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科技8.6亿收购美国百年工具品牌ARROW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11

 $巨星科技(SZ002444)$  

人民网2017年文章:网页链接

这篇文章中,有不少细节,对于加深对巨星企业文化及经营发展思路的理解,有帮助。

2017年五一小长假,仇建平是在美国度过的。5月2日凌晨,他的名下又多了一家公司——美国手工具巨头Arrow Fasterner LLC (简称ARROW)。巨星科技掏出8.6亿元,成为了ARROW的新主人。

从最早外贸起家,到建厂制造,再到上市后收购海外手工具龙头公司,进军激光雷达和机器人领域,学会两条腿走路,仇建平和它的巨星科技正通过自主创新和海外并购,向成为一家伟大跨国公司的目标迈进。

仇建平的业务员经历

Arrow拥有美国手动、气动、电动射钉枪和耗材的百年品牌ARROW,且拥有该产品在美国大型连锁超市接近60%的市场份额,工业领域接近38%的市场份额,还拥有包括美国工厂在内完整的美国供销体系

“年初,我们接到了美国投行的招标书,为ARROW公司找买家,全球一共30家竞争者,我们是第一轮出价最高的,交易方给了我们3个月的独家谈判权,我们对这家公司是志在必得。”仇建平说,ARROW是手动和电动钉枪的行业细分龙头,90%的产品都在美国生产,在美国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但之前已经卖给了美国上市公司Masco Corporation,由于arrow的手工具业务与母公司的门窗业务并不十分搭调,Masco Corporation要为arrow找新东家。

仇建平为什么对ARROW这么看好?除了这家公司的产品质量和营销体系外,仇建平自己对这家公司有着特殊的感情。

2009年,巨星科技还没有在深交所上市,仇建平尽管是巨星科技的掌门人,但他的身份更像是一个超级业务员,满世界找订单和接业务。为了跟美国知名品牌Arrow搭上关系,仇建平特意赶到美国新泽西的工厂拜访公司CEO洽谈业务。“第一感觉就是震撼,当时他们的生产线已经很成熟,产品质量也很高,不会把大订单给我们做,只给了几十万美元单子。”

当时巨星科技主营业务还是以设计加工为主,仇建平更不会想到有一天会收购ARROW。

巨星科技2010年上市后,在资本助力下,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2009年巨星科技净利润为2.19亿元,2013年达到了4.28亿元,2016年达6.22亿元,市值更是超过百亿。在巨星科技位于海宁的工厂里,设备都是最新款的机器,工业机器人也已经普遍使用。

“第二次去的时候,ARROW的管理层说过公司可能会卖,当时我就表示很感兴趣。”此后,ARROW被主营门窗业务的Masco Corporation收入旗下。巨星科技和ARROW的业务却一直没断过,2016年,两者的业务有184.4万美元。(这是很有收获的一点,如果并购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并购都会有商誉,很多时候股民并不知道并购背后的事情,只是担心商誉减值的风险。以Arrow收购为例,包括其他案例,在收购前,巨星应该都对标的公司有相当的了解)

2009年到2017年,仇建平一共去了ARROW5次,内心也越来越喜欢这家公司,原因就是ARROW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美国人就爱买他们的产品。

今年春节后,中介机构给巨星科技发来了收购ARROW的邀约,仇建平第一时间就报出了价格,到5月2日签订合同,只花了三个月时间,最后的成交价比第一轮报价还低了300万美元。“中介银行建议我们使用杠杆收购,只要拿出首付,其他收购资金,银行提供贷款。但我们银行里躺着20多亿现金,收购完ARROW,我们账上还有十几亿现金,根本用不完。”仇建平说,不出意外的话,全部完成收购大概在6月份。截至2016年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27亿。

多次出手收购国际知名品牌

借船出海,巨星国际化提速

事实上,这已是巨星科技第三次收购海外的手工具龙头品牌。2010年,巨星科技收购Goldblatt品牌。收购之后,目前该品牌年销售达3000万美元。(并购策略是公司长期以来的发展策略,手工具是一个传统行业,在欧美有很多细分的老品牌,但都没做大,就像Arrow,包括德国也有很多类似的这样优秀的小企业,有些就算能上市也不上市,就不想做的很大,这与中国人的思维是差异很大的,国内企业应该没有不想做大的。)

2016年,巨星科技又收购PONY和JORGENSEN品牌。与前两次收购不同的是,这次买下的不仅是ARROW的品牌和渠道,更包含实体生产基地,包括约100亩土地、约400名工人。“中国企业从零开始,在美国创立生产基地,不是轻易能实现的事。”仇建平说。

“同样的杯子,贴上商标,可以卖几百元,还抢空。在地摊上,就只能卖5元,还卖不出去。这就是品牌的价值。”品牌的力量,仇建平深有感触,品牌可以实现产品50%以上的毛利率。(前几天个人做了一个行业对比分析,发现巨星相对 $创科实业(00669)$  、史丹利百得,核心差距就是自有品牌的业务占比-35%,以及产品本身的科技含量、品牌知名度。要想快速赶上,并购当地知名品牌小公司,是个很好且相对最可行的策略)

并购ARROW很合算,市盈率大概12倍,公司是百年老店,是北美手动钉枪细分市场的龙头老大,净利润有7000多万人民币,在中国的话,可以直接做成上市公司了,今后通过整合,三年内估计销售和利润翻一番。”仇建平预估可在5年之内把此次并购的1.25亿美元赚回来。他算得很清楚,全球电动、气动工具拥有每年8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此次收购ARROW品牌后,巨星将把原有产品链叠加进ARROW品牌,大力发展全球市场的销售

双方有很好的互补性。ARROW的优势在美国,有着完整的分发体系,触角覆盖美国各个角落,而巨星过去只做大型连锁超市,对小型店铺较少涉及。与之相对应,ARROW在南美洲、欧洲的销售渠道较弱,而巨星在这些区域有很好的销售布局。

“现在ARROW年销售额约8000万美元,我们有信心在3年后,让其销售额超过1.6亿美元。”仇建平说。(现在三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今年Arrow能否达到这个目标,但这两年公司收入确实是行业内增速最快的。全球老大今年下滑较大)

同时,仇建平将开拓ARROW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不要以为巨星科技只做出口,其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早在2010年即开始,以巨星科技旗下钢盾工具为基础,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渠道,拥了近100家一级经销商、近1000家二级经销商,在航空、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有较好积累。(说实话,国内发展的还是太慢了,到今年也才4个亿吧。可能国内装修都是找装修公司,自己在家里修修补补的事,基本上不太会干,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人生基本没怎么碰过手工具,我有个表哥,就有点老外的风格,家里装修啥的,全部喜欢自己折腾,汽车也喜欢自己改装,他需要很多手工具,如果国内这种人多的话,那巨星的市场就大了。)

手工具、激光、机器人携头并进

巨星开启中国智造全球化之路

巨星科技的产品毛利率超过了32%,一年高于一年(过去5年,基本稳定在32%多一点)。在竞争激烈的外贸行业,这是一个很难企及的高度。“一方面我们通过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我们的激光雷达和机器人已经开始爆发,这部分产品的毛利率很高。”仇建平透露,公司的3D激光雷达已经研发成功,智能装备制造业成了巨星快步向前的另一条大腿。(毛利率几乎是唯一落后行业前两名的关键指标)

已经成为手工具龙头的巨星科技,正通过收购来实现快速扩张。仇建平认为,伟大的公司一定是国际化公司,只有在国际竞争中胜出,才能成为百年企业。“未来的10年,并购国际品牌,肯定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潮流,目前国内企业生产能力和品质把控都有了,走国际化路线,才能将成本做到最低,把利润做到最高。”他表示收购ARROW后,仇建平打算,美国原有的生产基地不作扩张,新产品研发和生产主要在国内进行,因为国内产品研发和生产体系十分成熟。到时候,ARROW公司的部分采购会在国内进行,并把其他的新产品加入其营销体系,赋能过后,实现1+1>2的效果。

仇建平透露,这次的并购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未来几年内巨星科技还会大面积收购国际优秀品牌,进一步壮大巨星品牌实力。(希望后面会有好的收购,快速扩张,在市场氛围好的时候,也是估值提升的积极因素。)

全部讨论

2020-10-14 09:22

2019年6月,巨星科技拟向中策海潮出资约11亿元,出资完成后约占中策海潮注册资本的27.50%,交易完成后,巨星科技将间接持有中策橡胶12.9110%权益。
中策橡胶总体预估值123.5亿元,最终价格在最终评估值的基础上由双方协商确定,目前暂定中策海潮的交易对价为57.98亿元。
官网显示,中策橡胶的历史可追溯到成立于1958年的杭州海潮橡胶厂。1992年,中策橡胶正式更名,目前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在中国轮胎企业排名第一,世界轮胎企业排名前十。
中策橡胶旗下拥有朝阳、威狮、好运、全诺、雅度等知名轮胎品牌,产品目前已经覆盖了乘用轿车胎、商用轿车胎等。
2019年1月,中策橡胶曾对外宣布了2018年成绩单:全年实现267亿的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比增长5.31%;全钢轮胎超1900万套,超过其他老牌轮胎企业;半钢轮胎达到3657万套,增长超12%;斜交轮胎333万条,增长近5%。
---2018年267亿收入,确实比玲珑轮胎、赛轮轮胎都高了不少。当时123亿的估值还是较低的。未来如果会推动上市,倒也是一笔不错的投资,但对巨星主营业务没有多大影响。这笔投资,更像是上市公司支撑控股股东的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