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收官总结,医药访谈的一些补充。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25回复:76喜欢:300

有幸参加嘉年华,分享了一些医药的观点。但是因为时间有限,基本上都是蜻蜓点水。现在补充一下。

关于增量市场。

近期(5年):未来5年是单抗增长最快的5年。

未来5年增速会非常高,因为大新品集中上市外加现在体量小。PD1这种级别的品种是20年一遇的。而且生物类似药正好也是这段时间获批。

罗氏的3个单抗是10多年前的老药。全球第一批单抗。但是放到现在都是非常好的药物,并未被颠覆。中国因为穷,还有就是外企垄断定价高,就连这些老单抗都未普及。也就是这2年生物类似药快来了,外企主动降价以后使用的人才稍微多一点。还有修美乐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类似药物也是这时候出来。所以正好新的有PD1,老的有一系列大生物类似药,外加基数小。。3者重叠=史上最快年化增速5年到来了。唯一可惜的是资本市场不是傻子啊,聪明的不得了。


中期(5~10年):自身免疫疾病的逐渐普及。

自身免疫疾病在海外是超级大的领域,但在国内风湿免疫科是小科室。中国病人虽然多但各种药物销量很小。主要还是因为穷,痛什么的忍忍就好了。还有就是很多病人也不知道这些病有特效药。但是未来这个局面可能会改变。主要第一个是生物类似药。生物类似药竞争激烈,最后结果就是药价相对低啊。就有可能进入医保了。另外就是中国创新能力提升,开始有自己的新药,尤其是口服药物Jak1这个靶点。通常来讲病人对口服药物的接受程度更高,而且Jak1效果惊人,靶点靠上游所以还很广谱。这个领域未来增量可能会超预期。

中期还有一个点就是双抗。关注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非常非常看好这个科技树。双抗在未来或许会在很多大病种晋升到1线标准疗法。


远期(10年以后):基因,RNA等黑科技。

今年开始这些技术已经起步。一开始都是针对基因突变比较简单的疾病,很多都是先天性疾病。但是未来进入主流领域也是可以预期的。需要时刻关注最新动向。


关于存量市场。

存量仿制药毫无疑问是加速萎缩的。主要就是目前非常霸道的4+7带量采购。这不光是这11城市的厮杀,主要是最后厮杀出来的价格肯定会给全国价格定下基调。。。全国都会降价。随着品种纳入的越来越多,存量市场也会逐渐萎缩。当然进口代替能弥补一部分。另外就是总蛋糕增加的情况下存量开始萎缩,这意味着这是一个再分配问题,一个结构调整的问题。而不是全行业萎缩(问题就大了。。)


关于研发实力。

嘉年华里面我特别说到临床能力。这个是研发的基础。推不动临床就什么都白搭。不同于仿制药做出来即可,新药是按照适应症来看的。每个适应症都需要临床。未来医保肯定也是按照适应症支付。所以对临床的需求极大。一个广谱的新药都可能需要累计超过100个临床试验来支持。大多数药企没这种规模的临床队伍,国内临床资源(医院和医生)也有限。所以关注创新企业一大要点是临床执行力。基本上临床执行力强就约等于研发强。


关于药品销售。

有一种说法是带量采购以后销售人员没用了。变为纯标准化业务。 这个我感觉很理想化,在中国很难实现。药品这个东西在全世界都是需要主动推广的。ABBV这种公司直接给医生每年几天5星级度假,各种报销费用,给优惠券等等。。名为“doctor assistant program”。GSK在华公开声明要增加给医生的福利。。。中国这种人情社会就更严重了。药品的可代替性极强,除了极个别的独家好药,剩下都是可选择的。。选择权都在医生手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等等等都有很多品种可以选择。一个品种如果没有销售人员的努力,最后就是逐渐萎缩。。目前国内大一点的药企的销售队伍不会是累赘,还是优质资产。未来这些企业的销售人员或许还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全部讨论

2018-11-26 22:08

补充一点,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是一个一体系统化工厂,现在有些企业只能看到研发,能不能系统性地把整个流程最好尚不清楚,反之能系统性做好这件事的公司本身的系统就很有价值。单纯过度陷于当前研发靶点怎么样怎么样,容易陷于某些陷阱,因为对研发和产品前景的预估,人的能力也是很有限的。比如nb的GLP-1因为某些原因之前在国内卖得很差,再比如PD-1曾经是个被放弃的产品。天时地利人和,成事缺一不可。

2018-11-26 22:03

其实国家集中采购只是国家引导药企把原来许多的医院销售费用转移到药价降福上,这样的医药改革是让国家受益,病人受益,仿制药企基本还是按原来的年降福降药价。受损的是医院进账,但医院的销售回扣本来就是多年的崎型产物。
国家医保会负责补贴医院,逐步达成国家医疗体系公益性之目标。
中国目前的医药研究水平还是相当低的,
整个医药体系的转型需要花费多年。
所有的药企将面临转型。
整个医药行业面临非常大的机遇,这是毫无疑问的。

2018-11-26 21:12

生物类似药赛道太拥挤了,其实说实在的很多企业也没有跟上步伐,基本到临床三期的还是以小型biotech为多,大企业也就天晴、复宏、齐鲁这些稍微有眼光的一点的跟上了,但是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国家单抗渗透率低的事实,所以都知道要去布局,希望分到一杯羹,没有经验怎么办,外包给药明生物啊,但是我估计绝大部分应该是摇旗呐喊的。。进度太慢市场也被瓜分完了,所以我感觉可以布局一些销售能力强的,进度靠前的大公司(复宏,天晴),也可以布局卖水的(药明生物)。估计在这个赛道上能获益的也就这些公司

2018-11-27 10:30

【医药行业】临床能力这么重要!学习了。
 推不动临床就什么都白搭。不同于仿制药做出来即可,新药是按照适应症来看的。每个适应症都需要临床。未来医保肯定也是按照适应症支付。所以对临床的需求极大。一个广谱的新药都可能需要累计超过100个临床试验来支持。大多数药企没这种规模的临床队伍,国内临床资源(医院和医生)也有限。所以关注创新企业一大要点是临床执行力。基本上临床执行力强就约等于研发强

2018-11-27 06:00

临床资源不强的,入组完成瑶瑶无期,等临床试验完成,黄花菜都凉了。

2018-11-27 13:19

临床非常关键。恒瑞飘总亲自抓临床。在中国临床医学非常薄弱。这方面的人才更是奇缺。

2018-11-27 06:14

集采降价的惨烈程度,可能会大于S大的预期。

2018-11-26 22:44

收藏转发,临床能力是创新药的关键

2018-11-26 21:24

2018-11-26 20:15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