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CF估值模型看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61回复:34喜欢:263

DCF估值法,是将企业的未来盈利折现为当前公司内在价值 的一种估值方法。并以此估值作为投资价值判断,若估值大于公司当前价值,则说明此公司具有好的投资价值。

一、DCF的内涵是钱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今天的一块钱价值高于明天的一块钱。若年利息为5%, 银行账户中的100元,到明年就是105元。 换句话说,明年的105元折算到今年即是100元(105/(1 + 5%))。

以此类推,则未来N年的折现值为:

二、企业价值的DCF估值模型

公司的内在价值 = 未来N年自由现金流折现值之和 + 永续年金折现值
其中,永续年金是公司未来所能创造的所有价值之和。
由此公式可知,内在价值的计算分为三步:


1、测算出已知的过去一年的自由现金流量

自由现金流量=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期末.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 期末.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

公式的内涵是,在每一年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其实并非企业随意自由可用的收益,因为成长是有代价的,只有扣除企业为未来成长所支付的投资成本后剩余的部份,才是真正自由的现金流量。

2、按设定的增长率估算出未来N年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并折现、求和

其中:未来第N年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值:=自由现金流量 / (1 + 折现率)n        n = 年限

3、计算永续年金折现值

永续年金 是公司未来所能创造的价值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永续年金 = 第N年的自由现金流 * (永续年金增长率 + 1) / (折现率 - 永续年金增长率)

4、计算实例

下面用上海医药为例,试算如下。其中计算出上海医药2019年的自由现金流量为34.11亿元,未来5年的增长率设为10%,永续年金增长率为3%,折现率8%。

计算显示,上海医药的当前价值为950亿元,而市值为563亿(2021年3月4日),上海医药理论上还有68%的估值修复空间。

三、DCF估值法的缺陷

DCF估值法的估值思路无疑是非常清晰的,但问题在于它计算的前提是人的主观假设:假设公司未来是稳定增长的,假设公司未来现金流可预测,假设公司未来存续期可期,假设社会无风险利率维持固定水平等。估值是否准确,无疑就决定于这些是假设是否合理和符合后来企业发展的实际。

企业的业绩是做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由于企业经营具有不确定性,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同行竞争、资本介入、企业的经营决策等等,上面提到的几个因素几乎不可能完美地兑现假设,他们的每一个小变化都会对企业自由现金流产生不可估计的影响,所以即便企业老总,也很难精确估算不出企业5-10年内的自由现金流。例如,信立泰等医药公司,因为核心产品在集采中没中标,业绩一落千丈,这是任何估值模型都没办法提前测算的。

从测算中可以发现,只需要将增长率,年限和折现率等几个主观设定的数值稍作调整,得到的价值结论就会有很大的变化。例如,如果将10%的持续增长时间从5年变成10年,上药的价值就从950亿变成1222亿;如果10%的增长还是5年,但将永续年金增长率分别调整为1%,4%和5%,上海医药的价值就分别变为844亿、1152亿和1489亿。可以说,计算的结果对这几个数字是非常敏感的。而这几个参数的设定,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期,而预期又受到各种信息和市场情绪的冲击,很容易大起大落,由此带来市场对企业估值的判断也忽高忽低了。

此外,从报表上测算的上海医药的自由现金流,由于在过去三年里其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大幅改善,导致自由现金流也有很大的不同,增幅都远大于实际利润增幅,用哪个数字作为测算的起点,对计算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最后一个可变因素是折现率。折现率是使投资人感觉未来的货币和现在的货币等值时的利率,是一个会参考市场利率水平(例如银行利率和国债利率等无风险利率)但最终还是要由主观设定的指标,它取决于与其他机会成本(由于每个人发掘投资机会的能力不同,所以机会成本也是因人而异)的对比,以及投资者个人的偏好,对投资标的的风险认知、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例如如果投资人更偏好现在消费而不是留待未来消费,如果他更喜欢确定性而非未来的不确定性,那么他会选择较高的折现率,而如果投资人对未来的自由现金流较有把握,他可能会选择较低的折现率。

由于计算参数的选择导致企业价值估算结果的差异的幅度非常大,看似严谨的DCF估值法,只是在主观假设的基础上,用一种貌似很客观很理性的方式,得到一种其实很主观的判断而已。那些不确定性较高的股票,计算出的内在价值的差异甚至可以远大于股价波动的范围,尤其是那些颠覆性很高的高科技公司,以及突然爆红的网红企业等,企业淘汰率极高,做得好的可能如IBM微软一般,做得不好的一两年就垮掉,连比尔盖茨都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种情况下,用猜想的现金流折现来做估值有什么意义?计算结果没办法为实际操作的决策提供参考。

各个财务报表反映的都是历史,哪怕历史是完全清晰准确的,也没办法从历史数据中推导出未来必然的结果。


四、DCF估值法的应用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选择DCF模型使用场景的时候,越是能符合假设条件的,越是能够达到精准的估计。

从绝对估值的角度看,DCF模型只适合那些处于稳定期的企业,赚钱能力已经定型,企业自由现金流可以预期,公司未来基本定型,比如上海机场白云机场粤高速、大秦铁路、长江电力这类公用事业企业的可预测性就比较强。象上海医药国药控股这样发展成熟,竞争格局稳定且未来比较清晰的企业,其计算结果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这种稳定也是相对的,例如2020年上海机场都因为疫情影响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同时,政策变化以及企业为了追求企业的成长所作出的各种新投资决策等,也会带来更多不确定的因素。

对于初创型的,或者处于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周期变化中的,甚至面临重组可能的企业来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DCF估值法基本是不适用的,对他们来说,对商业模式、竞争格局、行业前景和容量、延伸空间等因素的定性分析或许更加重要。

2、重要的是理解模型的内涵和思维模式

段永平说:DCF是认识企业内在价值的重要思维方式,却未必真的要你去根据这个模型拼命地计算。

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

例如,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理解自由现金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象贵州茅台这样,不需要增加很多新的投资,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并通过提价实现更多利润的模式,就远优于那些需要不断增加巨额新投资来获得成长机会的企业,这也是轻资产企业的估值远高于重资产企业的重要原因。

资金成本对折现率的设定影响很大,这也是资本市场对利息变化反应敏感的重要原因。但是利息的变动往往是周期性的,而理想中企业的经营周期是长期性的,会跨越很多个周期,跨不过去的都将死掉,所以,在理性的参数选择上,更应着眼长期。但实际上在市场波动中却很难躲开短期因素的影响。

在各个影响因素中,反应最灵敏的应该是永续年金增长率,他与折现率越接近,企业的价值就越高,如果永续增长率等于大于折现率,算出来的企业价值将是无限大。例如,在上海医药的价值分析中,在折现率8%不变的情况下,永续年金增长率设为6%和7%,企业价值就分别为2161亿和4180亿。问题是,7%的永续增长率,看似不高,谁能做到?

企业的高成长期越长,成长性越高,其价值就越高。那些具有确定的长期高成长性的企业,其价值远远高于平庸的企业,即使估值已经很高,但仍有可能处于低估状态。相反,如果业绩不增长甚至下滑,哪怕估值看似不高,但也可能已经是高估了。这就是企业的成长能力带来的巨大价值差异。

(DCF模型资料及计算结果,都来自理杏仁,感谢!)

全部讨论

2021-03-07 08:35

假设公司未来是稳定增长的,假设公司未来现金流可预测,假设公司未来存续期可期,假设社会无风险利率维持固定水平——看到那么多假设,我顿时觉得DCF估值充满了不确定性,失去了用它进行估值的兴趣。不过理解DCF现金流估值的逻辑确实对投资有益,可以从自由现金流产生(创造企业价值)的角度对商业模式,行业格局,市场容量等因素进行思考,从而对企业成长前景得到一个较为明确的判断。

2021-03-10 18:52

现金流折现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价值的内涵,却并不适用来对企业进行估值。 但放弃了DCF进行估值的想法后,我却发现它竟然展现出一个重要的透视企业价值源泉和衡量企业价值特性的视角。 它的原理告诉我们,企业的经营从续期足够长是一个企业酝酿内在价值的基本条件。 其次,企业的经营存续期内的最佳经营结果应该是产生大量的自由现金。此外,在预期回报的时候,必须要对未来预期获得的这些自由现金流合理的折现。

    遵循着dcf的基本原理,我们完全可以不将它作为一个计算公式,而是变为一种透视企业内在价值特征的思维方式。——摘自 股市进阶之道

2021-03-08 17:28

这个模型套用在上海医药有问题
1、上药去年的经营现金流情况比较好,有去年回款比较好的因素,经营性现金流被高估了。
2、上药是个高杠杆企业,经营性现金流没有考虑融资成本,建议用利润去回测相对好一些。

3、上药现金流量表里,购置有型资产和无形资产里面,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扩展生意而进行的,不是为了维持现有生意进行的。维持现有生意的参考折旧比较准,差不多是10亿。
4、个人观点上药处于一个流通扩展、医药研发尚不明确的阶段,不适应于自由现金流模型,12PE应该算一个合理或者相对低估的阶段。
5、上药港股目前换算人民币差不多11.8元一股,8.2PE,上药的港股比较能确定是一个比较低估的阶段,对上药有兴趣可以投一部分上药港股。

2021-03-05 13:07

谢谢分享

2021-03-07 13:39

dcf不适合癌股,建议用股息折现

2021-03-05 20:57

上海医药dcf最多估出450亿到500亿

2021-03-05 20:55

上海医药的就是错误的估算 上海医药平均现金流不会过30亿 目前市值高估了

2023-01-01 16:30

dcf也能估周期性行业,只是你不会而已

2023-01-01 15:30

上海医药可不能算是稳定的企业

2021-04-17 21:37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