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元亨研究报告:以消费起家,借动力锂电设备打造第二增长引擎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0喜欢:8

(报告出品方:上海证券)

一、深耕锂电设备领域,打造智能化工厂解决方案

1.1 锂电设备收入占八成以上

公司成立于 2014 年,是一家专注研发高端装备的国家高新技 术企业,主要为锂电池、汽车零部件、ICT 等行业内知名企业提供 高端装备和数智整厂解决方案,其中又以锂电池领域设备为主。公 司在专注服务锂电池行业龙头客户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汽车零部 件、精密电子、轨道交通以及安防等行业的优质客户,不断提升在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地位,致力于成为“全球一流的工厂整体智能 化成套装备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近年公司锂电设备占总收入的 80%以上。从 2021H1 各项业务 构成来看,锂电设备收入 9.45 亿元,占收入比重 90.26%;配件及服 务收入 0.49 亿元,占比 4.68%;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收入 0.12 亿 元,占 1.15%;其他领域制造设备收入 0.39 亿元,占 3.72%。

1.2 营收和研发费用保持高增长态势

公司营收和利润规模保持高增长态势。2016-2021Q3 公司收入 由 2.29 亿元增长到 16.58 亿元,年复合增速为 48.58%;归母净利润 由 0.13 亿元增长到 1.57 亿元,年复合增速为 64.59%。

研发费用不断增长,占收入比重高于主要同行。2016 年公司研 发费用只有 0.23 亿元,占收入比重为 10.04%;2020 年研发费用上 升到 1.64 亿元,占收入比重为 11.47%,2021 年前三季度又提升至 11.70%。此外,近年公司研发费用占比也整体高于主要同行。

研发人员数量持续增长。公司研发人员由 2016 年的 225 人增 加到 2020 年的 949 人,占公司总人数比重由 31.65%降至 20.71%。 2020 年公司总员工数量较上年增长 105.33%,而研发人员数量只增 长了 21.05%,大幅增长的总员工数量导致研发人员占比有所下滑。 单从 2016-2019 年的研发人员占比来看,公司高于主要同行。

公司合同负债处于上行走势。根据制造业收款方式,一般签订 订单后开始安排生产时会收取一定比例的预收款,预收账款规模能 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公司在手订单情况。从锂电设备主要公司来看, 得益于行业高速发展,预收账款整体都处于上行走势。从 2021 年三 季度末的预收账款规模来看,先导智能远高于同行,达到 28.18 亿 元,利元亨为 10.9 亿元,高于赢合科技(9.32 亿元)和杭可科技 (7.54 亿元)。

1.3 盈利能力与同行比处于中上游水平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与同行相比处于中上游水平。从毛利率来 看,杭可科技近年都维持在 45%以上的水平,先导智能由 2012 年 的 52.44%降至 2020 年的 34.32%,赢合科技由 2012 年的 41.6%降 至 2020 年的 30.92%,利元亨由 2016 年的 30.69%升至 2020 年的 38.33%,国内企业毛利率整体高于国外同行(毛利率在 30%以下)。

从公司各项业务毛利率来看,由于锂电设备收入占比较高,所 以公司整体毛利率走势和锂电设备毛利率基本一致。配件及服务的 毛利率相对较高,近年都在 50%以上;其他领域制造设备毛利率多 数年份都在公司整体毛利率以下,客户开拓、产品结构、技术要求 等变动导致其波动也相对较大,2018 年可以达到 48.7%,2021H1 又 低至 13.42%。公司动力锂电设备毛利率波动较大主要是不同阶段受 竞争环境、产品成本、客户对产品性能要求等因素变化综合导致的。(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1.4 创始人系技术出身,利于推动技术迭代

公司实控人为周俊雄先生,且兼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周俊 雄和堂兄弟周俊杰通过利元亨投资以及弘邦投资等对公司实施控 制,同时,周俊雄妻子卢家红也持有公司 2.68%的股份。

1.5 实施高考核要求的股权激励,彰显未来发展信心

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考核要求高,彰显对未来发展信心。 2021 年 11 月 20 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数量为 110.6 万股,占公告日公司总股本的 1.26%,授予价格为 119 元/股(公告前一日收盘股价为 283.1 元),本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 股票的激励对象共计 629 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 9.94%,包括核 心技术人员、业务技术骨干等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人员。

若公司 未达到业绩考核目标,所有激励对象对应考核当年计划归属的限制 性股票不得归属,且不得递延至下期归属,并作废失效。假定每个 归属期的收入业绩达标,则 2021-2023 年的收入最低分别为 22 亿 元、34 亿元、52 亿元,增速分别为 54%、55%、53%。假定每个归 属期的净利润业绩达标,则 2021-2023 年的归母净利润最低分别为 2.2 亿元、4.25 亿元、8.05 亿元,增速分别为 57%、93%、89%。

二、锂电设备竞争:国外专一化 Vs 国内整线布局

2.1 锂电池生产分前中后三道工序,所需设备种类众多

锂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分为前中后三道工序。前道工序是极片制 作,中间工序是电芯制作,后道工序是激活检测等。其中,极片制 作是基础,电芯制作是核心,电池激活检测关系到成品质量。所需 设备方面,极片制作工序主要有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 制片机等;电芯制作主要有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焊接机等; 激活检测工序需要自动化分容化成系统等;此外,模组装配需要用 到 Pack 自动化组装线等。

在锂电池生产线中,前道工序成本占 40%左右,中道和后道工 序大致各占 30%。在单个设备成本投入方面,涂布机占 30%左右, 卷绕机占 20%左右,活化分容检测类设备占 20%左右。

2.2 差异化竞争:国外产品单一 Vs 国内整线布局

日本、韩国等锂电池制造设备行业起步较早,技术较成熟。1990 年,日本皆藤公司成功研发出第一台方形锂电池卷绕机;1999 年, 韩国 KOEM(高丽机电)公司开发出锂一次电池卷绕机和锂一次电 池装配机。在随后的锂电池设备发展过程中,日、韩的技术水平一 直处于较为领先地位。 国内锂电企业起步晚,但进步快。1998 年,我国锂电池设备制 造开始起步,锂电生产线关键设备依赖进口。

进口设备虽然自动化 程度较高、稳定性较好,但价格昂贵、操作系统复杂、售后服务不 便。这一时期,国内锂电池生产以手工生产为主,生产效率低下, 质量一致性较差。2003 年,我国开始批量生产一些简单的锂电设备, 连续式极片分条机于当年在国内面市。2004 年,国内研发成功双面 间隙式涂布机,各研究所也相继开发出转移式锂电极片涂布机等设 备。2006 年,国内已出现一批锂电池专业设备制造企业,但此时设 备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较弱,自动化程度不高,大部分电池厂商仍以 手工生产为主,部分电池厂商因批量生产需求仍需进口国外设备。 近年来,随着我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以及锂电池生产 企业大规模扩张产能的需要,国内涌现了以先导智能赢合科技、 杭可科技利元亨等为代表的一批研发和制造能力较强的锂电池专 用设备制造商。

国外企业主打单一设备产品。从产品构成来看,国外锂电设备 制造企业专业分工较细,很多企业从事单一设备的研发生产。例如, 日本的皆藤制作所、CKD 以及韩国高丽机电主打锂电卷绕设备;日 本的东芝、富士、东丽、平野等主要生产涂布设备;日本西村等以 生产分条设备见长。 国内头部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构建丰富的产品线。国内企业 通过布局锂电池生产的前中后各道工序所需设备,切入到提供自动 化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国内大型锂电设备企业先导智能、赢 合科技、利元亨等产品种类齐全,为集成自动化生产线提供有利条 件,使得锂电池生产的整线交付模式成为可能。

国内锂电设备企业市占率不断提升。对于高端电池产品,目前 国内锂电池企业仍倾向于选择日本、韩国的进口产品,特别是前端 的涂布机等核心设备。受益于国内动力电池需求的高速增长以及自 身技术实力的提升,国内龙头锂电池设备企业的竞争实力不断提升, 已能满足国内外客户的需求。此外,国产设备在价格、交期、售后 服务等多个方面占有优势,开始扩大在锂电池企业生产设备中的占 比。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统计,2019 年中国锂电设 备整体国产化率达到 90%。

2.3 公司具有锂电生产整线解决方案能力

利元亨的产品以锂电池制造设备为主,已基本覆盖电池制造、 电池装配、电池组装、电池检测等锂电池生产过程全工艺设备。在 锂电领域已形成“专机+工段线(整线)+数智整厂解决方案”的布 局。其中,整线有消费锂电设备中的软包锂电池 Pack 线,以及动力 锂电设备中的软包锂电池 Pack 线、模组装配焊接线等。技术方面, 关键技术指标不断提高,方形动力电池电芯装配线总体技术处于国 际先进水平;在电芯检测环节,公司三层全自动热冷压化成容量测 试机总体技术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的电芯检测设备和电芯装配设备市占率较高。据公司招股 说明书披露,2018、2019 年,公司电芯检测设备销售额占同类设备 市场规模比例大约 11.65%和 11.44%;2020 年,公司电芯装配设备 销售额占同类设备市场规模比例大约 16.53%。(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汽车电动化带动动力锂电设备需求增长

3.1 各国政府和车企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

目前,国外主要国家通过制定政策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政策优惠的主要方式就是购车补贴、税费减免、投入资金支持研发 等,并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我国也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合各个 政策内容,主要目标是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水平和应用规模。提 高产业化水平主要是强化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优化配套环境, 提升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水平。提升应用规模 主要是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尤其是使用环节的扶持政策体系, 从鼓励购买过渡到便利使用,建立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 引导生产企业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销比例;逐步提高机关单位及 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扩大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 规模等。

2020 年 3 月 3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为促进汽车消费,会 议确定,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 2 年。这意 味着,原计划在 2020 年后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将暂缓执 行,补贴政策将延续到 2022 年底。此外,我国提出的“2030 年碳 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总体目标,实际也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 了方向、拓展了空间,带来了重要机遇。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大势所趋,各大车企通过制定远期战略规 划,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生产,加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 知名车企奔驰、宝马、大众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 规划,主要内容就是未来不断推出新能源车型,提高新能源车销量 在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以大众为例,公司 2025 年的目标是将每辆 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至 2015 年单车排放量的 70%;在电动汽车 转型规划方面,公司计划电动车型达到所有车型的 20%-25%,2030 年将这一数字提高到 40%。

3.2 电动车销量增长与单车带电量提升拉动电池需求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保持较高增速。销量由 2015 年的 33.1 万辆增长到 2020 年的 136.7 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2.8%,电动 化率从 2019 年的 4.7%提升至 5.4%。除 2019 年受补贴退坡影响销 量小幅下滑 4.0%外,其他年份均保持正增长,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 影响的 2020 年仍保持 10.9%的增速。2021 年 1-9 月,我国新能源汽 车累计销量 215.7 万辆,同比大增 193.9%,渗透率提升至 11.6%。

海外汽车消费的电动化率也在不断提升。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 数据显示,2020 年欧洲 30 国实现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 136.4 万辆, 同比增长 143.8%,电动化率从 2019 年的 3.5%提至 11.5%。美国汽 车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0 年美国新能源轻型车实现销量 31.9 万 辆,同比持平,电动化率从 2019 年的 1.9%提至 2020 年的 2.2%。 2021 年 8 月 5 日,美国白宫与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 Stellantis 发 布联合声明表示,拜登总统将签署一项行政命令,设定了到 2030 年 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 50%的目标,并提出新的汽车排放规 定以在 2026 年之前减少污染,预计未来美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 望加速。

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影响,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也保持 增长态势。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由 2015 年的 15.7GWh 增长到 2020 年的 63.6GWh,年复合增速为 32.3%。2021 年 1-9 月,我国动力电 池装机量为 92.0GWh,同比大增 169.1%。起点研究院(SPIR)预 计,到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望突破 1500 万辆,对应的 动力电池需求将超过 900GWh,动力电池年复合增速将超过 30%。

3.3 锂电池企业纷纷扩产,设备需求增长确定性高

从动力电池出货量来看,公司的客户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 锂电、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都位居 TOP10。2021 年上半年全球动 力电池出货量中,宁德时代以 26%的份额位居第一,LG 化学、松 下紧随其后,市场份额分别为 24%、18%;从国内出货量来看,宁 德时代占据绝对优势,市场份额接近 50%,排在其后的比亚迪和 LG 化学市占率分别为 15%、9%。

设备占锂电池项目总投资的 60%以上。从几家公司锂电池投资 项目来看,设备投资占比在 63%-77%的水平,每 GWh 总投资金额 在 2.89 亿元-4.32 亿元的水平,每 GWh 设备投资金额在 1.84 亿元3.35 亿元的水平。根据全球各大锂电池厂商扩产计划测算,2021- 2023 年新增锂电设备需求累计有望达到 2330 亿元左右。

四、消费类锂电池下游需求领域发展分化

消费类锂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 MP3、无人机、电子游戏机、移动电源、可穿戴电子产品等领域。

4.1 手机销量延续下滑走势,平板电脑销量短期回暖

智能手机销量 2017 年以来进入缓慢下行通道。伴随着智能手 机渗透率不断提升,2017 年以后全球智能手机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未来 5G 等技术的发展将加速智能手机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增强 下游消费终端的换机需求。此外,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人口 基数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智能手机渗透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未 来随着新兴市场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移动通信基础设施 的完善,智能手机仍存在较大的增量市场潜力。

2020 年全球平板电脑销量迎来久违的正增长。2015-2019 年,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逐年下降,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家 办公、在线办公、居家打游戏看视频等驱动平板电脑出货量增长 13.9% 至 1.64 亿部。2021 上半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超过 8000 部,同比 增长 27.2%。和智能手机一样,未来随着新兴市场人均收入水平的 提升,平板电脑也存在一定的增量空间。

手机中软包锂离子电池占比近 90%。用于手机的锂离子电池主 要分为软包电池及方形电池。从近年占比来看,软包电池市场占比 逐年提高。根据 Techno Systems Research 统计,2020 年软包电池占 比已提升至 87.5%,预计 2021 年市场占比将提升至 89.7%。受制于 平板电脑厚度要求,平板电脑自推出以来,其锂离子电池就以软包 为主,2020 年软包占比高达 99.6%。

4.2 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稳中有升

笔记本电脑经过多年发展后出货量稳中略升。2020 年受新冠肺 炎疫情影响,全球笔记本电脑销量增长 14.1%至 1.96 亿台。根据 Omdia 的预测,到 2024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将增长至 2.13 亿 台,2021-2024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 2.14%。

笔记本电脑中锂离子软包电池占比逐年提升,占据近 90%的份 额。轻薄化成为笔记本电脑发展的方向,锂离子电池作为笔记本电 脑重量最大的零件之一,也要求往更轻、更薄的方向发展,传统的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正逐渐被重量轻、容量大的软包锂离子电池取代。 Techno Systems Research 数据显示,2015 年软包电池在笔记本电脑 锂电池中占比仅为 35.8%,2020 年软包电池占比已提升至 88.2%, 预计 2021 年软包电池占比将提升至 95.3%。

4.3 可穿戴设备与无人机领域保持高增长态势

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保持较高增速。近年来,智能穿戴产业 发展迅猛,智能手表、耳机、AR/VR 设备等可穿戴设备受到越来越 多消费者青睐,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4.45亿部,增长32.0%。 未来随着 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元宇宙 概念的崛起,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保持较高增长态势。近年来,无人机产业 发展不断加快,并逐渐从军用领域延伸到了民用领域。Mordor Intelligence 发布的《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arket (2020-2025)》 报告显示,2016 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就已突破 120 亿美元大关, 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到 740 亿美元,2021-2025 年复 合增长率可达到 15.9%。

4.4 消费类锂电池出货量与市场规模保持增长势头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规模与种类不断扩大、应用环境不断丰富、 在消费者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整体也保 持增长态势,预计未来几年有望保持10%左右的年增速。总体来看, 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传统消费类领域,锂离子电 池市场规模较为稳定。但在可穿戴设备、电子烟、无人机、蓝牙音 箱等新兴电子领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预计将给消费类锂离 子电池带来更多需求空间。

4.5 公司大客户 ATL 在消费类锂电池领域全球第一

从小软包锂电池竞争格局来看,公司第一大客户新能源科技 (ATL)市占率全球第一。EVTank 发布的《中国小软包锂离子电池 行业发展白皮书(2021 年)》显示,ATL(日本 TDK 控股子公司) 以 25.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远超过韩国企业三星 SDI(8.2%, 第二)和 LGES(7.6%,第三),珠海冠宇以 4.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 四。此外,其他 44.2%的市场份额也多由中国企业占据。

相比于日本和韩国,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起步较晚,得益于国 家产业政策支持、锂离子技术不断进步以及下游应用市场快速发展,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公司大客户 ATL 在多个细分 应用领域都排名第一,例如,2020 年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锂离子 电池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一,手机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一。

五、动力锂电设备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引擎

5.1 我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占全球半壁江山

锂电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根据 起点研究院(SPIR)统计,2020 年全球锂电池设备市场规模为 532 亿元,增长 3.7%;中国锂电市场规模为 265 亿元,增长 21.6%,占 全球锂电设备市场规模比重近 50%。未来三年是锂电池企业扩产高 峰期,起点研究院预计 2021-2023 年全球锂电池设备市场规模分别 为 545 亿元、765 亿元和 912 亿元,合计为 2222 亿元。在锂电设备 行业市场规模高增长背景下,公司的锂电设备收入规模未来也有望 保持高增长态势。

5.2 公司以消费锂电设备为主,深度绑定 ATL

公司目前以消费锂电设备为主,近年收入规模持续保持增长态 势。公司的消费锂电设备收入规模由2017年的3.12亿元增长到2020 年的 10.75 亿元(2018-2020 年复合增速为 51.04%),占总收入比例 大部分年份都在 70%以上。动力锂电设备收入规模近年都在 1 亿元 以上,2020 年为 1.14 亿元,占总收入的 7.97%。未来随着动力锂电 设备新增订单的快速增长,动力锂电设备占比有望不断提升。

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近年来自新能源科技(ATL)的收入 占比都在 70%左右的水平。由于下游锂电池行业集中度较高,导致 锂电设备的客户集中度也较高。例如,利元亨近年来自前五大客户 的收入占比都在 85%以上,2019 年甚至达到 95%的水平;杭可科技 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都在 60%以上,2020 年达到 77%的水 平。

5.3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动力锂电设备快速增长

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具体来看,公司已经获得宁德时代一 定份额的订单,涉及机型种类比较丰富,且获得多种工艺机型的开 发机会;与比亚迪在几大类机型都有合作,包括涂布机、模组 Pack (含海外业务)及智能仓储等;获得国轩高科中后段线体设备,涉 及多个机型;参与了欣旺达在南京、江西等基地的机型开发;另外, 跟韩系客户在工艺段机型、美国及德国客户在中后段设备也开始合 作。

上述这些客户在 2021Q4 会有招标或定点,公司的相关产品有望获得客户认定后取得订单。通过公司披露的订单数据来看,截至 2021 年 8 月 25 日,公司锂电领域在手订单 45.54 亿元,加上 10 月 22 日中标新能源科技 4.57 亿元,合计达到 50.11 亿元(由于数据不 详,暂不考虑 8 月 25 日-27 日收到的蜂巢能源订单,以及 8 月 25 日-10 月 22 日期间的已交付订单),是 2020 年公司总收入的 3.5 倍, 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六、公司其他业务分析

(1)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

公司的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包括快插接头、相位器、车门限位 器、汽车天窗、汽车门铰链和车门锁等汽车零部件装配检测设备。 公司与汽车零部件行业知名企业爱信精机、Multimatic、凌云股份、 富临精工等长期合作。公司自主研发的相位器全自动装配检测线总 体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类产品 成功推广至新客户重庆溯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快插接头全自动 装配检测线推广至扬州华光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和临海市永恒汽 配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客户。

随着锂电设备收入快速增长,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收入占比呈 下降趋势。从收入规模来看,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近年收入最高值 是 2019 年的 7717 万元,占总收入比重由 2016 年的 10.5%降至 2021H1 的 1.15%。因近年燃油车销量下降,导致相应的汽车车身及 发动机部件厂商的投产速度放慢,同时,受海内外疫情影响,公司主要汽车零部件客户验收数量较少,导致 2020 年收入较 2019 年下 降 62.2%至 2917 万元。预计未来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收入仍将保持 几千万元的收入规模。

(2)其他领域制造设备

其他领域制造设备主要应用于 ICT、精密电子、安防、轨道交 通和医疗健康等行业,主要包括无线小基站装配车间、服务器装配 车间、高铁板卡及组匣的全自动生产线等。公司为北大青鸟提供的 感烟探测器自动化生产线,在安防行业自动化改造形成了良好口碑, 成功推广至西门子西伯乐斯、泛海三江等新客户。

2020 年公司其他领域制造设备收入占比明显上升,达到 10.43%。 2020 年,公司医疗产品生产线销量和销售金额较高,达到 5501 万 元,全部为平面口罩自动生产线。同时,公司通过台式电脑生产设 备的精密电子自动化案例,开发了精密电子领域其他类型产品, 2020 年新增销售笔记本电脑装配线、服务器装配车间、变频器自动 生产线、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等,收入贡献较大。截至 2021 年 5 月 11 日,汽车零部件及其他领域设备在手订单金额为 1.21 亿元(含 税)。

(3)配件及服务

2020 年公司配件、增值及服务的收入同比持续增长,主要原因 是公司提供对以往年度实现销售设备的增值改造、配件或保养服务, 相关收入有所增长。此外,2020 年公司成立子公司玛克医疗,开始 销售一次性医用口罩,销售额 268.28 万元。

七、盈利预测

1、消费锂电池设备:近年公司消费锂电设备收入都保持 40% 以上的增速,2021 年消费锂电设备给予 50%增速,则收入规模达到 16.12 亿元;根据公司消费锂电设备在手订单情况,预计 2022 年收 入可以达到 22.27 亿元;2023 年按照 30%的增速测算,则收入规模有望达到 28.95 亿元。毛利率方面,2021 年假定 40%,2022-2023 年 假定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毛利率提升至 42%。

2、动力锂电池设备:从公司在动力锂电设备领域的订单来看, 未来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假定 2021 年动力锂电设备收入 2.78 亿 元(根据公司披露的锂电设备 2021 年上半年收入规模乘以 2 作为 2021 年锂电设备整体收入,然后减去 2021 年消费锂电设备的预测 收入得出该数值),2022、2023 年收入分别为 10 亿元、17.84 亿元。 假定 2021-2023 年动力锂电设备毛利率分别为 30%、32%、35%。

3、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传统燃油车销量下滑,对公司汽车零 部件制造设备的需求有所减少,假定 2021-2013 年收入分别为 0.24 亿元、0.2 亿元、0.2 亿元,毛利率维持在 33%的水平。

4、其他领域制造设备:其他领域制造设备主要应用于 ICT、精 密电子、安防、轨道交通和医疗健康等行业,未来几年有望维持大 几千万的收入水平,假定 2021-2013 年收入分别为 0.79 亿元、0.8 亿 元、0.9 亿元。假定 2021-2023 年动力锂电设备毛利率分别为 20%、 25%、25%。

5、配件、增值及服务等:随着公司的设备收入增长,提供对以 往年度销售设备的增值改造、配件或保养服务形成的收入规模也有 望保持增长态势,假定 2021-2013 年收入分别为 0.97 亿元、1.26 亿 元、1.64 亿元,毛利率维持 50%的水平。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详见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