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奇点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14
以下是我个人关于汤臣倍健,以及我们深度研究中对一家企业判断的一些肤浅的理解,希望大家多批评与指正:
(1)汤臣倍健以前的护城河就是线下销售渠道,现在随着电商渗透率提升和线上/线下渠道整合,依靠蓝帽子而形成的线下药店为主的护城河是会逐渐弱化的。如果线下渠道护城河弱化后,下一步汤臣倍健能否通过线上营销塑造品牌、通过依托品牌而建立的产品矩阵,从而实现基于先发优势的规模优势,来形成新的护城河,或者说保健品这个行业未来能否出现CR3的进一步集中,这种生意模式能否出现真正的行业巨头,的确存在不确定性,需要通过未来的行业发展事实来证实/证伪。
(2)关于管理层的诚信问题,我看雪球上汤臣倍健的几位深度研究者,包括本文作者、@尖峰JEFF @岭南渔樵等,他们都并没有认同这一点,目前单纯从LSG收购商誉减值、管理层高位减持、每年Q4季度业绩波动等大家集中的问题看,的确无法得出管理层不诚信的结论,至少无法证实。从我目前的认知来看,也无法下这个结论。我觉得可以保持高度怀疑态度,但需要进一步观察。如果2021Q4市场将“管理层不诚信”这个判断作为广泛认知,从而造成下一步的戴维斯三杀(Q3预警杀业绩,经营不稳定杀估值,管理层诚信杀逻辑),说不定反而是一个赚取认知差的买入机会,毕竟买入价格才是决定风险的最大因素。

       进入雪球半年有余,我觉得现在的雪球有个特点,就是看多优质企业对投资者的时间精力能力的要求,是远远大于看空优质企业投资者的。每一家龙头企业的吧下面,都有一批深度研究、深度跟踪的投资者,他们大多数时候是长期看多、期望通过长期持有赚取业绩增长的(当然也可能会阶段性调整仓位去赚取市场估值差)。同时,这个股票吧中,还会经常性出现各种看空者,绝大多数看空者都不是这只股票的深度研究者,他们往往根据一些“大众化”的“认知烙印”直接否决这只股票。凭借这种“大众化”的“认知烙印”,一个刚来雪球30天的球友,如果阅读量足够大,他可以很轻松地否掉所有A股的龙头,比如否决茅台(提价无望,增速与估值不匹配),否决东方雨虹(垫资太大、生意模式差),否决北新建材(行业天花板,国企无激励机制),否决中国巨石(行业周期见顶反转、资本支出太大)、否决腾讯控股(类公用事业,渗透率到顶),否决伊利股份(管理层诚信,常温奶到天花板),否决中国飞鹤(新生儿出生断崖)、否决否决双汇发展(大股东掏空企业)、否决牧原股份(固定资产和工程外包均财务造假)……想想就凭我这样浅显的认知,刚入雪球才半年的阅读量,也基本上找不到我一句话否决不了的龙头企业。

       这个时候,雪球上就会看见深度研究者,与泛泛看空者之间,为了一个具体问题争得不亦乐乎,但是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些争论中很难得到干货,尤其是对“坚守阵地”深度研究者来说,这样的争论意义不大。最典型的就是牧原股份中,有两位天天唱空财务造假的大v,每隔几天就去发一条信息撩拨一下大家,然后一群人又开始一番证实的过程,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两位唱空大v其实自己对牧原股份的深度认知不多,批也不一定批到点上,他们的定期发言只是让更多不了解的投资者加深了“牧原造假不要碰”的思想烙印。因此,我觉得即使是否定一家公司,很多内容也必须是“深度研究者”VS“深度研究者”才可能进入的层面,在双方都是深研的基础上,他们的讨论才有意义,对我这样旁观学习者才有参考价值。这就好像芒格的做法,如果要买入一家公司,一定要站在所有唱空者的立场,确信自己能否反驳所有的不利言论,才证明对这家公司研究足够深入。只要不是“屁股决定脑袋”的盲目看多,不是“不深研光听说”的泛泛看空,所有的多空观点都值得尊重,都值得思考与研究,对我来说一定要弄懂才行。

      所以我理想中的做法是,关心一只股票时,先去深入收集关于这家公司的各种多空言论,但是一定不预设立场,一定不先入为主相信某一种观点。对多空双方的观点,我都去思考背后的原因与论据,争取能想通背后的底层逻辑。更重要的是,没有一家公司是完美无瑕疵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认清当前市场影响企业定价的所有负面认知,判断这些认知是否充分反映到了当前的市场价格中,这种反映结果是否存在过度或者不足。如果市场因为情绪化、短期化(这两个缺点是市场固有的缺点,是早晚会出现、一定会出现的),在对资产Price in这些认知时,出现了过度反映/反映不足,这时就可能出现我们因为“认知差”而逆向投资的机会。对于投资标的来说,永远要追求“买得好”而不是“买好的”,对行业龙头企业,其实不存在永久的瑕疵,只存在“特定价格”下我们忍受不了的瑕疵,只要价格合适,没有什么瑕疵是不能够忍受、不能够克服的,因为“认知差”带来的“足够安全边际”才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以上认知很可能是错的,供大家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