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涨跌理由的常见谬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4喜欢:3

$恒生电子(SH600570)$ $顶点软件(SH603383)$ $财富趋势(SH688318)$

眼下,估计多数人不但不愿谈股票,甚至有些恶心它了,不过这时反而是我的兴奋期。

虽然最近我亏得一塌糊涂!

近两年内,顶点涨幅88%,恒生下跌47%,相当巨大的差异。大多数情况下,面对两个股票这样的差距,前者好于或远好于后者的判断、观点,也许问题不大。但股市的妙处在于,那些少数情况下的准确判断,才是超额收益的关键来源。

当前,关注金融科技的股民,10有八九,会认为顶点远好于恒生。

我基于数据,来简单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其实只需要看几个简单的数据,就不会盲从市场乌合之众的论调了。

1、员工人数

两者作为高毛利率软件公司,核心竞争力或资产在员工。刚好两者的人数变化趋势、幅度非常接近。20、21年高增长,过去3年保持稳定。

顶点2023年拿下中信证券的核心交易系统升级的合同,这是被市场过去2年看好的核心理由,而且被多数股民延升出,顶点的技术实力突然大幅提升,拿下桥头堡中信后,很可能要接着抢下恒生、金证已有的重要客户/市场。

先假设这是正确的。站在顶点CEO的立场思考一下,2023年拿下中信,24、25年大幅强多同行市场,那是不是人力资源要做出相应的储备?难不成先拿合同再扩招?这明显不太符合逻辑,我们都生活在现实世界,不是真空人在炒股。

员工人数的变化,就不太支撑顶点24~25年高速增长的预测。

2、员工人均薪酬

20、21年顶点员工扩招的2年,人均薪酬分别是16.24万、17.25万,22、23年员工人数没怎么变化,大体可认为2021年底的员工到现在变化不大。过去2年,就业行业并不好,员工普遍不太敢于跳槽,看看其他上市公司的员工人数变化就知道了。扩招的很少。

以17万左右年薪扩招的员工,能找几个技术大牛?从薪酬角度看,以及顶点高管层不变的事实看,员工结构能有啥变化?软件公司的技术提升,几乎完全靠人来带动。技术都是那些技术,云大物移智..,差别在于掌握的有多深,应用经验够不够。

恒生是以29、31万的薪酬扩招员工,在杭州,顶点在福州。恒生招的人不说普遍能力更强,至少至少能持平吧,难道过去3年顶点因为管理能力,让普通员工变大牛了?管理能力这么强,同期创业,就不会规模比恒生差这么多了。核心管理团队都是目前这帮人

3、研发投入

两者天壤之别,悬殊极大。全栈信创,涉及服务器、操作系统、芯片、数据库、中间件、云计算等,同时国产厂商众多,普遍没有明显的龙头。顶点每年这点研发投入,能在信创方面做多少研究?再加上AI大模型,能有多少研发?

没有钱投入,每年这点小幅增长的研发投入,能突然在技术实力上大幅超过恒生?除非智商有问题,才会这么认为吧。应用软件公司,以上这些技术,两者几乎都没有啥原创,都是应用,都是要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和磨合团队,产品线越广,信创项目落地越多,掌握的才会越熟练。恒生项目会比顶点少

过去几年的产品毛利率两者变化差不多。

4、2024年1季度业绩

2023年拿下中信,跟它的股东金石投资有密切关系。如果因为这个,就无限展开想象,那241Q是不是应该要有体现?

事实上,顶点收入增长5.34%,恒生5.13%,考虑到恒生规模更大,可能还略好点。

研发费用顶点同比增长13.2%,也就0.41亿,没啥特殊变化,管理费用下降了14%,销售费用下降2.3%,这是一家近2年要大幅增长公司的应有表现?今年可能竞争更加激烈,都在抢升级的合同,恒生费用同比都在增长,顶点靠吹牛逼,抢恒生、金证等合同吗

其他的不展开了。

我当然无法否认顶点过去2年走势强太多的事实,但这不代表基本面的超越。

看看过去5年的涨跌差异:

整体上,顶点仅仅只是最近几个月超越了恒生而已,前面几年大幅落后。

以上,我没有证明、也不是去证明顶点不行,只是证明顶点比恒生综合能力强,只是一个错觉,完全还没法比。

另外,财富趋势近1、2年走势也很好,而它,是我认为中长期内风险很大的一个股票。可能是数智化时代会落伍的传统券商交易软件公司。

股价涨跌,现在这个A股,已经有些无厘头,没啥道理可言了。

不过,从A股尿性来说,我依然愿意看到顶点、财务趋势疯狂往前冲,把恒生远远的甩到后面去,甩到看不见影子也行。

就这样吧。

全部讨论

1、$顶点软件(SH603383)$ 这几年员工数量是在稳步扩张的,而且公司一直在优化人员管理,提升效率。软件产品,如果标准化做的好,是不需要大幅扩招去支撑快速发展的。随着老产品越来越成熟,可以将老产品的人调到支持新产品上。
2、很多不太了解顶点中标中信过程的人,或者数对券商IT不熟悉的人,往往会误会中信选择顶点替换恒生的核心交易系统,是因为中信关联公司是顶点的股东,其实这真的是无稽之谈。一方面,券商核心交易系统可以说是券商最重要的业务系统,遴选非常严格且慎重,技术是第一位的;另一方面,中信其实给了$恒生电子(SH600570)$ 改进产品的机会,无奈产品是真的与顶点有差距。至于后续顶点会不会抢恒生和$金证股份(SH600446)$ 的生意,至少业内是普遍看好顶点的。
3、对于科技行业来说,技术路线比投入更重要,如果选错了路线,即使再努力,也是在错误的路上越跑越远。
4、在几个月前你发贴征求对金融IT投资标的意见时,我就给你推荐过顶点,说业内普遍认为顶点向上、恒生和金证向下。其实你这几个月真的做了很多功课,挺用功的,我不太清楚你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但看你的发言,应该不是搞IT的,对于我这种名牌大学计算机硕士毕业、毕业后入行干了N年、已经有一定级别、在IT圈内朋友众多的人来说,我所积累的东西不是外行几个月的努力就能赶上的,否则对我们这类人也不公平。
5、于投资而言,逻辑推演确实很重要,但调研更重要,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X因素,有太多意想不到。
加油吧,少年/中年,你的努力不会白费,祝你财源滚滚。

06-21 08:18

过去4年,顶点硕士员工分别是38、39、32、25人。股民分析一家公司,都只能依托于外部公开的数据,我不会去相信,顶点实际上有上百、几百硕士,而财报只公布这一点。
这是财报上的数据,摆在这里。我绝对相信学位与真实能力是两回事,但股民还能去评估员工的真实能力吗?公司内部的高管、HR都只能评估一个大概。
从人数、学位,以及顶点的高管团队变动的事实来看,人员结构能有什么变化呢?就算是顶点老板跟我说,他们变化很大,我都不相信。
反而,恒生的硕士从20年的993人增长到去年的1780人。

06-20 23:31

从今天顶点软件的走势看量化操盘痕迹太重了 … 盘子大小差太多,在这两年流动性吃紧的状况下,走成这样合情合理

06-21 08:25

恒生过去两年,引入了2位大牛:复制粘贴下吧,估计很多人还不一定知道。
韩海潮先生,1971年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硕士,9年的证券行业和15年基金行业从业经历。曾任天弘基金信息技术总监和运营总监,余额宝等项目技术负责人。期间不断探索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并成功落地,带领团队完成行业内第一个上云的基金核心业务系统,基于互联网架构推动了基金公司的数字化转型。2021年11月加入恒生电子,担任公司首席战略官。
白硕先生,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博士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1990年获得理学博士。1990-1992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2-2000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软件研究室主任,同时兼任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2000-2002年在国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工作,任技术组织处处长兼实验室主任,期间参与了国家信息安全重大专项,规划了信息安全预研课题并参与筹建了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协调技术中心(CNCERT/CC)。2002-201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期间,任上交所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党委委员,2012年起兼任领导了核心交易系统、监察系统、企业级数据仓库等一大批重要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工程和XBRL上市公司电子化信息披露项目,领导制定了金桥数据中心建设规划。2003-2016年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专委会主任委员,2018年起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顾问委员、丹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9年起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上海分部主席。2021年起任恒生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

06-21 08:44

顶点A5产品,新交易体系中的全栈信创的新一代分布式核心交易系统。
2023财报:
1、以 A5 与 HTS 系列为核心产品的竞争优势得到强化,其中A5中标某头部券商第三代核心系统建设项目,成为替换友商最关键客户的案例。除此外,报告期内与3家战略合作客户签署A5升级合同,A5的用户快速扩 大。东吴证券A5完成100%国产化设备与基础系统软件的国产化替代,成为业内首个信创化单轨运行,100%完成国产替代的案例。
--上面提到的3家战略客户,不清楚具体情况。是顶点已有的客户?是恒生还是金证或其他公司前期的客户?如果都是非顶点前期的客户,那顶点的确也牛逼。签署合同到全面落地,以恒生与东方证券的案例来看,一家公司都要搞好几年,需要分批次替代。核心交易系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里面包括很多的子系统或模块。依然有轻重缓急,难易度差异
2、在场外业务平台方面, A5场外业务平台,在某头部券商顺利上线,完成了超千万客户的一次性切换; 另一家头部券商也基本完成了上线准备工作。
---A5场外业务平台,算不算是A5的一部分?
2022年财报:
1、基于 LiveDTP 构建的 A5、HTS、SWAPDMA、场外OTC等交易型应用,在性能上均实现质的飞跃。LiveData灵动数据平台,是公司面向数字化转型推出的核心数据技术底座,2022 年开始在金融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包括企业级数据中台的构建、IDS 等数据专项应用的开发以及业务数据应用的赋能等场景。
--不清楚这是否就是顶点有些原创的技术?不过本质上与内存数据库差不多。数据库方面,估计都是基于开源的二次创造与包装。数据库技术,恒生一样很重视,这个我作为外行,无法判断两者技术水平的高低了。
2、A5 信创版在东海证券实现全面上线,完成交易体系代 际升级; 全面切换东吴证券期权至鲲鹏信创节点,实现多轨信创混合部署。
3、A5 信创版产品与多家券商新签约,并已开始安装和部署实施,其中2家券商在切换过程中,另有2家券商在场外交易和两融业务领域先行切换。A5 信创版确立了公司在新一代的分布式核心交易系统中的先锋领导地位。
---核心技术架构的变化,就是由以前的集中式,升级为微服务、分布式架构,技术路线啥新奇都没有,关键还是复杂项目的落地应用。余额宝10年前就开始实现了。
2021年财报:
1、A5 信创版作为证券行业首家实现全面成功上线的全内存、全业务、自主可控的分布式核心交易系统。
2、 A5已经在东吴证券全面上线 1 周年多,成熟可靠。---全满上线是个啥含义?很难准确理解。2021就全面上线,不过2023年财报还在谈东吴的信创全面上线。

06-21 07:24

顶点赚1.3元 能给大家分1.1元 这个是最客观的 恒生可以吗?金证那资产负债更没法看 别的都是你主观分析的 我不好评判

06-21 08:53

2023年恒生财报,大模型出现了12次:
1、利用在数据智能方面的先行优势,发布LightGPT,紧盯大模型对业务赋能的商机,并进一步提升组织和团队能力
2、于6月发布新一代投研打开方式WarrenQ、金融智能助手光子以及金融行业大模型LightGPT。10 月,召开2023恒生金融技术大会,发布金融大模型 LightGPT最新能力升级成果以及应用产品,并宣布正式开放公测。
3、大模型应用产品与多家客户开展共建。
4、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金融行业可能围绕大模型开展数智体系重构,产 生新生态、新应用、新技术和新效能。
5、大模型技术在技术平台和相关领域得到应用,实现了效率提升

06-21 16:03

恒生是好公司

06-21 08:49

2023年顶点研发投入1.53亿,全部费用化,同比增长10.2%。这是财报数据。
2022年投入才1.39亿。
2022年底,AI大模型爆发,2023年初引起全球轰动。对于技术导向型公司,2023年是否应该在大模型上有所投入,加大投入?否则落后了,后面差距会越来越大。没有研发投入,都是一群打工仔,我才不相信能够在大模型方面能有啥积累,或能高效落地。
2023年顶点财报,大模型出现了1次,表述如下: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模型、生成式 AI 技术以及多模态与跨模态形式,未来会与金融 核心业务场景的应用进入深度融合,在营销客服、运营、投顾、投研等金融各类业务形成丰富的 数字化场景落地。
公司去年还没有发布什么金融行业大模型。这点研发投入,只够它支撑已有项目的信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