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上海土著房企,永不服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前几天有外地朋友问艳姐:上海头部房企那么多,竞争超激烈,本土的房企有没有没落?

艳姐答:完全没有!我们永不服输!

如今的上海房地产市场,虽然全国性房企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上海的本土房企同样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据艳姐不完全统计,如今常活跃在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上海本土房企起码有30余家,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规模庞大的航母级房企,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活跃在全上海,如上海城投、上海城建、上海地产

第二类是各区的城投公司,如浦开、浦发、金桥、奉发、临港城投等,他们的地域性非常强,只在自家区域开发项目,几乎不会跨区发展;

第三类就是坚挺的民营房企,像大华、宝华、佳运等,在上海本土也有不输于头部房企的口碑。

据克而瑞2023年全国房企销售榜TOP200显示,上海本土房企有9家进入全国TOP100的行列。如果把范围扩大到TOP200的话,这个数量将多达18家。

数据来源:克而瑞

换句话说,就是上海有超半数的本土房企,在全国是排得上号的。

今天艳姐就跟大家聊聊上海房企。

01

航母级,低调的扫地僧

上海有一些房企,主打的就是一个“我很厉害,但我就不吱声”

哪怕是排行榜,他们的排名也不一定很靠前。如果你仅以排行榜的名次去判断他们的身家实力,就很容易误判。

上海城投、上海建工、上海地产就是这种很容易被误解的隐形王者。

上海本土的航母级房企中,上海城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得最紧密,它的水务管理、路桥建设、环境保护业务,直接决定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正如上海城投官网所说的,“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上海城投也参与了上海一些核心板块的建设,打造了诸多知名项目。比如新江湾城板块就是上海城投进行各类公共配套项目的建设推进工作。再比如黄浦露香园、新江湾城加州水郡,都有上海城投的身影。

据2023全国城投公司总资产榜单显示,上海城投以7663.21亿元稳居全国前三。

此外,上海城投在过去一年中,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3%,实现营业总收入351亿元,年度建设项目总投资和营业收入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资信等级继续保持AAA级。真的是当之无愧的上海隐形王者。

再来看上海建工,跟上海人民的生活也息息相关。

我们时常开车经过的南浦大桥、卢浦大桥、东海大桥,还有带孩子去的迪士尼、天文馆等,都是上海建工打造的,上海建工也自称是“基建狂魔”。

但如果你因此误以为上海建工是建筑商,就大错特错了。

上海建工是一家多元化发展的企业,目前一家形成了“五大事业群+六大新兴业务”的完整产业链,其业务核心是围绕房地产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的。

根据上海建工2023年的年报显示,去年上海建工新签合同金额为4318.13亿元,营业收入3047.15亿元,这个成绩可以在全国房企排行榜中位居TOP5,就问你服不服吧?

上海建工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主要由其全资子公司建工房产承担。多年来,建工房产专注于开发中高端住宅和保障性住房,同时也开发写字楼和厂房。

去年上海建工凭借4个“海玥”系楼盘,进入了上海房企排名20强,小小证明了一下自己。

不知道是不是取名的问题,艳姐以前就发现很多人不知道上海大学是一所211院校,后来发现类似的事情也出现在上海地产身上,总以为这是一家普通房企。

上海地产背后的实控人是上海国资委,这个背景有多强多硬,懂的都懂。

现在我们很少在公开的土地市场上看到上海地产的身影,但这不代表大佬退出江湖了,大佬奋斗在另一个战线。

据官方数据,截至2022年7月,上海地产集团共参与实施25个项目,计75幅地块的旧区改造工作,改造各类旧住房面积147万平方米,投资总量3790亿元,占全市同期旧改总量的60%。

可以说,上海地产是上海城市更新的扛把子企业。

早在2021年,上海地产集团就牵头联合了招商蛇口、中交集团、万科集团、国寿投资、保利发展中国太保、中保投资等企业,成立上海城市更新基金,足见上海地产强大的号召力和实力。

上海城投、上海城建、上海地产这三家上海本土房企,就如同扫地僧一样,平常不显山不露水,但关键时刻能翻云覆雨,左右行业格局。

02

区域王者雄霸一方

上海本土房企中,相当大一部分房企,是由各区国资委控股的城投公司。

对各区来说,他们就是亲儿子,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他们总能拿到一些核心地段的开发权,是让很多外来房企眼红不已的地段。

比如静安,各大房企抢破头的地方,它大约有2/3的潜在新盘是新静安集团操盘的,而且拿地不费吹灰之力,就问你酸不酸?

当然,有福利就有责任,所以除了房地产开发以外,他们还会承担各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投资、城市更新等工作。

这些区域王者的表现如何呢?

据克而瑞2024年1~3月上海房企全口径销售排行榜显示,浦开集团以76.39亿元排名第3,南房集团40.57亿元排名第8,徐汇城投33.66亿排名第9.

浦开集团今年的势头很猛,开年连续2月霸屏上海排行榜,3月也稳在了前三,不容小觑。

浦开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2年,那时的浦开是浦东的土控公司,后来2016年才正式由原本的土控集团和轨交集团合并成立。

由于前身是土控公司,浦开积累了大量的土储。有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21年8月,浦开拥有62.43平方公里的储备土地,同时通过整合轨交集团完成了79个轨交项目30余项公交设施项目。

毫不夸张地说,浦开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家底之丰,让人艳羡。

凭借天然的优势和丰富资源,浦开已成为浦东区域综合开发和房地产开发的佼佼者。

浦开还有一个兄弟——浦发,他俩经常让人傻傻分不清。虽然浦发现在没上榜,但这不代表他没实力。

截止2023年第三季度,浦发集团的资产总值达2120.77亿元。

据浦发集团的官网,截至2020年底,浦开集团累计完成投资额约2300亿元,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累计完成融资逾3100亿元,集团系统企业(含托管企业)累计完成改制重组1147家次。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上面这些数据只会往上涨。

近几年,浦发主导了浦东不少重要地段的开发建设:

2020年,浦发唐城1平方公里区域的开发建设;2021年,新杨思及中环以北零星地块公2.72平方公里的区域也由浦发集团开发;2023年,浦发集团又取得浦东金色中环1平方公里的开发权,将打造浦发上城。

凭借这些项目,浦发登上排行榜前列是早晚的事。

南房集团是这个月新上榜的本土房企,大名鼎鼎的五坊园就出自南房。

南房集团成立于1996年,由黄浦区国资委全资控股,主要承担黄浦区的旧改、一级开发等工作,因此积累了不少的优质土地资源。

持有高价值的土地资源,南房引凤筑巢,先完成拆迁和一级开发,再与产品力强劲的开发商合作开发和销售最大限度地释放地段价值,是南房独特的开发模式。

目前,南房已经与华润开展了深度合作,携手打造士林华苑二期。

士林华苑位于上海黄浦区老西门,与豫园相邻,地段含金量本就高,如今再加上华润产品力的加持,更是让人期待。

03

民营系,各有悲喜

虽然行业是国央企的天下,但仍有一些民营房企靠实力闯出了一片天。

提到上海本土的民营房企,一定少不了大华集团。

在2023年克而瑞全国房企操盘榜中,大华是唯一一个入围全国30强的上海民营房企。

艳姐认为,称大华为上海民营房企之光一点都不过分。

大华集团,发家于上海宝山,这里有大华的第一个项目:大华社区,一个项目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的旧改社区。

之后,大华又在浦东北蔡开发了约3.3平方公里的大华锦绣华城。如今20余年过去了,大华锦绣华城依然是浦东北蔡的标杆社区。

因此,大华给自己的定位是最早起步、最大规模的中国城市更新运营商之一。

大华跟其他上海房企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不固守上海,积极向外走。近几年,大华在全国多个城市拿地,在广州、杭州、济南、大连、无锡等城市扩张,成为一家全国性的房企。

大华向外走是明智的,民企如今在上海公开市场拿地的难度相当大,大华自己今年就倒在了打分环节。往外走,还能寻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祝福大华今年再创佳绩。

上海还有一家民营房企也值得一提,他就是佳运置业。

艳姐忘不了看房时佳运主动送的卷尺,让购房者亲自测量房子尺寸,用数据去证明自己的产品力。

从这个小事,就可以感受到佳运打造产品的诚意和底气。

佳运交出来的项目也没让人失望:佳运瑞璟湾,容积率1.8的低密度14层小高层社区,无高低配、无连廊,得房率却可以做到78%到82%以上,比有连廊的产品高了至少5-6%的得房率。

在佳运身上,艳姐看到了他成为“品质怪兽”的潜力,期待以后看到更多佳运的作品。

如果大华、佳运是上海民营房企进击的一面,那复地则是另一面。

复地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很早入局地产行业的企业之一,隶属于复星集团旗下。曾在2004年成为第二家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内陆房企,销售规模排在全国前十,地产版图从上海扩张至环渤海经济圈。

经过行业多轮的洗牌,复地的江湖地位已经发生了巨变。据克而瑞房企销售榜单显示,复地在2019年时,曾跌出百强,位列第103位。直到2022年,才重回百强之列。

即便如此,也与曾经全国前十的地位,相去甚远,让人唏嘘。

不过,大家也不要认为复地现在过得很惨。

别忘了,复地背后是复星集团,复星的家底是相当厚的,因此即便是到现在,复地的待遇还是停留在地产的黄金年代。

复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发展停滞不前,如何突破现在的困局,是复地需要去思考的问题,艳姐也期待复地重回辉煌。

结语

如今,大家的目光都投注到招保万金这些全国性房企身上。

但上海的本土房企,并没有因此而黯然失色。相反,它们凭借深厚的本地土地资源和市场经验,在行业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展现出了不容小觑的市场竞争力。

2023年,上海新房成交额约为608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本土房企的权益销售额约为1608.7亿元。

今年一季度刚结束,经过短暂假期的休整,各路开发商摩拳擦掌,上海本土房企今年能否突破去年的成绩?我们拭目以待。

主编:张艳

责编:amanda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不为商业用途,如果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1.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艳姐微信

必须备注“公司+职务+姓名”否则不予通过

2.加入粉丝群

我们建立了“地产人言交流群8班”

备注“公司+职务+姓名

编辑拉您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