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菜鸟的十年投资总结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16喜欢:21

$纳斯达克100ETF(SH513110)$ $标普500ETF(SH513500)$ $纳指科技ETF(SZ159509)$

14年年底入市至今已有将近九年半时间,在此期间尝试过很多路数,吃过一些亏,也长过一些见识。但是总体看来,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技术分析不靠谱,不能加杠杆,不能借钱。个人以为,普通个人投资者要想长期稳定盈利,只能依靠长期价值投资这一条路可以走。各种所谓左侧交易,右侧交易,缠论,筹码理论,波浪理论,都曾经尝试并且分析过,感觉都不靠谱,都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

人不能预测股价走势,有时候能蒙对,有时候蒙不对,这恰恰说明你不能,只能说明这是个概率问问题。漂亮话谁都会说,要站在赢率高的一边,每个人都知道。但是最坚实的投资理论基础,还是好公司好成长,如果能在低估的时候买入,那自然是最好的。但是个股毕竟是风险大于指数的,所以买美帝市场这种高稳定性的指数,是个人投资者最好的选择。因为个股可能会灭失,但是指数不会,并且他稳定性很好,而且长期趋势不变,几乎每一次大跌基本都是绝好的加仓机会。

筹码理论的发明者当年说过,其有效期也就几个月,时间久了就不准了。我当时比较迷信,后来仔细看了各个软件的筹码分布算法,就释然了。因为筹码算法不可能知道每一笔交易的数量和买入卖出价格,他的算法都是一种经验性总结,不是事实,有时候与事实相去甚远。让人吹上天的缠论也是一样的,其分型理论非常类似于复杂科学的简单之上涌现出复杂一样,事后看线自然可以画出来每一笔,但是事前一样不知道将来会怎么走。这都属于典型的可以被理解,无法被预测,这是复杂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我也尝试做过策略,利用回测工具来考察自己的选股策略在历史走势中的表现。但是,我后来也发现了其逻辑谬误,那就是从纷繁复杂相互影响的系统中抽离出一根丝线,把这根丝线当成能够自性成立的独立存在,验证其可重复性,并将其应用到对于股市这种超复杂系统的走势预测上来,是非常狂妄愚蠢的行为。如果认为经历过回测的策略是可靠的,那指定要吃大亏,因为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每一个人都会盈利。将基于历史的经验总结,应用到对未来的预测中去,而操作不可避免地会改变这种历史走势所基于的前提条件,因为操作时的条件已经和回测时的条件必然不一样了。过去和未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为在果产生之前因就已经不存在了,而因果不能同时存在,因果律只是人类捏造的一种方便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模型。从严格意义上来讲,A经常伴随B而发生,并不能说明AB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股市里投资唯一最可靠的基础,就是好企业好成长,而这一切在高度市场化和法治化的环境里,简直就是金科玉律。

我也曾经尝试过吃短差也就是做踢,后来买ETF有时候出现高溢价,我也动过高抛低吸的念头,网友戏称为吃溢价差。后来转念一想,我将近十年,加上刚入市时的胡乱高频买入卖出,总共才买卖个股几十次,几乎没做过短差,我的累计收益也超过了绝大部分人。而同时,我相信喜欢做短差的人比例肯定不会太低,但是长期看他们基本上收益都没有超过我,那他们这些人也基本都是瞎折腾白忙活,所以我就说服自己放弃了做短差的非分想法。

后来学习了复杂适应性理论,明白了什么叫可以被理解,却又无法被预测,经济现象和股价走势非常贴合这种理论的解释。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总结,也有了不少关于市场操作的理论总结和方法论。但是,面对混乱的市场环境,低层次的法治环境,还是踩过几次坑,不然成绩应该比现在好一些。还好自己比较谨慎,所以没有吃过大亏,因为我从来不买垃圾股。

2020年来,进入雪球并且写东西给网友们分享,以求批评建议以改进自己的观念,也私底下总结过很多心得体会。直至最近这段时间才真正发现,自己所写所思的东西,基于一个非常苛刻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市场必须是高度市场化的,同时是高度法治化的,不然再好的理论总结和现实方法,在这里都是九死一生。各种欺诈发行,内幕交易,企业和炒家合谋,非法上市违规减持等等等等不胜枚举,把一个融资市场搞的乌烟瘴气,让投资者损失惨重。是时候转变股市职能了,不能单纯在把股市当成融资场所了,而是要把股市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普遍取得金融财产性收入的投资场所。这样储蓄和消费,以及投资才能更均衡和谐,因为高储蓄不仅仅是因为分配的问题,还因为没有可以投资的,规模足够大的,稳定的金融资本市场,这样才能成就一个健康稳定的循环。

长期取得每年15%的年均收益,就足以让个人投资者傲视群雄,做到百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所以做投资一定要放低预期。坚持价值投资和成长股投资,说句心理话,目前看最好的场所还是美股市场。真心希望,我们的市场也能像人家一样完善。这一次AI人工智能浪潮才刚刚兴起,个人认为投资纳斯达克的科技股指数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可能是目前最明智的选择。一些国内的ETF,因为其对应的持仓是相应的美股市场指数基金,其对价基础是相对更加安全可靠,而且在国内没有对手盘,少了很多操作空间。尤其是几个被动追踪纳斯达克和标准普尔指数的被动基金,长期投资价值尤为突出。回想自己投资A股九年半,虽然目前净值也做到了3.5,最高5倍多,但是回想自己做功课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感觉非常不值。尤其是一次一次陷入这种轮回不止的潮流之中,就好像看史书经历朝代更替一样,从先是感觉熟悉,到最终感觉厌恶的转变,让我一度非常苦恼。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大A不能突破固有的模式,直到我明了了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大模型之后,我终于再一次释然了。

复杂适应性系统,换个说法,复杂自组织系统,新的性状和适应性涌现基于系统复杂度的不断增长。如果系统的复杂度没有增长,而是在减少,那系统的前景就是暗淡的。沙漠里存在无数无量的砂子,但是他们都是同质化的,很单一,缺乏多样性,量再多也没有复杂度的增长。系统的复杂度在增长,意味着系统在进化,反之就是在退化。退化的系统和物种,是没有投资价值的,因为没有好的前景,缺乏涌现出新的性状和适应性的能力。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信息也就是物理秩序的增长,表现为系统复杂度的增长,组分多元化,多样性的增长。复杂科学有一个很有名的定律,叫必要多样性定律。这也是控制论里面一个重要的结论。当系统的复杂度受制于控制系统的复杂度不再增加以后,就会形成内部博弈,造成组分分层和固化,并且越来越内卷。耗散系统在与外部世界的能量和物质交换大不如前以后,而自身复杂度和多样性增长乏力,这种内卷会上升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就是现状。一个耗散系统如果要维持稳定状态,其控制机制所能达到的状态数量就必须大于或等于该系统本身所能达到的可能的状态数量。控制度和复杂度是一对矛盾,这就是天花板,而跳出窠臼唯一的路径,从来都是一种禁忌。不控制不仅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胸怀。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理如是也。

最后用一句诗歌来结束这篇总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觅将近十年,终于找到了与自己的内心相应,与自己所学契合的投资场景,真是人生一大幸事,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精彩讨论

李小麦120705-22 17:40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看,长期必然是良币驱逐劣币,如果长期是劣币驱逐良币,整体体系到后来必然崩溃了。
美国股市应该也经历过乱象横生的时代,安然造假都是2000年以后的事了,那时候美国股市都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发展了100多年,还有这么严重的造假事件。说明过程,那也是相当的曲折。
$贵州茅台(SH600519)$ $万科A(SZ000002)$ $招商银行(SH600036)$

全部讨论

05-22 17:59

投资还是要放开这些条条框框,能赚钱的时候拼命赚,不能赚的时候少亏,别被长期收益率难以超15%限制,对于小资金,就是要追求高收益率!!!!!

05-22 20:56

经历相似,我现在也是主要纳指科技etf+纳指etf!

06-05 12:25

05-26 16:27

写的真好

05-23 01:33

05-23 00:24

说的大部分都很好

梗专员不拿 我们怎么进步

05-22 20:54

写得不错,我也是都在纳指etf+纳指科技etf!

普通人投资的终点就是定投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