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父母捡纸箱子到我的思想解剖

发布于: 雪球转发:15回复:57喜欢:14

我父母接近八十岁了,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岁月,本身并不是同龄人中最节俭的那类,因为他们常常抱怨我太浪费。

为了方便照顾父母,我在同一小区前后楼买了一套房子给父母住,对我们非常方便,也不用我姐姐们担心。

母亲开始捡纸箱子,我开始不在意,但后来就不乐意了,说了几句也不管用。

后来母亲一次脑梗,医生说有老年痴呆症,只能药物延缓不能阻挡。

那之后母亲行动上有些迟缓,也就不再出去捡纸箱子了,我暗暗长出一口气。

不过时间不久就换成了父亲,开始父亲不好意思不出去捡,但最近半年似乎兴趣大增,捡起来没完。

卖的钱都用来给孙子买雪糕了,现在我儿子也学会了捡,非常积极。

我从开始的抱怨,到后来的无可奈何,以及到现在的释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

我最开始觉得这事丢人,为什么?

我是为了父母丢人吗?

仔细思考后发现表面是,但内心深处不是,而是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

为什么会觉得丢了自己的人呢?

我觉得自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虽然身处底层,但在小城市也可以说有一定的关系。

看来我内心深处对捡垃圾这个工作是不认可的,甚至有一定的看不起。

看过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谈到在集中营中,当所有的身份地位都付之一炬滞后,人剩下来的是什么才很重要。

这本书给我深刻的教育,身份只是一个非常次要的因素。

向内心更深处挖掘。

我可能自视甚高,虽然常常自嘲,但内心深处可能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尽管身份地位也是底层。

就是说我过度抬高了我心目中的我,那个我是我心目中的,尽管不是客观的,但一直存在。

我在我心目中塑造了一个可能不存在的我,这个我自视甚高,甚至有一种傲慢和居高临下的姿态。

这个我自然而然会对现实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显化出来就是对父母捡纸箱子的抱怨和不满。

当我经历过这个曲折的心理探索后,突然意识到我原来只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父母。

跳出来看,父母克服面子因素的原因很可能是为了亲手给孙子买雪糕,这个雪糕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不是别人,就是是亲儿子给的钱也是对自己的某种否定。

这块雪糕是父母个人价值存在的体现。

经过这番思考,我感觉我不再是昨天的自己了。

全部讨论

2023-08-08 09:58

捡垃圾卖了钱,让他们觉得自身是有价值的,有价值感这会让他们很快乐,在捡垃圾老人眼里,那不是垃圾,是掉地上的钱。我不反对捡垃圾,我婆婆也捡垃圾,我老公不同意她捡垃圾,我尊重她的行为。我家里的废弃书报纸箱如果多,我就会卖掉,少我就会送给物业的打扫卫生的阿姨。

2023-08-08 11:56

垃圾佬和钓鱼佬的快乐,你不懂。

2023-08-08 10:04

给老师点赞👍🏽,首先我觉得捡箱子这种劳动是有价值的,回收利用,避免了浪费。每一种劳动虽然社会标价不同但都是光荣的,没有贵贱之分。老人自己愿意做的事,只要不影响身体健康,都无条件的支持,捡纸箱可以增加运动量,对老人身体也是有好处的。甚至有的事可能对身体有些影响,只要危害不是很大,我都是支持的,我觉得做自己想做的事,获得自由是最重要的事。需要辅助他们的是如果他们想做某事,怎么防范一些不必要的风险:比如提供手套,提醒他们注意不要摔倒,拿太重的东西要量力而行……
老师有福气,祝您的双亲喜乐安康

2023-08-08 11:58

你有平等思想,就不会觉得丢人。你有细腻的情感,就能体会到父母用自己赚的钱给孙子买东西的开心

2023-08-08 09:53

好多人都读过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还推荐老师读他另一本《追寻生命的意义》。除了讲他的集中营受难经历,他的心理学理论意义疗法也在其中有介绍。

2023-08-08 09:18

我觉得啊。可能是没有被动收入,或者被动收入较少。我发现那些退休金特别高的老人,很少去捡纸箱。我想我争取退休后,能有一些被动收入,免于这种情况。。。

2023-08-08 11:22

活得通透了

2023-08-08 10:10

人都需要存在感

2023-08-08 09:49

创造价值都先不论,主要是不卫生吧,左手抱着孩子右手翻垃圾桶,或者推着婴儿车后面塞得都是垃圾桶翻出来的“宝贝”,孩子抵抗力不足非常容易生病。而且,小孩子要是爱上了捡垃圾赚钱,怎么看都不是个正向的引导。

2023-08-08 09:41

不用不好意思,看过一种说法:人对自己评价 大多数都是比实际情况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