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摄影人: 诚然,股市上市主体是需要优胜劣汰,活水和新鲜血液,保持其成长性和生命力,上市和退市也很正常。但是,卖的总比买的精,信息并不充分对称,上市拿完钱,后面的风险的最大承担者就是二级市场投资者了。而且,募资投入的项目也可能受经济周期,行业整顿等各方面影响导致企业亏损和生存艰难,更何况如今科技日新月异,新质也会变成旧质,专业人士都很难预判的事物,如何让普通投资者去看清去判断。
旧质的淘汰必然会裹挟部分投资者的财富被无情吞噬,时代的一粒粒沙变成一座座大山压垮了众多投资者。这部分最该被保护的股市中坚力量并没有得到最起码的保护,更别谈保值增值了。
应该是这样的,由于主客观原因退市的公司进入停牌整理期,在这个冷静期内,鼓励等待ipo的优质新质企业借这些退市公司的壳上市,鼓励现金流充沛的大中型企业收购重组这些面临退市的公司,相当于给市场上了保险,给投资者吃了定心丸。这样,才能让场外投资者以及储蓄资金敢于进场投资。而不是像这几年,天天担心是不是会踩雷,是不是会退市,是不是会血本无归的窘境。//@摄影人:回复@吴王投资:你说的没错,现实的确如此。但如何解决问题的措施确有很多种,目前出台的这些措施是否妥当?这还真值得好好商榷了。
一、退市问题,看起来加强退市力量挺好的,但问题的核心是,退市的成本谁来承担?毕竟当年这些公司IPO拿走的是真金白银,股民付出的一分也没少,也不假,现在说退市就退市了,责任在谁?这些损失就这样不明不白的由股民认了?
二、分红是问题的根本吗?显然不是,问题的根本是公司治理的问题,再往深了说,是如何落实中小股民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力的问题,只要真实有效的落实了中小股东的权力,就有可能选出较好的公司管理层,选出不受大股东控制的管理层,就有可能使大小股东的利益达成一致,就有可能促使管理层为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可为什么不这些问题不触及呢?说到底脱不了一个利字。
三、监管问题,按现行的哪种办法,先不说凭监管层那些人马是否有足够的专业能力行使监管权,仅时间与精力上说,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干,财务是否做假还得专业的会计事务所干的活。其实真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些专业的人真实为维护公正、公平而使力才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反正,现在这种由上市公司出钱请专业的会计师审查自己的问题,这肯定是违背人性的事。本人活了几十年,还没见过端着人家的饭碗,还敢去砸人家锅的人。
四、如何确保IPO的质量?其实这关系到质量好坏与性价比两个问题。质量好坏只得由专业的人士去评判,发审会那些人专不专业咱不知道,但事实是经他们审核过的IPO成功的公司质量真不咋的。性价比的问题核心在于询价机制问题,当前询价的真出钱,真出钱的也不是真报价的当事人,如何将参与询价的人利益与最科报价捆绑才是问题的关键。但目前所有的措施都没涉及这些核心问题。
五、提高上市门槛表面看起来是提高了上市门槛,有利于确保IPO质量,但提高财务数据就能确保IPO的质量吗?显然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一方面不仅无法保证IPO企业的质量,而且还会错过很多有前景的创业企业。比如初上市的腾讯京东拼多多……众多科技类上市公司,按咱的标准肯定是不可能IPO的,但这些企业都用事实证明了优质企业并不是那些历史的财务数据,而是往未来看的前景如何?
所以,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措施,不仅治标不治本,而且未来是否带来更大的麻烦,产生更多的问题还真不好说。
引用:
2024-04-13 14:13
从去年的无数利好到新村长上任再现在的国九条,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读,我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所以不准备解读啥条文的,说几个具体事实就可以了。
我的逻辑是解读无用论:如果大盘和个股要跌,你出再多的利好和国九十条也会跌,比如楼市和去年八月份开始的大A。
如果大盘和个股会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