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94回复:268喜欢:35
原帖已被作者删除

精彩讨论

拔剑四顾心茫然哎2021-07-31 11:13

我就是这么过来的,10年过去,我很珍惜这段经历,学到太多,其他师兄弟有的在教研室打游戏,我给老师干活,等到了单位我的先发优势很大而且能坐住能吃苦,这些都是当年教研室训练出来的。现在在单位我那些打游戏的师兄师弟打都还是怨天尤人,我已经到了小中层不用干活了。
大概是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吧。我进教研室主动找老师找活干。哈哈。
你儿子条件好吃不了这份苦,不要强求吧。人各有志。他要是人才必定在其他领域飞蝗腾达。如果是眼高手低心高能力不行的话,后边的苦慢慢吃。

nemolei2021-07-31 11:32

我读研时 没见到太多一对一的交流 看到的都是导师接一堆项目 让学生干完 赚的钱进了导师个人钱包

newbison2021-07-31 11:03

生化环材都这样,我是高分子化学博士,身边的博士都是这么过来的。你孩子一看就不是做科研的料,当他天天8-11-7努力做实验还不能发文章没法毕业的时候才是最黑暗的。建议退学吧,这点苦吃不了,以后只会更苦。

quantek2021-07-31 11:17

你孩子决定直博前,没有看过“蒲慕明2002年写给美国实验室博士的email(施一公曾转发)”吗?

1.每个人每星期必须在实验室50小时以上(比如说,每天八小时,每周六天。)这比我整个职业生涯每天所花的时间少得多。你们可能会比我聪明或者并不渴望成功,所以我并不以我的标准要求你们。

我建议大家每天花至少六小时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上,2个多小时做阅读或其他和研究相关的活动上。阅读文献和书籍应放在工作之后。当你打算着手写论文时,建议将更多的工作时间用来阅读,搜索和撰写论文。

如果你们出于个人生活方式不同而不遵守这些规定,我尊重你的决定并建议你早作打算,在1月31日以前卷铺益走人,我会尽力帮你转去另一个实验室或找份工作。

万物互联20142021-07-31 10:56

您孩子的理解是对的。如果不喜欢或者不能接受,那么早点退出代价最小。

全部讨论

所有博士都是这样过来的。
同样一个事物,换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你可以理解有机会跟着导师一起做科研,不但可以学到科研的办法,还可以分享学术成果。
你也可以理解为导师在“压榨”你。
不同的理解也决定了不同的结果吧。

我就是这么过来的,10年过去,我很珍惜这段经历,学到太多,其他师兄弟有的在教研室打游戏,我给老师干活,等到了单位我的先发优势很大而且能坐住能吃苦,这些都是当年教研室训练出来的。现在在单位我那些打游戏的师兄师弟打都还是怨天尤人,我已经到了小中层不用干活了。
大概是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吧。我进教研室主动找老师找活干。哈哈。
你儿子条件好吃不了这份苦,不要强求吧。人各有志。他要是人才必定在其他领域飞蝗腾达。如果是眼高手低心高能力不行的话,后边的苦慢慢吃。

2021-07-31 11:03

生化环材都这样,我是高分子化学博士,身边的博士都是这么过来的。你孩子一看就不是做科研的料,当他天天8-11-7努力做实验还不能发文章没法毕业的时候才是最黑暗的。建议退学吧,这点苦吃不了,以后只会更苦。

2021-07-31 11:17

你孩子决定直博前,没有看过“蒲慕明2002年写给美国实验室博士的email(施一公曾转发)”吗?

1.每个人每星期必须在实验室50小时以上(比如说,每天八小时,每周六天。)这比我整个职业生涯每天所花的时间少得多。你们可能会比我聪明或者并不渴望成功,所以我并不以我的标准要求你们。

我建议大家每天花至少六小时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上,2个多小时做阅读或其他和研究相关的活动上。阅读文献和书籍应放在工作之后。当你打算着手写论文时,建议将更多的工作时间用来阅读,搜索和撰写论文。

如果你们出于个人生活方式不同而不遵守这些规定,我尊重你的决定并建议你早作打算,在1月31日以前卷铺益走人,我会尽力帮你转去另一个实验室或找份工作。

2021-07-31 10:56

您孩子的理解是对的。如果不喜欢或者不能接受,那么早点退出代价最小。

真心劝你,一定要让你儿子退学。
1、化学是天坑专业。
2、保研硕博连读是最傻的。就是学校用来压榨学生的。
3、压榨型导师千万不要跟,时间久了精神都会出问题。
4、退学了如果真想读研究生,可以准备一下考研。你儿子能保研说明学习能力不错,浪费一年时间考研(或者准备出国),总比浪费五年读个垃圾专业博士强。

2021-07-31 11:28

实验室本来就是这样啊。先通过给别人帮忙练手,慢慢才会承担更重要的工作。导师直接给新手压个上百万的课题下来,那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如果以后要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现在不要抱怨,踏踏实实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肯定会有比现在更重要的工作要做,科学研究成功时带来的成就感也是会让人上瘾的。
如果以后不愿意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早退学,早止损。
至于个人喜欢还是不喜欢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把自己代入到自己导师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问问自己是喜欢、中性还是不喜欢。然后基本上就清楚了。

2021-07-31 10:58

我们那会,十几年前,一个老师有次骂他带的博士是这样的:我一个月发你们100块钱,你们就这样给我干活的。那师兄差点就气哭了。。。

2021-07-31 12:15

天坑专业生化环材。计算机也很累,没见几个抱怨的。因为计算机的前景是看得见的。尽快就业或者重新换赛道。不然勉强毕业出来,一样面临就业难题。
再说一句,985毕业,智商聪明,大约22周岁的成年人了。自己做出决策,自己负责。没问题了

网页链接 发一篇我的文章 看完你自然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