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字经济以及SaaS和AI的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18回复:16喜欢:35

对于数字经济的时间线思考

大约是21年10月的时候,决定把研究的主战场从碳中和转移到数字经济。触发点有两个因素:

因素1,是软硬的估值差异太大,很多硬科技的PS到了10倍,很多软科技的东西跌倒了4倍,从商业模式上显然后者更好,只是景气度上两者有差异。

因素2,来自于中央对于数字经济态度的扭转。在2021年10月18日中央集体学习中邀请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而母校的人工智能专业,是为数不多的,能在南京这个落后地区还能领先的专业。这要感谢周志华老师(西瓜书作者)一直的不懈努力。可能也是因为热门后的安静,才能在南京落根。AI潮起潮落好几轮。

参考链接:网页链接

互联网、SaaS和信创这三个方向

这3个方向,互联网是修复型投资,其中有可能还能找到成长的力量。

信创是中美对抗的产物,目前处于产品力跟不上需求,自上而下的政策需求为主,非市场化需求,可能类似2013-2015年的新能源的需求。甲方不想用,乙方能力也不足。乙方投入也大,不赚钱的阶段。而且鱼龙混杂,真干事儿的可能在第一阶段不一定得利,就如同2015年的造假的新能源大客车。信创属于主题投资范畴

SaaS,渗透率和发展阶段要比互联网处于更早的阶段。SaaS处于风险投资范畴

对于SaaS的思考

SaaS过去是非常热的,而这一轮泡沫杀的比较干净,我对于SaaS的思考是这样的。

这是一种服务的增强工具,那么从企业采购角度,使用人的平均薪酬就很重要,这些费用大概就是这些员工薪酬的5-20%不等。所以显然目前这个阶段,码农,金融民工,硅农,生物民工是能付上价的。

中美薪酬差距大概是1/汇率,有些模型在中国跑不通。可能美国卡车司机的智能驾驶就比中国的智能驾驶更早跑通。

赚钱的前台部门工具比省钱的后台部门的工具更好推广,因为企业服务最终还是老板付费的。从预算的话语权上来说,前台部门的预算话语权更强。

内嵌在工作流程的有更强的黏性,特别是工作流程中甲方和乙方都用的,以及越用数据积累性越强的。这两种才是服务能够长期差异化的地方。

Wind和Bloomberg就是很好的商业模型,所以他们都是非常赚钱的私营公司,不上市。 我们也找了一些SaaS公司进行研究,二级市场的价钱非常公道,大概是B轮C轮的价格,大部分一级投资人是套牢的,是个很不错的机会,用烟蒂的价格买入高质量成长

SaaS和AI

AI最后一定是通过SaaS的商业模式赚钱的。所以衡量的标准是。

收入端:用户数 乘以 付费比 乘以 平均薪酬 乘以 5-15%

成本端:研发+算力成本+营销费用

每一轮技术进步会带来算力成本的下降,带来技术推动应用突破点。那么在收入端和成本端做的非常优秀的公司,将会受到一级和二级市场的青睐。

中美文化差异以及付费甲方来源决定了AI方向的研究差异

引用推上@indigo的评论

网页链接 每年都会出一份 AI 全行业的分析报告,包括了科研进展、行业数据、政策、安全以及发展预测。2022 的这份最新报告中提到了中美在 AI 领域的差异。中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监控任务,而美国主要集中的在文字和自然语言模型。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会有 LLMs、GPT-3 而中国没有.

谷歌为什么恐慌?

人是懒惰的,辅助思维工具比信息工具的路径更短一层,如果思维工具,可以绕过信息工具,那么广告的商业模式会受到冲击。

资本市场跟新技术的关系:

每轮熊市过后,大家就会对新事物展开想象力,而技术恰好在上一轮泡沫的注资中进步,悄然带来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可能能跑出商业模型,可能最终也不能。这是我的一点简单思考。

全部讨论

2023-02-07 12:23

AI技术与应用场景结合,有大量数据分析迭代才能越来越智能,二年前我投SaaS时主要看好为金融和制造业赋能的垂直SaaS龙头公司。

2023-02-15 09:32

每年都会出一份 AI 全行业的分析报告,包括了科研进展、行业数据、政策、安全以及发展预测。2022 的这份最新报告中提到了中美在 AI 领域的差异。中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监控任务,而美国主要集中的在文字和自然语言模型。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会有 LLMs、GPT-3 而中国没有.

2023-02-10 21:52

见顶了

2023-03-02 09:47

“赚钱的前台部门工具比省钱的后台部门的工具更好推广,因为企业服务最终还是老板付费的。从预算的话语权上来说,前台部门的预算话语权更强” ---  Salesforce

2023-02-09 20:44

应用场景!苦活,累活!硬骨头,又绕不过去。手中有十八般兵器,怎么样用,进而提高效率。

2023-02-08 09:55

2023-02-07 16:05

中软与太极炒的不是AI

2023-02-07 15:51

2017和今年去了同一个地方打车距离相同,短短5年的时间价格涨了3倍,真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割韭菜

2023-02-07 13:30

2023-02-07 12:34

学习了。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