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的感悟总不如亲自经历一遍,生科有感。

发布于: 雪球转发:62回复:74喜欢:168

《十亿美元分子》是一本特别好的书,里面以一个具体公司福泰的视角讲述了制药业的历史和发展。整本书很多篇章都在讲福泰的CEO创始人忙于找钱融资,不停的找钱。。。

总所周知,生物科技是一个公司从成立到自给自足(盈利)周期特别特别长的行业。我甚至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行业比生物科技发育周期还长。一个公司从一个药品立项到上市需要10年,实际上10年还算非常顺利非常快的,很多都是12年以上才上市。更关键的是药品上市以后还要继续亏4~5年,只有等销售爬坡到重磅以后才能盈亏平衡。。也就是说一个企业从成立到自给自足居然需要大致14~17年?!这种需要如此漫长发育的行业居然能很繁荣也侧面说明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发达,能持续给企业输血长达10多年。

但这种需要持续输血并且有研发高风险的行业就必然躲不开股市的周期。当熊市来临的时候行业融资能力大减,很多企业会破产倒闭。而也是因为这个特性,大量明星企业都是在股市繁荣期脱颖而出的:融资了足够多的钱来发展。第一波生科的繁荣孵化了安进,基因泰克这些巨头,第二波繁荣又孵化了再生元这种下一个巨头。而《十亿美元分子》这本书里面讲到福泰CEO特别羡慕再生元,因为他们在股市泡沫期融资了太多钱,可以不停的尝试,可以容忍失败。后来确实再生元研发屡战屡败,直到转型做单抗才成功的,没当年的巨额融资早死了。

回到题目,这些都是书本上写的历史,而这样的循环正在我们身边再现:从2018~2020的繁荣期到2021~至今的低迷期。如今高利率环境如果持续较长的时间,市场融资环境不改善那么不管是中国还是欧美,大量生物科技企业又会迎来大规模破产潮。之前钱储备不足或者管线过于庞大激进的企业将迎来困境。而之前已经巨额融资,并且盈利路线清晰的企业则处于很有利的地位。

话说国内这一批龙头企业很多也是2010~2012年左右成立的,距离14~17年发育周期也差不多快走完了。这些企业也会符合这个规律在2026~2028这几年集体盈利。

精彩讨论

张小丰2023-09-28 16:07

如果继续这么冷,那么很多企业会首先大瘦身,当瘦身都扛不住的时候会破产。作为指数来讲会有低谷,低谷以后又会重新换发活力。纳指在2000年这种暴跌也恢复了,本质是这行业的基础还在发展,基础就是科学持续进步,进步速度还很快。

i知府2023-09-28 16:10

学习并转发, 我也相信后面会有大量的创新药企业熬不过冬天, 失血而亡 ....

张小丰2023-09-29 08:56

因为创新药在美国以90%毛利率傲视群雄啊,还有专利保护期。

张小丰2023-09-28 23:30

3年就可以盈利了。

张小丰2023-09-28 16:01

百济如果把研发规模增速控制在8%以内,那么应该就不用融资了。

全部讨论

2023-09-28 13:57

后续还有一本“解药”,看着也不错

2023-09-28 13:53

资金之于企业,就像粮草之于部队,有粮草不一定能打胜仗,没有粮草就只有死路一条。

2023-09-28 14:59

采矿业吧,从探扩权到实际有矿产出来,不知道多少年。

2023-09-28 15:55

这本书已下单,谢谢小丰推荐

2023-09-28 13:53

#生物医药# 高不确定性的生意。

2023-12-25 11:08

2023-12-01 18:26

暂时看完一半,已感叹万分

2023-11-24 20:22

准备买来看看

2023-11-24 10:58

黄经理不知道看没看过

2023-11-23 17:40

美医药指数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