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乙东财留言(2010.02.02-2010.03.16)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6喜欢:49

2010-02-22

再絮叨一下节后的行情

春节一晃就过去了,可能很多朋友比较关心节后的行情,反正也没啥事,就再唠叨一下节后的行情吧。

对未来半年的行情做个展望,这属于对大盘的提前预测,大家都知道,预测行情是上帝的事情,我本人其实很少根据自己对行情的判断买卖股票,所以大家也别太当真。另外,要使预测尽可能成为合理的推测,就要尽量做到客观,同时,在众多影响行情的矛盾中能够抓住主要矛盾。能否做到客观?能否抓住主要矛盾?人人都想,但很难做到

首先,谈谈我个人观点,我认为3200点之上到3470点成为这次熊市反弹的顶部区域(理由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阐述),所以,我认为大盘在这个位置的上升空间有限。当市场对此没有取得一致看法的时候,指数会围绕3000点做震荡。而一旦大多数人统一了认识,大盘就会选择向下,但这次向下与08年不同,这次不是逃命,而是向下拓展出运作空间(大约20%,而起点从多少点开始计算,大盘在节后的运行中会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当探明底部后,大盘会在各种理由下展开一轮不错的行情。从时间上来说,5月份之前很可能是向下拓展空间的阶段,而进入下半年很可能是重新向上试探3200点的阶段。而到了今年底或者明年上半年,市场也许会对2009的行情究竟是进入牛市还是熊市的反弹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

我再谈谈其他观点。目前市场还有一种观点与我的观点刚好相反“因为目前市场下跌空间有限,所以后市大盘会继续震荡向上。”这个观点比较普遍,却没有具体阐述“为什么市场下跌空间有限?”我只能试着按我的想法找找理由。第一,随着经济的向好,股市会反映出来,因此会继续向上。第二,根据之前的市场实际运行,感觉大盘很难跌下去,所以下跌空间有限。第三,银行是权重股,而目前银行股“低估”,因此银行股下跌的空间有限,也就封杀了大盘的下跌空间。我只能想到这三个理由。

对此,我无法做评论,我只想列出几条理由供大家自己判断。

第一,我们不讨论经济向好能否持续,我们只看3200点到3400点一带相对应的股价是否能够反映经济向好的预期,假如今年经济向好,整体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20%,是不是股市就一定要从3500点再向上涨20%?

第二,之前的市场表现比较强,即使出现调整,幅度也很有限,感觉2900点很难跌下去,后市必然震荡向上。这个观点的道理其实和我的观点类似,只是刚好相反。自然有朋友会问,你认为3200点上方无法突破,就会向下拓展空间。那么,我认为2900点也跌不下去,难道就不会向上拓展空间吗?我们该如何看待3200点涨不上去和2900点跌不下去之后的行情演变呢?我认为主要是看流动性在未来会是越来越宽松还是越来越紧?这是决定未来行情是向上突破还是向下突破的关键,而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这一信号更加清晰。

第三,说到银行股“低估”,也只是静态的比较其他股票,我用建设银行举例,因为它是银行股里动态市盈率最低的股票,股价5.66,市盈率大概11倍。在股市里11倍的市盈率和9倍的市盈率如果都是属于低估的话,降到9倍也不是什么大原则问题,如果真的能降到9倍,其实股价已经下降20%了。如果以底市盈率为投资标准的话,两市低于11倍市盈率的股票也不少,我手里的粤电力B才8点几。呵呵,如果就是喜欢银行股的价值投资者,非要买建设银行,如果是我,买入建行H股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再说了,中石油中石化这些股票也是属于最大权重的股票,这些股票有没有下跌空间呢?比照一下目前2万点的港股,中石油H才7块多,中石化H才6块左右。由此可见,A股并没有已经到了“没有下跌空间”的地步。

呵呵,我再次强调一下,我自己经常会预测一下股市,但我很少根据我的预测买卖股票,因为一旦落实到买卖,就要面对具体的个股。也就是说,如果我预测大盘会跌倒2400点一线然后出现反弹,但在2400点的时候,我想买的股票依然不够便宜,我还是不会大量买入的

我看到前一篇老树的留言,是关于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和股票的影响。说心里话,我不是学经济的,我对经济领域各因素之间的深层关系并不是很清楚。比如,人民币升值,究竟对我们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深层和长远的影响如何,我就一直想不清楚。有一种说法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可以吸引游资来到国内,因此推升资产价格的上涨。但是,为什么都说当初美国逼迫日元升值了,可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并没有上涨?按我个人的理解,假如目前H股和B股与A股的比价关系是合理的,如果人民币升值10%的话,要维持目前的比价关系,要么是A股便宜10%,要么是H股和B股涨10%才对。另外,假如我们目前的房地产价格与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比价是合理的。假如,美国是20万,我们是150万。如果我们人民币升值到和美元1:1,那我们的房子价格会更高还是更低呢?呵呵,老树,你前面阐述的不清楚,再展开说说。

进入股市的投资者,目的都是追求利益的,对市场以及对公司的判断就成为我们能否盈利的基础。我们都知道,能否客观,是决定一个判断是否正确的前提。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不同的观点其实就成为拓展我们思路的钥匙。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任何一个理智的人来说,有价值的不同的意见是非常宝贵的。写博客的人,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有更多的人看,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就要证明自己的正确,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同的意见似乎是在挑战博主的权威性。如果这个博主恰好是个投资者,而他的博客也是关于投资股票的。哈哈,对于博主来说,面对不同的意见就有可能出现上述两种角度的混乱。如果过分的看重自己的博客,就会不自觉的将不同意见理解为是挑战自己的权威。我说这些是希望朋友们明白,我本人对我的博客不是很在意,我是一个投资者,我很明白,和盈利相比,我的观点一文不值。我写博客的初中之一,也是希望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不同意见。相同的不说也罢

2010-02-23

说心里话,那套房子才14年,电梯已经像开火车,同地段的新房子可以卖两万多,他最多也就卖1.3万(说心里话,我觉得它就值5000)。如果当初是自己住,而且是9000多买的,也没赚什么钱。我相信我们的房子,因为土地是租的特点,到了某个年份,比如35年后价格一定是该走下坡路。只是因为我们商品房时间太短,大家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是投资,不是自己住。那么租售比就决定了你多少年回本。如果时间太久回本,就并不合算但这一点现在没人考虑。大家一门心思想的是,只要我买了房,租售比我才不管,我在乎的是再卖出去的差价。呵呵,这个差价永远是正的吗?我看未必!这就是我对房地产的理解,至于什么崩盘,我印象里我是没说过。(像不像买股票的初心和看股票的不同角度,啊哈哈哈,异曲同工~)

当大家一股脑认为通胀来了,只有买房子保值,当全国人民统一认识的时候,头脑难免发热,房价难免冒进,这是买房子是最好的?房价就是最实惠的?就是最好的投资?我看未必!

当时那片房子的最低价是2003年,才4000多,现在那片新房子可以卖到3万,你可以说6年房价涨了7倍。但落实到你当初4000多买的房子,并不是说你可以3万多卖出去,你那套房子最多卖1.3万,也就2倍多。如果你是1994年或者1995年买的,那价格就是9000,现在卖1.3万,你14年才升值50%,和6年7倍比起来差得远。

的确,我2002年买的另一套房子,是4900块,现在这套房子可以卖16000,是张了3倍,但房租只涨了20%多,我并不认为这是房地产的常态,我99年110万买的房子是自己住的,现在可以卖300多万,要说喜欢房子,希望他继续涨,我应该最有理由。我食髓知味后,总看觉味道不对。

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企业的工资厂房租金开销每个月是10万,如果有100万,就可以搞起来了。如果100万分十个月给它,每个月10万,什么也做不了,刚好够每个月的开销。所以,我以前做企业的时候,别人欠我货款,我宁可打七折你一次性付给我,我也不愿意你每个月给我一点。其实投资房地产有点这个意思,一次投资个200万的房子,在深圳大概可以租5000块。每年可以拿回6万,租了三年18万,而这三年是有可能这房子价格下跌超过18万的,每个月5000块作为日常开销不知不觉就花没了,很难形成再投资,如果30多年才收回成本,看起来好像是收回了200万,其实看不见摸不着。我觉得个人投资几套房地产,他的回报就是个维持日常生活的开销。最后主要还是落实到变现的一次性收入。你只要不变现,也就是个纸上富贵。如果你是按揭,这个房子每个月按揭就要1万块,你除了5000快租金拿不到,还要倒贴5000,你就是房奴。把宝押在将来变现翻多少倍,我看不现实。我买那几套房子的初衷,从来就没想着卖出赚钱,就是觉得回报率不错才买的。可恰恰这样就赚钱了,我的几个朋友都是如此。现在所有人眼睛都绿了想买房子赚钱,而且信誓旦旦的说房价会一路向上。这样的情形我并我的生活阅历我知道,少数炒家可能赚钱,普罗大众其实很难。你靠租金30年收回成本,说起来是200万,每个月5000块不知花哪里去了。到了三十年,你的房子也老了,电梯像火车头,外墙剥落,房型老旧,鬼知道能卖多少钱。(笔者:太多的房子是披着优质资产的外衣,实际是沉重的负债。)

有时我自己也奇怪,要说买股票,我91年就开始了,我本人在股市赚了多少倍我不知道,但肯定没有100倍,但我确实赚了不少钱。要说房地产,我96年就开始尝试,到今天一算账,确实账面也赚了不少。按一般常识来说,我是有资格,也有说服力向后来的人鼓吹股市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如何好的人,可是很奇怪,我也不知为什么,从我嘴里出来的都不是什么好话。现在狂热的人,恰恰可能是那些只是听说股市和房地产很赚钱的人。呵呵!

2010-02-24

随便聊聊房地产

既然说到房地产,干脆详细说说。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是从2000年才开始的,时间很短。而这一轮房地产行情,其实是在2001年到2002年左右由上海浦东率先启动的,并逐步蔓延到北京、深圳以及全国其他城市。我们一说房价的上升幅度,都要首先提到上海,但其实指的就是浦东。大家习惯用2000年浦东的房价和2009年浦东的房价作比较,作为上海的房价上升幅度。大家不要忘记,2000年的时候,人们叫浦东为浦东新区,当时就是陆家嘴附近的几栋高楼,大街上基本没什么人,显得冷清,甚至还有点荒凉,连万科这样的房地产商都不看好它,所以才有当时最便宜5000块钱的房价。短短十年,世界500强中很多公司已经在浦东设有办事处,它已经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世博会也马上要召开。如此的变化,使得最低房价有5、6倍的升幅。但如果你用当时陆家嘴最好的房子仁恒滨江作参照,可能就没有5、6倍。如果以当时浦西最高价的房子作参照,该房子到2009年也很难上升5、6倍。我说这些的意思是,浦东的确具有他的特殊性,并不能把它作为投资房地产收益的标准。

说了这么多,言归正传。因为我们国家房地产市场时间很短,刚好又赶上2004年后流动性比较充裕,促成一轮房地产上升的浪潮,大部分人只感受到房地产一路飙升,并没有房地产调整的经历,很难全面的理解房地产这个投资品种的风险,以为房地产只会升不会降。深圳的房地产市场1990年就有了,到今年刚好20年,时间相对长一点,又是我亲身经历,我就用深圳的房地产来详细说说。

1990年的时候,深圳有两个名牌物业,当时深圳的人是都知道的,一个是罗湖的海丽大夏,一个是福田的台湾花园,这两个楼盘在当时的最高价都卖到1万多。他们地段都很好,一个在国贸附近,一个在巴登街,开发商一个是中海外,另一个是香港公司,物业管理一个是中国海外,另一个也是香港很有名的物业管理公司。记得我91年从台湾花园门前经过时,看到它大堂外气派的大柱子,射灯照射的台湾花园几个大字金碧辉煌。当时就被如此豪华的住宅大夏镇住了,看着门口西装笔挺的管理人员在检查进出人员的证件,羡慕的看着住在里面的人进出,心里暗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发财住进这样的豪宅”。我记得当时台湾花园109平方三室的住房要买120万(当时是没有按揭的)。经过了20年现在这两处房子价格多少呢?

这两处物业可是当时的名牌物业,是所谓的豪宅。如果你当时120万买入,假如你是7成按揭的话,每月按揭就要5000块,20年你共要支付120万,再加上你首付的30多万,总房价要150多万,现在卖出还不够本钱。如果你是一次性投资的话,每年租金可以有4到5千,20年来租金可以有100万,现在卖出可以回本,也算勉强可以抵制通胀。但90年的120万和今天的120万差别还是很大的,当时的百万富翁可没几个。你如果问中介,这两处当时的豪宅为什么现在价格上不去,他们会告诉你“这还要问?房子太老了,还有40多年的产权,供电供水的设备都老化了,外形也不光鲜了,户型也不时髦了”知道了以上数字,我想说明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房价是不断上涨的。这个不假,但并不代表你投资的房子会不断涨价。现在深圳的豪宅大夏是香蜜湖一号,要卖6、7万一平方,表面上可以说2009年深圳的豪宅大夏比1990年涨了6倍。但你90年投资豪宅的时候香蜜湖一号还没诞生,你在当时要投资豪宅,只有海丽大夏和台湾花园。

误区二,我们城市人口才40%左右,发达国家都是80%,言外之意还有50%的农民要进城,现有城市人口再增加一倍,房子不涨才怪。呵呵,这就意味着深圳将来的人口要到3千万,上海的人口要到4千万。我们先不说那时的城市生活质量如何,也不谈农民是否买得起城里的房子。就算买得起,人家农民是否愿意进城也是个问题(我们城里人还真别自作多情),我相信即使真的农村城市化,农民也更喜欢在就近的县城城市化,离自己的根更近,更有人情味。不但这样,我预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城里人农村化。现在和20年前不同,当时是贪图大城市交通方便,资讯发达,现在有了汽车,有了互联网。什么资讯没有?网上购物也很方便,真要去哪个城市,开车到了机场,几百块钱的飞机票就去了。如果你就是确定将来城里人口会增加一倍,房价就一定涨,我也不同意。深圳1990年的时候才100多万人,海丽大夏,台湾花园卖1.2万。2007年统计深圳常驻和暂住人口1480万,增加了10倍,20年前的海丽大夏和台湾花园并没有因此涨价。

误区三,随着GDP的不断增加,房价必然上涨。我们现在GDP是30万亿,再过20年我们的GDP可以到100万亿,房价必然上涨。1990年深圳的GDP是200多亿,今天是2000多亿,房价是涨了不少,但90年的房子并没有张。

如果说用90年深圳的豪宅作参照,到2010年这20年的房价走势大概是个马鞍形(我们用同一处房子作比较才有意义,因为落实到我们具体的投资)。如果用全国的房地产作参照,2000年到2020年这20年的房价走势会如何呢?可能还会不断有更好的房子出现,表面看价格坚挺,但落实到你2000年投资的房子就不一定,很可能它在2000年到2009年上涨了几倍后,在今后的10年可能会有30%左右的调整。到了2020年,你投资的房子也20年了,如果在经过2010到2020的十年间调整30%与2000年比较还是有不错的回报(我够乐观的了),但对于2009年高位接手的人来说,这个调整很可能意味着首付30%跌没了。用图形表示,2000年到2020年你投资的房子的价格走势很可能是一个不对称的拱形。

对于2005年后出现的10万快钱的天价豪宅,到2030年会怎么样呢?我相信2030年会出现更多的追求享受的富豪,市场也会不断推出符合他们需要的更加豪华的住宅,届时很可能会出现30万的天价豪宅,但绝不是现在的豪宅涨三倍。现在的豪宅到了2030年也是人老珠黄,当初标榜的电梯直接入户已经不稀奇,标榜的德国厨房电器已经被淘汰,标榜的最新豪华装修早已不符和审美。面对还有40年的使用期,又不能推到重盖。2030年的香蜜湖一号,就是今天的台湾花园。如果你的土地是永久的,地上建筑可以推倒重建,这样的房地产行情就完全是另一码事,这样的房地产才具备了永远向上条件。

我昨天在前一篇留言里开玩笑,我是考虑怕我万一出现意外,老婆孩子又没有赚钱的本事,有闲钱买几套房子收租,万一哪天我出门遇到车祸,房租至少可以让孤儿寡母维持一个不错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买房子比买保险强,以这个为出发点,在遇到低价,租售比合适的时候买房子是可以的。我昨天的这一结论性的话,我今天要用很长的博文来说明。哈哈哈

呵呵,大概看了一下朋友们的留言,不同意见主要是没理解我文章的意思。呵呵,其实,我自己从96年到2002年期间都一直在买房子,这几年的房价翻多少倍不但大家有目共睹,而且是我切身体会,我怎么会视而不见呢?我写文章的特点是:如果大家和媒体都形成共识,而且我也同意,一般我就不说了,这样的文字还有什么意义?我是用20年来深圳高端地产的实例,举例说明——如果房子到了一定的年限后可能价格的上涨就会乏力,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会一路向上,再过多少年,90年代的高端房子的房价开始绝对的下跌?这个还要观察,我们要记住的事实是:90年代的高端房子因为当时价格太高,在这一轮的房价疯狂中,也仅仅刚刚回本。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品种,什么时候投?什么价格投?投资什么样的?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这个思考是需要历史借鉴的。在目前大家对房地产比较狂热的时期,我们能冷静的从这几方面综合考虑,这,就是我这篇文章的本意!

现在的人都喜欢用这几年的房地产投资回报来衡量房屋的投资价值——我付个20%的首期,过个几年,总房价翻个几倍。现在太多的人以为这就是投资房地产的常态,不考虑各种因素,盲目的买入。万一来个小调整就把你的首付给调没有了。大多数人想:调整我也不怕,我就供楼,5年不涨我等十年,反正房子是一定涨的。这就要看你买入的价格和租售比了,如果价格太高,很可能相当长时间都无法回到你的价格,如果租售比很低30年以后才能收回,很可能到那个时候你的房子开始走折旧价,折旧的速度比你的租金还高,那这笔投资就是失败的。大家比不信,以为这种可能性不存在。(笔者:10几年之后,这种事情发生了…..)

呵呵,如果泛泛的说,美国的股市100年张了100倍,上涨了。但不代表你100年前买的股票可以涨100倍,很可能是100年前的股票早就倒闭没影了。明白我说的意思吗?再过100年回头看,我相信房价总体趋势是向上的很可能是100年前的50倍。但意思并不是说,你100年前用100万买的房子到时候可以买5000万。哈哈哈

如果有专家告诉你,国外的经验证明,房价在过去的100年涨了50倍,你现在可以闭眼买房子。那其实是在偷换概念,在忽悠你!(笔者:这种偷换概念,时常发生,提高自己认知和辨别能力是第一位!)

如果把100年后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会升50倍,理解为现在花100万买的房子在100年后能卖5000万。就会使你在投资上犯错误。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商品房都是2000年后建的,2002到2003年入伙。实际住进去的楼龄大多在5年左右,5年以上10年以下的房子是他的黄金阶段,小区刚好成熟,各种配套逐步完善,人气也是最旺的时候。我们目前看到的最多的是这样的房子,举例说明也是这样的房子。这其实是有误区的。

冬奥会很好看,我一直跟着看。冬奥会女子1500米冠军周洋是长春人,记者立即采访她的时候,她说“。。。。希望改变父母的生活”过后,在电视上我看到,周洋家里父母和她共三人,父母均下岗,电视上看到,一家三口人住14平方米的非常狭小的老房子,沙发是一堆旧书旧报纸摞起来蒙了块布。真是属于城市赤贫。希望这个奥运冠军的奖牌能帮助到他们。

2010-02-26

呵呵,对,清水湾说的对,要站在第三方心平气和的讨论。要不就总是会问我这样的问题“猪哥,难道你对社会不满吗?猪哥,现在可比以前说话自由多了,你不该感谢那谁谁吗?猪哥,你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富裕了,你不该感谢那谁谁么?”呵呵,这种逻辑思维的人一点都没有感觉到我们不该这么思维。似乎我们原本就不应该有表达的自由。似乎我们生下来就不该靠我们自己过幸福生活,这些都是那谁谁的恩赐。对了,这样的思维为什么如此根深蒂固呢?一定又有人说“猪哥,你这样是不是不希望安定和谐”哈哈,如果不安定和谐,最倒霉的就是有点资产的人,我怎么会不希望安定和谐呢?这都是什么逻辑呢?还有的朋友将既得利益者广义的看,如果广义不妨再广一点,5000年前人类还住山洞,经过先人不断的努力我们发展到现在,今天的人类都是既得利益者。哈哈呵呵,还是听从大家的意见,不讨论这个话题了,开个新窗口吧!

2010-03-12

转一篇马未都的文章,

大约在一个多月前,有朋友不断问我:“你给春晚写小品啦?”我以“怎么可能”作答;后过了些日子,一家报纸上载文说春晚语言组用我的一篇小文改成小品,效果颇好,我虽奇怪怎么春晚无人与我联系,但亦一笑了之;可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我再也笑不起来。

在消息见报之后,先是有人自报家门(春晚剧组)不报姓名地问我,是不是写了如此一篇文章,然后又传来一份资料让我看看是不是一样。这是刊载在2009年11月下半月刊的上海《故事会》,署名“陈志宏”的一篇抄袭之作,我想两文读后结论自有。我的小文首发于2008年8月14日的新浪博客,2009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结集出版《马未都说·车上篇》第36页,名为《量力而行》。其后经过三番五次的电话盘问,我都如实禀报,电话另一头剧组小姐总是将信将疑地说出不算悦耳的话。我年长,她年幼,我不和她计较。可她后来的话比较刺人,她告诉我说:“我们(春晚语言组)本来是根据陈志宏在《故事会》的文章改编的,可没想到您也写了一篇。”我听这话确实也糊涂了,我怎么早在他之前“也写了一篇”?好像有点儿不该的意思。

后来,剧组小姐又打电话告之:“陈先生愿意与你共同署名。”我只好告诉她,我不认识这个陈先生,我不追究他抄袭是我大度,但我不可能“共同署名”。我当时还退了一步,我说“让他在改编里署名吧,我也不计较了。”谁知剧组小姐郑重告诉我说:“你理解错了,我们改编另有别人。”

后来,剧组小姐电话通知我,并发一邮件《确认书》让我确认同意改编,然后用快递给春晚剧组寄回。我在我的权利未弄得十分清楚的前提下,主要是怕被蒙着“共同署名”,没有及时寄出;剧组小姐就电话急催,毫不知道什么叫客气,从这事发生我接了她几十通电话,有时甚至在半夜,但我总是耐着性子听她那番道理。我告诉她,《确认书》是个单方面的凭证,签字后如寄出,我手头就没有任何凭证,此事应该签合约,双方各执一份。她先告诉我春晚几百份都是这样签的,没有其他法律文本。我说那我不签,她这时只好说去问问再告诉我。

过了几天,她又打电话来告诉我说可以签合约,不签《确认书》了,马上发合约范本给我。我收到合约后把空格的地方一一问了她,她告诉我说空格不要填,只签名寄出就可以了。这事很奇怪,天下的合约都没这么签的,要命的地方都空着,让乙方(即我方)签字,那这合约有什么意义呢?!我问她一个文人难以启齿的问题,空格内的“作品许可使用费”金额是多少呢?她告诉我1000到2000元,每个人都一样,节目播出后就给。

接下来的事有点儿匪夷所思。我告诉她这样的合约我不太想签,主要是……,剧组小姐有点儿着急上火,口气不太友好:“我告诉您吧,这节目上不上还不一定呢,签不签随便。”说完把电话挂了。我愣了半天神才省悟过来,估计所有作者都特想为春晚增光,为自己积累,上不了春晚等于白瞎,所有作者都有求于人,剧组的工作人员盛气凌人也是有原因的。可这招对我不管用,这个节目上不上春晚,我一点儿都不在乎。

后来,我的电话就没断过说客,连我都记不起的发小也打来电话,嘘寒问暖,当我如实招供后,他们也觉得解铃还需系铃人,又让剧组小姐找我赔礼道歉。按说我再次接她的电话就是原谅了她不恰当的做法。她和我约了时间,到观复博物馆找我,她在路上电话指示我,让我自己先打印合约5份,她亲自来取。我觉得我终于可以不用自己花快递费了,她迟到了,我心里依然以路不好走为她解释。

当我们终于面对面坐在会议室里,剧组小姐向我致歉,她说:“我不知道您的身份,我要早知道就不会这样。”我告诉她: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应该尊重每一位作者,不管他是谁。我后来出出进进打印文件,她跷着二郎腿坐在屋里一动不动,我心里依然用她可能上学时缺乏社交礼仪教育为她解释。可当我跟她说,合约某些条款我不同意,如她不能做主,让她回去商量时,她突然不悦,告诉我这样她的饭碗就会丢了;这让我内疚,进退维谷。我只好告诉她合约是一个双方自愿签署的法律文本,一旦生效,不可反悔,所以要慎重云云……

再后来发生的事情十分难堪,她开始哭闹,我在她哭闹的间隙跟她说:任何合约都不会因哭闹而签。她不听,仍我行我素。后面的细节及言语限于篇幅,对她也不好,我就不想说了,反正我没签合约。

这些天,春晚剧组的人我认识的不认识的,直接的间接的拐弯抹角的都给我打电话,说事关重大,时间紧迫,还是签了吧,否则大家麻烦一团……春晚总导演金越也来电话向我道歉,只是电话里我没法说清至今未签的原因。

我想,此时我更应该主张权利,让尊重作者权利不再是一句空话;让本次事件作为社会同类事物的一个范例;让其尊重作者的无形资产成为习惯。我原来的想法是,为了全国人民,我可以不要一分钱让他们改编。但有了这样的经历后,我决定,我要在合约中要求15万元的作品许可使用费,这笔钱如剧组支付给我,我将悉数捐出。

我至发此文之时尚未同意春晚语言组改编我的小文《量力而行》(即小品《两毛钱一脚》),尽管他们已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已彩排通过,但至今未获原作者通过,这不是我个人和剧组的悲哀,而是我们民族习性的悲哀。

我们个人经历与团体与社会一样,常常会一波三折,《两毛钱一脚》算是一波三折。自打我提出要春晚节目组支付15万元改编许可费后,央视采取十分积极的态度,马上与我联系,并委派总编室节目版权管理处官姓、胡姓两位先生在八日中午来洽谈改编权事宜。我明确表态,希望央视能重视每一位创作者的权利,我告诉他们,我的要求只针对事,不针对人,而且我的要求公开透明,并已上网。

官、胡两位先生表示做不了主,得马上回去汇报。当日下午临近下班之时,我欲出门参加一个活动,得知央视有领导已在赶往观复博物馆的途中,由于没有事先约好,我参加活动又不能迟到,当时双方没能见面。

次日(即九日)上午,央视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的领导率队四人(包括胡姓先生)来到观复博物馆与我洽谈改编权事宜。由于此事发生之初至此与我洽谈改编权的人一换再换,我就问他们是否能全权做主,回答是。

在整个上午交谈中,我较详细地叙说了事情的原委,将我别无选择地一次次推进事端缘由一一说出,领导及下属都表示真诚道歉,并让我意外的是领导站起来给我鞠了一躬。说实话,我为这深深的一躬感动了,代人受过的滋味不好受,我曾也有过,所以我从内心愿意合作。

后来的进展比较顺利,五份合同按双方意愿重新修改了,并填上了15万元的改编许可费。我一再说,央视不会在乎这15万元,我也不在乎,我一定会全数捐出,让大家共同做件好事。这件事对央视对法制进程都是好事。我在五份合同上郑重签了字。他们很高兴地收好,在出门时,央视领导说合同盖章后会在周五之前送到我手中。这期间,我们谈得很友好,他们一再表示,前面的人办事不力,实在不象话,说不过去的。我说过去了就不计较,还告诉他们小品中杏树改枣树不妥,因为枣结得结实,踹不下来,所以民间说“打枣”。他们表示马上回去通知剧组。

我的助手却一直觉得此事不踏实,我告诉她没有事的,领导都来了,不必太担心。她和我说,她曾反复问过胡姓先生,这位领导能否做主,胡先生说没问题,剩下的只是程序问题。

昨日(十日)晚上约八点钟,助手打电话告诉我,胡先生来电话告知,明日上午送合同过来。但今天(十一日)上午他却没来,一上午也不接电话。

中午一点,胡先生电话通知助手说:很抱歉,经领导决定,节目(《两毛钱一脚》)撤下来了,给马先生添了麻烦,表示歉意。我的助手当即表示:你们应该有个书面通知,这样礼貌而正式。胡先生说做不了主,还得请示。随后电话就又不接了。

至此,春晚小品中的洗具变成杯具。在剧组小姐打给我的第一个电话起,找到我的人规格层层加高,前后十余人联系过,最终由领导拍板,一锤定音。可谁知上面还有一锤,砸得前面为此工作过的下属们不知所措。

我的态度是,合约是双方自愿的事情,在任何一方未签字的情况下都可以反悔。此合约说签后又不签也是尊重作者权益的表现。撤下排练许久、众多人辛苦的节目,虽是参与者的损失,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进步。

感谢每一位关心国家法制进程的同胞们。一个个人、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的进步,实际上有赖于全民的努力,这种努力不在大小,而在于坚持。

祝大家春节快乐,我给大家拜年啦

散户乙:网络交流,尤其是以博客的形式,都是虚拟的,大家彼此谁也不认识谁,如果注册个名字,彼此认识的也是虚拟的你。如果不注册名字,那就干脆连虚拟的都不认识了。博客的参与者来自五湖四海,什么脾气性格的人都有,什么表达的方式都有,对一件事情的观点可能截然不同,不乏针锋相对,唇枪舌剑,激烈时难免有点火药味,这些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退一步讲,一时冲动甚至骂一句也都可以容忍,人嘛,一时冲动再所难免,我就经常说过头话,说完自己也后悔。但如果一再的进行人身攻击,冷静了一段时间还出来骂,就不是冲动的事情了。我们是什么地方?是讨论投资的地方,严格的讲这是个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和是非标准的问题,更不存在利益问题。就是一些这样的问题,即使观点不一,又怎么会演化为仇视呢?我们虽然是以虚拟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虚拟很多东西,身份可以虚拟,甚至性别都可以虚拟,但表现出的人格是真实的。

呵呵,我转载马未都的这篇文章,一方面是他的文风我很喜欢——平实,自然,生动有趣。另一方面也想说明“语境”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都会潜意识的出现一种思维。这个第一时间的反应其实就是你所生存的环境对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你不会觉得你的反应有什么不正常,你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就应该这样,这是你周边环境在你身上的真实反映。比较典型和容易理解的是所谓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比如,某个我们认为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美、国可能是司空见惯的。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在美、国却是行不通的。这就是大环境下长期形成的文化差异。但我现在发现,文化的差异在我们身边也经常发生,不同的圈子,不同的阶层都有自己的文化以及对事情的认识,也有自己的语境。不同的语境就造成了冲突。如果央视的剧组小姐第一次电话是这样说的:“马未都先生,真对不起,由于我们的疏忽,将原本是你的作品误当做另一个人的了。目前该小品经过长时间的排练已经通过审查,效果非常好,就等着上春晚了。好在我们及时发现了你才是真正的作者。马先生,春节马上就到了,能否请你尽快安排个时间,我们当面讨论、确定一下春晚剧组使用你小品的有关事宜。”我相信这才是马未都先生的语境,如果用这种语境和他谈论版权的事情,可能一个电话就搞定了。可惜,春晚剧组的语境不是这样。 还有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看到和大众语境不同的人说出的话,对于这类言语网络叫“雷人”。比如“基金经理也要讲ZZ”。再比如“我们ZF是代表DANG、还是代表老百姓?”。“周洋拿奥运冠军应该首先感谢GJ”。呵呵。而我的语境是这样“对于任何给GJ作出贡献带来荣誉的人,GJ首先要感谢他们”.从这个角度说,根本就不存在周洋因该先感谢谁的讨论,而是GJ应该感谢周洋。这就是语境不同带来的差异

2010-03-16

“你太保守,你这样的操作,是没什么风险,但你也赚不到钱”“猪哥就喜欢说些大道理,很少具体到某个股票,看似高手,其实没什么料到”还有的说“我不同意猪哥的观点。。。。。”也有的说“猪哥说的很多东西,有些概念自己都没搞清楚,就乱说”“猪哥说的结论是想当然,都没有数据支持,如果统计一下数据,很可能结论并不是如此”等等。这些是我开博客以来,除了支持我的言论外,持不同意见的几种类型。不管对错,也不管对我观点是否理解,只要明确指出,我从来就不认为这样的话语和态度是攻击。

当把投资理念的讨论,局限为今年谁的收益高,去年谁赚了几倍的比较和比赛,讨论就失去了意义。因为投资理念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是第一步。同时,股市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表现性质也不同。如果你的方法刚好适合聊目前股市的性质,那你可能就觉得得心应手,收益不错。很可能过一段时间,股市的运行特点不符合你的理念和方法了,你可能就觉得看不懂,甚至连连失手。这是很正常的一点不奇怪。至于有些人他们不要自己的理念,自己根本没有理念,市场最近什么热点我就追什么,1部分出现投机炒作我就投机,2部分价值回归我就价值投资。这中没有自己理念的人也算是一种理念。总之,你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另外,如果今年这个赚几倍,明年哪个赚几倍,对我来说其实是件很可怕的事情.(笔者:我理解这段有两个重点:1、你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2、今年这个赚几倍,明年哪个赚几倍,我理解乙叔想表达的是当你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其实是在和市场博弈,在做到上面第二点,需要不停寻找标的,不断出手,看走眼的概率算上,出手次数越多,越危险。这很危险。)

呵呵,10年前宝马760卖150万,现在宝马760卖200多万.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你十年前的宝马增值了也也能卖200多万。我们的房地产时间比较短,从全国来说也就十年,大多数人的房子房龄不超过10年,也是正赶上一波资产热潮。如果把你的房子这几年的价格变化做一个曲线的话,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落实到我们具体投资的那套房子,这套房子在有限的70年里,它的价格绝对不会像这几年一样永远向上的。他甚至会在某个临界点后,它的价格会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失去关联。

呵呵,阿呆,我很早前就知道有句话叫做“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说的是房地产的位置非常重要,我以前也信。但从目前房地产来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2000年的时候,深圳福田的东海花园卖1万多,当时南山的蔚蓝海岸四千多。当时蔚蓝海岸的销售是这么宣传的“你在福田买套房子的钱,不如买我们后海的房子,虽然远点但你买部车后还有钱剩”即使他这么宣传,我也不买南山的房子,我只买福田的。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嘿嘿,要我看,南山密密麻麻的已经超负荷,当时买四千,现在应该卖3000.可是你猜怎么着?现在你卖了蔚蓝海岸换套东海花园还可以买部车。深圳还有个楼盘,星河丹堤,在梅林关,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没车根本就没法出来,你说它符合看不见的顶层人士居住吧,他又是密密麻麻的高层,也号称是豪宅,卖的比中心区还贵。呵呵,当时以为深圳只有一个中心,你只要想来福田中心区,你就要出天价。没想到现在深圳有很多中心,人家根本不鸟你,人家的中心比你的中心还贵。哈哈哈,新贵们宁肯买不是中心的新房,也不买你所谓中心的老房,为什么?年限太久呀,因为我们有使用年限呀。

目前全国这些问题还没突出出来,人们还没认识到,只看到这几年买房赚钱的人,因为时间太短,呵呵,再过10年,你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再过十年,很可能新房的价格并没有降,但是对不起,具体到你手上的房子就很可能比你现在买的时候价格低,如果你要变现不亏钱你还卖不出去。如果你是按揭的,你会发现,你忙活一半天,是帮银行在赚钱

全部讨论

01-20 00:49

这次很多对DC的论述,非常精彩,作为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将来买房也是个问题,他的很多观点非常有趣,学到很多。里面有不少与股票类似的地方,可以体会体会,再有就是之前发的有两次被和谐了,估计是有ZF,“基地屁”这类,不知道地产算不算敏感词,不行后面还是总结好一起发个网盘。

目前全国这些问题还没突出出来,人们还没认识到,只看到这几年买房赚钱的人,因为时间太短,呵呵,再过10年,你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再过十年,很可能新房的价格并没有降,但是对不起,具体到你手上的房子就很可能比你现在买的时候价格低,如果你要变现不亏钱你还卖不出去。如果你是按揭的,你会发现,你忙活一半天,是帮银行在赚钱。

01-20 09:17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1.00,也推荐给你。

精彩

01-20 16:32

那宅基地是不是更有升值潜力?

01-20 11:19

m

01-20 10:24


再过十年,很可能新房的价格并没有降,但是对不起,具体到你手上的房子就很可能比你现在买的时候价格低,如果你要变现不亏钱你还卖不出去。如果你是按揭的,你会发现,你忙活一半天,是帮银行在赚钱。

01-20 09:51

精彩

01-20 09:25

非常感谢分享

01-20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