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7

$同花顺(SZ300033)$ $东方财富(SZ300059)$

完全没想到,从收入类型来看,两家公司居然差异这么大,甚至可以说商业模式完全不同。

同花顺的广告及推广业务有13~15亿,为啥东财1亿都不到?同花顺为股民提供炒股软件和咨询服务的收入超过15亿,而东财也有APP和软件呀,为啥金融数据服务不到2亿?

东财主要通过卖基金,作为理财渠道来赚钱,本质上这也属于广告与推广业务,只是东财定义为金融电子商务服务,跟纯粹的广告\推广业务,的确也有很大差异。需完成大量交易闭环。而两者毛利率都超过93%,很接近,这么看性质也差不多,但面向的客户群体又不同。

总结来看,赚的都是推广/服务费,净额法确认收入,极高毛利率。

再看下增长趋势;23~19年

东财的金融电子商务周期性非常的强,未来某一天,也是可用来判断牛熊的极佳指标,只是年度有点太滞后。牛市顶峰,融资金额,开户、成交额等肯定都是历史高位了。作为在股市混了很多年的老韭菜,那样的位置必须大幅减仓。而像现在这种位置,无论谁谈风险,我也是满仓满融的。历史上个人净值过去几年大幅波动,但感觉无奈的成分更多,而不是谈心。

逻辑上,同花顺的服务业务也是周期性,但明显又弱于东财。同花顺主要面向股民,天天基金主要面向基民,只能说基民的韭菜特性更强[捂脸],随大势波动性更大。

同花顺有一项-基金销售及其他交易手续费,23年相对20年也腰斩,只有2.4亿,跟天天基金差巨非常大。两者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同花顺主要是TO C,TO B的业务应该是软件销售与服务,去年4.4亿,占收入比例12.3%。过去几年有一定成长,但整体增长净额有限,2019年收入1.6亿。

恒生与同花顺恰好相反,TO C业务也有一点,但很少,基本接近纯TO B;

想同时做好TO C与TO B的业务,从目前来看,没有现成的案例。同花顺在C端如此的赚钱,但也面临东财指南针等公司的竞争,按过去这样的发展,公司人员构成、能力特征也是C端业务,TO B怎么能真正成为恒生的对手呢?信创替代近几年是高峰,过了后格局又定了。

当然,恒生也几乎不可能在C端对同花顺东财有啥威胁。哪怕是大模型,恒生也是TO B。

TO B、TO C哪种更好?你愿意选哪种?如果这样去问公司,会很傻逼。公司是没的选,创业走到今天,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DNA。

能TO B、TO C、TO G等各种TO X通吃的,全球都没几家,目前HW、三星算是代表,但部分业务都有些局限于各自的国家,并不是所有类型业务全球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