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电子专题分析6-员工薪酬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9喜欢:6

$恒生电子(SH600570)$ $宝信软件(SH600845)$ $科大讯飞(SZ002230)$

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做过专题分析,但稍微对比看了下,还挺有意思。

软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人力资源。花钱在员工身上越多,是否公司竞争力就越强、业绩越好呢?哪些公司花钱在员工身上更多或更少呢?

公司赚了钱后,大多数都分给员工,这是利润如何分配的问题。这点非常的重要。如果要评选国内利润分享做的最好的或靠前的公司,肯定少不了HW与胖东来。这是典范。

而每家公司的员工薪酬占收入的比例,貌似这是很少被专门讨论的指标。

这个恰好是公司利润分配前,衡量公司为了赚钱,支出性质的问题。钱是都花到员工身上了,还是其他类型的支出上了?这个比例的本质含义是,公司为了获得每1元的收入,花在员工身上的钱有多少?非员工身上的支持,类型非常的多样和复杂,比如物料、设备、折旧、营销等等等。

比例越高,意味着每一元收入,花在员工身上的钱越多。理论上,员工奋斗意愿也更高

在看数据前,如果要预判,会觉得哪类公司的比例会更高呢?

逻辑上,纯软件的会高于包含硬件收入与成本的公司,没有营销广告支出、外包少的软件公司占比相对会更高,也就是TO B会高于TO C。比如恒生要比指南针更高。

具体来看看数据。

一、员工薪酬收入占比(12家A股软件公司样本)

仅2023年而言,用友网络员工薪酬占收入比例最高,恒生次之;低于30%的只有2家,分科大讯飞的23%(个人计算应是27%=53.7/196.5),宝信软件的18.9%

过去3年的算术平均值,宇信科技最高,恒生次之,略低于宇信;用友、顶点差不多;宝信居然平均只有17%左右,科大约23%

宝信的比例之低,让我非常的意外。科大与宝信后面单独分析简单分析下。

当然从用友奇安信等公司部分公司来看,比例高与公司盈利能力或者竞争力高低也没有直接或必然关系。因为逻辑上,员工支出比例高,导致公司不赚钱,那也是不合理的,或者说公司产品没有相应的人力成本溢价。这种公司竞争力也会很低。典型是用友。这类公司,也许股东不怎么赚钱,但员工满意度也许并不低

最好的公司,应该是该比例较高,公司股息率也很高,且公司还能长期保持稳定增长,客户满意度也高,这是完美型的公司了几乎做到了员工、客户、股东都满意

宝信过去多年业绩整体还是很不错的。因此该比例与经营没有直接关系。

还要结合人均薪酬来看。事实上宝信这个指标是很好的。如果占比低,人均也低,那大概率是很烂的公司了。

二、宝信的成本与员工薪酬

宝信2023年财报:营业收入129.16亿元,其中软件开发及工程服务收入93.22亿元, 服务外包营业收入为 34.91 亿元;

39、 应付职工薪酬

宝信2023年营业成本达81亿,而全年员工薪酬只有24.7亿,就算全部进入成本(事实上有部分进销售、管理、研发费用),也仅占成本的30%左右。其余成本都是什么呢?公司财报上没有详细披露,只有一个总数,如上所示63.24亿;

软件项目的一般成本构成,大体包括如下明细:

1. 人力成本:软件项目中包括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经理等人力成本;

2. 设备成本:包括了开发、测试和运维所需的硬件设备成本;

3. 软件工具成本:开发、测试和运维所需要的软件工具及许可成本;

4. 外部服务成本:外包服务、咨询服务等外部服务成本;

5. 基础设施成本:包括了办公场地、网络、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成本;

6. 培训成本:为员工提供相关培训所需的成本;

7. 管理成本:项目管理、项目沟通所需的成本

综合以上,倒推可得出,宝信的营业成本中大部分是非人力成本。

因此宝信的收入分类相当综合。过去4年毛利率不断在增长,从29%提升到36%,但完全不清楚,这到底主要是软件开发,还是工程服务的提升?或者是两者都有一定的提升?两种性质完全不一样的业务,长期放到一个业务类型中披露,是很不合理的。个人不太喜欢这种信披很迷糊的公司。

三、科大讯飞成本与员工薪酬

科大收入按下游行业分类,作为软件公司,根据软件类型或特点进行区分,个人感觉更合适,行业可作为一个汇总补充,软硬件肯定也要区分;

不过软件公司总体上,收入分类都做的不太好。主要是行业、产品类型、软硬件、软件产品与集成等维度较多,不同维度都有一定的差异。财报往往都只体现一个主要维度,因此就很多信息就掩盖了。恒生大体上按业务类型分,但其实也有交叉。

从成本来看,分了三类,物料、运营与人员支出:

表中人员支出9.6亿,貌似不没纳入应付职工薪酬范围?运营成本具体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应该跟员工薪酬支出也没关系。

2023年财报的销售、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共约27.1亿,研发需注意,因为部分支出资本化了,研发费用中的职工薪酬13.28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研发支出明细中,职工薪酬是26.6亿,26.6+27.1=53.7亿;这可以相互勾稽了

因此,也可以推断,营业成本中的运营成本、人员支出及外协劳务,跟员工薪酬没关系

这点我没有想到,员工薪酬怎么都没有进入营业成本呢?后续进一步再了解吧。

再看下360,其人均薪酬达60万,虽然公司过去2年大幅亏损,但员工薪酬并没有下降。这属于典型的,员工薪酬满意度不错,但股东满意度不好甚至很差的那种。

37.6亿,是否刚好等于三费中的职工薪酬呢?

10.64+4.02+22.4=37.1亿;比37.6少了0.5亿,哪里去了?它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了。成本项中好像也没有员工薪酬的支出。正因为360每赚1元钱,大量的支出是非员工薪酬,因此在人均员工薪酬最高时,近两年扣非依然大亏。

这篇专题,是我写完后疑问最多的专题了吧?一堆搞不懂的地方,数据也勾稽不上。只能有个大概的印象。先这样吧。

全部讨论

05-27 08:37

每一元收入,花在员工身上的金额绝对值越高,那薪酬收入比越高;
但如果同样的钱,分钱的员工数量越多,人均薪酬就越低。
所以,逻辑上,应该是占比较高、人均也较高的组合,最合理或最好。占比很高,但人均很低,基本上说明这就是一家人头外包项目性公司。
这是推论,我随机想到一个案例,博彦科技。果然2023年占比超过82%,人均才17.96万;这很有意思,先总结出一些规律,然后用公司去验证。
对于个股的财报分析,真正懂一家公司的话,事前应该要能预测出一个大概,或者有一些自己的判断标准,财报是用来验证你的预判的。如果只是根据事后的财报结果,然后来推动、分析,得出观点或判断,往往容易被牵着走。
$博彦科技(SZ002649)$

05-27 08:31

真正的软件公司,收入应该是不会有硬件收入的。如果是搞集成,最好采用净收入法,或者干脆不纳入公司自身业务范围。恒生几乎纯软件产品及开发收入,但它的信创项目,肯定需要第三方协同,这部分估计就没纳入自身收入。
每赚一元钱收入,花在员工身上的钱越多,说明公司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最多,也更像是一家软件公司。金证因为有硬件,所以薪酬收入占比,过去3年平均也只有25%。

05-27 09:03

恒生与同花顺都是总部在杭州的公司,可比性相对强一些,恒生在武汉等地有分部。过去多年,恒生人均薪酬一致比同花顺高2~3万每年,即使排除董高监薪酬,员工人均薪酬也约高1~2万,但这个差距,相对30多万的人均薪酬,的确也不大了。
顶点差距就大太多了。如果是同城公司,这种薪酬差异,顶点不太可能长期跟恒生竞争。哪怕它在福州,也是经济发达省份的省城,这个收入可能中等吧。
用友过去3年平均25万多点,变化很小。作为总部北京的公司,薪酬比金山就差太多了。金山达到了人均46万。毕竟用友很多员工是项目性质的,要到客户现场实施与服务。
恒生当前已经把这类员工才研发人员分出来了,相关薪酬进成本而不是费用。目前也只有恒生做了这样的细分。

05-27 09:19

恒生在金融科技细分赛道,人均薪酬是最高的。像财富趋势才不到18万,长期竞争力估计有隐患,而当下估值又是行业内高位,这是股票其实当下时机很不合适。
华大九天这种,人均薪酬高达70万,因为是非常细分的高门槛领域。这种高薪酬,不好的地方是,机会很少。跳槽是不太方便的。广联达去年开始公司经营形式很差,下游不行,但员工满意度估计还是可以的。只是今年开始,是否会下降了?到时再看吧。
恒生的薪酬占比、人均薪酬的组合,是非常理想和不错的。属性典型软件产品型公司的特点。

05-27 09:13

金山办公2023年的成本构成,可以看到,最多只有其他类里面,可能有一点点人力成本,它的成本构成与恒生等金融科技IT公司,差异就比较大了,跟用友、金蝶、汉得等更是如此了。
生活中就能理解,他的产品接近标品,且部分是saas服务的形式。不需要定制化开发。
因此,可事前推断,其员工薪酬支出与三费中的员工薪酬应该一致。
应付职工薪酬2023年新增20.4亿,三费:5.38+2.54+11.9=19.82亿;如果上面成本的其他也是人力成本,那加总是20.1亿,大体接近了。
金山办公这种商业模式就很牛逼了。产品相对成熟,不需要花很多钱不断研发或投入,且难有很来者,因此薪酬占收入比相对不高,且人均薪酬可以开到很高,因为这不是靠人海战术的软件公司。它的人才相对集中在办公软件领域,且估计在公司资历都比较久了。

05-27 08:25

恒生2023年员工薪酬相比3费中薪酬多了10多亿,主要是项目交付相关人员工资进入了成本项。这也是核算口径调整后,20年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