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观点|信达澳亚邹运:需求逐步恢复,下游消费景气度分化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

最新观点:

杨德龙:央行突发三个房地产支持政策 极大提振市场信心

房地产市场再次迎来重大利好,楼市政策三连发。5月17日中午,央行对房地产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发布了三个文件,包括首套房贷款首付最低降至15%,二套房最低降至25%,下调幅度非常大,体现出中央提振楼市、稳定房价的决心。同时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降低购房者的利率负担。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表示,央行拟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预计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这些措施极大提振了市场的信心,房地产板块也应声大涨。之前房地产行业就迎来了众多政策利好,绝大多数城市已经取消房地产限购,现在全国只剩6个城市还没有取消,预计未来可能会逐步取消房地产限购,从而释放更多需求。房地产市场迎来一系列的政策利好,有希望通过吸引更多的购房者来稳定一手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提振房价。

据报道,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于5月17日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何立峰指出,房地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前,要着力分类推进在建已售难交付商品房项目处置,全力支持应续建项目融资和竣工交付,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相关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酌情以收回、收购等方式妥善处置已出让的闲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帮助资金困难房企解困。商品房库存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购,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要继续做好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处置,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这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像杭州等有资金实力的地方政府已经表态,将出资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有望化解当前房地产供过于求的关系,从而提振投资者的购房信心。

何立峰要求,要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再贷款政策等作用,加强对城市和房地产企业的指导支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交房各项工作。保交房工作的顺利进行将会提振购房者的信心,通过保交房让购房者相信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有效处置烂尾楼问题,稳定房地产市场。

5月17日国家统计局70城房价数据出炉,从数据来看,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县房价继续下行,同环比降幅均有所扩大。新房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量增至264个,二手房价环比下跌城市69个。这说明4月份市场形势出现了新变化,迫切要求有更精准、更有效的去库存政策,以稳定房价和预期,预计后续还会有重磅政策出台。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上游有50多个行业。房地产市场对于经济复苏影响作用很大。所以,通过多部门发力,同时加大金融对于房地产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一些暂时遇到资金困难的房企度过难关,来推动房地产市场回暖,重塑投资者对于优质房产的信心,是当前重要的政策目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效果有望逐步体现,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复苏。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房地产市场的股市也有望在众多政策利好之下出现回升。结构性牛市的行情有望延续,特别是今年即将发行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可能会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拉动民间投资,带动经济复苏。

当前A股和港股依然处于全球资本市场估值洼地,外资加速流入,恒生指数更是从底部反弹超过20%进入技术性牛市,这将有力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所以建议投资者一定要保持信心和耐心,敢于右侧建仓,配置优质股票或基金来抓住这轮结构性牛市行情。

信达澳亚基金邹运

最新观点:

需求逐步恢复,下游消费景气度分化

近期,4月通胀数据公布,CPI同比上涨0.3%,涨幅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整体来看,CPI温和回升,表现好于预期,国内消费逐步恢复;分结构来看,服务类消费提供了重要支撑,食品价格有所回落,核心CPI同比上行,各项数据存在分化。(wind,05.13)

大消费板块细分领域近期的经营情况来看,下游消费景气度同样存在分化。拿大消费中关注度较高的白酒板块举例,今年一季度白酒上市公司业绩增速稳健,多数酒企毛利率仍有提升。行业中的优质品牌动销表现良好,并有能力通过提价、渠道扩张、新品上市等形式继续提升盈利能力。此外,疫情之后出行消费需求火热,长假、旺季期间旅游价格的上涨成为核心CPI的主要支撑点。出行热度持续,为线下文旅、零售服务带来了发展契机,其中下沉市场、年轻人群的需求被进一步点燃,性价比消费、“网红”消费的号召力也不容小觑。

整体来看,终端消费需求正逐步回暖,在常态化复苏的过程中,预计一系列能够满足居民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商业模式还将持续涌现。后续我们也将持续观察市场及行业的变化,努力发掘 “中国好生意”。

信达澳亚基金杨珂

最新观点:

为何医药央国企受改革影响更深一些?

根据一些公开信息,我们能看到,医药国企整体增速显著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尤其是医药央国企,自2022年以来,医药央国企改革效率提升趋势已形成,考虑到医药央国企涉及细分领域包括医药商业、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多系列领域,国药系资产整合仍在推进中,股权激励等措施尚未推出,未来的改革的潜力仍将持续释放,净利率水平有望继续提高。

我们在之前的观点中有提到过多次国企改革,这也是我们近2年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在国企改革中,医药央国企受到的影响相比医药国企,要更加深。这主要是因为医药央国企作为国家级别的企业,其改革往往具有更高的战略意义,也更容易受到国家层面政策的直接影响。

首先,医药央国企通常规模较大,业务涵盖医药行业的多个领域,其改革对于整个医药行业的影响也更加显著。相比之下,医药国企可能规模较小,业务范围相对较窄,其改革影响可能相对有限。

其次,医药央国企的改革往往伴随着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和资金支持。例如,国资委发布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中就明确提出了要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企业核心功能,这对于医药央国企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机遇。而医药国企虽然也能享受到一定的政策支持,但相比之下可能较少。

此外,医药央国企在改革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股权激励等措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些改革举措的实施,也使得医药央国企在国企改革中受到的影响更加深远。

总得来说,国企改革是我们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尤其在今年改革成果初现,整体市场对各行业央国企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这将进一步促成后续的稳定发展。

信达澳亚基金李博

最新观点:

产能过剩,是机会还是风险?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4月,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6%,我们犹然记得在前年去年,这个数字还只是十几和二十几,而当前最新的数据,也证明我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是在稳步提升。在我国汽车市场,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总会有人担心其中存在风险,比如产能过剩之类的,这也是投资者最担忧的问题之一,因为这会影响投资的长期回报。

新能源车行业确实存在部分产能过剩,但如果站在整个汽车市场维度,传统燃油车产能过剩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多,目前产能过剩主要集中于传统燃油车企和规模较小的电动车企。

传统燃油车领域,随着头部品牌集中度的提升,许多体量较小的品牌被迫退出市场,导致相关产能闲置。一些车企的燃油车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燃油车市场份额的萎缩。

然而,在新能源车领域,虽然市场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部分车企也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加剧,叠加资本市场寒冬,导致一些新能源车企陷入经营困境。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一些新能源车企可能面临产品更新换代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产品结构,也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同时,技术进步使得资本支出由固定资产转为无形资产,汽车电动化意味着装配流程更为简单,但软件更为复杂、其投入也更大。

但对于头部新能源车品牌,其具备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因此在产能方面的协调能力会远优于规模较小的电动车企,那些竞争力弱、资金实力不足的车企将更难以生存,可能会被淘汰出局。这将有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使得那些具备较强竞争力和资金实力的车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关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不用将其放在首位,各个车企都在积极应对这一挑战,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拓展海外市场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关注在技术、资金、市场上具备优势的头部新能源车企。

信达澳亚基金曾国富

最新观点:

中期看仍然是机会大于风险

过去的一段时间,部分重点经济数据密集发布,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社融规模增量为12.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4万亿元。社融存量389.93万亿元,同比增8.3%。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2%。狭义货币(M1)余额66.01万亿元,同比下降1.4%。M1-M2剪刀差8.6%,较上月的7.2%有所扩大。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CPI环比上涨0.1%,上月为下降1.0%,同比上涨0.3%,上月为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2%,上月为下降0.6%;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PPI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表示,4月份,居民消费有所提振;工业生产继续恢复,部分行业需求阶段性回落,全国PPI环比有所下降,同比降幅收窄。(来源:国家统计局、央行官网)

从一些列数据来看,当前经济仍然延续弱复苏的态势,近期由于多地继续放松地产政策,市场上看好经济复苏的声音增多,但是本次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通胀数据均低于预期,短期或会对市场带来一定扰动;不过从中期角度来看,我们觉得依然值得乐观,随着国债、专项债发行有望加快,价格指数有望持续修复,同时2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有望继续大幅改善,年初以来,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也有望在未来释放红利,未来仍然是机会大于风险。

信达澳亚基金是星涛

最新观点:

关注“县域旅游”旅游新趋势

今年的五一长假,国内旅游市场火爆,来自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wind,05.13)

尽管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传统旅游目的地仍然是假期旅游城市里的流量担当,但这个“五一”假期,旅游下沉化的趋势更为明显,一个新的趋势,即“县域旅游”开始成为人们旅游的新去处, 据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县域市场酒店订单同比增长68%,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51%。其中,河北正定、甘肃敦煌、福建平潭、浙江安吉、广西阳朔等地,是县域旅游的大热之地。

由此而见当下消费者的一个新趋势,新一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旅行需求发生变化,与在知名景点合影留念相比,他们更追求放松身心的休闲模式,更希望体验本土文化和生活,更在意旅行的目的而不是旅行的目的地。因此,相较一、二线城市等传统旅游目的地,那些性价比高、独具特色的小众城市成为他们的新选择。而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分享,也让很多小城市容易成为网络新的关注点。

从去年淄博爆火、长白山出圈,到今年数十个三线以下小城市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一倍,区域旅游热点不断爆发。随着疫情后消费者心态变化,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精神消费和生活方式,游客对松弛感和性价比的追求,加速了旅游下沉的趋势。

从投资角度来看,短期端午、暑期等节假日行情及区位主题热度易对板块形成催化,全年旅游热度有望持续。

信达澳亚基金李淑彦

最新观点:

接下来市场怎么看?

近期看到有投资者提问年初的市场活跃,它到底是一轮反弹,还是市场趋势。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分析宏观经济里面最大的两个波动项,一个是房地产行业,一个是出口行业。我们看到这两个大的板块,在2022年到2023年都进入了压力区间。过去两年我们A股市场回报相对要差一些。当前宏观经济走到这个位置,结合股市来看,股票的估值经过两年的消化和下行之后,已经到了历史上非常便宜的水平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

另外一方面,刚提到了宏观经济最大的两个波动项,出口这一块,从去年的下半年四季度到今年的一季度,开始企稳往上走的信号。地产这块可能会晚一点,目前只能说到了一个弱平衡的状态,我们还不能说地产的位置能够比较强的反转,但是出口我们的信心比较强。这三个东西结合起来,一个是股票市场估值,二是宏观经济对大的波动项,都到了开始往好的方向去走的位置了,所以我们认为这一波行情,虽然说我们看到可能和宏观经济比较相关联度比较高的,比如像金融板块,上游周期板块,或者说一些消费行业他们表现没有那么亮眼,和国家比较鼓励的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可能表现得更强一些。但我们觉得它最核心的背后的趋势,其实在慢慢往好的方向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