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御四家,写在创新药低迷时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35回复:289喜欢:574

从2016到2020中国上市了一系列创新药企业,这个行业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在这一批企业中,有4家我认为是很不错的。称为“御四家”,其实本来应该是“御五家”,但有一家销售一直没做起来所以长期确定性差了很多。还有一家是传统龙头大哥,我这里也不提了。没提到的也不是说不好,很多都是因为销售能力还未证明而已。好了正文开始,这4家都发展的很好,而且最有趣的是每个企业的路径和基因都不同,各有特色。


1:信达生物

信达最大特点是资源整合能力强。信达的强项并非自研,而是资源整合。从发展历史上信达一开始从Adimab拿到PD1,引进Incy的药物,和礼来深度合作,后来居然还拿到了罗氏的最新2:1双抗技术。妥妥的整合资源高手,当然目前信达也在积极修炼内功,比如国清院的储备。

信达第2个特点是企业整体执行力强。临床速度非常快,效率高。关注信达的投资者都可以感受到信达临床高速度。。同时销售队伍建设也基本成功了,到现在都可以输出销售能力,帮其他国内创新药企合作卖药。


2:再鼎医药

再鼎引进能力非常强。目前储备了大量药物,最大的特点就是营收未来10年以上都能高速增长,这增长概率几乎是100%。外资一直特别喜欢再鼎,可能就是看中这个增长的绝对确定性吧。同时再鼎销售队伍建设的还不错,稳步进行中。今年最新Q2 PARP抑制剂已经达到25~30%的市场份额。目前再鼎也在积极修炼内功,自研部分也准备发力。但主要看点还是引进的项目开发和销售。


3:康方生物

康方的特点是纯自研。目前来看抗体研发能力是没问题的。纯自研比较省钱。缺点是产品一开始产出的会慢一些。康方另一个看点是和天晴合作,这样可以保证PD1能卖,产生现金流支持后续研发。这波创新药下跌可能也和康方PD1定价3.9w有关。但我想说的是估计大家不太清楚市场。这本身就是今年信达的定价。。康方只是对标市场价而已[捂脸]康方同时给人感觉比较保守。理论上手握一个不错的PD1/CTLA4双抗应该去尝试一些FIC适应症,比如PD1/CTLA4+VEGF去海外做RCC肾癌1线疗法。背后理论是PD1+CTLA4 RCC有效,PD1+VEGF RCC也有效。那么自然就该试试PD1+CTLA4+VEGF 3靶点组合。然而康方没这么做,默克拿到康方的CTLA4单抗开始做K(PD1)+L(VEGF)+CTLA4的3药组合RCC了。。

题外话药物能否出海和海外临床规模直接相关。就算你药品好,临床少进度慢别人也不会出高价来买。因为买到了上市遥遥无期,而且扩张适应症也遥遥无期。为什么百济的PD1能卖给诺华6.5亿美元首付成为国内出海金额第一?原因是百济PD1的海外临床规模很大,诺华拿到以后可以马上FDA申报上市,并且不止一个适应症,未来每年还有后续适应症能申报。马上就能把这个药的市场做起来。海外卖药是不能超适应症的。


4:百济神州

百济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企业。我定性为“上限最高,下限最低”。上限最高:最有可能成为国内第一大药企。但同时下限又特别低:可能失血过多垮了。一般来讲达到龙头地位都是很稳的,但百济不是。我用一个类比,百济如同房企跑马圈地时候疯狂拿地,杠杆拉满。。好处就是发展起来可以有很强的冲劲和后劲,坏处是造血能力完善之前可能现金流就断了。所以百济极度需要海量融资,输血不能停。百济收入增速很快但体量还非常小,但临床规模已经达到海外收入20亿美元的企业级别了。所以这中间有一个巨大的缺口不停的失血。

另外我认为百济一个关键点是Tigit这个靶点。百济为Tigit开了2000+人的海外临床,规模巨大覆盖了几个大适应症,进度全球第2。如果Tigit靶点能成药那么这产品也可以高价授权出去,我相信诺华就有意愿买。反正PD1都买了,这个一起买来组合疗法,3期临床都帮你开好了,并且差异化竞争以后诺华能稳定卖成重磅,这样百济也有每年几亿美元的收入来反哺研发开支,填目前的巨大缺口。一旦这个缺口被填满不再失血,那么百济就可以去掉“下限最低”只剩下“上限最高”脱胎换骨。。。当然如果Tigit靶点失败了,对百济也是毁灭性打击。别人罗氏开几千人临床失败了亏得起,根本无所谓。但百济目前亏不起。。。


最近创新药企业一直在跌,一是认为这行业太内卷了,价格战厉害。二是过去2年这些企业股票本身涨幅也大,跌一点估值回归更健康。。这行业确实内卷,因为进来太多资本同时目前研发同质化严重。但同时行业总量也在超高速扩张。所以大家会看到一边降价,但另一边行业总量一直在涨。。

医药的所有政策都是如何分配蛋糕问题,而不是影响总量的问题,只要人均GDP继续涨,那么医药总盘子也会跟着涨。 我们常说投资就是投国运。说的更具体一点其实就是投“人均GDP会涨”这个大势。人均GDP一直涨,所有人都受益。


利益披露: $小丰基金(P000566)$  持有上面部分企业,未来72小时没有买卖计划。

精彩讨论

张小丰2021-08-12 16:09

并非如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机遇。目前这一波机遇造就了一批龙头。但是时机已经错过,同样的路径模仿已经没有任何成功可能性。
因为这一波时代机遇就是me-too的巨大红利。而这一波企业开发me-too速度太快,所有优质靶点一网打尽。现在再来一个企业做这些已经没意义,因为所有药品都绕不开临床的几年时间。
简单来说,这些企业已经建立了护城河,并且不可复制。未来企业想做起来必定不是走这个me-too路线而是必须更加原创更加独占的新药或者新技术。

罗老师以木为马2021-08-12 16:17

我有一个朋友搞光刻机,清北的博士毕业,出来之后找不到一家好的企业工作。说现在好的工作机会基本都在国外,国内的光刻机真的很难。刚开始在国内做了几年,做的不顺心,又不愿意出国。就开始完全转型自己搞私募,3年多的时间,从1000万到超过30亿所以说光刻机真的不是常人做的,哈哈

石家庄草帽2021-08-12 16:10

我想听听对那家传统龙头大哥的看法

幼晴2021-08-12 16:01

综合来看,信达生物最有希望大成功的,因为一个企业想要做大做强,研发虽很重要但并不是第一位的,就如楼主所说的:信达的资源整合能力强,公司执行力强,临床效率快又高,销售团队年轻且最有冲劲,商业化能力也较强,这些都是成为一个世界巨头的核心要素,研发强的公司有很多,但最终要做好一个公司研发反而不是第一位的,况且信达的研发也挺强的,去年也创立了国清院,为以后FIC做了超前且充足的准备,公司的每一步都有条不紊,思路清晰,难能可贵

张小丰2021-08-12 15:36

当年一个卖方给我说阿斯利康的BTK根本卖不动,而我说卖的非常很好。仅仅从当时数字上来看销量确实不高,但是为什么我说卖得好?因为新病人份额已经起来达到1/3水平了。现在回头来看阿斯利康的BTK是重磅,未来20~30亿美元级别没问题。
有些药是病人多时间短,有些药是病人少但用药时间长。前一种爬坡快,后一种爬坡慢需要积累病人。

全部讨论

2021-08-12 22:22

创新药越看越迷糊,0-1难,1-N可以的,再搞一些组合,双抗的选择和很多大厂的差异大,研发能力的差距大。好在抗体容易成药,足够fast ,不太worse 。看到多家car,adc扎堆的,预计双抗的adc会飞一下

2021-08-12 15:22

最看好信达。

2021-08-12 15:02

再鼎什么时候能入港股通呢

康方海外合作确实少了一些,估计还是有管理层的个人风格有关吧。确定性上信达应该最高吧,再鼎则乐半年销售收入2,340万美元,parp销售已经占20-30%了?那这个天花板也不高啊。

2023-11-25 20:35

$康方生物(09926)$ $信达生物(01801)$ $再鼎医药(09688)$百济神州回头再看这个两年前的帖子,三家都在干在高位,只有康方爬出了坑。

2021-12-21 12:24

港股医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百济神州。

百济:搞好了超越恒瑞,搞不好直逼恒大

Tigit成功高价卖给诺华了。 文章里面这一段写到
“另外我认为百济一个关键点是Tigit这个靶点。百济为Tigit开了2000+人的海外临床,规模巨大覆盖了几个大适应症,进度全球第2。如果Tigit靶点能成药那么这产品也可以高价授权出去,我相信诺华就有意愿买。反正PD1都买了,这个一起买来组合疗法,3期临床都帮你开好了,并且差异化竞争以后诺华能稳定卖成重磅,这样百济也有每年几亿美元的收入来反哺研发开支,填目前的巨大缺口”

2021-08-19 23:14

百济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企业。我定性为“上限最高,下限最低”。上限最高:最有可能成为国内第一大药企。但同时下限又特别低:可能失血过多垮了。

2021-08-16 22:44

最近一直跌啊 现在还是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