错,而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触发你的思考,我抛出的,能引出你思考的“”,消除潜意识里的担心、疑虑,又或者是证实了自己的担心和怀疑。

这些不断思考、求证、纠偏的过程,是让自己不断强大的必由之路,也是最重要的

最后 ,也祝愿各位朋友,在投资的道路上,持续学习,不断成长!敢于坦然站上树梢的小鸟,不是信任树枝的坚固,而是相信自己翅膀的力量!

参考文献:《一图读懂:江苏白酒区域品牌》乐酒圈。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05-23 13:39

好文!张联东这个官僚出身的 去年亲自督战南京 也没做出突破 是受去年股权小作文事件影响没顾上发力吗?还是受刚进去的书记影响 位置不稳?抑或是江苏上层关系复杂度太高 一朝一夕不易攻破?投资洋河太难了 确实内忧外患……

这两天又一个宿迁上去的被调查了

05-23 19:37

细致入微,洞察分毫。佩服佩服!
时间跨度上看,股权事件应该跟2019年事件无关,影响力也要小些(营收角度、经销商数量)。
我仍然认为,营销渠道的问题,不是张的责任,也不能说是前一届的问题,只是不再合时宜了,需要调整,这种调整要触动利益的,甚至短期看代价巨大。
但有勇气调整,调整完后开始放低身段pk对手,加上存货不贬值的特点。我仍然认为就一家企业来说,低点有限,高点可期。

05-23 15:59

现在的问题是营收利润会不会都负增长?

05-24 22:31

感谢楼主分享和辛勤付出!原谅我阅读理解能力有限,所以结论是洋河大意了,没有闪?销售方面投入不够,被今世缘偷袭了?2024年的目标5-10%没让我看到洋河有跟今世缘中门对狙夺回市场的勇气,反而只有躺平的消极无赖。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