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为什么不涨然而比亚迪为什么tm老涨?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08回复:833喜欢:165

 $格力电器(SZ000651)$   $比亚迪(SZ002594)$   $特斯拉(TSLA)$  



这是个开放式的讨论。我只是提供一个理解某些市场现象的角度,一点看法,不一定对。雪球格力粉丝甚多,他们可能有同样一个问题,公司那么好,怎么就不涨?


广义上看同样是制造业,家电制造与汽车制造,现在看起来,估值差很多。格力那么好,怎么不涨;比亚迪那么贵,怎么还涨?何况从利润率的角度,说不定白电还比造车要好,丰田管理那么牛掰、降本增效不要命的公司,抠门到每一根螺丝钉钉,毛利精进到多少了呢——20%。日本公司,你可以说他创新能力不足(往往是文化以及株式会社这个组织模式的结果),但一定不能说他经营能力不善。而比亚迪的毛利率在我的印象里,上20都非常困难。而家电行业,不用看个别公司,整个行业就稳稳在25%以上,我相信只要格力愿意,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还是没问题。


所以你说是因为一个模式好、一个模式不好,导致了估值上的跷跷板,我是不信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趋势,是从一个行业的整体趋势,来判断在未来这个行业是不是能赚到钱。我们做投资往往都在找一个赛道——或者说土壤吧,在这片土壤上赚钱比较容易(这与勤奋努力、聪明才智不冲突,但有时候也不相关)。我们要找所谓的,那种“就算开个图书馆也能赚钱”的土壤。


要有行业想象空间的土壤。造车是个烂生意——以至于让芒格说出,轮子上的生意我们坚决不碰。——但如果把车作为一个智能终端来理解——比喻成手机太过分啦,算个装了轮子的iPad吧——你就可以往上面堆软件,而软件一堆,毛利自然就起来了。


比如特斯拉,我们可以合理预期在未来会有三块业务:1. 造车,不赚钱,毛利10%,甚至哪怕是0,倒亏钱,互联网行业告诉我们亏钱买流量不丢人;但是 2. 车载系统与自动驾驶,SaaS这块,毛利是40%,还有3. Robotaxi这块更惊人,毛利可达70%,这一下子商业模式就升华了,土壤一下子就可以开图书馆了。而事实上目前特斯拉的毛利,就已经好过了锱铢必较的丰田,达到了26%左右。


特斯拉的故事,是一个在比亚迪身上完全可复制的故事。因此比亚迪未来的“商业模式”,会非常乐观。而空调虽然也可以作为一个智能终端来理解,但并没有那么大的市场容量——说白了,空调能做的事情太有限,除了给你热、给你冷、给你湿润、给你电上省一省。


股价永远是对未来的预期,这预期不好,哪怕现在现金流哗哗哗地进来,也不会长久。价投是便宜价格买好公司,但好公司与便宜价之间,显然是好公司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价格便宜。


巴菲特买过一堆便宜货 ,有生产农具的工厂,有不入流的百货公司、更有日暮西山的纺织厂(正是伯克希尔纺织厂),但几乎无一例外统统扑街。不是因为买得不便宜,也不是因为公司当时不好;而仅仅是因为,公司的未来,斜阳断影,令人断肠。



--------------

利益披露:作者持有比亚迪多头仓位。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李白的诗是骗人2021-10-29 11:48

董婆婆的言论对格力市值贡献负1000亿

财富严选2021-10-29 11:52

两个都不搞。。。因为比亚迪我按爆计算器都按不出可以支撑现在市值的利润假设

大苹果的飞飞2021-10-29 12:19

前几年格力涨得好的时候是一个逻辑,那时候比亚迪的股价………

马后炮找理由是最简单的

行走于转角2021-10-29 13:20

呵呵,前两年大家怎么骂比亚迪的?跟现在骂格力何其相似?涨了就一堆理由,车子什么终端,说破天也没有一点可能。风口上的猪早晚摔下来,格力说不定哪天也成为了风口上的猪,前几年30-50之间我买的比亚迪,我现在分批卖给你,买入格力。等过两年我在高价卖格力给你,从这个角度要谢谢你这样的投资者。

三杆大烟枪2021-10-29 11:53

小心被计算器砸,标准回答是:难道格力挣得是假钱?其实:价值是关于时间段的函数,确切的说是在时间轴上的积分,显然想象力或者演绎能力对曲线的描绘对按计算器是降维打击

全部讨论

董婆婆的言论对格力市值贡献负1000亿

两个都不搞。。。因为比亚迪我按爆计算器都按不出可以支撑现在市值的利润假设

前几年格力涨得好的时候是一个逻辑,那时候比亚迪的股价………

马后炮找理由是最简单的

2021-10-29 13:20

呵呵,前两年大家怎么骂比亚迪的?跟现在骂格力何其相似?涨了就一堆理由,车子什么终端,说破天也没有一点可能。风口上的猪早晚摔下来,格力说不定哪天也成为了风口上的猪,前几年30-50之间我买的比亚迪,我现在分批卖给你,买入格力。等过两年我在高价卖格力给你,从这个角度要谢谢你这样的投资者。

小心被计算器砸,标准回答是:难道格力挣得是假钱?其实:价值是关于时间段的函数,确切的说是在时间轴上的积分,显然想象力或者演绎能力对曲线的描绘对按计算器是降维打击

啧啧,不久前大家还一致认为白电生意模式好,各种理由说出花来呢。。。

2021-10-29 12:08

1、购买低估值的股票并不是价值的“持续”来源,企业持续创造价值才是。
2、格力不能代表家电,格力五年前是空调,十年前十五年前还是空调,其他的都没有搞成。而海尔美的就在进化中,你看看他俩的估值市值。
3、造车是烂生意,但如果这个行业有十倍百倍的空间那么想象了就来了。
4、当你谈到比亚的时候,能否诚实的告诉我:你真的是在投资还是再期待下一个大头接走你的筹码?

去年我才在雪球上学会现金流折现,巴菲特芒格也说了,为什么航空汽车公司烂,连段永平也说,你赚一块钱得去拿两块钱来保持竟争力阿,格力是少有少有的赚一块钱拿八毛出来分红也不影响竟争力的公司,你比亚迪行吗?

格力跌到达美都来关注了。

2021-10-30 08:46

当你被问起这个问题时,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但细想一下,交通工具的本质是将人从a点运送到b点。而追溯一下,其实车的诞生就是贵族的奢侈品。在车出现之前人类就有从a到b点的需求。我的目的是从a到b点,你为什么给我弄辆车。(就像当年T型车的创造者老福特说的,我要一双手为什么来了一个人)。
有人说T型车的出现让车辆开始普及,但是否能证明当时的西方社会,每个人都有实力买得起T型车?即使到了今天一辆车的价格,能上路也要大几万吧,而且油费、保险、保养及其他费用,即使停着基本上每年也会花上大几千吧。这样的价格和消耗也不是能全民普及的。然而是谁让这不可能变为可能呢?
“预算不够?没关系我给您申请三年购车贷款,算下来一个月才一万多。”“您有购车资格啦,简直是天上掉金块砸到您了,现在一个指标就值几万,您只买辆十多万的车,都对不起您的指标。”当然不仅是销售,还有“教育”。“上班的同事都有车,自己没车总觉得比人矮半头。”“小区里的人都有车,只有自己每天走着进大门,看到人家在车上看自己的眼神,简直是异类。”“发了年终奖,一家人凑凑正好能买辆。”“上班那么远,乘公交等着没谱,地铁能把人挤成相片,总不能挤一辈子地铁。”“自己辛苦奋斗那么多年,总该学会心疼自己。”“一个人最好的年华就该有一辆爱车陪伴。”
而当你有了买车的念想,就会发现车这东西能满足你的任何需求和虚求,虚求是啥参见网页链接。品牌,车型,大小,长短,动力,舒适性,越野性,承载能力。各种分类各种型号各种款式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而且价格也真是做到了无缝衔接。“20万您嫌贵,这有一款同级别的,只是车载屏幕小了点,比刚才那款便宜2000。”“什么您就差2块,没关系,这还有一款同级别的,就比刚才那款少了根螺丝。”
刚买车时你的需求是从a地送到b地,但你一旦上了道,被教育后就有了更多“虚求”。
您想要更舒适的座椅,(其实就是在车上放个沙发)。但车上加沙发可不是车的价格加沙发的价格,因为这叫舒适型轿车,所以价格比普通车至少也要翻个倍。
您要能乘坐的人多,(就是在车上多加把椅子)。但这可不是车加个椅子的价格,这叫MPV。价格是普通车四倍。
您想体验推背感,驾驶乐趣。(就是给发动机加几个气缸),但这可不是加个气缸的价格,这叫超跑。您要花普通车十倍的价格。您嫌贵没关系,我们还有电车款,电车提速就是把供电功率加大就行(就是改个变压器),所以价格也更亲民。但可不是普通车加变压器的价格,这叫纯电动超跑,价格也要比普通车翻两番。
您想要更好的越野能力,(就是换四个大车轮子),轮胎尺寸越大,纹路越深,抓地越强嘛。然而可不是换个轮子的价格。这叫SUV,价格至少要比普通车翻两番。什么您还想着大沙发,没关系换大轮子加上大沙发,这叫豪华SUV,价格又比普通SUV再翻一番。就像玩麻将,只要想出一个叫法就能加一番,就能多要点钱。
当然也少不了商家为你量身定做的各种套餐或者说套路,“您做个全车贴膜,给您便宜2万,不是车便宜两万,是贴膜原价4万,您提车加贴膜能给您便宜两万。”“如果在我们这上全险,可以给您申请低息贷款。”“您想加装运动款轮毂,只要再加个全车包围,我们还可以送您两次保养。”
经过与销售的论战,占了无数“便宜”,刷卡刷码喜提爱车时,才知道到底掏出去多少钱。而随着价格的提高,也与从A点到B点的初心越来越远。
车就这样连哄带骗普及到了每个普通人,它可以不是交通工具。(远的地方还是坐高铁,因为省钱,速度快,不用承受驾驶疲惫。近的地方堵车严重,关键时刻赶时间还是不敢依赖汽车。)而且车子一动,油费,高速费,停车费(你先得能找到车位才有资格交停车费),还有因为开车不慎交的罚款,及修车费等等。所以汽车真的不是普通百姓出行首选。但是确实是普通百姓的必须品。因为别人有,你没有就别扭。就像朝着人群反向走,哪有那么大的勇气。如果能这样做的肯定是高手,请参见 网页链接。也就是说普通人根本做不到,所以普通人还是需要一台车。
上面都是说的车的“好”,下面再吐槽一下车的坏。
使用年限。当你喜提爱车起,他就进入倒计时,一般来说车的使用年限是十年(现在应该很少有人能把车开到十年的)。也就是说每年的折旧就是10%。时限一到,当时被销售忽悠买入的爱车就会变成一堆废铁,而你还不能把它卖给收破烂的,因为卖给他们这堆废铁也价值不菲呢。为了吸尽你的最后一滴血,你的废铁会被强制要求去报废解体厂,在这里废铁也会再给你折个价,还要交付解体费、垃圾处理费等,最终到手的就是包烟钱。
而车对于普通人的迫害还不在于购买时价格贵,而是他的购买后的各种消费。当你买了车,后续的消费很多就由不得自己,就像你撒了一个谎,就要用无穷无尽的谎去圆。
油费。当然如果你就放在停车场永远不开,油费会节省。但是没有人这么做,虽然他们也知道市区堵车停车不方便,外地开车又累又不划算。但他们还是会开,因为如果不开当时就不用买了,既然买了还要开,这样自己当初决策才没有错。并且厂商会告诉你,如果车年久不用,对发动机、各种线路、轮胎都是更大的损耗。车越开才越好,这是厂商教育你的。但是开就得烧油,油的价格也与车成正比,厂商会教育你,好车就得用好的油品。其实你不知道的是油品就像人品,其实各国各地的标准也都是不一样。所以你自以为为爱车加高标号的油品,其实也就是图个自我安慰。
保养。不管你开不开保养都是少不了的,而且如上所说貌似开比不开对车更好,总之保养这个坑你也是躲不开。同样好车就要更好的保养耗材,价格也更贵。
修车。车是由零件构成的,所以一辆车所有的零件加在一起应该是这辆车的价格。然而现实可不是这样,找懂行的人算一下就知道,在修车厂或4s店,如果一辆车的零件加在一起可能要价值几十辆车。而且越贵的车,他的零件整车比就越大。而车是有利润的,所以零件作为车的一部分,本身是有利润的。而零件作为独立的个体又叠加了利润。这里还不包括工时费。
也就是说,当你为车换某个零件,这个零件赚了你三部分钱,第一是这个零件作为车的一部分时的利润,第二这个零件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时所叠加的利润,第三用新零件代替旧零件时再次叠加的利润。总觉得这三件事形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从逻辑上是讲不通同时收取三部分钱的依据。当然人家还是收了,而且还是老规矩越贵的车收费越贵。
保险。其实如果你老老实实遵守交通规则,根据有关要求,只需上个几百块的交强险。但没有人这么做。为了体现对爱车的爱,人们都会把能保的都保上,美其名曰全险。全险当然保的全,平时爱车刮刮蹭蹭的,基本上保险都能保。代价是贵,你的爱车贵,保险也就随着贵。有意思的是当爱车遭遇划蹭,需要出险,修车厂会告诉你,这点小伤还是别走保险,因为一旦你出险,第二年的保费就会提高。而你修车这点钱还没有保费提高的多,所以还是自费修吧。就是如此荒谬,花重金买保险的意义是为了平摊风险,而真出了风险,却要自己买单。
还有停车、高速等,经常短途就意味着停车费高。经常长途就意味着高速费高。
我们暂且估算一辆车平均的使用年限是十年,折旧是10%,由于占大头的油费,保险,保养,修车费用都是与车价成正比,算起来每年上述的各种费用基本上要占车价的10%。当你喜提爱车,它就像一只蚊子趴在你身上,吸你的血(各种花费),而当这蚊子吸了十年终于吸不动了,就变成一堆比废铁还要廉价的东西,价值瞬间归零。
这让人不禁想到了一面镜子,镜子外是高股息股票,年增长率10%左右,股息率10%左右。镜子里面是车子,每年损耗10%左右,花费10%左右。当你买了一辆车,你所放弃的机会成本就是买入高息股。而十年后当你的爱车寿终正寝时,算一算它所花掉的钱,正是这支股票所挣到的!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