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6回复:16喜欢:41

20200219【华创农业】生猪专家电话会议纪要

专家发言

复工情况

现在与正月十五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之前很多饲料厂、屠宰场没有开工,但是现在陆续已经开工。像饲料行业开工率已达到70%,屠宰行业按企业个数算开工率也达到70%-80%,但是按量的话是很小的。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随着企业的开工,肺炎对生猪行业的影响主要两方面:1、封路,运输物流方面,目前了解来看,对生猪养殖端影响并没有网上各种文章那么夸张,其实不算特别大的难题,调运是可以调过去的。2、开工方面,由于屠宰厂陆续开工,生猪收购量陆续会增加,但养殖端根本原因是120公斤以上的标猪实际存栏本身就不多,养殖户出栏也不太积极,屠宰厂收购比较被动。而肺炎对生猪端的影响包括封路、饲料运输端等会逐渐减弱,陆续在缓解,不会是最大的难题。

补栏情况

随着肺炎影响越来越弱,大家会关心生猪补栏情况。我们今天有与一些养猪场和屠宰场讨论行情,简单反馈一下情况。比如我们调研一些中小散户,其中一家在山东鲁南区域。大家知道鲁南区域是19年受非瘟最严重的地方,全国来看也是受影响比较大的地方。该散养户反馈当地有些散户实际去产能达到80%-90%,目前生猪复养也是极少极少,更多的是集团企业扩大一点养殖规模。该散户是存栏500头的散养户,春节前交流时曾想要补栏,但是到现在仍然没有进行补栏,而且如果确定补的话,也是会补栏仔猪而不是母猪,因为考虑利润和安全性,好的二元母猪现在不仅价格高还买不到,主要集中在大企业中,都是留着自用。对于小散户,只能要么三元留种要么补栏仔猪。但不管三元母猪还是二元母猪,周期都很长,要赌一年以后的行情,所以补栏的话只会补栏仔猪。今天小散户最大的反馈就是,生猪养殖的灵活性越来越差,非洲猪瘟之前,完全是看市场进行养殖,看好就补栏,不看好就不补栏,灵活性很高。现在的话,大家不敢轻易尝试复养,退出就直接退出了。补栏母猪周期性很长,小散户对未来行情把握不准,所以不敢补母猪。现在春节过了快一个月,也没有补栏,不仅饲料涨价,卖猪的也少,而调运虽然没有太大影响,但是要办各种签证,种种原因补栏影响还比较大。

出栏情况

短期来看出栏量,不只是小养殖场,大集团也都是不太着急出栏的。因为2月份的新冠肺炎,物流很贵,成本增加很多,我们了解到一吨增加120-150元成本,还有口径就是一公里增加几毛钱到一块钱成本,总体来说物流成本增加了。养殖户更多的想法是,本身现在养殖场标猪也不多,等到肺炎最紧张的时间点过去后再陆续出栏,所以预计3月下旬或者4月初,可能会有一波猪出栏。也就是说往年春节后的猪肉淡季仍然会出现,只是可能会推后1-2个月。但今年猪价长期仍然会高位,不论2月、3月、4月,猪价下跌的话,幅度也会非常小。今天我们调研许多养殖场了解到,从东北、河南、山东到南方,可能6月-7月会有一部分肥猪出栏,但是量非常少。大家认为市场普遍有肥猪出栏要到8、9月份。昨天与广西双汇的收购部领导了解到,广西这边可能要到10月以后有肥猪出栏,公司目前从市场上了解到110-120公斤的标猪很少。假设3-4月份出现淡季跌价,但是后面4-5月份猪肉价格依然会高位,是比较确定性的,因为全国肥猪出栏少,仅有北方极少供应。

即便从产业端了解到8-9月份供应会增加,但是增量也不确定。更多的是集团企业出栏量会陆续增加,因为这些集团有祖代、二元母猪场,下半年出栏量会多一点。今年肯定有一部分企业因为猪量充足会对外销售仔猪。我们了解到大企业中有两、三家是有这个实力的。

其实我们对今年出栏量非常悲观,对今年的出栏量非常悲观,两个维度:一是后备母猪留种的时间,最早是东北和华北,后来华南和西南。8、9月份前基本上没有肥猪出栏,从各种口径数据推算,2020年的出栏量一定比2019年少;二是性能指标,三元留种的猪,每一家企业给出的数据差距非常大。春节过后刚开始了解到同样的三元猪,大小企业性能差不多,这是之前的判断。但现在陆陆续续显示出差别来,有些大的集团企业配种、分娩指标明显高于散养户,尤其是母猪存栏上万头以上的,有几家做的非常理想,同行业配种率70%,他们能达到85%甚至以上。不过这种情况是刚从样本点了解到,而且集中在大集团企业。集团企业给出的原因是,自身有祖代猪、到二元、再到三元,不需要外购,因此性能稳定,品质更好,而不是东拼西凑到栏舍里。但我们了解到行业中95%的企业配种率都不高,只有几家企业还不错。

三元留种性能

留种指标上,同行业都是比较低的。同样都是1000万头母猪的话,往年都是二元母猪的话,那么能对应接近2亿肥猪出栏量,但现在都是三元猪的话就只能对应1.2亿头的出栏量。所以看到虽然能繁母猪量在增加,但是一定不代表未来肥猪供应量会有特别明显增加,因为留种的猪都是每个月有计划地分批去配种,而不是集中一次性去配。因此,增量是慢慢有计划的去增,但是目前根据性能观测,肥猪出栏量的增量不大,还是比较小的。

母猪存栏量

母猪的总体量未来不会有太大的增加。因为三元留种淘汰率比较高,所以说很多企业处于满栏状态,想补栏的早补上了,不补栏的也就不补了。因此现在处于三元母猪高补高淘的状态。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三元母猪的性能较差,包括三元母猪价格上升,导致三元母猪会出现低补高淘的状态,基本上对应2021年的肥猪出栏。总体来说,个人认为2020年和2021年在猪价方面会比较乐观,但是量上来说会是一个比较悲观的状态。

猪价

我还是认为全年高价,产业内人士对于猪价也只看短期。

猪肉消费

消费端,大家感受差别非常大,只能站在屠宰场的角度,综合厂家的观点给大家汇报一下。

屠宰场全行业基本上都是这个水平,以某家屠宰场为例,正常情况没有非洲猪瘟之前每天屠宰3000头,今年春节前是2000头/天,现在是1200-1300头/天。因为屠宰量对应白条肉走货量,基本等于鲜肉消费。普遍反映销量掉了30%,甚至有些下降了50%。最主要原因是开工率低,正月十五之前是因为车间员工没有到位,比如从老家回来隔离14天才能进入车间。但是现在根据调研的反馈看来,原因转变了,虽然员工陆陆续续到岗了,但是消费端(尤其是从屠宰场提货的这一端)很明显出现了下降。虽然商超端走货比较平稳甚至略有上升,但是消费端的大头餐饮端(通常占肉类消费的40%)有所下降,并且在短期影响比较大。因为餐饮端的关闭,导致了猪肉的消费主力短暂从餐饮端转向商超端,但是总体上来说猪肉销量是下降的。假设猪肉的消费下降了40%,但是冻肉在陆续出货,冻肉可能缓解了5-8%的量。短期内受肺炎影响,居民出门的少了,批发商拿货的少了甚至停止拿货了,导致屠宰场端的走货下降了30%,甚至50%。

屠宰场反馈了一些利好和利空因素。利空方面,屠宰场认为消费端大环境不是特别好,担心居民的消费力和购买力会不会下降。利好方面,一是认为猪肉本就是刚需,老百姓从去年就逐渐了解到肉价高位可能长久持续,所以会逐渐恢复正常的猪肉消费。二是禽流感影响,屠宰场比较重视,疫情造成的活禽市场的关闭,导致猪肉消费会逐渐恢复的。

淘汰母猪

补充一下淘汰母猪价格数据,淘汰母猪价格较春节前下降了3元/斤,一些地方甚至是5元/斤,但仍然卖不出去。了解到原因有三点:一,淘汰母猪场很少有开工的;二,非洲猪瘟导致母猪淘汰了一批,需要销售;三,淘汰母猪大部分都是配种失败的,有的集团企业反馈去年留的三元猪基本上配种都失败了,当然可能有夸张成分。此外,配种后到分娩前这4个月期间,流产了很多能繁母猪。甚至很多场配种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再检测,母猪成阳性了,认为要么是种公猪的问题,要么是厂房问题,因为放三元母猪的栏舍很多都不是新建栏舍,而是之前中过招、经消毒之后改造的栏舍。但具体是什么原因企业也很难断定。所以,总体上来说淘汰母猪价格是一个很好指标去判断和验证三元母猪性能的问题。春节后淘汰母猪价格下跌3-5元/斤,反映出那批三元母猪淘汰的量非常大。综合下来,我们仍然坚信今年的出栏量都不会太高,价格是最不用担心的一点。

Q&A

涌益咨询统计的能繁母猪环比和农业部有一定差距,是否故意把三元留种猪做打折处理,还是口径不同?

统计数据并没有打折处理,我们全国设立了几百家样本点,每个月初会了解上个月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这些猪场不断有后备转做能繁,也不断有母猪死淘,是实实在在的数,肯定和农业部样本点有偏差,农业部是一级一级往上报,我们是每家打电话去问,而且这些样本点基本上都是我们联系了8、9年的。

涌益统计的1月环比与12月比有明显起来吗?

仍然没有转正。但是环比基本上变化不大,能繁母猪上,11月环比-0.14%,12月环比-0.9%,1月环比-0.5%。

南方和北方非瘟疫情情况?

今天和东北、山东、湖北等地养殖户沟通,很真实的反馈,东北和华北每年这个时候都不是高峰,2019年10、11、12这3个月,东三省、河北、河南是最不稳定的,从我们的能繁母猪数据是很能明显体现的,6、7、8、9这4个月东北都是环比转正,但10月环比-3%,11月-1%,12月继续下降。我们对数据比较自信,东北区域疫情在春节前仍然有一波,而且非常厉害。今年年后因为肺炎管控严、消毒多,目前了解到最新情况是零星仍然有发生,但没有大面积扩散。包括我们自己样本点前两天有一家,年前处理了170头,年后又处理了70头,这种200头存栏的也在中招,但并没有扩散,相对稳定。

广西、广东华南这些地方,2019年春节过后,是随着人流、物流扩散,大面积爆发,但今年我们了解下来,疫情少了一些,主要原因不好说,但和厂家交流,像两广在零星散发,但没有大规模扩散,主要原因第一是新冠肺炎导致市场上生猪交易减少了,第二年前在北上广深务工的人,目前也没有返程,人员交叉也少了,目前感觉华南地区疫情也相对稳定。

我们对今年的判断,可能非瘟疫情还是延续去年走势,肯定还是会有的,疫情在未来几年会持续存在,这是产业内共识。但幅度可能没有2019年厉害,因为防疫手段提升、生物安全防控提升、养殖密度也下降了等因素。

以前南方半封闭猪场多?现在是否进行了改造成全封闭,改造难度是否比较大?

我们了解到,母猪存栏1000头以上的,尤其是两广、云贵川这些地方,这些猪场有一半进行了栏舍改造(很多被大企业愿意合作,甚至收购),另一半退出弃养等。对于母猪存栏200头以下的猪场,我们最近做了一个项目,要了很多猪场照片,发现真的没有进行任何改造,甚至全开放的都有,还是原生态的养法。

目前防非现状是否还很严峻,哪家措施最有效?

未来几年防止非瘟是所有养猪人的使命和责任,这是最大的问题和难题,截至目前没有哪家企业防非瘟100%有效,但大企业都使出全部能力去做,不确定哪家最有效,但从一些指标上能反映出防非情况。个人认为栏舍改造、通风设备等对外人来说只知道大概,从数据指标上可以看体重和价格,体重能反映出最近的公司防非瘟效果是否初见成效,假设一年多来销售生猪体重普遍比较正常,就证明这家企业非瘟疫情几乎没有,如果销售生猪体重非常小,证明企业可能就有问题。我了解下来,目前大企业比去年好很多,低体重的猪很少了。但不同区域,同样一个企业,可能在有些省份也会零星出现问题,比如防疫体系不过关、栏舍改造不到位等,还是会有发生。2020年防非对大企业也是最大的考验,也是企业和企业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

对2020年和2021年全国出栏量比较悲观的原因?

个人认为2020、2021年全国出栏量比较低,但大集团企业的占比一定非常高。我们调研下来,集团企业在一些省份已经达到30%以上,像河南、四川、东北等。所以2020年30%-40%猪全靠集团企业去供应,中小企业的出栏量会大打折扣。主要是因为非瘟造成祖代和二元母猪的损失,导致现在育肥猪出栏量减少,而且三元留种各种功能指标也比较低。

被感染能繁母猪主要是散户?

2018年8月份非瘟发生后,大小场都有中招,但大企业优势是有祖代猪,祖代按计划每月都有二元母猪产生,所以在祖代猪上影响小的话,就能保证有一部分二元母猪持续供应,而小散户则不一样,因为没有祖代,所以二元母猪死掉后,就要外购,等于说没有猪了。

淘汰母猪价格比春节前降了3-5元/斤,主要是哪些区域还是普遍全国都是这样?

我看到全国都有这种情况,最严重的几个地方是江西和福建,降幅是最厉害的。江西直接反馈,春节前11元/斤,现在8元/斤都没人要。这几个省份淘汰母猪价格是降幅最大的,5元/斤左右,其他省份都有降价,只能说三元留种母猪全国性的性能都挺低的。

现在高猪价情况下,虽然三元留种性能低,可能还是有利可图,应该有动力去做这个事,为什么判断三元留种量不会增加了?

养殖利润这么好,养殖户肯定是想补栏,不管三元还是二元母猪。但我们调研最高峰已经过去,出现在2019年6、7、8月份疫情相对稳定的时候,现在之所以认为不会大面积增加量,主要是因为栏舍和猪场是有限的,去年我们调研下来,能补栏的基本都补齐了,不想补栏的短期可能暂时就不养了。最大的问题还是非瘟问题,很多猪场复养都又中招了,现在再留种要考虑很多风险。

总结起来,一是栏舍饱和不允许增加了,二是随着留种猪越来越多淘汰,前期还好,后来性能越来越差,综合考虑下来性价比没有那么高。目前我们了解确实处于高补高淘阶段,未来肯定持续淘汰,但能否高补栏要打一个问号,未来三元母猪也可能涨价,现在比普通猪贵1元/斤,未来可能贵2元/斤,因此养殖户还是要核算成本。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周期太长,风险太高,虽然现在看到利润高,但再做三元留种的话,要赌一年以后的行情,很多中小户是说不好的,因此对未来预期不确定,除非是性能非常好的二元母猪,但凡是三元母猪大家都会越来越谨慎。

怎样分析二元母猪产能增长的情况,用什么数据跟踪?

非瘟猪瘟影响了一批曾祖代和祖代猪,这些猪需要从国外(美、加等)引种,再扩繁,后续再做二元、三元。从引种要肥猪出栏保守要4年时间,小散户没有这个资源,很艰难,大企业规划长久养猪,可能也损失一部分,但剩下一部分可以持续利用,另外再从国外引种,慢慢过渡和增加。

海外曾祖代产能扩张不是很积极,后面的放大效应也不能很快出来?

个人理解和非瘟大环境有关系,第一我国每年从国外引种量是有限的,国家是有一个规定限的。第二这批猪从国外供应上没有特别大问题,但国内引种上看,价格非常贵,但出于非瘟疫情考虑,如果引种到国内再遭受非瘟的话,损失会很大。此外引种到国内后,要选择非常安静、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地方新建栏舍。所以这些都需要时间和慎重选择,不是想引种就能引种的。

对今年8月份之前价格比较谨慎,判断依据?

主要考虑2019年三元留种的时间,东北、华北是5、6月份开始,南方是10、11月份才开始。这批猪基本是60-70公斤,需要再养一个半月才能配种,再过4个月分娩,然后再育肥6个月出栏,因此加起来从三元留种传导到肥猪出栏需要12个月。8、9月份之前全国没有普遍性的肥猪出栏,可能东北、华北有一点,但要供应全国。但8、9月份以后个人也不认为猪价会跌,因为本身4季度是消费最好的时候。8、9月后虽然出栏肥猪比前几个月会增加,假设疫情平稳的情况下,但增量也极为有限。

猪肉消费中餐饮消费占40%,其他渠道有讲餐饮消费只占20%-30%,数据怎么解读?

我们了解下来,餐饮消费占猪肉消费的40%,个人分析是否是鲜肉占比20%-30%。因为南方很多省份,包括广东、福建等地饭店里的红烧肉等有一部分甚至是多数都是冻品,因为本身南方是鲜肉供应不足的,需要北方外调猪,居民消费是热鲜为主,到餐饮端很多用冻品替代了。北方因为供应比较足,餐馆中很多是鲜肉,不需要是冻品。

最新了解情况河南最近几天屠宰量上升很明显,而且价格没有下跌,怎么解读?

河南是一个特例,因为现在东北的白条往南方调运的比较少,毕竟运输距离比较长,尤其最近几天,山东开工也不是特别足。而广东、湖北等地很大一部分猪肉都是河南调运过去的。今年和河南屠宰场交流,反馈屠宰量仍然是下降的,但白条的订单还是比较充足的,多数为南方订单。但山东、东北的屠宰场反馈则差距很大,订单比较少。全国来看,屠企开工的确不太足,屠宰量的确很低。但河南主要是承包了湖北、四川、广东甚至江西、福建的猪肉。我们了解到河南的猪肉产品往南方发的量非常大。鲜肉消费这块刚性需求没有降太多,屠宰场订单仍然是有,但屠宰场受制于很多因素,开工比较不足,但接下来会陆续开工。未来走势肉价可能掉下来一些,因为猪肉供给增加,但毛猪价格、生猪出栏价可能掉不下来。目前存栏低,收猪困难,调运费劲,所以虽然现在需求量低,但现在出栏的猪也比较少,供应也低,所以短期猪价掉不下来。

虽然餐饮端消费下降,但会通过家用消费途径把餐饮端途径消耗一部分?

屠宰端反馈,居民日常消费,包括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这些白条有一部分转到了商超里,老百姓现在买肉,像农村集市等都关闭了,只能靠商超去买,所以商超端消费数据来看,每月还是增加了一些,但全行业各个环节整体上还是下降的。

3、4月份猪价会回调的逻辑?

往年春节后猪价一定会跌,因为年后大家不爱吃猪肉,但今年年后猪价没有跌,反而很高。春节后传统消费淡季和传统一跌会不会到来?个人感觉可能会,因为2月份应该出栏的猪受到肺炎影响卖不出去,只能推到3月份去卖,但我们调研这部分量比较少,所以 3月份可能有一波集中的小幅出栏,不管出现在上、中、下旬,猪价可能会有跌下来一段。但这个时间会非常短,下跌幅度也比较小,产业给出的跌幅是1-2元/斤,最多是这样,跌不太动。因为4、5、6、7月这几个月是非常缺肥猪的,标猪120公斤以上的猪。因此全国性跌价不会跌太久。

湖北受疫情影响运输很不便利,而湖北之前是生猪调出省,会不会对全国猪价产生很大影响?

从湖北大型养殖场反馈,大集团企业现在有猪出栏,也陆续在出栏,但武汉不允许出栏,但其他城市像孝感、黄冈等是可以允许开工的,以双汇为例,武汉双汇没开工,宜昌双汇开工了。湖北各个地方不太一样,目前了解到猪不是特别多,而且主要集中在大集团手里。去年非瘟时候也是这样,受影响最严重的就是中小散户,大集团手里其实都是有猪的。目前了解到需求和出栏都比较小,供需是很平衡的,短期内看不到当地猪价大起大落,但未来解封后,生猪可以调运、屠宰端恢复后,到时候猪价还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供应端长期来看只靠几家大场还是有限的,猪价还是会高位的。

湖北目前猪肉能否自给自足,还是从河南调入?

目前接收的猪主要是河南的。


$温氏股份(SZ300498)$ $牧原股份(SZ002714)$ 中粮肉食 天邦股份 $新希望(SZ000876)$ 大北农 傲农生物 天康生物 金新农 新五丰 唐人神 圣农发展 民和股份 益生股份 仙坛股份 双汇发展
#还有多少猪#
作者:大灰狼律师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讨论

2020-02-20 23:00

河南猪相对供应充足,谁供应的?

2020-02-20 22:34

感谢律师的分享

2020-02-21 02:49

s b华创

2020-02-20 22:39

还是得母猪者得天下

2020-02-20 22:29

看来今年上半年牧原和正邦就是卖猪仔都会大发了

2020-02-21 19:30

20200219【华创农业】生猪专家电话会议纪要

2020-02-21 01:50

小户、散户补栏少、存栏少,行业集中度会提高;自有饲料有助于繁育;至少上半年猪价下跌的风险小;疫情影响华中辐射地区。成本(含饲料)和区域分布有利于$天康生物(SZ002100)$

2020-02-21 00:06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也推荐给你。

2020-02-20 23:39

猪股放量上半年希望不大。三季度开始有量,四季度多一些。

2020-02-20 23:26

辛苦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