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2
这几天刷到谈论分众传媒的帖子也不少,最近也和一位我关注的球友讨论了分众,收获很大,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作为梯媒龙头,分众可以说是独一份的存在,拥有高价值点位形成网络效应的壁垒,同行连分众背影都看不到,新潮虽然调儿起的不低,但我个人觉得最多也就是色厉内荏,碰瓷蹭分众流量,威胁是够不上的。但是咱们把视野打开看看线上的广告的发展趋势,分众业绩高点是17-21年营收最高冲150亿,净利润冲60亿,这期间业绩一直在反复,而反观互联网行业的广告业务收入,除了23年收入几乎是忽略不计的下滑,其他年份基本上是翻着跟头往上窜,也就是说虽然线上与线下隔离,但是客户对互联网广告的投入是第一权重,线下也就是作为一个补充或者辅助的存在,这6年间国内每年经济增长就算是5%,经济总量也是增加了34%,分众营收一直在150亿以下徘徊的重要原因是互联网广告对分众的挤压效应,甚至使分众没有得到与国内经济增长匹配的营收增长。分众即电梯广告,电梯广告即分众,但是让你难受的可能不是同行,而且另一个行业,这是供给端分众面临着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同行挤压的烈度会不会继续增强,更大程度挤压分众的营收规模,这个问题我找不到答案。
从分众相对于腾讯广告客户应收款的高计提比例,分众的客户群体的信用是要比腾讯低的,如果腾讯客户是地主土豪,分众客户就是小门小户。也就是说互联网把相对的优质客户都吸引走了,剩下相对不是很优质,或者是偏向于初创的企业成了分众的客户群,其实我有个想法,这些初创的客户群需要打出品牌的话,大部分广告预算也是会投放到线上,分众也只是一个补充。对于传统的大门大户,做他们生意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分众的客户群稳定性就相对低了,而且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创业热,风投热可能一去不复返,分众客户的基本盘可能会缩水,这是分众需求端的不确定性,如果定量分析,我仍然找不到答案,或者是算出一个安全边际。
甭管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分众都面临着不确定性,国内卷的不行,我觉得走出海这条路,老江的决策还是非常正确的。
分众如果每年只能赚30亿了,公司仍然是很优秀且体量巨大的公司,但是投资了分众的散户投资者,收益率可就不妙了。

全部讨论

写的挺好,但有点不同意见,分众的高计提是自己严苛的计提规则,看收现比和现净比,分众的应收款目前为止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分众是投放后开票,给了3个月账期,腾讯等流量广告多为预付,话语权确实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