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并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

一、宏观经济指标

在实际市场操作中,对基本经济因素的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反映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经济指标(经济数字)来进行的。

在分析、预测经济周期波动的指标体系中,可以把一系列经济指标划分为一致指标、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

1、先行指标(Leading indicators)

先行指标预示着未来月份的经济状况和可能出现的商业周期行变化,是一种金融及实体经济数据的片段,先行指标是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经济指标的统计。市场分析者常参考这些指标分析未来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对今后汇率发展方向的影响。先行指标的特点是:先于总体经济活动之前达到经济周期的高峰和低估,导致金融市场对它依赖性很大。例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广义货币M2等。

2、同步指标(Coincident indicators)

同步指标的变动时间与一般经济情况基本一致。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等。

3、滞后指标(Lagging indicators)

滞后指标的变动时间则往往落后于一般经济情況的变动。例如:商业库存、全民固定资产投资、商业贷款、财政收支、零售物价总指数、消费品价格指数、集市贸易价格指数等;同步和滞后,这两类指标可以显示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并确定或否定先行指标预示的经济发展趋势,通过它们可以看出经济变化的深度

关于宏观经济指标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笔记-宏观经济指标]。

二、国民收入核算

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而GDP同时衡量两件事情: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总产出。因此,通过考察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社会经济福利状况最好的指标。

经济循环流量图-模型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俗称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减折旧,即GNP减折旧。

1、GDP的组成部分

GDP=国民总支出=国民总收入

统计局用支出法核算GDP,分别核算以下四个部分的国民支出:

(1)消费(consumption,C):指家庭对于商品(不含住房)和服务的支出,它代表居民部门的支出。

(2)投资(investment, I):指增加或更换资本品(厂房、设备、住房、存货等)的支出。资本品本身不能算作最终产品,它是以每年损耗一部分(也就是折旧)的形式,将一部分价值转移至最终产品之中。因此,投资也是GDP的组成部分,代表企业部门的支出。

(3)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G):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主要是指为社会创造了价值的那部分支出,比如建立公务员队伍、国防军、基础设施等,没有创造新价值的转移支付不属于政府购买的一部分。

(4)净出口(net export, NX):等于出口减进口(X-M)。如果一国净出口为正,说明该国出现了贸易顺差;如果一国净出口为负,说明该国出现了贸易逆差。

如果GDP用Y表示,那么国民总收入公式为:Y = C + I + G + NX。

其中,消费、投资、(净)出口,被喻为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政府购买虽然也属于GDP的一部分,但它通常是由政府每年提出财政预算并交由立法机关审批实行的,可以视作一个定值。GDP增长的内生动力还是来源于“三驾马车”。

2、真实GDP和名义GDP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它既反映价格,又反映产量。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即用从前某年作为基准年的价格来计算。它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只反映产量的变动,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要优于名义GDP。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是用来检测经济中平均物价水平,从而检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衡量指标。因为它从名义GDP中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因素。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二者对价格进行加权比较的方式不一样,前者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后者比较的是固定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

二者反映的价格范围不同,前者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后者反映了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和服务的价格。

GDP虽然是个好指标,却不是一个完美指标,因为它不包括生活质量(比如教育质量、享受闲暇、医疗水平、以及家庭内部的产出等)、环境质量,也不涉及收入分配等因素。也就意味着无法准确反映社会福利指数上的差异,即居民的幸福感。

从长期来考虑宏观经济问题: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经济的增量,狭义上通过GDP来考量。

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有: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等。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1)生产率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即其公民的生产率。只有生产出大量的物品与服务,人们才能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生产率(productivity),是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数量。

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 ,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自然资本(natural resources), 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

(2)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

储蓄和投资是政府促进增长的一种方法,并且在长期中也是提高生活水平的一种方法。

更高的储蓄率会带来更多的资本积累,从增加的资本中得到的收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增长因此会放缓。在长期中,储蓄率的上升会引起生产力和收入水平的上升,但不会引起这些变量增长率的提高。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指的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潜在GDP)呈现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景气,谷峰)-->衰退(过渡期)-->萧条(不景气,谷底)-->复苏(过渡期-->繁荣

关于经济周期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笔记-四大经济周期]。

从短期来考虑宏观经济问题:失业和通货膨胀。

【失业】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总数*100%

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指经济中正常情况下存在的失业率,失业率围绕它上下波动。自然失业率不意味着这种失业率是所期望的,一直不变的,或是对经济政策不产生影响的,它仅仅是指这种失业在长期中也不会自行消失。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指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

失业问题通常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类。大多数失业是短期的,而在任何一个既定时间段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又是长期的。

在一个理想的劳动力市场上, 工资的调整会使供给量与需求量达到平衡,这种工资的调整将保证所有的工人都是充分就业的。

长期失业中失业的四种解释方法:

- ①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因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爱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可以解释较短时间的失业。

· 摩擦性失业通常是不同企业之间劳动需求变动的结果。

· 各行业或各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称为部门转移,由于工人在新部门找到工作需要时间, 因此部门转移会暂时引起失业。

· 国际贸易模式的改变也是摩擦性失业的一个来源。

· 失业保险为失去工作的人提供部分保障,增加了摩擦性失业, 加大了失业量。

-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因劳动力市场上的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可以解释较长时间的失业。一般是当工资高于均衡工资水平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考察的可能原因是:

- ②最低工资法

· 当最低工资法迫使最低工资的工资水平高于均衡水平时, 它就增加了劳动供给减少了劳动需求, 供过于求, 出现了过剩劳动力

· 由于法定最低工资往往低于正常人的工资水平, 因此这一条令往往仅能解释劳动力中最不熟练的工人(如青少年)的部分失业原因

· 我们可以得到更一般性的结论: 如果工资处于任何一种原因高于均衡水平, 就会导致失业

· 产生高于均衡工资的结构性失业不同于寻找工作过程的摩擦性失业. 需要寻找工作意味着工人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这一岗位是实际上存在的. 而当工资水平大于均衡时, 劳动供给大于需求, 工人在等待自己的劳动岗位.

- ③工会

· 工会与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一致的过程叫做集体谈判(collective bargaining)。

· 如果工会和企业没有达成一致, 就有可能导致罢工(strike)。

· 当工会把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时, 就增加了供给减少了需求, 从而引起失业。

· 工会对经济有利有弊,一方面提高和企业谈判效率,另一方面又被认为是引起不同工人群体之间冲突的原因。

- ④工作效率

· 效率工资: 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有四种理论解释:工人健康状况、工人流动率、工人素质、工人努力程度。

尽管经济中总是存在某种失业,但是自然失业率一直在啊变大。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常涉及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平减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就是货币量增加。当央行创造大量的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 物价看作货币价值的衡量指标。

- 通货膨胀税(inflation tax):效果类似于向每一个持有货币的人对于其持有的货币征税。

- 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名义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率所做的调整。当美联储提高货币增长率时,长期的结果是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名义利率。名义利率的调整相较于通货膨胀具有滞后性。

名义利率=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真实利率:由可贷资金供求决定;通货膨胀率:由货币供给量决定)

注:费雪效应的分析在长期中是正确的,但在短期中不成立,因为通货膨胀不可预期。

通货膨胀的成本:

- 皮鞋成本(shoe-leather cost)

皮鞋成本的深层含义是为了跑赢通胀而必须牺牲的时间与便利(人们本可以把精力投入到更具有生产性的活动中)。

- 菜单成本(menu costs)

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

- 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

1(通货膨胀影响相对价格)--->2(相对价格无法体现商品价值)--->3(消费者的决策扭曲)--->4(市场失灵,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 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

税收往往无法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通货膨胀增加了税收负担,税收负担抑制人们储蓄,储蓄是投资的资源,投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货膨胀倾向于一直经济的长期增长率。

- 混乱与不便

通货膨胀侵蚀了计价单位的真实价值。在某种程度上,通货膨胀使投资者无法区分成功与不成功的企业,这又抑制了金融市场在把经济中的储蓄配置到不同类型的投资中的作用。

-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如果通货膨胀,但未提前预知,那么债权人的利益受损,债务人获得便宜。反之亦然。不可预知的通货膨胀使得财富进行了再分配。当平均通货膨胀率很高时,通货膨胀就特别多变且不确定。

- 通货紧缩或许更糟

弗里德曼规则:持有货币的皮鞋成本会因名义利率接近于零而达到最低,这反过来又要求通货紧缩等于真实利率。

通货紧缩的其他成本:再分配问题;通货紧缩往往是更深层次经济问题的症状之一。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短期的权衡取舍,但是不存在长期的权衡取舍,因为暂时权衡取舍并不来自通货膨胀本身,而是来自短期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长期来看,预期会根据实际通货膨胀变动而调整,曲线就会变成一条通过自然失业率的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