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150回复:467喜欢:22
你们家乡都有哪些正在消失或者即将消失的传统美食?我打算把它们记下来,赶紧在他们消失前都尝一尝,不留遗憾。






全部讨论

2022-10-07 15:03

软饭,一直听说有,没见过

2022-10-07 15:13

童子尿煮鸡蛋,精髓在汤,先喝汤后吃蛋

2022-10-07 16:58

青鱼秃肺
秃肺,其实不是肺,而是野生大乌青的鱼肝(俗称“肺”)。青鱼秃肺的传统做法,是取5斤以上的大乌青,在到达码头时活摘鱼肝,才能做成一份。另根据美食家沈嘉禄老师的说法,每年清明过后到桂花始放这段时间里,乌青养得最肥硕,才是品尝青鱼秃肺的好日子。这道菜最早是在民国初期诞生于上海老正兴菜馆,一份菜需用15到20条青鱼的鱼肝,经反复洗净后,加上笋片、葱姜、黄酒、酱油、糖等调味相配,制成菜肴,名为“青鱼秃肺”。
由于秃肺含有大量纯鱼肝油,经热稍煎及调味后,被赋予了嫩如猪脑、丰腴如鹅肝的口感,曾有老食客如此形容这道菜,“状如黄金,嫩如脑髓,卤汁浓郁芳香,入口未细品,即已化去,余味在唇舌之间,久久不散”,还有食客甚至说它比西餐里的鹅肝还要肥美。要烧这样一道正宗的青鱼秃肺,鱼肝要活取,死鱼的鱼肝味道发苦。处理鱼肝时,要去净两侧的黑线,不能有腥味,还要小心不弄破鱼胆。煎鱼肝和最后勾芡时也要小心,出锅时要保证肥嫩的鱼肝一个个形态完整,烹饪过程一不小心,就要前功尽弃。正因为取材和制作的繁复,让青鱼秃肺几近失传,目前在上海仍敢于挑战它的餐厅寥寥无几。@陈达美股投资

2022-10-07 17:03

走油肉
走油肉是上海本帮菜的代表“老八样"之一,也是年夜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传统佳肴。“老八样”是哪八道菜,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说法不一。《舌尖上的中国》里,曾为正宗“老八样”正过名,分别是:走油肉、咸肉扣水笋、扣鸡、蒸三鲜、红烧鳊鱼、扣三丝、小葱肉皮和扣蛋卷,走油肉位列其首。
传统又经典的走油肉,肥瘦相间,层次完美,入口即化,酥烂不腻,尤其是肉皮那一部分特别好吃,既有肥肉的软糯,又没有肥肉的油腻。用筷子夹起来,亮晶晶、颤抖抖,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因其表皮结起漂亮的皱纹;肥瘦相间的完美层次;入口即化、酥烂不腻的口感,成为上海人年夜饭上最抢手的主菜。
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吃也越来越讲究。顾忌“三高”的原因,所以做这道菜的人家是越来越少了,连过年都不大有人做了,因此会做走油肉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2022-10-07 17:01

扣三丝
本帮名菜扣三丝,发源于浦东三林塘农家菜。昔时,沪郊富裕人家摆喜酒,将其作为一道主菜,红、白色的细丝堆砌如小山,寓意“金山银山堆成山”,希望子女成家后财源广进。
扣三丝是取鸡胸肉、冬笋和火腿三种极鲜的食材,先片后切,片需薄如纸片,切需丝丝均匀,且每根丝仅有牙签粗细。按照传统做法,一盘扣三丝总共要有1999根。这道菜食材虽普通,却极考刀工,一道菜细切需耗时1小时、粗切也要耗时30分钟。切成后的三丝塞入早已准备好的扣盅,不能断、不能扭曲,上笼蒸透,再往透明的玻璃盆里一扣脱模,一座色泽分明的三丝宝塔矗立在盆子中央,浇上清汤,再飘两三叶豆苗嫩芽,先不吃,已经把人看呆了。
据说当年的电影明星白杨女士在第一次看到扣三丝时,大气都不敢出,久久不忍下箸破坏菜的造型。但现在,已经少有如此刀工的厨师,更少有如此耐心的食客,扣三丝自然沦为即将失传的名菜。

2022-10-07 16:44

毛蛋
每个地区的叫法都不相同,比如南方有人就称之为“王蛋”,但是在北方大多数叫“毛蛋”。尽管叫法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由,小鸡孵化失败后留在蛋壳里的胚胎而制作成的。它的吃法也有很多可以油炸,油炸和烧烤。如今,都是依靠科技限制而特别做成的毛蛋。

2022-10-07 16:43

苞米棒

北方人一般对此印象颇深,这种用玉米做成的“长棍”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美味佳肴。味道又甜又脆。对淘气的孩子来说,把玉米棒放在手上,一次吃一根是天大的乐趣。只不过如今的销售和制作法已经彻底改变,所以也没那么好吃了。

2022-10-07 16:42

猪血糕

这个猪血糕,口感尝起来很娇嫩。而且又粘又好吃。甚至还有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食材是新鲜猪血与荞麦粉混合,用蒸笼蒸熟,用油油炸,食用时蘸上酱汁。味道好极了。目前,已经很难找到这种零食。

2022-10-07 16:40

白糖炒馒头
简单的食材,白糖、馒头,偶尔加上绿丝玫瑰、桂花等点缀,烹调方法简单,但制作后很甜很好吃,这种糖炒的馒头不会粘在牙齿上,它还是很脆的,但现在我想吃都吃不下了,以前吃过几次都是会乡下农家里,亲戚阿姨做的,每一次会乡下都会做这种糖炒馒头。

2022-10-07 16:38

糖花生赞
糖花生赞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很流行的小吃非常受欢迎,尤其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糖花生赞是极少的美味小吃之一,生活在那时候的人们,现在十分怀念当初的味道,香甜酥脆。糖花生赞的原料一般都是大豆,也有一些是以花生为原料,尽管用料简单,可是非常好吃。但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糖花生赞就已经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

当时制作这种甜花生饼的原料竟然大部分是大豆,当然肯定配有也有少量的花生。

但即便如此,这也完全阻挡不了糖花生赞站在当时美味小吃的顶峰,

人们对它的印象大多都停留在八十年代初期,再之后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