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认为百度造车不是跟风而是冲锋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2回复:291喜欢:158

利益披露:由于把百度加到了重仓(但要注释一下,这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分散主义者眼中的“重仓”),而近期百度股价又有一个明显的catalyst,就是他可能要造车。所以迫切想跟大家讨论一下——暂且不提技术细节、财务细节、估值细节——就想从大方向而言,聊聊这事到底靠不靠谱。


一. 拐点

某大佬曾说过,大规模的市场获利机会,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源于市场环境,二是源于关键新技术,三是源于组织建设。虽然有点像常识,但我仍然无比认同其说法。市场红利、技术红利、组织红利,一家公司能上天,几乎无出其外。


或许只是我的一种感觉——如果将智能出行作为一个大行业来看,经年积累,不断催化,市场红利与技术红利这两个果实,嗷嗷欲滴。所谓的early adopters(早期消费者) 的数量正一日千里。以创新扩散理论曲线而言(如下图),突破critical mass(临界数值)这个关键里程碑后 ,智能电动车穿透大众市场的速度能再猛踩一脚油门,啊不,电门。



而与行业拐点并至的是百度自身的拐点。个人认为,此时此刻,大概是百度建度以来,最关键的契机之一。


我觉得吧,百度错过了很多,但也积累了很多,比如Apollo自动驾驶,执着打磨多年,从各种数据维度而言,说水平世界领先,毫无疑问。能不能释放这把积累的动能,看到货币化的曙光,打一个彻底的黎明破晓翻身仗?


长河永夜下,前夜当见红。


自动驾驶,百度起个大早,不能赶个晚集吧;因此励志造车,封装技术,用软件上的领先置换硬件上的潜力。合理运用生态资源干票大的——无论是自己造车还是绑定专属的新势力——站在一个百度纳米股东的角度,我觉得,这事,值得一干。


二、生态

以第一性原则看问题,人类出行这档事,本质上的趋势是“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这是大盘,是Beta。


而无论实现形式如何,无论是造车平台还是叫车平台,无论是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软件供应商,芯片、电池、零部件供应商、还是其他任何供应商——你是不是生态里的进步势力,就看你能不能促进,实现四化。具体你通过什么形式实现,这是你的Alpha。


而这里面,有些是生态玩家,有些是深探玩家。比如你能够想象苹果造车,甚至华为造车,但你不太能想象英伟达造车。生态玩家撺局,而深探玩家,负责在某一个垂直细分领域深度探索。


百度想做生态这个早就路人皆知,从2013年布局自动驾驶,到2017年推出Apollo,到打通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能车联三个开放平台,到生态小伙伴手拉手有几百家。开放平台,不赚钱,交个朋友。


但既然是做生态,就不能在某个链条上被人卡脖子。目前来看,开放平台,也许会出现比较大的商业冲突,导致被卡脖子,这个在后面的“软硬”部分来讲。


另外,造车这件事本身,贴肉 to C,所以在”占领消费者心智”这点上,效果强过央广。想到高精地图,你或许会想到百度;想到自动驾驶,你可能也会想到百度——但想到智能电动车这整件事,你会想到特斯拉或新势力,搞不好还会莫名其妙想到小米,但脑海可能就浮现不起,百度的身影。


而To C的硬件,本身就是穿透心智的利剑。



三、软硬

大家都知道,造车无利可图,这是让巴菲特掩鼻蹙眉的轮子上的生意。特斯拉来看,造车毛利可能就10%-20%,蔚来更是公然喊出在硬件上综合净利不会超过1%。另外,大家都知道做软件一本万利,毛利高,60%-80%,导致美股的软件公司都在天上飞。软件的股价,普遍硬。


特斯拉的辅助驾驶软件包(FSD)隔几个月就跳一次价,一年来从7000刀跳到10000刀。以至于,马斯克认为你现在买的FSD服务,价值10万刀——虽然数字估计他是拍脑袋。所以他说在买车的时候,一次性买断FSD,居然是一笔“投资”。从特斯拉身上我可以看到,硬件不断掉价,软件总能涨价。


那都去做软件不就完了。甚至改成订阅模式,包月998,包年2998。


但问题是,大家都知道软件赚钱,所以大家都会想从软件上赚钱,来补贴硬件的不赚钱。这场囚徒困境沙盘推演下来,最后局面就是殊途同归,大家都会做自己的软件。蔚来为什么喊出净利不过一,是因为想从软件和服务,赚粗水长流的钱。这有点类似于,当年办卡送手机的玩法。


所以百度Appolo可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场面上的手机都绑了卡,换不了运营商。


这就不是卡脖子,这可能是抹脖子。


除了利润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可能会让车企不希望外包自动驾驶技术。比如驾驶数据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我跑下来的数据算谁的;比如安全责任,软硬分离之下,我出的事故算谁的;比如软件测试如履薄冰——出人命的事,你不能像赛博朋克2077一样bug比天上星星都多然后打补丁。要有九个西格玛的质控,需要软硬一体,才能解决棘手的corner case(极端案例)。


无论是软件公司做硬件,还是硬件公司做软件,都是为了实现闭环。我认为目前来看,”特斯拉模式”—— 将硬件与软件都闭环在自己手上,或许会成为这个行业的标准玩法。


四、扶持

既然说到了卡脖子,我想到了经济工作会议,“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朴实讲法,“尽快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原来我投蔚来也有to G 的成分, 因为从XX意志的角度而言,这整个产业,电动车不是电动车而是弯道超车;自动驾驶不是自动驾驶而是国运加持,行业里面有巨大的扶持红利。说到底这个行业靠扶持并不丢脸,特斯拉就是一家被政府补贴活活扶起来的公司。


海外而言,特斯拉,不用说,行业标杆;苹果,有软有芯,也正在被市场抬着或许要造车;英伟达,NVIDIA DRIVE,自动驾驶方案,特斯拉原来的AutoPilot就采购了他家芯片。这些都是我们弯道超车的对手——谁赢了谁就是王朝,谁输了谁就是弯道。


因此电机电控电池、芯片数据算法、政策最支持的会是整一套解决方案,会是生态撺局人。不要说自研车自造车,百度不是连芯片都在自研吗。所以我认为百度的软硬结合,也有政扶方向的正确成分,“尽快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不止是现在卡脖子的,还有未来有可能被人卡脖子的。


五、时间

有个问题,如果不限制资源投入,从0到1, 是做出一个Apollo来更快,还是做出一个小鹏需要更多时间?


我个人认为,Apollo是一个时间沉淀的产品,技术有壁垒,数据有积累。Apollo的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做了许多年,从各项数据来看,国内无人出其右。


百度账上,2020 Q3现金+短投 1400亿+ ,Q4估计能到1700亿+。传统业务复苏,现金流充裕,账面支撑其造车的资本开支。造车新势力的三个宝宝,历史上烧钱都在200亿左右,以至于200亿听说还是个默认造车的门槛。而这个门槛对于百度而言,太低了。


当然造车也确实需要时间,但合资合作或技术入股,甚至按目前的小道消息直接驾驭威马,以新势力的发展历史而言从0到1也并没有那么花时间,这趟早集,眼看着还能赶得上。


现在才开始造车太晚了?那也未必。


---------------------------------------------------------

利益披露:作者持有百度多头仓位。

本文行为仓促,如有错误,实属必然。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雪球,署名陈达。

 $百度(BIDU)$   $上证指数(SH000001)$  

 @今日话题    @仓又加错-Leo    @Ricky    @刘志超    @不明真相的群众    @阿企  

全部讨论

2020-12-21 09:31

百度,是一家有科技基因的好公司。曾经走过弯路,但不等于就此沉沦。

2020-12-21 10:23

百度有技术基因,但造车这种事需要协调的利益方实在太多,这种跨行业的组织协调和战略发展能力从百度的历史上看,好像并不出色。当然,国内真的扶持的话也只能是百度了,就看有没有人能够从外而内的去制衡或者启发百度了。

2020-12-21 10:03

apollo是个toB的活,在中国toB的都活不好,B希望自己什么都会,做着做着你的活就没了,必须toC,百度的语音助手就经历这个过程,布局比讯飞还早,依赖华为、小米等,最后被讯飞摘走了语音国家实验室。华为、小米都发展了自己语音助手。做85%依赖对方,不能落地产品,等于没做。小度自己发展硬件,势如破竹,很快就站稳第一阵营。由此可见软硬兼施才能成大业!百度做apollo也遇到类似情形,陆奇在时,也向比亚迪抛出橄榄枝,王传福在样车的驾驶舱里左看右试终不进套。蔚来信誓旦旦的要做无人车,但后来坦言这不是一家能完成的。百度独立做车肯定不可能,应该是找一个能深度配合的传统车企,共同进化成智能车厂。只有真造车才能迭代,小马和滴滴都真造车了,百度不可能还在搞联盟。$百度(BIDU)$

2020-12-21 12:59

撂一句狠话:
百度起的大早,赶不上晚集。
但是百度的投入还是对整个生态有意义的。阿波罗成了自动驾驶的黄埔军校,而已。
百度搜索取钱于民,
百度自驾还技于民。
God is fair

2020-12-21 11:44

大佬说的对,公司想上天,就得靠把握红利机会

2020-12-21 11:41

百度造车的消息还没有确定细节,协议都没定下来呢

2020-12-21 11:18

亮观点,我看好百度。

2020-12-21 10:56

自动驾驶技术突破,百度未来可期

$百度(BIDU)$


说百度造车能不能成,首先我们得看看他面对的对手是谁。

特斯拉我13年入的,平均成本50左右,一直很看好,中间交易也做的很顺。昨天入标普前一天,我清仓了。找机会再进吧,短期可能到头了。特斯拉我不多说了,大家都很熟悉。
三傻我一直不看好。电池成本顶在那里,又有特斯拉这么个杀手做对手,竞争优势可以说半点都没有。他们之所以还能活着,只是因为特斯拉暂时没法上量而已,一旦量上来了,给他们的机会就不多了。老实说我一直怀疑买三傻车的人得多不拿钱当钱啊,跟钱有仇么?

三傻的自动驾驶,要么是mobile eye的,要么是英伟达的,两个都是被特斯拉踢出局的。尤其是前者,我觉得没前途。那三傻软件部分还剩下啥?连操作系统都是买来的。硬件有特斯拉打压,软件不是自己的,这就是三傻的现状。

电动车相对于传统燃油车积累了上百年的技术来说,没什么特别的技术壁垒。结构那么简单,发动机变速箱什么的都没有,几个马达而已,电池如果铺下面的话,底盘技术都省了。三傻能比百度有什么先发优势?无非是一些绕不开的弯路必须走一遍而已。

百度的软件就不用说了吧,优势是挺明显的,AI和自动驾驶跟本身的业务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协同效应。至于说艳红比二马,技术上肯定比后两者是强的。整体水平嘛,第二代码农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真正厉害的是张一鸣黄铮这批人。二马的成功,更多靠的是占的坑好。百度不咋地,阿里有多厉害么?阿里投资什么成了?饿了么?优酷?你再看看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上市才几天啊,市值超了它多少?

再远点说,自动驾驶到了L5的年代,其实车的保有量整体会有一个大的跳崖,因为都共享了嘛,哪还需要那么多车!内个年代车的样子啊速度啥的大家都不攀比了,比的主要还是软件。所以说未来的智能汽车,软件硬件重要性的占比可能是7:3,甚至更高。那么除了特斯拉这样软硬通吃的公司,三傻是不是一点前途都没有?

所以说,百度比特斯拉是没戏,但对三傻,肯定是有优势的。百度造车,小成是没问题的,大成得看造化,这个就确实考验艳红的个人素质了。至于股价,我觉得市值到1000亿是很确定的。只要百度能走出第一步,铁了心的要造车,我就把它当成自动驾驶公司来估值了。至于能不能上到2000亿或者以上,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目前重仓百度。

$百度(BIDU)$ 泼点冷水,百度目前虽然也是逆境股,但跟今年上半年的$蔚来(NIO)$ 、去年上半年的$特斯拉(TSLA)$ 还有所区别:百度目前的纸面实力强,达美也说了新能源车重要着眼点在电动化+智能化(后面的都是副产品),目前各家销量比拼的都是硬件这块,毕竟你想软件收费得先让消费者愿意掏钱买你的车才行,然后百度的纸面自动驾驶能力才有机会落地;
而蔚来和特斯拉的逆境是车已经造出来了,消费者口碑也不错,蔚来是自己瞎jb烧钱弄得快要破产了,所以合肥zf进来之后基本就可以买了,只要死不了就有至少翻倍的空间(但后面翻了几十倍是我想不到的);特斯拉是工厂搞得过于激进,导致交付跟不上,去年fake news说需求不足,后面一旦证伪股价就开始起飞。

综上所述,我认为百度公司层面想要逆境反弹的困难 要远大于 当时的蔚来、特斯拉。当然股价层面另外再说,毕竟现在美股已经进入了YY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