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真的低估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185喜欢:38

$招商银行(SH600036)$ $兴业银行(SH601166)$ $平安银行(SZ000001)$

银行的报表非常复杂,与其他公司完全不同,我完全看不懂银行报表。我最关心银行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就是贷款的坏账问题;另一个是银行的净利润含金量如何。这两个问题,我完全搞不懂,根本无法给银行股票估值,所以我也不知道银行股到底低估没有。但是我有几个疑问,希望银行股票的各位专家们可以帮我解惑一下。

疑问一:为何银行股票会长期低估?

整个银行行业可能是估值最低的行业,PE长期只有个位数水平。全球盈利第一的“宇宙行工商银行,港股PE只有3.51倍。单从PE数据看的话,估值低到令人发指啊。

早在2013-2014年那时候就有很多大V说,银行股严重低估。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银行股也就跟随2014-2015年那波牛市涨了一些。大部分时候银行股都是估值极低的状态,根本谈不上估值回归。

格雷厄姆祖师爷说过一个观点,低估的股票平均而言,2-3年就会估值回归。那为何银行股会低估10多年?

疑问二:为何机构都瞎了眼,不大规模买银行股

机构对公司的研究深度,会秒杀我们散户。为何机构长期无视低估值的银行股呢?

说机构不是善良的,这点我绝对赞同。但如果说机构放着几百亿,几千亿的利润不要,打死我也不信。港股的流动性很差,外资机构随便拿点钱买银行股票,银行股股价都会飞起。

疑问三:股价那么低估,银行为何不回购呢?

按照不少大V的说法,银行股的低估,是几十年一遇的超级大机会。银行股那么低估,银行公司为啥不回购呢?众所周知,低估回购,可以立马提升每股的内在价值。

疑问四:银行盈利那么好,为何不提高分红率?

大部分银行的分红率也就是30%左右,平安银行的分红率长期低于15%。银行那么挣钱,为何不提高一些分红率呢?比如把分红率提高到50%,银行股价估计马上飙升。有些银行不仅分红很少,还经常巨额融资。额。。。

希望银行股票的各位专家们可以帮我解惑一下。[抱拳][抱拳][抱拳]

@云蒙 @ice_招行谷子地 @否极泰董宝珍@银行螺丝钉

精彩讨论

太原01-28 23:50

作为前银粉,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之前我也不停的深入研究不良拨备新生不良什么的,实际上不得要领。
银行和其他行业一样,市场都有一杆秤。
银行股目前,低估,肯定的,但是说这十年来一直低估,不对。曾经在15年和17年末高估过。很多人会说,当时这两个时候高点市盈率不超过十倍,怎么说高估呢?
回到估值角度,大家来股市投资,无论你要求回报率水平多少,市场有一个它自身的机会成本,或者类似于债券市场的锚十年国债,股票市场的机会成本多少?大约10%。
那么,我们看四大行这么些年来,增速是个位数吧,分红比例30%是吧,未来预期增速也就是5%顶天吧。
那么简单了,股息率至少要求5%。对应30%分红比例30%就是6PE。
那么,金融股和其他个股构成的10%的机会成本,高杠杆行业要求的风险溢价必然高。
提高1%风险溢价,那么,市盈率至少就是低于5PE。那么,市场走弱比如房地产风险降息和所谓的地方债风险下,再要求提高1%风险溢价,那么市盈率就是4.3倍,不就是目前很多银行股的情况吗。
市场资金不傻的,各位揣摩一下迈瑞医疗和贵州茅台,ROE都是34%左右,增速都是20%上下,市场报价都是9PB,资金就那么巧合?不是的。
银行股一样,资金不傻。当下具有投资价值,其他非常多的个股和银行股具有同一水平的投资价值。但是,其他个股如果β值高,如何选择?
银行是便宜的,具有投资价值的。
我看到很多老银粉都幻想什么2PB3PB,根本不可能,即使现在工商银行宣布每年100%分红,那么,市场报价大概率8-10PE,1PB左右的样子,牛市再给50%溢价顶破天。
即使短期出现营收增速两位数,估值提上去,也要即使撤退,要明白,银行未来的增速就是GDP的增速样子了,而估值的核心又是未来股权现金流的折现。
理解估值,轻松投资。@二马由之 $招商银行(SH600036)$ $兴业银行(SH601166)$ $成都银行(SH601838)$

-翼虎-01-28 22:09

我看你的四个问题已经有不少人给了答案,基本上说清楚了。不过就你最关心银行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就是贷款的坏账问题;另一个是银行的净利润含金量如何。”
我来问你:你所关心和重仓持有的其他非银行的股票,哪个你搞清楚了他的真实的资产质量和净利润的含金量?
能否举例说明一下,让我们学习学习
$招商银行(SH600036)$ $兴业银行(SH601166)$

_不急2019_01-28 23:13

我不是银行大V,试着回答一下,纯纯的自己的理解,仅供一笑:
1、早期银行并不低估,我国经济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经历过大转型,加上初期我国对银行业的管理经验不足,导致大量的坏账需要出清,由于我们国家不像欧美那样任由银行破产清算,所以只能用时间换空间,慢慢出清。叠加yi情这几年向实体经济让利输血,辅助房地产泡沫出清,导致银行净息差一路向下,自然低估时间长。
2、你所谓的机构一般是指公私募吧,由于考核制度的缺陷和监管的缺位和基金收费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基金想更快赚更多的钱需要基金规模尽可能的大,这KPI落到基金经理头上就需要做业绩争排名,看看这几年利用资金优势集中抱团推高自己持仓股价、各个平台集中推某一类基金,消费医药新能源在上百倍市梦率的时候这类基金轻松募集几百上千亿,一时间基金圈各神蜂蛹,包装造神不断,更有甚者有基金经理去参加综艺节目,这些经理是看不上体积庞大、需要天量资金才能“拉升”、慢吞吞成长的银行股的(基金从来看不上股息),这对他们来说太慢了,有碍排名(各种媒体自媒体是推波助澜者)
3、银行不回购一是没有先例,谁也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和动力,二是受制于银行资金不能入市的规定,三是回购很费核充,不一定划算
4、我国经济虽然降速了,但依然还在高速发展,只是现在体量很大了,增长慢下来一些了,我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人均1万美元不到,以我国人民之勤劳,还有很大的空间!在我国银行是经济大动脉,需要银行更多的支持实体经济,这也是年年高层不断重复不断的耳提面命,基于风险角度考虑,受巴三等规定保护,我国银行的核充一直都捉襟见肘,所以提高分红心有余而力不足(说这话不是矫情,因为银行大股东比小股东更需要分红),以前还能各种花式掏股东腰包,现在受制于新规做不了了,提高分红更没动力了(做到内生增长的银行除外,比如招行,人家确实牛B些),待我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经济发展放缓到一定程度,银行自然会提高分红,这点毋庸置疑
瞎说的,说错勿喷

无茶uoe01-29 01:00

你对利差的理解错误严重,你首先是从一个散户角度在看待银行股股息问题,你换个角度现在手上100个亿,全部投出去你现在玩什么?国债利率2.6还要继续下行是必然的三年内跌破2可期,银行就算0增长,股息率6%,套利法必然会把银行股息率打到3以下去,那你说是银行业绩暴跌50%来实现还是估值上涨100%来实现?最基本的逻辑不看,天天研究一些无关痛痒的资产质量成长性,根本不适合来投资银行!要成长性就去玩科创,资产质量就别自欺欺人了,有几个大v能搞清楚一家公司的资产质量的?都是起势了自我催眠的东西!

寻找确定性高增长01-28 20:39

平安银行分红率低,是因为过去平安银行信贷资产扩张快,导致核心一级核充一直不高。
但是随着平安银行走轻资产路线,23年信贷规模明显控制增速,平安银行是国内银行业少有的核充内生增长的银行,随着24年新的资归执行,平安银行已经拥有了提升分红占比的条件了,不出意外,平安银行24年分红比例会提升不少。

全部讨论

作为前银粉,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之前我也不停的深入研究不良拨备新生不良什么的,实际上不得要领。
银行和其他行业一样,市场都有一杆秤。
银行股目前,低估,肯定的,但是说这十年来一直低估,不对。曾经在15年和17年末高估过。很多人会说,当时这两个时候高点市盈率不超过十倍,怎么说高估呢?
回到估值角度,大家来股市投资,无论你要求回报率水平多少,市场有一个它自身的机会成本,或者类似于债券市场的锚十年国债,股票市场的机会成本多少?大约10%。
那么,我们看四大行这么些年来,增速是个位数吧,分红比例30%是吧,未来预期增速也就是5%顶天吧。
那么简单了,股息率至少要求5%。对应30%分红比例30%就是6PE。
那么,金融股和其他个股构成的10%的机会成本,高杠杆行业要求的风险溢价必然高。
提高1%风险溢价,那么,市盈率至少就是低于5PE。那么,市场走弱比如房地产风险降息和所谓的地方债风险下,再要求提高1%风险溢价,那么市盈率就是4.3倍,不就是目前很多银行股的情况吗。
市场资金不傻的,各位揣摩一下迈瑞医疗和贵州茅台,ROE都是34%左右,增速都是20%上下,市场报价都是9PB,资金就那么巧合?不是的。
银行股一样,资金不傻。当下具有投资价值,其他非常多的个股和银行股具有同一水平的投资价值。但是,其他个股如果β值高,如何选择?
银行是便宜的,具有投资价值的。
我看到很多老银粉都幻想什么2PB3PB,根本不可能,即使现在工商银行宣布每年100%分红,那么,市场报价大概率8-10PE,1PB左右的样子,牛市再给50%溢价顶破天。
即使短期出现营收增速两位数,估值提上去,也要即使撤退,要明白,银行未来的增速就是GDP的增速样子了,而估值的核心又是未来股权现金流的折现。
理解估值,轻松投资。@二马由之 $招商银行(SH600036)$ $兴业银行(SH601166)$ $成都银行(SH601838)$

我看你的四个问题已经有不少人给了答案,基本上说清楚了。不过就你最关心银行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就是贷款的坏账问题;另一个是银行的净利润含金量如何。”
我来问你:你所关心和重仓持有的其他非银行的股票,哪个你搞清楚了他的真实的资产质量和净利润的含金量?
能否举例说明一下,让我们学习学习
$招商银行(SH600036)$ $兴业银行(SH601166)$

我不是银行大V,试着回答一下,纯纯的自己的理解,仅供一笑:
1、早期银行并不低估,我国经济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经历过大转型,加上初期我国对银行业的管理经验不足,导致大量的坏账需要出清,由于我们国家不像欧美那样任由银行破产清算,所以只能用时间换空间,慢慢出清。叠加yi情这几年向实体经济让利输血,辅助房地产泡沫出清,导致银行净息差一路向下,自然低估时间长。
2、你所谓的机构一般是指公私募吧,由于考核制度的缺陷和监管的缺位和基金收费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基金想更快赚更多的钱需要基金规模尽可能的大,这KPI落到基金经理头上就需要做业绩争排名,看看这几年利用资金优势集中抱团推高自己持仓股价、各个平台集中推某一类基金,消费医药新能源在上百倍市梦率的时候这类基金轻松募集几百上千亿,一时间基金圈各神蜂蛹,包装造神不断,更有甚者有基金经理去参加综艺节目,这些经理是看不上体积庞大、需要天量资金才能“拉升”、慢吞吞成长的银行股的(基金从来看不上股息),这对他们来说太慢了,有碍排名(各种媒体自媒体是推波助澜者)
3、银行不回购一是没有先例,谁也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和动力,二是受制于银行资金不能入市的规定,三是回购很费核充,不一定划算
4、我国经济虽然降速了,但依然还在高速发展,只是现在体量很大了,增长慢下来一些了,我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人均1万美元不到,以我国人民之勤劳,还有很大的空间!在我国银行是经济大动脉,需要银行更多的支持实体经济,这也是年年高层不断重复不断的耳提面命,基于风险角度考虑,受巴三等规定保护,我国银行的核充一直都捉襟见肘,所以提高分红心有余而力不足(说这话不是矫情,因为银行大股东比小股东更需要分红),以前还能各种花式掏股东腰包,现在受制于新规做不了了,提高分红更没动力了(做到内生增长的银行除外,比如招行,人家确实牛B些),待我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经济发展放缓到一定程度,银行自然会提高分红,这点毋庸置疑
瞎说的,说错勿喷

中国股票市场几十年,从来没有过任何一家银行回购。
原因是中国证券法:银行资金不允许流入股市

市盈率30倍的股票,股价要跌90%,才会变为3倍市盈率。巴菲特不买任何15倍市盈率以上的公司。
国内机构把通策医疗买到200倍市盈率,把中国中免,海天味业买到120+倍市盈率……
这就是国内机构一直大幅度亏损的原因,不买5倍以下的银行股,去买市盈率百倍以上的股,不亏才怪。

01-29 10:48

要判断银行低估或者高估,就需要给银行估值。
达摩达兰在《估值》一书中认为,银行估值适用红利折现模型,对此我深感认同。
举例:假设建设银行(SH601939) 的永续增长率为3%,分红率30%,折现率9%,2022年度分红每股0.389元。
计算“合理市盈率”:
永续增长率3%时,
Pe= 30%*(1+3%)/(9%-3%) =5.15
计算每股“合理价格”:
永续增长率3%时,
P= 0.389*(1+3%)/(9%-3%) = RMB6.68/股
以上计算,意味着,基于3%的增长率,要想有9%收益率,需要在PE=5.15即股价6.68元时买入。
现在(2024.1.29日)建设银行股价6.87, PE=5.30
问题是:
1- 增长率3%合理吗?多了还是少了?见仁见智。
2- 9%的收益率,可能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很多投资人却是看不上的。
估值是基于对未来增长的预测和自己要求的收益率,所以不同的人的估值结果都会不一样。

国内机构大概总共持有900亿左右市值的银行股,比例低于其总持股的2%,国内机构持股国内银行业比例极低。国内的机构热衷买高估值,小市值,垃圾股等,这也是这些年国内机构连续大幅度亏损的主要原因。
这些年银行股持有者远远跑赢指数,更是远远跑赢国内的机构。为什么呢?因为银行股pe只有3~6倍,而国内机构喜欢持仓pe30~60倍的股,长期银行股投资者(云蒙除外)几乎都是大幅度盈利的。

平安银行分红率低,是因为过去平安银行信贷资产扩张快,导致核心一级核充一直不高。
但是随着平安银行走轻资产路线,23年信贷规模明显控制增速,平安银行是国内银行业少有的核充内生增长的银行,随着24年新的资归执行,平安银行已经拥有了提升分红占比的条件了,不出意外,平安银行24年分红比例会提升不少。

如果现在A股关闭,全部退市,估计只有银行股的股东睡得着觉。

您是个懂股票的,还是买概念股,小盘股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