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理想汽车犯了什么错?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4喜欢:2

理想汽车一夜回到解放前。2024年一季度,理想汽车车辆销售收入比去年四季度减少39.9%,经营亏损5.85亿元,近一年来首次亏损,净利润比第四季度最高点减少89.7%。这一切都是因为MEGA。

截止到现在,MEGA卖了多少量是个谜,理想自己不说,别人只能从第三方数据中去围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MEGA黄了!MEGA让理想汽车从去年上百亿净利润,只用了一个季度时间变成了经营亏损五个多亿。如果不是存在银行现金换来的10多亿利润,理想汽车一季度的账面利润会是个负数。

理想汽车犯了什么错?我想答案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看!

一家靠增程与消费配置取得阶段性成功的企业,注定商业护城河不高。理想原本在推出L系列同时就应该布局纯电,逐渐培养出理想汽车纯电动体系,而不是在最高点布局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截止到一季度,理想充电站只有357座,这个数字,蔚来是3743座,极氪是1028座。这是理想在纯电路线上崴脚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MEGA的失败,在外界看来是设计,但更深层是价格,价格的背后是成本。增程的低成本蒙住了理想的双眼,忘记了从增程小电池到纯电大电池的成本,忘记了纯电MPV需要搭配足够大的补能体系,忘记了纯电要比增程的供应商话语权强得多,也自然让MEGA最后定了一个50多万的天价。

第三,李想个人推崇的一人制管理体系,让反对他的员工成为少数。就像MEGA的设计,连普通人都看出问题的事情,理想内部怎么可能看不出门道?!之所以最后上市,原因是过去这几年理想尝到了一人制管理的甜头。连入职员工的培训李想都要自己参加,说明李想的洗脑工作做得很好。应了那句话,没有反对的声音,对一家企业才是最可怕的时候。

第四,李想的自我优越感麻痹了自己。记得去年财报发布会,李想意气风发讲了数个小时企业管理经验。我当时的疑问是,财报会不是应该围绕经营数据对企业本身的技术、产品和投资做出阐述吗?为什么讲企业管理?后来我似乎悟到了一个道理,理想不能去讲整体经营的内核是增程,也不能讲L系列真实的利润回报来自商业护城河较低的配置叠加,更不能提前暴露自己压根没有布局多少的纯电战略,只能在李想一人制管理体系下讲述理想整个企业扁平化的执行力。

应了那句话,现在造车新势力的失败,不是你不行的时候才不行,而是大家觉得你不行的时候你可能就真的已经不行了!一个去年营收千亿、利润百亿的汽车企业,经不起一款产品的折腾,现在想想,单品线性造车可能真的在汽车行业行不通,李想同学还需要继续奋斗。

全部讨论

05-23 13:03

第一个问题就是错的,谁在乎在什么牌子的充电桩上充电呢?理想是聪明的,等大家布好了充电网络再推电动车…我看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太贵了,应该第一款是one那样,便宜好用,第二代根据用户反馈再爆款改善。腾势D9问题那么多,卖得好主要是性价比。家庭用车性价比是非常重要的

05-23 10:38

跟mega没啥原因,本来就不是走量的车型,本身杀手锏L系列收到其他竞争者强大的冲击,下游客户审美疲劳,MEGA就是卖的特好,也就2000多的月销顶住了

05-23 10:31

整车不是个好生意。

05-24 09:41

电车新势力的另一种鸡贼都是先推出贵的产品,然后销量起不来开始以新品牌的名义降价

05-24 09:39

05-24 09:13

就应该出平价纯电和大电池增程的,打法错了

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人会说自己的产品是五百万以内最好的?答案就是不知深浅的人,而这个群体在中国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呢,那就是没接受过完整教育的,很遗憾李想就是这样的人。

05-23 17:01

说明买理想的客户价值不高,实质是车的品质不高

资金会回到传统技术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