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特斯拉为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带来的,远不只是订单?为什么雨虹向上,伟星向下?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85回复:118喜欢:287

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分析之四

1/4、产业链就是一个价值链

去年我在《为什么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一剂假药?》一文中讲了仿制药逻辑崩溃的根本原因,下游的采购客户从一家家的医院和一个个的医生,变成了一家独大的“超级医保”,竞争格局分散的仿制药行业的定价机制变成了最不利于卖方的“成本加成法”,导致每一次集采都变成一次价格屠夫。

这是一个典型的上下游的变化导致行业巨变的案例。

我在“上下游分析”系列的前几篇中讲到:

分析一家公司的投资价值,第一步就是要分析业务的上下游关系,而企业不光跟竞品有竞争,跟行业的上下游也存在着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产业链就是一个价值链,你弱他就强,所以,上下游之间往往很小的格局变化 ,也会导致整个价值链进行重新分配。

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是集采,医疗器械行业却没有出现仿制药的这种“逻辑崩塌”?

“上下游分析”系列的第四篇,我会重点分析两个行业,汽车零配件和建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下游客户正在发生很大变化,之后,我再回头解答上面的那个问题。

2/4、20万亿市值的产业链

从去年三季度来,特斯拉供应链企业随着特斯拉股价的节节攀升,也出现了一波暴涨,很多理性的投资者认为,特斯拉就算卖得再好,其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上游企业能分到的订单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撑现在的涨幅。

但我的观点是,特斯拉给中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采购量,而是供应链的大变局,类似八年前的“苹果供应链”对消费电子行业带来的机遇。

乔布斯选择主管供应链的库克作为他的接班人,因为他知道没有人能够继承他对产品的理解,不如把苹果的另一项优势发挥到极致,那就是“供应链管理”。

苹果对手机行业生产的一个重大变革就是它的“自主设计+垂直采购体系”。苹果把整个生产全部外包出去之后,把更多的零件拆分出来,让几百家供应商直接进入苹果的采购体系中。这么做增加了苹果的管理难度,但好处是降低成本,增加市场应变能力,这正是库克的强项。

在手机行业封闭采购的时代,中国电子行业的厂商,因为低端的形象,很难进入苹果体系。可现在因为苹果的直采,就有了与全球的同行竞争升级产品与技术的机会。

库克给了中国制造机会,中国企业也把握住了。事实证明,中国供应商并不是只能生产低端产品,它们缺少的只是平等竞争的机会。苹果早期的供应商绝大部分都是日韩欧美企业,现在一大半是中国供应商。

垂直采购的结果是双赢,苹果降低了成本,电子元器件厂商也增加了自己的毛利,我们去比较上市公司,苹果供应商的毛利,高于只做华米OV的供应商。

可以说是库克造就了中国的消费电子行业的半壁江山。

回头再看汽车配件行业,在特斯拉之前,汽车的供应链体系比手机更保守。

以汽车电子为例,大车企的汽车电子零组件的采购和定价,被博世、德尔福、大陆等总成系统商牢牢掌控,这些系统在掌控超额利润的同时,对供应商采取了高度保守的进入政策。零部件厂商进入全球大车企供应体系非常困难,可一旦进去后,又相对稳定,这对于后发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非常之不利。

这个体系可以保证车型的安全性,但对于变化大的新能源车研发非常不利,比如要在自动变速箱里面加电机,各种供应商就对各种方案先厘清责任,光合同可能就需要谈两年。这种低效,对于马斯克这样注重效率、勇于变革的人,当然是无法容忍的。

电动车的本质不是把发动机换成电池,而是为一台电脑加四个轮子。比如说,以前汽车坏了,一定要到修理行修,但电动车是由电路控制的,一半的问题是软件问题,相当于手机死机了,重新启动——当然只是个比喻。

再加上马斯克历来注重成本控制,更像是“乔布斯+库克”,所以,他效仿苹果采用垂直采购模式,打破原有汽车供应体系,也就顺理成章了。

几年来,特斯拉的一二级供应商数量从200家增加到600家,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传统车企如果不跟进,必然降低竞争力;如果跟进,就必须改造供应链,加大垂直采购的比例。

所以新能源车带来的机会不仅属于电动车企业,同时属于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当然,汽车的运输成本毕竟高于手机,所以特斯拉真正的机会是在上海建厂之后才出现的,国家给出的条件就是国产化率从去年的30%提升到今年年底的100%。

所以,本轮特斯拉产业链的行情,并不是单纯地炒作特斯拉国产化,而是特斯拉的“鲇鱼效应”可能带来的汽车产业链从封闭变得更加开放,中国汽车零部企业下游可能从“总成系统商”变成“车企”,可能出现过去十年消费电子产业链一样的机会。

10年前,中国的消费电子行业过100亿市值的上市公司没几家,现在,过千亿市值的公司近30家。汽车零部件行业是一个更大行业,而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国产化,可能带来超过20万亿的市值。

下游终端行业的变化,往往给中游制造业带来机会与挑战,这样的案例,还有房地产行业的“精装化”趋势对建材行业的改变。

3/4、两个行业龙头的不同命运

伟星新材东方雨虹同属建材行业,前者是PP-R管材的龙头,后面是防水材料工程的老大,两个行业都属于比较分散但龙头份额一马当先的状态,也就是说,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潜力大,竞争格局又好。

所以在2019年之前,两者的业绩都是非常稳定的增长,但2019年下半年,伟星新材业绩下滑,而东方雨虹的增长却有加速的态势。

是什么让两个龙头出现业绩的分化?秘密就在两家的上下游格局中,两家在投资者沟通中,都讲到了住宅精装修化的产业趋势,但影响却截然相反。因为两家早期都是做工程项目的供应商起家,但后期却走上不同的道路。

伟星新材主营的PP-R、PVC管材,家庭装修一定会用到,所以渐渐地,伟星建立了以零售业务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伟星选择做零售,还有一个原因,上游材料价格周期性很强,有了品牌,更容易把涨价的风险转嫁给消费者,从而降低周期性。

做零售,最重要的三样东西,伟星都渐渐建立起来:品牌——请明星做代言,渠道——1000多家一级经销商26000家终端店,服务——免费的“星管家”安装维修服务。

这么一来,伟星出现了典型的消费品的高毛利、业绩稳定增长的经营趋势。

所以,住宅精装修化的趋势,对于伟星新材而言,是致命的,这意味着公司花了大量精力构建的渠道优势、品牌优势,都在慢慢削弱。而下游由小而散的消费者、装修工,变成议价能力极强的房地产商,伟星的高毛利又被挑战。这才是主营收入下滑的根本原因。

东方雨虹,却走上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原因在于,防水材料不只是卖材料,更重要的是施工,所以雨虹的业务发展思路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万科碧桂园融创一类的大型房企的战略供应商进行合作。

那为什么同样行业集中度很低,有很多竞争对手的东方雨虹可以保持跟下游房企的议价优势面前,仍然能保持利润呢?

这就又回到了前面的不同下游客户造成的不同产品优势上。

管材和防水都是房屋隐蔽工程,对质量的要求都很高。但管材消费者不是专业人士,对价格不敏感,所以伟星整个产品的核心价值都走上了一条更关注品牌和服务的道路;而开发商是专业人员,他们会同时关注产品品质、服务稳定性和性价比,这就迫使东方雨虹从专业性和成本控制两方面提升竞争力。

它们成本控制能力的不同,也因为上游的行业不同。

管材的上游都是大化工企业,产品用途广泛,伟星议价能力一般;而防水材料的上游原材料很多,除了沥青是大石化企业之外,其他材料的供应商议价能力都较弱,雨虹能争取较长的应付款账期和票据贴现力度。

此外,管材主要是卖产品,而防水材料只是半成品,规范化的施工服务也是开发商考虑的重点。

所以,在住宅精装化大趋势之下,注定伟星要面临困难的转型,而东方雨虹将持续受益于这个产业趋势。

4/4、凡成就你的,必将束缚你

经济学上有个词叫“路径依赖”,是指一旦选择了一条道路,就会沿着固定的轨迹发展下去。

一个通俗的解释“路径依赖”的例子是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4.85英尺。这个标准是根据一百多年前马车制定的,而马车的标准源于英国马路的宽度,而英国马路的宽度又源于罗马战车的宽度——刚好容下两个马屁股。

所以,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取决于两千年前的两个马屁股的宽度。

任何一个行业的龙头都是选择了当时最合理的发展道路的企业,因而大都会对这条道路产生“路径依赖”。

回到开头的问题,药品和医疗器械中的高值耗材受集采影响不同,源于不同销售模式形成的不同路径依赖。

仿制药都是厂家直接对医院展开营销,价格中有大量回扣占比,所以被医保打起来折,也都是“膝盖斩”“脚踝斩”。

但医疗机械中的高值耗材不直接对医院销售,下游是经销代理商,它们同时承担了培训、售后等重要的职责,因为耗材对医生使用习惯的依赖性大,且多用于外科手术,医生的责任比药品更直接,再加上医疗器械产品差异性更大,很难直接比价。结果就是,价格形成机制中回扣占比并不大(心脏支架一类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除外),自然受集采影响较小,还有经销商分担风险,很多龙头企业反而受益。

成功的企业总有路径依赖,如果行业趋势像适合你的方向发展,你就可以无惧威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但让你成功因素,也会对你之后应对变局的能力产生束缚,一旦行业趋势不利于之前成功的路径,你就面临痛苦的转型。

投资也是如此,对于追求贝塔收益的稳健型投资者,变化是你要防范的东西;但对于追求阿尔法收益的进取型投资者,变化才是你收益的最大来源。

首发于“思想钢印(ID:sxgy9999)”微信公众号,讲述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方法。(每次都会收到很多咨询,因为精力有限主要放在公众号上,对本文有任何问题,及个股交流,请到那里留言)

$均胜电子(SH600699)$ $东方雨虹(SZ002271)$ $三花智控(SZ002050)$

精彩讨论

75798编号2020-03-08 21:25

写的是特斯拉,但是举例是用的手机,请指正,谢谢
各位看官,以下内容属一家之言,不妥之处,请多海涵。本文的写作原则是:大胆推测,小心求证!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则必有弊,且听我给各位看官一一道来。

我做事,是未虑胜先虑败,那咱们先从坏的一面分析。

就目前的汽车市场而言,起主导的还是国外的汽车巨头,自己往门外瞅瞅,哈哈哈,高端车更不用说了,欧美完全垄断。改革开放最早的布局是市场换技术。。。现在是市场丢了,技术学的也不咋地。既然这样,为啥现在又要市场换技术了。这就是坏的一面。

为啥还要市场换技术?还没吃亏吃够?不是,绝对不是。正因为吃过亏,才会走这一步,这也是我想说的利(一家之言,不接受反驳,因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思维模式,希望各位看官允许求同存异。本来想用百家争鸣的,但一想,不能往自己脸上贴金,当然,更不能往杠精脸上贴金。哈哈哈哈),言归正传:

先做个小调查:

1.话说现在市场上你能说的上来的内燃机(烧油的,可能用词不太准确)的豪华汽车品牌?自己想想能说出来几个。嘻嘻嘻,稍微有点社会经验的说出来五六个不成问题。

2.那在说说现在市场上你能说的上来的电动豪华汽车品牌?自己在想想能说出来几个。目前来说,只有特斯拉,别的老品牌也有电车,但他们的布局重点目前来说还是在内燃机,一会儿半会根本改不了。即使传统品牌车能大方向改了,人家也不和咱们玩啊,对,没错,人家不跟咱们玩。能和咱们玩的只有特斯拉。能和咱们玩的只有特斯拉。能和咱们玩的只有特斯拉。因为电车市场相对传统汽车市场来说,市场大、竞争对手少、空白区域多、品牌自留地基本没有。更因为相对传统汽车来说,电车的专利壁垒基本没有,毕竟传统汽车发展了好几百年了。。。电动汽车的专利基本算是一块处女地,有待开发。高度在上升一点就是:国家想吃下电车市场、想弯道超车相对传统汽车市场来说,比较容易、比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比较能推动经济增长(更健康,不像房地产似的揠苗助长)。


上面两条要是想明白了,那么前几年国家疯狂补助电车的事就好解释了。有人说了,电车企业骗补助不说、质量还不好、关键还贵啊。。。负面新闻多不胜举。问各位看官一个问题,你猜国家知不知道车企骗补助、质量不好、车贵等等一些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国家肯定知道,而且知道的一清二楚,不小小瞧国家的相关主管部门。
那有点看官又问了:那你还引进特斯拉干嘛,相对特斯拉而言,咱们一点优势没有。除了有市场,还是市场,别到时候啥都没学到,市场又丢了。请允许我给各位看官卖个关子,见谅啊。
先举个例子:
最有名的手机,就是iPhone了,最早进入国内是在2009年。
在2010年左右的时候,国外的品牌有苹果、三星、诺基亚、LG、摩托罗拉、HTC等等,好的手机都是国外的,中高端完全主导。
国内品牌都有什么:华语、联想、波导、金立、中兴、华为(当年老任要揍余大嘴的,你想手机做多差吧)等等,基本是低端消费。
那么现在市场上的手机都有什么:三星基本没有了,苹果(不用割肾买了)、LG、诺基亚等等基本没了,国人也认国产手机了,特别是华为、小米、oppo、vivo等等,国内开花国外香的,我就不说了,我没出过国,哈哈哈。一加手机我知道。
为什么国产手机品牌短短几年能走出来,更能走出国门,全面开花,要不是美国有保护政策,这些国内手机绝对能杀到美国本土,苹果自留地不能说丢了,但绝对会有影响。毕竟咱们的手机属于价格屠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咱们的制造业就是这传统。
我帮大家捋一捋整个事件的流程:
2009年苹果进入中国,后来的事情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一路长虹啊,金枪不倒啊(用词有点不当,但是是事实),,,嘻嘻嘻嘻。
小米手机2010年公司成立。
OPPO手机2004年公司成立。
VIVO手机2009年公司成立。
华为、中兴更早,但是手机真不行。
以上这几家企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基本都在2015年左右开始发力。无论是市场占有率、手机质量、产品价格都有一个大幅提升。为什么,不想知道吗?告诉你,是因为苹果,没错,就是因为苹果。为什么?是因为产业链!是因为产业链!
苹果来了,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标准、带来了技术、带来了产品出货量。苹果磨练了富士康的工人,所以才有了熟练工人。苹果按它标准、质量规范了上下游的材料供应商,等等等等。基本在2009年至2013年,苹果的产业链成熟了并挣钱了,也升级了新的代工机器、材料加工机器,同时产能也上来了。相对原先的成本而言,已经下来了很多。甚至产能都有点过剩了,开始物美价廉起来了。
另一个方面,咱们的市场够大、消费层次也明显、高中低都有。不是所有的市场苹果都能吃掉。随着产能的增加、随着新通信技术的升级改造:2G-3G-4G的到来和手机的跟新换代,这就给华为、中兴、小米、OPPO、VIVO等手机企业带来了机会。这就是所谓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事具备:因为苹果,有了富士康这样吊到爆的代工厂;因为苹果,有了德赛电池;因为苹果,有了东山精密;因为苹果,有了蓝思科技;因为苹果,有了等等等等。
只欠东风:就是华为、中兴、小米、OPPO、VIVO等手机企业的资源整合,对,没错,就是资源整合。兵已经练好了,只差点兵点将攻城掠地了。后面的事情就不用我说了。相信大家都是亲眼所见、所听。
特斯拉的引进目的也是这样,整合资源产业链练好兵,等待爆发。
当然,分析手机崛起的事件里,有一个隐形的、起决定性的条件我没写。中美贸易战里提到的:专利,没错,就是专利,终极BOSS的地位。但为什么我们躲过去了。因为:国外手机是成也专利,败也专利。
没错,国外手机是成也专利,败也专利。因为2G-3G-4G更新过度的太快了,太快了,国外根本反应不过来,国外的专利基本上刚申请就快淘汰了,咱们那会正是追赶的时候,咱们原先的通信基础设施也不全面,就一直跟着,再加上更新时间太快,跟着跟着,咱们就都是最新的通信设施了。因为国外2G、3G用的时间长(特别是2G到3G时间间隔长,1G就更不用说了),国外通信基础设施也都是早期的,再加上他们的制度原因,更新换代就比较慢。咱们是集中力量干的快,就都是最新的了。咱们从2G、3G基本是跟着、4G差不多能基本持平(毕竟咱们前期技术积累太少,在加上专利壁垒,能理解)。5G嘛,大家都看到了,我不多说了。
所以说2G-3G-4G-5G更新的太快,导致国外专利还在申请,就基本被淘汰了,专利壁垒的阻碍笑了,咱们发展也快。要是3G到4G有10年间隔,咱们就被动了。所以说国外通信成也专利,败也专利。
言归正传,现在明白国家引进特斯拉的目的了吧(鲶鱼效应),简述如下:
前期补贴车企是为了建立电车产业链(哪怕不怎么样,但是有,只是技术水平高低不平)——引进特斯拉(市场大也吃不完、新能源、技术壁垒少、市场空白、符合可持续发展、能申请技术专利、弯道超车等等)——引进建立电动车技术标准——规范上下游产业链——升级上下游产业链——学习过程中升级换代——提高产能、降低成本——国内车企业学习对象(国内车企好抄作业)——推陈出新(国内企业没问题,大趋势)——国内多头并进——开花结果——向国外传统车企发起挑战(电车的技术壁垒少)——同时也是为了拥抱5G和万物物联。
大胆推测,小心求证。未来发展推测如下:
苹果2009年是元年——2015转折——2019年基本定型
特斯拉2019年是元年——2025转折——2029年基本定型
如果让我乐观预估一下:2024年完成转折、2028年绝对可以对外输出,因为综合国力有所提高,所以能提前。
新人,求粉本公众号呀,谢谢。
还有别的写的特斯拉的文章,请自行翻阅。雪球号:75798编号。
同样请关注,vx公:75798编号,

南风88882020-03-08 21:26

往羊群里放只狼,羊群更健康。

过河小马--henry李2020-03-09 00:48

逻辑同意,但是时间预期太乐观了,手机早期平均换机2年时间,汽车平均五六年以上。

无名老卒57m2020-04-07 22:07

东方雨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防水行业高质量成本带来的客户粘性。这种粘性给客户带来了很高的切换成本。所以不仅带来了订单的稳定性,还提高了议价权。而伟星新材虽然品牌品质都很好,但显然不具备这种实力。在大客户招标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价格竞争的冲击。关于仿制药和医用高值耗材的分析很有逻辑,让我想到了乐普医疗这个票

RICH瑞麒2020-03-09 00:07

斗胆提个意见,文笔略显啰嗦

全部讨论

2020-03-18 11:25

怎么感觉是抄的刺客的

2020-03-16 13:23

我也觉得这个很有道理

2020-03-16 12:50

产业链,就是价值链

2020-03-16 12:29

借题发挥,指教技术

2020-03-16 11:06

学习学习方法、技术。

2020-03-14 13:55

这款车好漂亮,这个颜色好看

2020-03-14 13:46

特斯拉汽车挺好看啊

2020-03-14 13:43

汽车发展越来越好了

2020-03-14 13:30

经营方式也不一样

2020-03-14 12:55

变化才是你收益的最大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