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乳业调研报告(关注点为财报及公告)

发布于: 雪球转发:21回复:32喜欢:21

去年新希望六和即邀请球友前往调研,今年雪球走进上市公司活动的第一站又是新希望乳业。可见,新希望集团是一家热情欢迎投资者调研的集团公司,也只有持开放态度的上市公司,才更有可能较多地考虑投资者权益。

但我们要说得俗一点,投资是一件关乎自家钱袋子的事情,不可以感情用事(热衷内幕交易者除外)。为了不必在交易时间、非交易时间提心吊胆,我们就有必要做足大量功课,以选择出A股大量上市公司中的优质标的(选择有方的话,备选股票池一般不会超过两三百只)。

此前我对于乳业公司的了解仅限于常温奶企业,但调研低温奶主导的新乳业就在数日之后,该怎么办呢?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会先看数篇行业或公司研报,大致了解公司所在细分行业特性,而后再去专门看上市公司的重要公告。哪些是新乳业的重要公告?招股说明书、2018年报、2019年报、资产购买书(指寰美乳业)、问询函回复公告等等。

行业研报以及上市公司公告,全部读下来足足用去了三四个整天的时间,几乎就是从早看到晚,期间我也会翻看其他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作对比、相互印证。当然,以这种囫囵吞枣的方式来确定或否决一家上市公司仍是极为不够的,但我也很怀疑投资者中的大部分是否会在持仓之前做这样的功课。

1.低温奶赛道要点

根据公开资料,中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2016年人均液态乳消费量分别为20.3公斤、30.8公斤、32.9公斤、69.2公斤、92.6公斤、49.6公斤、34.4公斤。虽然我对于我国人均液态乳消费量达到欧美水准持谨慎态度,但我对于我国人均液态乳消费量达到日韩水准持乐观态度,也就是说,我国液态乳市场应该仍有较多的增长空间。

新乳业招股说明书还提到:“从营养价值上来看,巴氏杀菌奶中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保全率比常温灭菌奶高约2-4倍,是活性营养成分保全率最高的饮用牛奶;在消费者成熟度较高的美国、欧洲等市场,巴氏杀菌奶的市场份额往往在 90%以上,而我国目前还不到30%;因此,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巴氏杀菌奶在我国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尽管由于奶源分布不均及冷链运输半径限制等因素,我国巴氏杀菌奶占比未必在未来就能达到90%以上,但其短期增长势头确实较常温奶更值得我们期待。我认为,新乳业在液态奶中选择出了适合自己的好赛道。

熟悉我的球友们知道,我的投资风格向来是“未虑胜先虑败”的。因此在查看诸多研报时,我会格外关注行业困境。举例来说,民生证券在2019年8月9日发布了一篇有关迪恩食品复盘的研报,我主要关注研报中讨论的两个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是行业性的,即“美国乳企受零售商压制严重,我国乳企会否受零售端如此压制?”分析师认为,“目前我国尚未到大力发展自有品牌的阶段,因此自有品牌对乳制品行业的利润侵蚀尚不显著。”关于这点的论证是有说服力的,因此我采纳这个论点。

另一个问题是细分行业性的,即“我国低温奶发展存在的障碍有哪些?”分析师认为,障碍主要来自于奶源分布不均、冷链运输体系尚不完善、消费者认知不足(指对于“低温奶更符合食品健康大趋势”的认知)。

在我看来,奶源分布不均和冷链运输体系不完善可以大致归为一个问题,而该问题在低温奶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一个体现可能就是销售费用中的仓储运输费。因此,我在调研时问的与上市公司直接相关的财务问题即与仓储运输费有关:

“贵公司2019年销售费用中的仓储运输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12%,而同期低温奶同行光明乳业天润乳业的比例分别为4.81%、4.60%,请问新乳业该比例较同行明显为高的原因为何?常温奶及低温奶各自仓储运输费占各自营业收入的比例有何差距?上市公司为何在2016年12月将旗下6家冷链子公司剥离出去?”

上市公司针对第一个问题的回复为,其他上市公司的仓储运输费可能存在口径差异,而新乳业采用直销方式,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仓储运输费可能由经销商负责支出。

上市公司针对第二个问题的回复为,新乳业低温奶仓储运输费占自身营业收入的比例大约较常温奶高出2个点左右。

上市公司针对第三个问题的回复为,剥离冷链公司一方面可以使新乳业更加聚焦主业,另一方面也适合集团培育冷链集团,后者的服务对象即可不局限于低温奶。如迄今为止,冷链集团的服务对象已包括伊利、蒙牛、三全、思念、瑞幸咖啡星巴克、汉堡王、和府捞面、食其家、阿香米线等众多知名品牌企业。

2.夏进乳业收益与风险之辨

并购尤其是纯现金并购曾是我写稿时最熟悉的话题,以前我在传统媒体时写过的稿件几乎大半与此有关。经过长时间写稿后,我有一个判断,即分析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可能是一种较快速判别上市公司质地的“捷径”。

2020年5月26日,新乳业发布了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草案修订稿,称上市公司将以现金支付方式,以10.27亿元对价购买寰美乳业60%股权。资产基础法下,寰美乳业 100%股权的评估值为17.11亿元,较寰美乳业100%股权的账面价值3.82亿元,增值13.3亿元,增值率为348.18%。又上市公司因远期购买协议承担了购买寰美乳业剩余40%股权的义务,这意味着全部收购行为完成后,新乳业将新增商誉逾10亿元。

这种较高溢价的收购行为固然与当前国内外均处于信用扩张周期有关,但我猜测,这可能也是上市公司相对年轻管理团队所具有的朝气蓬勃的一种外在表现。青春,往往意味着更具开拓性,更富有一点冒险精神。

我们必须要说,上市公司收购寰美乳业是有其明确战略诉求的,若用一句古文来形容,可能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仅以宁夏论,低温奶在当地的发展存在三方面困难:其一,当地气候偏冷;其二,友商对消费者的消费宣传以常温奶为主;其三,当地人均消费能力偏低。

因此,寰美乳业在纳入新乳业版图后,于宁夏区域仅需做到稳固已有优势(如宁夏市占率已经超过50%)并将常温奶做到更强,其最主要任务还是开拓陕西、甘肃两省偏南地区的低温奶市场,真正做到西北(陕甘宁)、西南(云川)地区连成片,串联起大西部地区低温奶市场。

不过,风险常与机遇并存。除去收购本身高溢价带来的高商誉等问题,由于此次交易的支付方式为全现金支付,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及账面现金的紧张程度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而在标的公司层面,寰美乳业的经销商大客户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仅以我个人投资风格来看新乳业的话,此次收购一方面会导致上市公司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超过20%,另一方面很可能会导致2019年及2020年连续两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之和为负。上述这些事项都需要时间修复或验证,但无论怎样,低温奶市场的一颗新星已经在冉冉升起了,我们也希望并祝愿新乳业可以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写在最后的话:我们在成都品尝了数款新乳业的常温奶、低温奶、低温酸奶,口感都是一流水准。在这里,我要格外安利一款新产品“活润晶球”。该产品不仅口感极佳,采用的先进技术还可以提高益生菌的存活率。根据新闻,“新希望乳业在行业内首次采用益生菌晶球特殊工艺3D包埋技术,将益生菌进行立体包埋,创造出嚼得到的益生菌,保证更多益生菌‘活’着抵达肠道。”

$新乳业(SZ002946)$ $伊利股份(SH600887)$ $蒙牛乳业(02319)$

@今日话题 @走进上市公司 @老豆说 @虎父兔女 @北海茶客 @天道骑牛 @楚团长瞎扯淡

全部讨论

2017年雪球首次组织球友“走进上市公司”活动选的就是$伊利股份(SH600887)$ ,当时我也有幸参加。3年后,“走进上市公司”又选择了一家乳企$新乳业(SZ002946)$ ,雪球这是跟乳企干上了呀。
当年调研伊利的时候我就提出一个涉及所有全国性乳企有关的问题,那就是低温鲜奶(或叫巴氏奶)这个市场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作为一个有着(从工作以后算起)近四十年吃奶经验,并且曾经因为经常出差和旅游在国内很多大到省会城市小到县城的地方有吃奶经历的资深奶民,对鲜奶这个市场还是有点资格说三道四的。
正如调研新乳业的各位球友提到的,鲜奶由于保质期只有两三天,冷链运输成本很高,在新乳业之前,这个市场基本上都是由各个地方乳企霸占的,哪怕是非常偏远的属于贫困地区的小县城,都有当地(通常是地市级)乳企供应鲜奶,而且因为没有规模效应,其价格比大城市贵出许多。
鲜奶市场可以说是乳类产品市场中质地最好的市场,因为有喝鲜奶习惯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铁杆奶粉,很多人可以说是到了一天喝不到当天的鲜奶都没法活的地步。而且,由于鲜奶品质的致命性,这些人通常不敢也不会换牌子,喝定一个牌子基本就不离不弃守候终生了,老婆老公可以换掉,但鲜奶牌子不能换。
所以,全国性乳企要不要入侵“地方军阀”的地盘以及如何入侵,是个大问题。我当年向伊利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记得伊利的态度是不打算入侵。新乳业大概可以算是第一家立志要与“地方军阀”决战的全国性乳企。
如果要入侵,我认为像新乳业这样以成都为中心靠冷链运输往外扩张覆盖并不是一种好的战法。以我现在所在的昆明市为例,新乳业的鲜奶价格比本地鲜奶价格高出不少。
其实跟鲜奶市场有着类似问题的市场就是啤酒。以前我去各地出差旅游的时候,乐趣之一就是品尝各个地方当地生产的啤酒。现在这种乐趣已经“变味”了,因为许多小地方的啤酒都被国内的几大全国性啤酒企业收购了。在小地方找当地啤酒,找到的要么是青岛、雪花、燕京之类的牌子但在当地生产的啤酒,要么是沿用当地牌子但标注为青岛、雪花、燕京之类的公司出品(现在超市里卖的广西桂林腐乳也成了王致和公司的产品了),当地人喝这些“当地”啤酒仍然津津有味,价格也很实惠。味道的牌子变了,但味道本身没变,新瓶装旧酒而已。
我认为全国性乳企要想入侵“地方军阀”割据的鲜奶市场,也应该按啤酒企业的战法去做,就是并购生产鲜奶的地方乳企,把自己的技术和管理带给他们,产品打上自己的牌子,新盒装旧奶,什么市场营销、消费者、冷链运输之类的事情,全都是现成的。这才是比较有效、比较经济的战法。

这…咱国家年人均才20公斤奶么,我家年人均182.5公斤以上

2021-05-17 13:45

看都看累了

2020-06-08 14:02

希望雪球每天都多一些类似的一手调研信息

2020-07-12 09:41

并购这个什么夏进,只是一小步。据说目前还跟几个地方乳业在接触。其中就有辉山,辉山几年前营业收入就有70多亿,目前破产重组状态还有30多亿呢。如果新希望并购辉山后直接坐上第三把交椅,直接威胁一二名。优质奶源解决了,低温奶版图扩大,生产能力提升。美国人低温奶占比90%,咱们没有人家发达,就算50%,现在还有20%到30%可以提升的份额。乳制品市场也是一个几千亿上万亿的市场呀。

2020-06-29 13:29

行业困境。举例来说,民生证券在2019年8月9日发布了一篇有关迪恩食品复盘的研报,我主要关注研报中讨论的两个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是行业性的,即“美国乳企受零售商压制严重,我国乳企会否受零售端如此压制?”分析师认为,“目前我国尚未到大力发展自有品牌的阶段,因此自有品牌对乳制品行业的利润侵蚀尚不显著。”
思虑周全,点赞

2020-06-10 16:41

收到6瓶$新乳业(SZ002946)$ 雪兰牌初心酸奶。我以前比较少喝酸奶,因为太甜,这款减蔗糖50%的酸奶很适合我的口味,赞了。

2020-06-10 01:07

在国外生活过就知道低温奶注定不会在国内有那么大的市场。老外基本把牛奶当水喝 一大桶也就是人家1到2天的消耗量。国内大多数人的摄入量支持不了储存期较短的低温鲜奶的市场空间。目前的环境还是适合存储时间长,小容量分装的常温奶,对这波光明和新希望的上涨逻辑表示怀疑。

2020-06-08 18:19

谢谢$新乳业(SZ002946)$

2020-06-08 16:55

光明也在发力鲜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