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药投资的一点看法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11回复:20喜欢:20

我觉得买股票还是得看20年以后。

估计很多老师会笑话我这种想法,以为我让价值投资洗脑洗成教条了,当下趋势还看不明白呢,二十年以后怎么看,谁管谁啊。

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买股票是对未来的投资,未来的前景不仅可以通过企业经营影响到收益,也会通过折现影响到目前的估值。这种影响,不用等二十年,假如估值发生飘移,三五年就会摆回正轨,这样子的漂移摆正过程,也算是收益来源的一种。

所以,无论是趋势投机还是价值投资,往前看看没坏处。

我比较了几个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的万科,万科算极优秀的企业,有优秀的文化和管理层,尤其是管理层传承两代不衰这事,在国内还是很罕见的。但万科的估值近几年一直受压抑,这个就和行业前景有关了。市场偏好认为,在中国完成城市化以后,在遍布钢筋水泥的城市化丛林里,地方政府不得不摆脱卖地依赖,类似万科这种,中国特有的全国性巨大的房地产公司,会转型成什么样子才可以生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我觉得,这才是万科估值受压制的主要原因。

另外,我觉得白酒也存在二十年后的不确定性。

众所周知,白酒的整体销量是萎缩的,但靠向高端内卷,高端白酒还是走出了一波大行情。可二十年以后,白酒爱好者的人数和需求量是持续减少的,这个从白酒整体销量下滑可以证明。二十年后,六零后七零后本身就喝不动酒了,按年龄,八零后开始退休,社交活跃度急剧降低,要知道,成瘾性是需要文化和时间来培育的,二十年后,在正当盛年的,四十岁左右的九零后零零后的社交情境里,作为一级致癌物的白酒,是否还可以有现在的地位,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我认为,在需求端存在着强烈增长确定性的是医药。

医药本身就可以创造需求。人这物种,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某种疾病,假如无药可救,那么也只能就认命了,但凡有药,无论是多么地稀缺,人都会尽最大的消费能力去追求,永无止境。

也许人口会减少,但和平发展时期人均寿命增长是确定的,人越老,医疗需求越强大。

相信中国会持续发展下去,越发展,支付能力就越强,医药的有效需求就会随之增长。

十四亿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崛起发展,是一个奇迹,要知道欧美发达国家的总人口不过七亿冒头,所以中国的医药市场究竟有多大,几乎是没先例可寻的,毕竟,对于六零七零后和八零后前五年婴儿潮这一代人,除了极其富裕的个别人,多数人一生的财富,前半生寄于房地产,到最后,终将消耗于医药和医疗。

这是一件确定性非常高的事情,医药也是一个真正永续的,需求增长确定性明确的行业。

咱这地方,无论是对什么,民族整体至上,效率优先的思维深入骨髓。医药是一个自我创造需求的行业,如果任由其野蛮生长,从整体的效率看,于发展是有拖累的,从我狭隘的社达主义角度看,高龄的非劳动力的医药需求,过度强烈会拖累发展,当然,这种想法拿不到台面上说,人道主义才是大义。

一直到几年以前,国内的医药行业的发展是有可诟病之处的,审批效率底下,狗粮商品特征下带金横行,但从毕局药监改革开始,到医保局奋起作为,现在的医药行业,积弊渐消,逐步地走向了正轨。

要看到医药和发展之间的相互成就,也要看到其内在矛盾。

我的认识是,在中国医保体系的框架下,国家普惠性质的医保,目前追求的是可及性,是覆盖广度。个体更高阶的需求满足,则需要商业保险和居民财富积累来补充。

考虑到中国目前的情况,社会保险尚不发达,更关键的是,中国最优秀的医疗资源,被历史地错配集中在拿国家拨款补贴的,以追求普惠为原则的国有大医院!所以,中国的医药需求,无论高低端,医保局都有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统制地位。

按我不完整的理解,在中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下,有部分消耗品属性的医药行业,其满足需求的主力军必然是仿制药。

当然,老美也是仿制药占处方量的80%以上,但老美体制被意识形态和利益集团绑架,专利药处方金额占了医药行业的近90%,这恐怕在中国国情下,是不能简单地类比的,创新品种的需求,逻辑上不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体制鼓励范畴。

总之,我判断,中国医药市场,满足需求的主力是仿制药,如果仿制药因专利限制的原因不能及时满足广大人民的进一步需求,可以靠metoo级创新药做补充,也相当于高端仿制药。mebetter级的医药产品,可以有市场份额的鼓励,但所谓的BIC FIC,在医药产业为消耗属性的认知和效率优先,普惠至上的原则之下,国内医保体系不会给多少溢价。

当然,假如药企有能力做出做出真正的FIC ,BIC来,国家乐见其成,如果还可以突击国际市场,那么自然是有各个层面的嘉奖的,但目前看,指望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支持fic,bic,无论从制药行业的客观水平看,还是从国家整体效率优先的发展观念看,好像都不现实的样子。

一方面,医药行业需求永续,国家发展形势之下需求增长强劲;另一方面,医药又是一个能自我无限放大需求的消耗性行业,从民族整体效率角度看,又要控制一下。

在这个矛盾条件和实际产业政策框架之下,推演下来,发展的最好的国内药企,既能享受十四亿国民需求强劲增长红利,又适应国内市场偏好的,只有两种企业——多品种品类齐全的纯仿制药企,和研发管线齐整的,靠自身造血可以持续迅速不断地推出metoo级产品,填补因仿制药受专利限制无法满足需求的高端“仿制药”综合药企。

无论biotech目前的风投有多狂热,烧钱多么猛烈,如果不能迅速地进化成第二种成规模的高端仿制药药企,又不能开发出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bic,fic产品,则必然前景堪忧,无他,国内医药市场起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bic fic产品不会份额和溢价兼得。

国内没超额利润,国外全球竞争又有一定的水平差距,投biotech的资本在狂热过去,应该会算一下账,算不出账来,资本还会持续投吗?资本的热情退下去,纯粹靠资本输血的biotech,还有没有可持续性?此消彼长,有能力靠自身造血做开发代价相对低的metoo高端仿制药的企业,是不是竞争环境会有所改善,这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再强调一下本人不完善的认知。从对目前产业政策的认知看,医药行业是消耗性产业,人均寿命的改善也不完全取决于医药,除非可以有利于抢占国际市场,否则,医药产业的进步速度,和民族崛起的相关度比较间接,疑似在激励排序中位次偏后。同时,医药产业又和人民幸福的终极目标息息相关,需求永续,增长动机强劲,遏制困难。我觉得平衡把握住这两点,对是否投资医药行业,以及具体投资哪个药企标的,是蛮有必要的。$恒瑞医药(SH600276)$$科伦药业(SZ002422)$




全部讨论

2021-08-20 15:40

补充一个看法,在集采冲击过一轮之后,按集采中标的品种看,以我的了解,仿制药的毛利率依然可观,基本上在50%到70%之间,这个毛利率,其实是超过了大多数行业的。
但大家对集采的冲击直观感受很强烈,这个和集采剧烈杀营收有关系,一个药企,如果集采前过度依靠单一品种,比如氯匹格雷,集采前营收33亿以上,毛利率88%,集采后尽管毛利率超60%,但整体上营收减少到12亿,则必然是冲击严重的。
所以,集采肯定有利于品种丰富的头部综合性药企,而品种单一的,规模较小的药企则很麻烦,它们可以转型,可以维持,但后续发展的代价巨大,那些没融资渠道的中小药企,仅靠自身盈利积累,连持续更新品种的投资都拿不出来,所以集采有利于行业份额朝综合性大药企集中,而熬过冬天后,又由于产业集中,集采的杀伤力受到限制,可以推演的情况是,在毛利率50%的条件下,综合性药企可以持续享受十四亿人口医药需求持续增长的红利。整体看,医药行业依然算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

2021-08-20 18:23

明年就是医药行业树本清源,新逻辑的起点

2021-08-20 16:41

真的是有点瞎扯,行业倒也罢了,尤其文末还提到“具体投资哪个药企标的”。。。。。。。。。。。。牛牛牛

2021-08-20 15:14

说的太好了,科伦药业仿制药和高端“仿制药”,我看好

2022-01-29 19:36

往深了说,就是一个有钱了往哪花的问题,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深思!

也对也不对,如果国内原研的FIC开发出了足够替代海外原研的产品,国内价格又不高,出海还能赚美金。这种企业不香么?比如微芯的西格列他钠,比西格列汀,恩格列净,吡格列酮都优效,可替代二甲双胍,还具有调节脂代谢功能,全球商业权益。能降低糖尿病综合用药金额。原研的西奥罗尼,抗癌。西达本胺广谱抗癌还治HIV。CS12192,红斑狼疮类风湿等自身免疫。你觉得怎么样?

2021-08-20 17:31

行业看好,不代表你选的个股就好,个股好,你不一定能够持有20年能够熬过其中的低谷期

2021-08-20 17:02

刚看的一个公众号黑马股票的观点是最近是持续震荡,高位的板块都会调整,机构之间也在博弈。半导体科技可以分批逢高卖出,新能源可以继续持有或建个轻仓,科技板块之前涨了很多,消费跌了很多,近半个月把科技仓位转到消费板块就行。近期是板块轮动,消费很多是底部区域,等年底消费回暖就可以吃肉了。这样准确吗?

2021-08-20 16:38

恒瑞医药五年来首次跌停!太刺激了。恒瑞医药半年报解读:集采失利!药王暴雷!

2021-08-20 15:58

科伦不涨的原因可能就是很多人这样信仰,然后机构不这样,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