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谈我国家电制造业人才用工导向 ———以格力电器为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6回复:167喜欢:28

@今日话题 @格力电器 

今年格力营业情况如我前两个月所讲,所有的经销商都能感觉到开年明显回暖,整个一季度老刘一直在忙,三月万人空巷活动刚结束格力销售公司立马又在策划红四月活动,因此也耽误了发帖,原本3月中旬老刘准备发的文章也因这个原因一直拖到了现在。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女士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又给大家整出了社会热点话题,董总的原话是“大学生去工厂打螺丝没什么不可以的,聪明人应该从基层做起”。董总原本想表达的本意是说有学历有知识的青年要想有好的发展去基层历练很有价值,但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下被掐头去尾,断章取义被不少人理解成了,大学生即便有了学历也还得接受进厂打螺丝的命运,再结合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生的演讲“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一渲染,在当前就业环境下,引发了一轮知识青年自嘲自己为“孔乙己”的焦虑文学。

孔乙己文学的走红有时其实不仅仅让青年焦虑,也让老刘十分感慨,老刘生于七十年代初期,考上了银行学校放现在虽然只是个中专,在同龄人里勉强算个知识分子,平心而论,我们毕业的那个年代就业和创业环境远没有如今的青年一代这么恶劣。考公务员热潮更是不存在,因为当年压根没有这考试。大家主流的选择除了少数有关系靠家庭庇护挤进体制内的,绝大多数人还是在社会上进行自我奋斗。很多人会反驳我说,我们当年大学名额很少,甚至考上中专也很不容易的,按比例来算那可比考上如今的本科都难多了。理是这么个理,但我们也要清楚社会在进步,我们国家的年轻人也在进步,老刘公司身边的青年人交流发现,绝大多数能考上本科的年轻人的文化知识、学习能力,接受新事物的水平,其实已经远超过了我这一代人,他们按道理不应该会存在就业困难或者是就业薪资与工作内容方面和自己所学所期望不匹配现象。之所以有如今就业局面,更多还是在于我国产业升级进度还没完成,对需要知识人才的高端岗位的需求严重不足,导致很多人在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专业学习到的知识更多是“屠龙之术”,难以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再加上民营企业用工单位过分追求利润,公司文化缺乏人文关怀,部分老板对员工的压榨过狠,员工上升无望看不到太好的前景,造成部分青年人躺平思想严重,我只能说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难处,老刘身为一个小生意人有时面对这样的大时代也只能感慨并惋惜。

言归正传,老刘作为家电商人,曾在格力工厂工作过,认识不少格力基地的工人和总部中高层领导,后期成为经销商又和省级销售公司打交道,单论在格力的用人导向我应该是比较清楚,在老刘的认知中能明显感觉在中国理科人才就业环境相对文科还是要好些,可能是因为理科更侧重于应用,和工业发展的关联更为紧密,大学所学的科目也更为务实。因此就这篇文章,谈谈格力用工导向给大家看看真实的家电制造行业用人趋势,也可以给部分有小孩的家长看看现阶段的我国制造业的就业发展情况和薪资结构情况。

大家都知道格力的前身是国企,后面经过一系列股权混合所有制分置改革,如今只是国有相对控股企业,但是格力在管理模式上还存在着很浓重的国企风格。我知道说完这个会有人有疑问?国企还能有啥风格?无非是论资排辈、官僚气息严重,形式主义盛行,裙带关系户遍地走。这些缺点在过去的格力公司确实都存在过,一直到前任董事长朱江洪退休前都存在这些问题,但是随着董总上台之后这些情况已经有所好转。至少不是格力当前最严重的问题。

要说我国国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个人总结是上限很高(主要集中在资源垄断型和高利润型金融企业中),下限不低(至少所有的国企体面的生存是可以保证的),稳定性强(只要你愿意躺平能死皮赖脸混要被开除其实也很难),在企业里个人能力的强弱往往是其次的,但讲大局意识(基层踏实干活不闹事就是大局),讲组织原则(服从第一)最关键,这些个特点在格力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一般来讲,一个本科生入职格力,实习期平均起薪是4100(前3个月3600后3个月4600),半年实习期转正过后大概6600左右,能干满10年的员工月薪不过万的是少数,但毕竟制造业算不上暴利行业,所以薪水整体涨幅还是一般,用股票界黑话来讲,成长性一般。此外格力入职还有特色的军训环节,因此格力早先也招了不少退伍军人来干活,主要是培养员工的服从性和团队配合性。吃住方面,吃的话公司食堂价格其实很平价,格力建了几期康乐园用来给入职员工租住,只象征性的收一点房租,公司承诺会给员工一套房(这个据知情人士讲,目前已分到房的员工大概有5000人。大概占格力全体员工的16分之一),由于目前格力是纳税大户目前格力建房拿地的基本都是政府招商引资划拨而来,而实际建房工程可以交由兄弟公司格力地产来建或者招标其他成本,考虑到房产价值下行的大趋势,再加上真正会愿意一直在格力干下去的核心员工其实也就那么2万多人,我还是比较相信至少在总部和赣州基地来看,只要你肯一直安心在格力工作,董总所说的实现一人一套房并非虚言。

讲完格力基本盘我们不得不提公司前几年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董总的态度也从破口大骂挖墙脚的同行是小偷的愤怒,到后面接受采访转变成“格力志在把公司打造成专门培养制造人才的黄埔军校”的无奈,前面我们介绍了格力薪资结构,平心而论就当前的就业环境,格力给出的待遇不高是肯定的,但是也非外界传言的那么可怜,但是早先格力在薪资上存在很大一个问题,那就是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盛行,相信求职过格力的人心里清楚,格力作为全球500强企业,但对员工学历并没有规定的那么严格,不管你是985、211、还是普通一本、二本、三本甚至专科高职只要专业对口,你肯投简历是很少会被卡学校刷简历的,但正是由于不卡学历,导致格力招聘的时候一视同仁的起薪,部分学校出身不错,自身能力又较为优秀人才很容易心生不满,公司后面发现这问题后提出了本科院校起薪比专科多400,211、985院校每个月起薪多600,硕士多1000,但这一政策仍旧无法满足这些人才心理预期。再加上格力这公司并不太包容基层员工有太强的个性和太多的想法,在生产时期排班较为繁忙有的时候还会无厘头的提出需要员工无偿加班奉献。导致了有一段时间,格力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流失的人才主流理由有两大类,一是有经验有本事出身还不错的设计研发人员,跳槽友商企业后薪资能有明显涨幅。二是没经验没本事有个性的年轻人,不愿意吃制造业的苦,追求向往的自由换行业赛道去了。

总的来说呢,格力在15-20年人员流动是最频繁的时期,19年在公司股东大会上甚至有股东公然向董总质问公司该如何有效应对人才大量离职的尴尬情况。之后的格力遭遇了疫情三年,全国到处封控,不少企业大量裁员提质增效,格力在此期间也降薪两轮,但讽刺的是,一度被嘲笑待遇留不住人的格力表示绝不裁员,反而再降薪期间期间格力人员离职率居然降到了多年来最低,一方面是因为大环境不好,另一方面有对比就有差距,很多求职者发现格力工作居然可以如此稳定。当然人才流失的根本问题未彻底解决,格力管理层也没继续无动于衷下去,20年之后格力开启了“先锋计划”,针对确实院校和能力确实优异的人才提供了一份还过得去的薪资(好像是入选者实习期8千,转正后起薪1万5,紧缺专业人才也有开到起薪26K的现象),同时这个计划也对入选者规定了较高的门槛和能力要求,但由于这项计划推出时间不久,因此具体的效果还有待老刘未来进一步观察,总的来说,公司后期搞员工持股计划更多的还是为了保持核心员工不离职,才能够保持公司这艘大船继续平稳前行。

老刘过去也曾是一名打工人,现在成为了经销商手下也有小20号人勉强算个小老板,其实站在个人第三方视角来看,我只想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利益纠纷就会出现争斗,其实员工和老板因为身份的不同,所代表的利益也不同他们关系天然就是对立的,只不过高明的公司管理方式可以缓和冲淡这种对立的矛盾,让员工和老板达成利益上的暂时一致而进行更好的合作,但对立的关系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格力现在员工有8万多人,其实真正的核心人员也就那么1-2万人,剩下的人不是说他们没有贡献,但是客观来讲,考虑到中国人口的规模和经济发展程度,在当下他们的可替代性是很强的,因此薪资的定价并非有一两家公司决定的,而是由用工自由市场整体决定的,那薪资低来说格力不行其实是不公允的。事实也证明了老刘所言非虚,虽然格力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不足导致人才一度流失严重,但是很快就会有新人顶上,家电制造业并不存在离了他就不转的不可或缺式人才,格力固然存在不少青年员工离职的现象,但是大家也要发现夫妻双职工同时在公司踏实工作,定居珠海且子女就读格力学校的格力员工比例同样也高的惊人,当然优秀的人才从公司离职对公司而言绝对是非常大的损失,但是从某种角度而言,人才自身的能力是一方面,格力这个公司给予人才发挥能力创造的平台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不信的话,各位可以问问在格力离职的员工,应该不会有太多有人会觉得在格力上班是他职场履历中的黑历史,相信更多的人认为在格力工作会成为他们履历中的亮点。

絮叨给大家说了这么多,最后老刘说下未来制造业发展吧,伴随着大多数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房地产涨价无力已经是定局。未来超发货币和资金回归工厂实体行业是可以预见的情况,因此老刘敢打赌断言,格力作为制造实业的标杆性公司仍然还会有长足发展,这也是老刘坚定投资和从业格力的信心来源。其实大家还是应该有清醒的认知,在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资源垄断基本在某些新贵手上,除非遇到奇遇,不然普通家庭出身的我们无论想进入哪个行业想发大财都是很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如果子女能够进入实体行业就业,未必是坏事。进入这个行业也许永远不会让你暴富,但是只要你肯持续学习并有清晰的规划,在中国做到安身立命不成问题,甚至还会有越老越吃香的可能,不存在35岁失业之虞,经验和技能足够你后期哪怕偶尔摸鱼躺平也不会是什么太大问题。假如你恰巧还足够好学、足够勤奋,并且愿意深入钻研,那么达到小富中产阶级也是很大有可能。总的来说这个行业的容错率很高,允许你摸鱼,也能给你奋斗的机会。就像格力的股票一样,虽然会有涨有跌,只要长期持有终究还是会给你不错的回报

全部讨论

4月中旬发格力一季报,预计净利润在50亿左右,稍晚点多咨询几个省的情况

2023-03-29 22:08

我拿了今年格力的先锋计划,工资确实可以

2023-03-30 09:28

董说的没错,年轻人不管从不从基层做起,都要去基层历练,知道基层的艰辛。

有幸在职业生涯的初始便服务于中国最优秀的两家家电企业。一家将我领进行业大门,教会我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职业态度;另一家开拓了我职业生涯的宽度,从营销转向战略与组织,把视野带到另一个高度。能亲历中国品牌从出口导向到全球化,从大规模制造与分销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业转变,实为幸事。

2023-03-30 13:53

刘总我今年三十二了,只有高中学历,很佩服懂大姐,我持有格力股票,我也想为格力尽一份力,你觉得我是去格力工作好了?还是说去做格力的经销商了?就想为格力做点啥,我也挺好学的,但就是年轻时候被逼着学习有点叛逆,就只拿了个高中学历,有什么好的建议嘛?刘总

2023-03-29 17:53

看了刘总的文章,对格力业绩更加有信心了

2023-03-29 17:42

学习学习,我也在国企,感受一样一样的。缺点激情和成就,多点平稳和安心

2023-03-30 12:46

在垄断国企工作20多年,套用苏联笑话: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我们假装工作。

2023-03-29 18:49

我初一的时候,比我高两届的全校成绩第一的师兄,被广州的一家中专学校录取了,国际金融专业。那时候成绩最好的才有资格上中专呢,因为我们老家是贫困县

2023-04-01 12:12

闭嘴吧。每次都是格力的业绩写得很好,负面的问题避而不谈,不要跪舔董明珠那个大嘴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