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电商的财务状况、五大风险及估值(二)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8回复:13喜欢:12

书接上文,讲讲大家关心和讨论较多的风险问题。

三、南极电商的风险点

看了很多信息,目前大家主要担心的风险点,包括质量管控不严、品牌力下降、可能财务造假以及阿里改版信息流造成南极GMV下降,还有一点是我个人的思考——来自带货主播及MCN机构的竞争。我们来一一分析。

1、质量管控问题。这一点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包括我在研究南极电商之前也是这样觉得的。在“万物皆可南极人”的打法下,很难对商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最终会把品牌给做砸做烂了,这套商业模式也难以为继。后来我觉得问题不大,我之前写过文章《聊一聊南极电商的质量控制》网页链接,主要观点是大家可能高估了质量控制的难度,也忽略了南极电商的努力。

南极人品牌的商品绝大部分都是低价高频的,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质量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另外,我们得看到中国长期以来是制造业大国,存在大量的优质生产厂家,南极电商要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厂家相对容易。其次,通过对三大主要电商平台上公司品牌商品评论进行监控,通过文本挖掘算法对质量、包装和商标三个层面进行日粒度的监控,自动化,不需要多少人工。另外,各大电商平台自身也有义务和动力对货品进行监督,可谓双保险。

公司自身的努力方面。一是公司实行阿米巴小事业部制,每个品类事业部负责招商、提供服务与客户维护、内部流程管理等运营的全部环节,提高效率。研发事业部负责面、辅料研发和质量把关,产前制定专业机构出检测报告,生产阶段有权监控生产流程并抽检。成立供应链管理部,直接与供应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沟通。二是不定期抽查供应商辅料使用规范及品质情况,对其进行优胜劣汰。抽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工厂抽检、买样抽查、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等。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已与14家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2、品牌力下降。我也写过一篇文章谈论过《南极电商的品牌焦虑可以先放放——读《华与华方法》有感》。主要观点是品牌是公司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完整承诺,承诺越完整,社会通过该企业交易的成本越低。品牌就是为出事而生的,不会出事就不需要品牌了。品牌出事企业买单则品牌有效,出事没人管则品牌无效。品牌有个重要的作用是加大了顾客对企业的宽容,顾客容易原谅品牌的错误,飞机出过事,但人们还是会坐飞机。 目前南极电商官方披露退货率低于电商平台整体退货率,球友分享的购买体验也挺好,也没有质量方面的负面舆情发酵。退一步讲,即使真的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质量问题,也不意味着南极人品牌的失效,还得看公司在那时的处理情况,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做服务业的都知道,投诉的顾客是最好的顾客,是赢得终生顾客的时候,做产品销售的也是这个道理。这个风险也不用太担心。

关于这两个风险,我再补充些。说南极人质量不好没人买,就跟说洋河酒不好喝卖不出去是一样一样的。洋河酒不好喝,但一年还卖210亿,有的是人爱喝。南极人质量不好,一年GMV400亿,逐年高速增长,有的是觉得南极人好的人。我相信南极电商管理层是有足够的动力去管控质量的,张总也不断在强调质量管控。老张的道德水品应该也没问题,发心是好的。非要说品类不断扩张,管理能力不够,招人不就行了吗,公司人也不多,才600多人,也不至于管不过来,公司之前的经验在那里。再不行,就改公司架构提高效率,事实上公司确实在不断改架构,事业部变大,单独成立质量管理部等。如果还是不放心,那就没办法了,投资哪有百分百的事情呢,有些事交给管理层去操心就好了,是吧。再者说,一个时间很久的品牌要没落是比较难的(黑心的管理层除外,如三鹿)。像拉夏贝尔这个品牌没落,是公司战略出问题,快速扩张尽管能打响品牌知名度,但门店过多,品牌过多也引发了高库存、资金紧张等诸多隐患。战略问题导致财务危机,才使品牌没落。很少有因为品牌力下降,导致公司出问题的。哪位球友有知名品牌没落的案例可以发出来一起研究研究,看看要集齐多少条件才能死掉。

3、可能财务造假。关于这一点,雪球很多文章分析过,推荐@先天风的《南极电商造假?一切不以商业模式为基础地批判财务数据都是耍流氓》,文章在理解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对兴业证券的质疑PPT作了全面地反驳,很值得读一读。我这里再补充一点关于应收账款的内容。公司应收账款(不含保理)的一年、1-2年、2-3年、3年以上的计提比例分别为5%、10%、30%、100%,应收账款-保理信用期以内、超信用期1-2年、超信用期2-3年、超信用期3年以上的计提比例分别为1%、30%、60、100%。计提政策一直以来也没有变过,严格程度属于一般吧。根据公司澄清公告,16-19年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是逐年下降的。20年三季度比例偏高,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另一方面加上第四季度的营收,这个比例是肯定要下降的。为什么会逐年下降,一方面是年报上说的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加强,另一方面是拼多多渠道占比上升。根据1月5号电话会议的录音(喜马拉雅上有,感谢traveller2上传分享),张总说虽然拼多多渠道的货币化率低,但是收入都是现钱。拼多多GMV还在高速增长,未来应收账款占比应该还会下降。


还有一篇文章,@虚拟土壤来人,把南极电商带上堂来》,从刷单成本和作案动机的角度,解释了南极电商财务造假的可能性很低。简单说下文章内容:造假成本上,平台如淘宝是要收成交额5%的服务费的,而南极电商的货币化率,2019年是4.3%,刷单成本比南极的收入还要高。造假动机上,对赌、质押、减持、定增、债务融资、实控人/管理层掏空公司、股权激励业绩达标等进行一一分析,表明基本没有造假的动机。

很多人是不信没有刷单的。我觉得电商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刷单,但是这个刷单成本应该是由经销商来承担的,刷单也不需要一直刷,前期把店铺的点击率、转化率、复购率等数据做上去,以后就不需要刷了,即使GMV有水分,比例也很小,也不影响南极电商的收入。关于董监高频繁离职这部分,我认为是高管工资太低了。看17年高管总报酬是532万,占净利的1%,18年才551万,占净利的0.64%,正是18年高管离职最严重,到19年高管总报酬接近翻倍到1071万,这一年高管离职减少。再看股权激励情况, 16年有过一次终止股权激励计划,直到18年底才开始进行了股份回购,到19年才首次授予股票。南极电商怎么着也算是互联网行业吧,这点工资确实留不住人才。

4、阿里改版信息流造成南极GMV下降。今年双十一前,阿里对淘宝进行改版,提升信息流的权重,以前是人找货,现在更多地是货找人。我的观点是有一些影响,但很快就能消除。拼多多从一开始就是信息流占主导的,从南极电商在拼多多渠道GMV爆炸式增长的事实来看,南极电商是很能适应信息流的。对阿里信息流的转变,南极电商是布局晚了半年(按张总的说法),而非是能力上的不适应。在理论上,可以好好看看@阿鑫No1的文章《从搜索和推荐机制谈起:信息流对南极电商的影响如何?》,“信息流和搜索的一个区别在于『召回』是靠"用户标签"而不是用户主动输入的"关键词"”。我的理解是货找人和人找货,主要就是入口不同,底层是相通的,关键还是要做好点击率、转化率、复购率等,这又是南极电商的核心优势了。

从数据上也是支持我的观点的,@春晖1984《南极的GMV增速才是核心,财务造假是颗烟雾弹》的文章中,统计了南极电商在阿里渠道每个月6个品类的GMV数据,可以看到,在20年11月份是有明显地负增长的,但在12月就出现反弹,1-2月又恢复到高速增长。

5、来自带货主播及MCN机构的竞争

这一个风险点是我认为最应该重视的,在网络上还没有人提及到,在想到这一点之后,我对南极电商的买卖点进行过一次调低。来具体说说我的看法。

自从2017年薇娅第一次在淘宝上直播带货开始,直播便迅速发展,到2020年因疫情而爆发,成全面开花之势。直播电商占网上零售的比重爆发式增长,极大地改变着电商的格局。我们知道南极电商正是在2008年电商刚兴起时便积极拥抱,吃到了电商的红利,规模不断扩大而形成护城河(这一点可以参看思想钢印9999的文章《警惕研究中的“幸存者偏差”》,非常深刻)。现在直播电商的兴起会不会使南极电商经营十多年的护城河成为马奇诺防线呢?不得不查啊!



直播对品牌的影响,现在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直播是“人、货、场”的结合,品牌在网红直播过程中被“弱化”,网红越是夸赞产品,则越能建立自身人气,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到头来成功的品牌只有薇娅和李佳琦本身,网红直播本身就是弱化品牌的过程。如李佳琦推荐过众多“国货之光”小品牌,如花钰集、美肤宝。到头来,消费者脱口而出的仍然是YSL小金条、Dior哑光。另外也有人说直播可以做到“品效合一”,即让品牌触达更多用户,又能实现销量。

这些争论我们先不管,直播电商对南极电商是实实在在形成冲击的。先看供应商这端,南极电商找到优质的工厂,授权品牌并收取标牌使用费和品牌使用费,在这个过程中,工厂为什么要给南极人钱,只是因为有订单而已,只能赚点辛苦钱,还没法打造自己的品牌。现在直播电商的出现,为什么不和主播合作呢,一样能有订单,说不定还能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有很多主播苦于没有优质供应链,选品成为一大难题,工厂和主播一拍即合。工厂老板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小主播,进行带货。那么,南极电商对供应商的话语权变弱了,出现了大批的竞争者,主播和大量MCN机构都加入了博弈当中。这可能导致南极电商找到优质的白牌供应商变难,或者收取标牌使用费和品牌使用费时需要一定的让利。

在经销商这一端,一方面直播分掉普通电商的蛋糕,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南极电商打造爆款的难度,因为各大平台将流量倾斜到直播上去了。南极电商擅长提供精美的图文和营销方案,而现在要拓展生产视频内容的技能,这一块还需要一些创意。南极电商不光要自己拓展技能,还要带着经销商一起,需要找到优质主播对接或者培训大量腰部主播,这和以前的业务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将是一大考验。如果没有很好地应对,可能会长期压制货币化率和GMV。

南极电商为应对这一挑战,也进行了布局。公司回应说:“公司今年(2020)年初已成立直播电商事业部,并与10月份在杭州成立子公司来布局直播电商相关业务。我们一方面通过布局自己的运营团队,帮助经销商对接主播及供应链的相关资源,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求与MCN、达人的潜在合作机会。同时我们子公司时间互联旗下也有相关的KOL、达人资源,预计对直播电商业务产生正向协同。” 但从成立直播公司还要张玉祥共同出资来看,还是相对谨慎,求稳。我个人觉得反应还是晚了一些,重视程度不够,资源投入不够大。这个风险点需要持续观察。

关于直播,我也了解不是特别深入,在这方面有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留言分享下。

感谢上面引用到文章的球友,谢谢分享。码字不易,觉得文章对你有用的朋友加个关注,共同探讨,相互学习。

你对南极电商的看法如何?欢迎留言讨论。 $南极电商(SZ002127)$  

下篇文章讲讲我对南极电商的估值。

全部讨论

2021-04-06 22:06

直播电商就是薅羊毛,这是个时代的产物,不排除让一小部分人一夜暴富,但是理性回归还是有机会的。

2021-04-06 20:14

直播电商模式对南极人肯定有影响,但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影响到其根本?应该说就目前而言还是有一部分人买东西不是通过看直播就下单的。看直播,需要有耐心,还有无聊的大把时间,这类人不知道会占比多大。

2021-04-06 22:05

买个秋裤看直播的应该很少吧,直播也没什么优惠幅度,本身就是很便宜的东西

2021-06-29 12:39

森林 南极估值篇 没看到

2021-06-17 23:17

兄,探讨一下,短视频卖货和品牌自播的问题。抖音这种直播带货属于冲动性消费,是冲着网红才去买的,能否实现工厂的个人品牌价值?品牌自播是否会有天花板?比如品牌自播销量好了,是否可以等同于网红直播流量高收费高,即工厂一样没钱赚。毕竟顶级流量就那么几个人。

说了很多,其实想表达到底是看人买东西还是看品牌买东西?

2021-04-16 21:29

南极电商,很好的文章

2021-04-16 11:26

2021-04-07 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