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200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7喜欢:50
20240409:买了两本散户乙的文集在看,想了一些事儿。净利润求和/自由现金流求和反应了商业模式,这是对ROE指标的修正,先刨除高负债企业不讨论。实际上自由现金流求和/净资产求和才是企业真正的平均(ROE)。PB(如果没有出现太多回购那种失真)或者平均自由现金流倍数(这个可以规避回购造成的PB失真)大概就是你付出的静态溢价(散户乙说ROE和PB这两个要素共同决定了你何时可以低于净资产获得企业本身的ROE)。最Hard Core价投就是10年分红回本,然后未来的波动没有任何风险。次之价投是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你付出的市值。最次之就是用PE*EPS卖给高价者的差价思维。我们机构身不由己,往往用第三种方式思考问题多一点。既要特别纯粹赚真钱能力强的企业,又要便宜的溢价。大部分时候能看懂的公司很少,溢价少的时候也很少。简单但不容易。有的ROE高,PB贵;有的ROE中等,PB便宜。这两者的性价比选择,挺有意思。我是研究出身,对于质量因子有天然的爱好,往往忽视了出价。这篇文章也是主要思考质量的,对于未来的思考和估值思考不足。

热门回复

20240409:用派息比思考赚真钱并分享的意愿(企业文化),再结合PB,就不用考虑自由现金流和净利润的打折关系(差异化程度),确实会和老丁做的那个公式有点那个味道。也能明白散户乙给老丁拉票的原因了。看财报按计算器虽然滞后一步,但是思想本质是一样的。不过只是适用于景气周期比较长的商业模式。就是低成本的上游和低渗透差异化的消费品。

20240409:大部分企业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折扣高(自由现金流决策因子决策低),没有股东回报(分红因子决策低),用PE*EPS低买高卖是不得已的生存肌肉记忆。就是股价大多走A。包括庞氏成长股(机构玩的),猪蹄投资(游资玩的),指数基金的低买高卖。都是这个土壤产生的必然。

就是研究分为facts和opinion,因为机构研究员多给与facts(财报质量和静态估值加点展望)的意见,基金经理一般不太在乎研究员的opinion(买卖建议)。是我自己做的不好。从研究出发会对细节的facts过多关注。对折扣关注高挺好的,所以你业绩好呀。[献花花]

大概明白了,研究员就是打工人心态,研究只是工作,无需承担决策后果,那么在研究中自然就会倾向于研究好企业,不注重性价比。
以前我总是莫名感觉很多企业有问题,但是短时间可以扶摇直上,但是很久以后就又A下来,看了您的文章,豁然开朗,获益良多[大笑]
我的水平真的一般,只是作为普通个人投资者没有包袱,懂的反省进化认错改错,再加上一部分运气,这几年有一定收益,正在向自由投资者转变。

研究出身的不太在乎价格吗?有点不理解。任何东西都是有合理价格的,我作为个人投资者,非常注重价格,希望以很大折扣的价格买入还行的企业,反正我是接受不了平价甚至溢价买入。

就是雪球两位网友整理的语录。淘宝有人打印卖。投资财务自由的人没兴趣写书。哈哈。

"最"和"次之"不冲突吧,现在我不看PB了,看一下PE和盈利是否可持续,不管是3PB还是5PB对于ROE高的企业来说都有可能十年回本。既不可能以净资产价格买入,也无法以净资产清算,个人认为PB这个指标对于投资没有参考价值。

是这本吗?

老丁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