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又发大招:末端20% SOC快充实现了!| 鑫椤锂电一周观察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行业前沿

目前为止市场上的大多数快充,宣传口径都是在20%到80%的电量之间实现的。所谓最快10分钟的快充,也是快充到总电量的80%。不过本周,$比亚迪(SZ002594)$ 在e平台3.0 Evo技术发布会展示了全球首创的智能升流快充技术,将充电电压与整车电压解耦,任意电压平台下均可充分发挥现有充电网络中GB15标准公共直流充电桩180kW的最大能力。该技术在250A充电口规格下,实现大功率充电。

在使用GB15标准公共直流充电桩的情况下,最高充电功率可达180kW,最大充电电流可达400A,10-80%SOC的充电时间小于25分钟,公共充电桩利用率提升30%。

而且,比亚迪还通过智能末端快充技术,依靠“大电流充电的同时施加负向脉冲放电,降低浓差极化,末端采用自加热智能升温技术,适度提升电池温度,实现末端无损快充”,将80%-100%的充电时间缩短40%,从一般30分钟缩短至18分钟。

此外,在e平台3.0 Evo 中,“脉冲自加热技术 ” 可将极低温环境中的充电时间大幅缩短 40%;“智能升压快充技术” 实现宽域恒功率充电,且完全兼容当前所有公共充电桩;“双枪超充技术” 可实现最大充电功率 500kW,10-80% SOC充电时间最快仅需 12 分钟。

比亚迪海狮07EV是搭载e平台3.0 Evo技术的首款车型。

锂电材料端

碳酸锂:

本周国内碳酸锂现货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国内碳酸锂市场呈现出供应增长与需求放缓的格局

供应面,碳酸锂市场供应预期正逐步增长,随着江西地区的检修结束,国内碳酸锂生产已恢复正常,产量稳步上升。同时,江特公司公告宣布,其茜坑锂矿获得采矿权,预计12月份出矿。另外,5月海外进口的碳酸锂也在陆续抵达国内港口,国内外产量产能均呈现上涨的趋势。

需求面,5月下游需求增速放缓,车企新增订单减少,正极企业排产较4月增量有限,市场对碳酸锂观望情绪浓厚,开始减少库存。消息面,美国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等产品加征关税,对碳酸锂价格存在偏空导向。

综合考虑,短期国内碳酸锂市场缺乏明显利好支撑,在供应持续增长而需求回落的背景下,现货市场价格重心预计弱势僵持。

碳酸锂5月16日最新价格:

电池级99.5%:10.6-10.9万元/吨

工业级99.2%:10.3-10.4万元/吨

三元材料:

本周三元材料市场整体趋势偏弱。下游电池企业因消化库存需要,5月采购需求下滑,带动三元材料企业开工同步走弱;海外方面在阶段性需求释放后,短期内高镍需求暂稳,个别企业因新增产能爬坡维持增量态势。展望后市,因一季度三元车型销量相对乐观,产业链备货较多,但一定程度上提前消化二季度需求,短期内三元材料市场预计维持相对弱势。

价格方面,需求端对原料价格支撑有所减弱,锂盐、钴盐等产品震荡走低,但印尼RKAB审批导致镍原料供给端存在不确定性,镍产品价格震荡走高,导致三元材料价格或有所下行,前驱体方面散单报价则预计维持坚挺。

三元材料5月16日最新价格:

三元材料5系单晶型:11.8-13万元/吨

三元材料8系811型:15.7-16.5万元/吨

磷酸铁锂:

本周磷酸铁锂市场价格小幅下跌,主要受碳酸锂成本下滑影响。需求端相对较好,尤其是与三元材料相比。生产企业维持稳定排产。上周远景动力的招标结果显示出目前正极材料市场的一大趋势,既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还是需要强大的集团或资金支持。

磷酸铁价格方面,工铵及磷酸价格坚挺且有一步上涨预期,导致磷酸铁成本端仍然坚挺。目前,包括贵州和山东在内的一些企业正在进行检修,影响了一些供给。所以,如果6月份的需求能够维持当前的旺盛水平,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磷酸铁锂5月16日最新价格:

磷酸铁锂动力型:4.1-4.35万元/吨

负极材料:

本周负极材料市场变动较小,随着5月需求减弱,负极生产端也逐渐趋于理性。上游原料价格涨势减弱,负极材料价格支撑不足,短期内预计弱势维稳。行业内部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现象出现,业内企业仍以稳定现有市场份额、降本增效为主要发展节奏。

本周石墨化代工市场整体保持稳定。长协合作的厂家产能利用率较高,而一些中小厂家由于成本控制或技术原因,装炉量较低。价格方面,预计二季度石墨化代工价格将保持平稳,但随着库存积累和半年度库存调整,叠加需求不及预期和负极材料价格下行趋势,石墨化价格可能面临下调压力。总体来看,短期内市场预计将保持稳定。

负极材料5月16日价格:

负极材料天然石墨中端产品:33000-41000元/吨

高端动力负极材料人造石墨:32000-65000元/吨

中端负极材料人造石墨:23000-38000元/吨

电解液:

本周电解液市场相对平稳,下游厂家拿货积极性较低,目前来看市场增量并不明显,部分电解液厂家存在抛货行为;价格方面,由于需求不及预期,叠加原料价格小幅波动,本周电解液价格小幅下调。

原料方面,由于市场需求稳定,六氟市场开工率基本稳定,市场供应增加,市场出货量小幅下调,在供需及原料的双重影响之下,本周六氟价格小幅下调。溶剂市场开工率小幅下调,出货量变动幅度较小,价格基本稳定。添加剂市场产能及市场供应充足,大厂开工率稳定,价格无明显波动。

短期来看,电解液市场需求表现一般,预计5月份整体市场以为稳为主,市场环比增幅较小。

电解液5月16日价格:

六氟磷酸锂国产:6.75-7.05万元/吨

动力三元电解液:2.18-2.58万元/吨

磷酸铁锂电解液:1.67-2.08万元/吨

隔膜:

本周隔膜市场需求呈现临时性增长,主要由于下游大厂备库行为。隔膜生产商反馈5月订单增长超出预期,但市场最新情况仍需进一步确认。价格方面,近期的招标中,参与厂商报价普遍低于头部大厂10%以上。目前能看出来二体对的中小厂商乐于通过低价策略争夺市场份额,即使面临亏损风险,也愿意通过大规模出货提升产能利用率。

海外市场方面,尽管美国对中国动力电池及材料关税有所上涨,但对隔膜市场的整体影响相对有限,因为关税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因此,隔膜市场受关税增加的影响不大。综合来看,隔膜市场短期内预计将维持稳定,但需关注下游大厂的库存策略和中小厂商的价格竞争对市场的影响。

隔膜5月16日最新价格:

基膜9μm/ 湿法:0.8-1.05元/平方米

基膜16μm/干法:0.35-0.5元/平方米

基膜9+3μm陶瓷涂覆隔膜:1.05-1.3元/平方米

锂电下游需求

电池:

本周锂电池市场呈现出一定的分化。动力电池需求相较于4月份有所下滑,主要是因为企业在4月份提货较多,5月份转为消化库存,且新增的动力电池订单表现偏弱。储能方面因630年中装机并网节点临近,市场处于稳步恢复中。数码消费方面,随着618消费旺季的临近,对手机电池和相关电子产品的需求保持强劲。同时两轮车市场销售随着天气转热开始走高,反映在材料端的订单需求增强。

锂电池5月16日最新价格:

方形三元动力电芯:0.42-0.5元/Wh

方形磷酸锂铁动力电芯:0.3-0.43元/Wh

方形三元(高镍):680-810元/KWh

新能源车

本周新能源汽车市场维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4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85万辆,同比增长33.5%,市场占有率约为36%。纯电车型增速保持在10%左右,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插混)增速显著,达到95.7%,主要得益于比亚迪等企业推动的插混和增程车型。

出口方面,4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1.4万辆,同比增速放缓至13.3%,还是受到美欧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及调查影响。5月份市场与4月相似,部分车企发布的新车型将陆续交付,如理想L6和问界M9,这些中高端市场车型热度较高。零跑蔚来近期销量强劲,后者受现金优惠政策影响,领跑则凭借超高性价比维持稳定销量。

海外市场,美国对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至100%,但影响有限,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目的地并非美国。欧盟也提出加征约30%关税的方案,可能影响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美国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仅为个位数,受IRA和关税影响,消费者热情有所下降。相比之下,美国HEV市场增速达到18%,远超新能源汽车。预计今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进一步下降。整体而言,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增长,但需关注政策变化和海外市场动态对出口的影响。

储能:

本周储能市场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随着5月份的到来,市场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头部电子厂商的订单量有所增长,显示出市场活力。

海外市场方面,美国市场可能受到税率上涨的影响,这导致国内厂商面临降低电池成本的压力。美国的加息政策也对融资成本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储能市场。尽管如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能源短缺问题促使对储能系统的需求增加,特别是在非洲地区,频繁的断电和高昂的柴油发电成本使得储能系统需求旺盛。

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电力需求,光伏和风电项目的推广为储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政府对这些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大,有助于储能市场的发展。

价格方面,储能产品的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头部企业的电芯280Ah价格已经降至约0.33元/Wh,而314Ah的价格也有显著下降,目前大约在0.34元/Wh至0.35元/Wh附近。

鑫椤资讯于2010年成立于上海,伴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壮大而成长起来。公司由两大业务部门组成,主要服务于炭素、电炉钢、锂电3大行业,是中国领先的专业产业研究顾问公司

鑫椤资讯以研究为中心,提供数据库、产业前瞻预测、战略咨询和媒体宣传等服务。

依赖于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与深耕,鑫椤资讯以资讯、报告和数据等形式,向客户提供一秒信息圈,零距离商圈,数字服务圈和产业生态圈生态系统

全部讨论

这些数据哪里看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