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药业:曾经吹过的牛,现在实现了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6回复:25喜欢:33

搜了一下之前的文章,我们第一篇科伦的推文是2016年的《从一个红海到另一个红海,科伦能不能杀出一片天》。看了眼自己的持仓,第一次买入科伦药业是在2015年12月9日,买入价17.7,中间加仓7次,2017年有过一次减仓,最近一次买入是22年5月16日,买入价17.9。

一只股票,拿了7年,股价还在原点晃悠,我居然还在加仓,估计也是没谁了吧。现在科伦的股价28块左右,有望重上30。一个持有7年的股票,最终的涨幅却只在半年时间。

我做投资的乐趣不在交易,而在基本面研究,看公司,看行业、政府政策、甚至国际关系,很有意思,如果你有心,能够看到一出出精彩纷呈的大戏。你看着科伦药业这几年的发展,就有点像在看一部年代戏。所谓真实的历史往往比小说更精彩。

通过公司的财报,我们能看到公司发展的主体骨架,再加上一些公开的媒体报道,可以填充上部分血肉,但是,我们从财报看到的更多是当下的现象,是过去的结果,做好投资,还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琢磨问题,有什么因素起了作用?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的结果?未来会如何?虽然,我们终究看不到一个真实的全貌,但是,其实没人能看到绝对的真实和完整,就算身在其中,往往反倒被更多的细节所累,失去了客观,所以,大家经常都不看好自己所在的公司。

说回科伦药业,公司成立于1996年,抓住了2000年医院关闭输液制剂室的市场机遇,大举扩张,坐上了大输液老大。2010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募资50亿,其中超募35亿,即使放在今天,这也不是一笔小数目,科伦上市赶上了好日子。

刘老板意气风发,为公司制定了“三发驱动“的发展战略,所谓三发,也就是三个发动机,一是基本盘大输液,二是抗生素原料药,三是高技术内涵药(高端仿制和原研创新)。要知道,大输液在医药行业就是个没啥技术含量的蓝领蝼蚁,抗生素原料药算是进了医药工业的大门,但也还在屌丝之列,从仿制药到创新药,那就是一步步走入上流社会的高富帅了,所以,科伦立下flag的时候,大家都当老刘在吹牛,十多年过去了,竟然基本都落地了。

1、抗生素

科伦的抗生素项目一期为4800吨硫红,预计投资19亿并于12年底完工;二期项目为3000吨GCLE、3000吨7-ADCA和3000吨7-ACA,预计将投资21亿并于14年底完工。由于环保为问题,中间被各种折腾,一再延期,直到2018年才算正式形成产能。

抗生素原料药和大输液一样,都属于产能过剩行业,拼的是成本和效率,科伦本来是想在抗生素复制自己的大输液辉煌。但是,从利润贡献上来看,我认为并不及预期,只在2018年拿到6个亿,其他年份好点也才2个亿,22年前三季度,主要产品价格都创了近年新高的情况下,川宁利润也才3.3亿元,相对于大输液基本盘一年10亿来说,抗生素这个发动机马力有点小。

去年科伦把川宁生物独立上市,募资6个亿,其中4亿还债,相对于37亿的有息负债,这点钱有点杯水车薪,另外2亿用于探索发展新业务,毕竟募资不能都去还债,要给投资人新希望。不过,就估值而言,川宁现在的市盈率TTM72倍,而母公司科伦却只有24倍,这或许就是新股光环的力量,也可能是无知的力量。

2、高技术内涵药

科伦的高技术之路开始于2012年,刘老板从齐鲁药业高薪挖来了其研发带头大哥王晶翼,事实证明,高薪没白给,王晶翼一手搭建了科伦的仿制药、创新药和转化医学三大功能体系、技术平台,建设了2000余人研发团队,建立了做高端仿制和改良创新的科伦药物研究院和苏州研究院,还有专注创新研究的博泰生物和美国KLUS。

十来年过去了,科伦砸进去了上百亿研发资金,新获批的仿制药销售额由2018 年的7亿元增长至 2021 年33亿元,4年复合增速达 47%。

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创新药上市,但是,已经有了多笔授权交易,特别是22年,接连和默沙东完成了3笔授权交易,尤其年底签的第三笔,直接把ADC一锅端,这是来自真金白银的认可。

2018年8月,科伦和上海和铂医药(Harbor BioMed)公司签订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在大中华以外地区开发并商业化PD-L1抗体药物 KL-A167。首付款4500万美元,上市里程碑费用共1.07亿美元,其后销售里程碑费用共2.05亿美元。

2022年5月,科伦与默沙东签订合作协议,在全球范围研发并商业化SKB264(TROP-2 ADC),首付款47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累计不超过 13.63 亿美元;2022年7月,科伦又与默沙东签订合作协议,在全球范围研发并商业化SKB315(猜测),首付款3500万美元,其后里程碑付款最高9亿美元。

2022年12月,科伦和默沙东再次签订合作协议,将七种不同在研临床前 ADC授权给默沙东,首付款1.75亿美元,其后里程碑付款最高93亿美元。

在与默沙东进行创新项目合作的同时,科伦博泰亦获得默沙东入股。2022年12月底,科伦博泰将注册资本增加至1.93亿元。其中,科伦药业合计认购科伦博泰新增注册资本5125.57万元。剩余新增注册资本2607.62万元由IDG资本、默沙东、信达资管等13个投资方以人民币13.48亿元(或等值美元)认购。认购后科伦药业及各投资方将合计持有科伦博泰新增股份7733.19万股。根据本次预案,科伦药业持有科伦博泰59.75%股权,而默沙东则以6.95%的股权比例位居科伦博泰的第二大股东。


看上去,科伦的创新药已经上路了,前途一片光明。如果打个比方,科伦的三发战略,好比三个出身寒门的穷哈哈,老大靠在工地搬砖把两个弟弟拉扯大,省吃俭用给老二买了辆车在城里开滴滴,老三一直上学考上了211的本科,接着又考上了985的研究生,还没毕业就已经有大厂抛来了橄榄枝,寒门子弟一步步叩开了城市的大门。

可就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科伦的研发带头大哥王晶翼走了,先是20年他带来的小弟,曾任科伦博泰总经理的薛彤彤离职创业,然后是王本人也在22年初辞职。

从待遇上来说,不论是现金,还是科伦的股票、博泰的股票,刘老板没有亏待王博士,从业务上来说,王博士也没有辜负刘老板,这本应成一段佳话,谁知道却突然戛然而止,内幕咱们就不知道了,从年龄来看,王晶翼也已经60多岁,倒有可能是准备退休了,反正钱也够花了,如果博泰再上市,上亿的身价也是有的。

只是走了领军人物的科伦博泰,后劲还不够,这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到底是人重要,还是平台重要,我们继续看科伦这出大戏。

3、大输液

最后再说回科伦的基本盘——大输液。疫情三年,对大输液业务影响比较负面,收入基本处于下滑状态。

毛利率也有下降,但仍是行业老大,并且,就算下降也还是高达66%,虽然不是什么高端行业,但是中小玩家出局,大boss们联合坐庄,谁也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大家控好盘,保证都有钱赚。

科伦本身就是行业老大,加上参股石四药和辰欣,科伦牢牢地把握住了大输液这块基本盘,为新业务提供稳定的现金流。随着疫情解封,医院开始恢复常态,大输液的收入应该也会有所回升,并且,23Q1这波感染高峰,可能还会对大输液有额外贡献。

4、投资价值

回头来看,科伦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是,每一步又是幸运的。上市赶上了一个好的窗口期,大幅超募资金,为后面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从大输液到抗生素,本以为顺理成章的事,结果环保问题差点要了半条命,但是,反过来,环保能力又为公司筑起了能力壁垒;发力仿制药,国家开始集采,靠仿制药发大财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是,反过来集采伤害的是已有大品种在售的老牌大厂,对科伦这种后来光脚的,倒是带来了更多机会;搞创新药,本来以为最难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已有开花结果之势。在战术层面似乎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是,从战略层面看,公司已经足够顺风顺水了。

23年1月抗疫解封,医院输液逐渐回归常态,加上新冠感染带来的输液需求增加,都会增厚公司大输液板块业绩;创新药板块预计上半年可以确认默沙东的1.75亿美元预付款,业绩可以有较大增长,顺势完成科伦博泰的独立上市;最不省心的应该是抗生素板块,只要不出啥惊吓就好,总体净利润有可能冲上20亿,如果继续维持现在的估值水平,市值差不多可以冲上500亿,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或许也是老刘要给小刘交棒的时间了,

在操作上,暂时我会继续持有,500亿以上会考虑分批退出,但是,也要看博泰在后王晶翼时代,还能不能重新上路,只有仿制药和创新药的空间打开,科伦的估值才能上得去,毕竟大输液只能守住基本盘,川宁生物也指望不上,老大老二只能帮科伦守住底线,向上,还要看正青春的三弟博泰。

题外话:大家也可以从科伦药业合集里面,回看下我们之前的文章,可以体会下我们的成长。
@今日话题 

$科伦药业(SZ002422)$ 

#雪球星计划#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3-01-29 19:23

从2010年上市就持续跟踪科伦,至今已经13年了,老刘的火车一直在晚点,晚点,晚点……,大输液做为基本盘,还是不错。川宁这笔投资,的确算是一个败笔,投入太大了,收益却真不咋样,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好在创新药方面的投入渐露曙光,重要的是川宁上市了(重大利好!!!后面要争取减持把当年的投资收回来,搞创新药)。在创新药上尝到甜头之后,应该会再加一把火,迟到火车就可以换道上路,开始下一段全新的征程。

2023-01-27 19:40

纵观十年,你可以说老刘是个坚韧的卓越企业家,可谓十年磨一剑超出常人的枭雄。但硬币的另一面,面临川宁这个远远不能成为商业投资的烂项目,他没有采取止损的合理操作,而是,赌徒式的砸下百亿资金,差点把整个集团搞崩盘。这跟融创孙的赌徒式性格,是不是类似?

2023-01-27 14:43

科伦药业这么多年的发展史。写的很详细。数据经得起推敲

2023-01-27 14:42

牛啊,总结概括了科伦这12年的发展史。我虽然也知道个大概,但是用心搜集这么多详实的资料,难能可贵。

2023-01-28 11:02

中国制造到底是进步了,其实回看当年的比亚迪王传福吉利李书福华为任正非,谁没吹过牛,再看现在,他们也都一个个实现了,新年开工,祝大家吹的牛,这都能落地成真

2023-03-16 02:17

2023-02-12 21:25

好文转发

2023-01-28 09:14

当时一看减抗就没买科伦,科伦走的太坚定了。

2023-01-28 05:49

写的非常好

2023-01-27 23:30

500亿保守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