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智仁:献给在奋斗路上的年轻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中国地产教父”邓智仁

我对我自己的智商一点都不怀疑。

先说说我的失败经验,尤其是给现在奋斗中年轻人的启发。

我一直强调在一个个体、商业社会、一个制度、一个国家,好的想法和好的计划不是很困难,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计划/执行是3/7开。所以,我没有兴趣听我的旧部下或朋友他们的计划,除非我清楚他本人的性格和执行能力!

我自19歲在香港社会拼搏,从来没有接触过房地产,但当我接触房地产后,从无资金,无经验,无人才,在短短八年间,从三个人发展到2000人的地产/金融企业,我也变成一位小富豪。很多时候,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地感觉我的对手太糟糕了。但自此以后,就发现上文我所写的3/7定律:

1.我是全中国第一人从深圳开始策划中国房地产的营销,因为我看准中国将是未来世界之星。在1993年,开始策划投资北京房地产,通过在香港的私募,投资了北京第一个“合法”的房地产项目——北京玫瑰园。但结果,我在北京年轻有为的合伙人,因为吸毒,30多歲,就在我面前猝死。留下我这位连讲普通话也困难的孤独香港人来应付复杂的北京市官场。虽然几经艰辛,我借到高利率(年息28%)的3000万美金贷款来协助项目的开发,但又刚遇到严峻的宏观调控,掌管财政的副市长自杀,愿意帮助我的当地人一一落马,我最终在北京和香港同时破产收场。

2.在我面临破产之前,我赶紧发展互联网,我花了100多万人民币,搭起一互联网平台,域名是“Chinaplus.com”和组织人马,日以继夜,搜集资料挂在网上,但资金很快已耗尽。于是,我四处希望筹集500万人民币资金,但在当时的中国和香港,根本没有人明白互联网是如何赚钱的,最后,功败垂成,

3.经过在中国内地的惨败,我飞到广州休养,因为经过一年多力竭神疲的搏斗,我接近昏迷地病了三天,才恢复过来;在床上,我仔细检讨自己的失败,我不服气,我要再飞回北京拼搏,我心想,既然我不服北京的水土,我可以借助当地人的力量和关系,扶植他们发展,以达到我自己的成就和满足感,

4.我的计划是很好的,因为我已积累很多房地产营销的经验,帮助开发商营销是我的专长;积累了数百万人民币的资金后,我的野心再起,于是建立一家全方位的房地产顾问行,名字信达行。开业不到一周,与我公司签订合同的开发商都排满了。我也很满足地忙起来,但结果....

5.当年80%的开发商是不守信用的,他们找你帮忙时,在公司等候数小时都愿意,公司开出的条件也马上同意,但当他们困难解决后,就不愿意付款了;结果,因为债务纠纷,连人命都弄出来,刚巧当年发生“非典”瘟疫,我也在拖欠员工工资而公司再次破产,(详情可参考我以前多篇的文章《我的一些失败案例》)。

6.我是一个不轻易服输的人,包括在多次的事业和婚姻上。经过以上的教训,我再改变我的运作模式,即单身当房地产企业的顾问或总裁;这样,我便不用花钱投资公司冒风险,而且先收钱,后服务。这样我可以亲自走进企业,更详细了解该企业管理上的漏洞,即加强“执行”的能力;我的希望是扶持别人的公司从弱变强,上市融资(也是我的专长),实现我对事业成功的满足感,但这想法原来执行起来也困难,

7.当我走进困难的企业,会先当顾问,了解所有困难后再当总裁;但又发现新的问题出现。当我将企业从困难中解脱出来后,老板的心理出现奇妙的变化,原来功高盖主是致命的行为。其实,我已预见有此问题,已尽量克制自己的态度,但无奈,老板身旁多年的“兄弟们”,怎么可能容纳这位陌生,而铁面无私的香港人?而且,当男人变成有钱后,多出现两种传统变化:一,花天酒地,傲慢不堪,二,子承父业,虽然是不孝子。

8.我曾经写过一篇《四个简单历史人物故事的启发》的文章,也是刻意发给一位我服务过的企业家,因为他自身充满理想,所以更相信野心和计划的重要性。但这篇文章是讲述秦始皇、凯撒大帝、希特拉和陈水扁,(现在也应该包括南非的曼德拉),他们都是有野心、理想,而且成功了,但结果.......!所以,我明白和自我安慰,有理想是优点,但偶然的成功了并不代表终身成功。

所以,大家不用羡慕别人的成功,也不用鄙视别人的失败。徒劳无功不代表浪费,你的经历和努力会留在你的“灵”深处,积累变成智商,不会浪费的,相信我!

在这宇宙中,没有神灵帮助你,只有自己的“灵”和磁场,其他一切都是巧合,当你有所准备,巧合/时机一到,你便成功或变成天才,即使是短暂的成功。

PS:邓智仁先生利用最近闲暇时间,分段讲述一些亲身经历个人在商场和社会的经验,有别于现在大家听到和看到的理论或以讹传讹别人成功/失败故事,希望能够带给人们一些新的启示,让人们少走弯路。每一篇文章/故事更隐藏一些深层人生哲理,希望大家多转发。

全部讨论

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