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宏观经济指标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1

宏观经济指标

一、先行指标

【PMI】

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一般我们关注制造业PMI。

PMI是月度数据,50%是PMI的分界点,也是荣枯线,当制造业PMI高于50%时,说明制造业经济有扩张的预期,反之则有收缩的可能。一般情况下,PMI都不会离50%太远。因为如果PMI指数数值过高,上游通货膨胀就越严重,厂家就会涨价。但是如果指数太低,造成厂家不愿意生产,就会造成市场上物质匮乏。所以,PMI维持在50%附近是最健康平稳的。

这是个先行性指标,往往领先GDP几个月,所以PMI常为企业、政府、投资机构等提供经济参考的依据。你可以理解为,企业愿不愿去花钱购买各种材料和服务,也就是企业对经济的乐观程度。

查看近5年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2月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制造业PMI降为5年最低的35.7%,除此之外,均在50%左右,波动不大。

二.价格指标

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它的统计范围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 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其中食品的占比最大,而影响CPI_食品最大的两个因素是猪肉和鸡蛋

比如今年CPI同比去年上涨1%,就是说跟去年相比,生活成本增加了1%,假如去年生活一年花10000元的话,今年同样的生活就要花10100元。

跟股市的关系一般是同升同降的关系。物价上涨,股价上涨;物价下跌,股价也下跌。一般CPI增速在1%~3%时,属于温和通胀,对经济是有好处的。当增幅大于3%时,表明市场出现通货膨胀。如果增幅大于5%,就表明市场处于严重的通货膨胀状态。因此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通货膨胀的警戒线。

商品价格出现缓慢上涨,且幅度不是很大,但物价上涨率大于借贷利率的上涨率时,公司库存商品的价值上升,由于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高于借贷成本的上涨幅度,于是公司的利润上升,股票价格也会因此而上升。

CPI上升,对猪肉企业有一定的利好。[猪周期]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查看近5年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2月由于受疫情的影响,CPI上涨至最高点5.4%。

【PPI】

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是用来衡量工业企业产品的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主要衡量的是企业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PPI一定程度上是CPI的先行指标。

若去年PPI上涨9%,假设以前生产1卷纸要100块钱原材料的话,去年则需要109元才能生产出来1卷纸。

有什么用?

每一个高点都是接近牛市的时候,并往往伴随着大宗商品的涨价,而大宗商品的涨价,常常意味着经济的复苏。前一个阶段是衰退期,大宗商品普遍比较低,而食品类的则比较高。

一般PPI上升,对白色家电、部分工业成品等行业有一定的利好。

查看近5年数据,最低点在2020年5月为-3.1%,2021年11月上涨至最高点13.5%。

CPI和PPI的剪刀差

CPI与我们日常生活非常紧密,CPI的涨跌关系到我们口袋里的人民币是否贬值。

CPI反映的下游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而PPI反映的是上游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

CPI跟股市是间接影响,间接相关;PPI与股市的影响则更加密切,因为它关系到上市公司的成本和利润水平。

在国内需求恢复偏慢的情况下,上游涨价难以向中下游行业传导,削减了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会压制中下游企业投资扩产的意愿,不利于国内经济动能的恢复。

首先我们要看看PPI到达CPI的传输路径,一般有两条:

1. 一条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PPI),即原材料—生产资料—消费品;(一般主要是这条)

2. 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即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

PPI的大幅上涨,加大企业采购成本,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不能有效转嫁给消费者的前提下,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都将是很常见的。

对上市公司而言,利润减少,业绩明显下降,对股东回报也减少。一方面,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下降,股价重心自然会下移;另一方面,投资回报预期较低,就会弱化投资者信心,股市人气就会涣散,从而压制大盘和股价。

就是说,PPI上升不是好事,如果生产者转移成本,终端消费品价格上扬,通胀上涨;如果不转移,企业利润下降,经济有下行风险。

去年PPI与CPI的剪刀差过大,意味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因此成本增加,上游企业赚钱,比如煤炭等大宗商品;而CPI趋于平缓,则意味着生产者并不能转移成本,下游企业不赚钱。

三、需求端指标

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共同组成拉动GDP的三驾马车。

【进出口】

主要看进出口金额(美元),当月同比。

一般来说,进口增长明显大于出口增长,一般对沪深两市是利空;出口增长明显大于进口增长,一般对沪深两市是利好。该指标对股市的影响并不大。

【消费】

主要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

社零下降,消费股行情不好(如白酒、家电2020年3到7月上升);

社零上升,消费股值得关注,反弹代表消费回暖(如白酒、家电在2021年1到4月下降)。

查看近5年数据,最低点在2020年4月为-15.8%,2021年4月上涨至最高点34.2%,受疫情影响波动较大。

【投资】

主要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这个数据用来反映社会设备的更新情况,看设备周期(10年),如流水线设备更换。

数值往上升的时候,往往代表新的设备周期的到来,也有可能是一轮牛市;正常情况下比较平。

这个值一般对判断股市没什么作用,只是用来观测是否到了设备周期。

查看近5年数据,最低点在2020年3月为-24.5%,2021年3月上涨至最高点35%,受疫情影响波动较大。

四、资金面数据

【市场利率】

一般来说,利率下降,股票的价格就上涨(因为利率下降,到银行存钱或购买债券的人就变少,到股市的钱就变多);利率上升,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利率下降,资金偏向于购买无风险的资产,如债券等,股市的钱就变少了)。

a. 从公司角度来看,利率的上升,不仅会增加公司的借款成本,而且还会使公司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这样,公司就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而生产规模的缩小又势必会减少公司的未来利润。因此,股票价格就会下降。反之,股票价格就会上涨。

b. 从股票需求来看,利率上升时,一部分资金从投向股市转向到银行储蓄和购买债券,从而会减少市场上的股票需求,使股票价格出现下跌。利率下降时,储蓄的获利能力降低,一部分资金就可能回到股市中来,从而扩大对股票的需求,是股票价格上涨。

市场利率对债券价格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市场利率提高,债券价格下跌;市场利率降低,债券价格有上涨趋势。所以,在高点时,多买点债券;低点时,少买点债券。

【货币供应量】

每个国家,对M0、M1、M2三类货币的定义,实际上是有所不同的,在我国,按照央行公布最权威的货币划分口径分别是:

M0 =流通中现金,即老百姓手里的现金。

M1(狭义货币)=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即可以自由支配的货币。

M2(广义货币)=M1+企业和居民存在银行的定期存款。

M1的增速快于M2时,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多,能流进股市的货币也增多,对股市利好,股价上行;因为利率高时,大家存定期,银行吸引人存定期,说明经济比较差,要收紧货币,货币紧缩。

总体来看:

· M0走高:说明居民手头现金增多,居民变得富裕,消费也就活跃起来,经济趋于上升。

· M1走高:说明企业积极生产投资,将更多的资金流动到生产和交易中,经济趋于上升。

· M2走高:由于其中含有定期存款,定期存款越多,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就越少,也就导致交易和消费走低,经济则趋于下降。所以并不能简单的判断经济趋势,需要结合其他因素分析。

· 当M1增速大于M2时:表示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说明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和交易中,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市场交易活跃。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多,能流进股市的货币也增多,对股市利好,股价上行。

· 当M2增速大于M1时:表示企业定期存款大于活期存款,说明市场上有利可图的机会或收益变少了,企业和局面更愿意把钱存入银行,获取稳定收益,资金逐渐沉淀下来,经济增长放缓。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金额。反映社会性企业向银行贷款的多少。实际上就是看支持实际经济的这些钱,有多少是从金融体系内获得的,而且都是从竟金融体系的哪个地方获得的,这是一个能多角度反映实体经济融资状况的指标。

社融激增,GDP激增,市场利好;社融下降,市场利空。

在货币宽松时,企业贷多了是好事;企业向银行贷款增多,意味着企业要发展自己,因此它的利润可能增多。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增量

五、其他经济指标

【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数据。

GDP是来衡量国家总体经济状况的,而人均GDP是用来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

【巴菲特指标】

证券化率,也称“巴菲特指标”,它是巴菲特提出的,是一个用来衡量市场整体贵贱的指标。

计算方法:巴菲特指标=上市公司总市值÷该国 GDP

可以用来判断买卖时机。

指标<80% 低位;
80%<指标<100% 正常;
指标>100%-120% 偏高

【汇率政策】

汇率的高低将影响资本的国际流动,也会影响本国的进出口贸易。

汇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出口型企业将受益,因而此类公司的证券价格就会上扬;相反,进口型企业将因成本增加而受伤,此类公司的证券价格将因此下跌。汇率下跌的境况与此相反。

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将导致资本流出本国,因此,本国的证券市场需求减少,价格下跌;反之,汇率下跌,则资本流入本国,本国的证券市场将因需求旺盛而价格上涨。

为了消除汇率变动对本国经济的消极影响,本国中央政府常常对汇率的变动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政策也会对本国的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当汇率上升时,为保持汇率稳定,政府可能动用外汇储备——抛出外汇,购进本币,从而减少本币的供应量,使证券价格下跌;也可能抛出外汇,同时回购国债,这样将使本国证券市场价格上扬。

由此可见,汇率的变动和汇率政策的调整与实施,主要是从结构上影响证券市场,一方面引起本国证券市场和外国证券市场的相对变化,另一方面引进本国证券市场上出口型和进口型企业证券价格的相对变化。

部分数据来源:新浪财经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2022-09-06 13:49

2022.1股票还是大跌,上海疫情后经济数据才开始明显的不景气。确切的这些指标,可能是个反向的指标,当数据非常好看,甚至有点过热的时候,就需要非常小心了,可能就有点通货膨胀的苗头了,股市可能就会下行,现在美股就是这种情况

2022-09-05 20:25

这些指标虽然有点落后,但是也能大概反映目前的经济走势,如股市2022.1月就开始跌了。再结合利息持续降低,基本都会知道目前处于周期的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