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半年总结,终于正收益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从今年 4.22 开始伴随腾讯的大幅上涨,整体上账户净值是有显著回升的。年初看有人总结,去年大家体感是中概熊市,但其实也有不少公司是大幅上涨的。今年腾讯、美团、尤其是 Sea 都有不错的涨幅。虽然这些公司整体基本面有些改善,但价格的波动确实存在市场情绪在里面,我不但不能把握,甚至事后去找一个短期的理由都有点困难。尤其是腾讯猛涨的那几天,你去看媒体的文章都是五花八门的理由,基本都站不住脚。

各个账户今年截止 6.28 的涨跌幅:

港美股账户涨 16.9%;

A 股账户涨 15%;

基金账户涨 0.1%

今年开始基本放弃了读书,将时间尽量用在公司基本面研究上。说是研究,其实也只是就着相对有质量的自媒体文章读。没有持仓的公司研报也会看看。持仓公司季报财务数据也不手动录入表格了。我给自己的理由是基本上关注定性的变化就好。

商业周期

过去几年很多所谓牛逼的公司都多少经历过经营上的逆风。例如当下的茅台,大家又开始讨论年轻人到底喝不喝茅台,“我们聚会的时候好像没谁说要喝茅台甚至喝白酒”。也有人说新一轮白酒周期又开始了,甚至泸州老窖管理层也讨论起了白酒周期。我对自己没那么自信,因此我不轻易下结论。不过,我确实没想到我也能持有茅台。当初研究白酒的时候,茅台可是40 PE。

美团甚至Sea,都面临了来自抖音系的竞争。而且影响程度已经反映到了财务报表。我依然认为某些东西没我们说的那么可怕和强大。我记得吴总之前说过,大意是我们喜欢能竞争能打仗的公司。但也有大佬说过胜而后求战。所以说投资往往充满了纠结。美团还是大家的小甜甜的时候,大家觉得这个团队真牛逼,总能打胜仗。抖音来的时候大家又觉得是拼多多阿里

Meta当年面临TT的时候,段总说看到小扎在国会面前都激动了(大意),证明他真的怕这个(TT)。历史上这家公司怎么面临竞争的呢?无论是WhatsApp 还是instagram,他都是买。而TT他买不了,他能怎么办呢。所以不确定性就来了。当然今天看,Meta挺过来了,业绩和估值都上来了。大家又说,你看社交网络效应多牛逼。

当然美团的情况在雪球这里不怎么受大佬待见,至少没有像腾讯一样在大佬圈子里行成共识。大家觉得他生意模式不行。

当然,投资并不是说一定要买顶级生意模式的公司,否则就真是茅台苹果。哦,茅台也不行了,苹果在华也不行了。

另一个今年也不行的公司是理想。年初的时候集中看了下这家公司。那时候看公司给的2024交付指引觉得真牛逼,好像是80万辆翻倍有余。当时我研究完觉得要不买一点风投仓位,逻辑是觉得这家公司能走到最后,依据还是制造业那一套。但是当时的疑虑是怀疑公司去年太顺,可能存在膨胀的风险。李想创业多次,我想他应该不至于这么肤浅。另一个因素还是担忧竞争。最后还是没买。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大家要对网络暴力还是要心生敬畏,也不要对网线对端的认知抱有幻想。

以上,说的是商业竞争,公司就像人生一样跌宕起伏。

管理层的转变

阿里是这几年我观察到管理层变化最大的公司(毕竟都换掉了)。新的管理层似乎更直接,也更注重股东回报。毕竟他们经常在提这个。业务上砍掉了不少边角料,更注重ROI。似乎蔡崇信就要变成巴菲特的CEO们的一员(某同名书)了。

但我不喜欢他们对待AI的态度。我听说拼多多会更业务导向一点,生成式AI对电商业务有多大的帮助?没有太大的话我们暂时不投入。当然阿里不同,他可能是变相地想为云业务造势。从这个角度看,可能阿里也正是可怕的多元化业务的典型反例。

唯恐落后的心理导致了整个行业的资本投入。类似微软的云厂商已经开始受益。C端的AI辅助也确实好用。但我依然相信慎言颠覆的常识。我持有微软,但不是因为AI。

投资的类别

价值投资大家学习巴菲特的比较多。但其实多看看其他一些有长期业绩的人作对比也不错。例如除了耳熟能详的彼得林奇,也有一些人类似格雷厄姆寻找低估值公司(但不是烟蒂类型),预期 3 年里能价格体现价值。他们并不把「持有十年」挂在嘴边,确实属于不断翻石头的类型,当然持仓一般非常分散。也有一些基金经理长期业绩也不错,虽不自诩为价投,但买的都是典型价值公司,当然从传统价值投资角度去看这些公司更偏成长一点(但也是赚到真金白银有强大现金流的公司)。

我的观点向来是开放地多看看,内心也会更泰然自若一些,知道赚钱的方法有很多,不必去锱铢必较一定要去追寻那个所谓的正确方法论。

认知的固化

网络上说成年人不能被改变,只能被选择。就我的观察而言,很多人真的就是这样。他们的思维、习惯、能力固化,缺乏学习的动力。大部分人在工作中是自我输出,在输出过程中经过不断地重复让这个输出过程更顺畅。由于缺乏新的输入,人就很难变得更好。

做投资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能不断迭代自己。游牧人基金的股东信里提到,投资要成功有三个条件:1)信息优势;2)认知优势;3)心理优势。我们通常说的赚认知的钱,说的就是认知优势。其实我认为也有心理优势。这些优势的建立就是需要不断学习,思维更灵活,心理更强大。

一些巴菲特的追随者在谈及人生与成功方面也信手拈来,大有邪教徒的风范。心灵鸡汤固然恶心,但你不能说它一派胡言。很多道理读起来大家都懂,但学起来却异常困难。这里也体现了个人的学习能力。更何况人年纪大了,还会染上固执的毛病。

系统约束

最近两年逐渐意识到,人有很多缺陷,为了不断学习,光靠自我约束是很难的。我们可以对自己建立一些小的系统、规则来更好地达成目标。例如对于碎片信息的处理,最好按月文档的形式汇总与总结输出。规律的文档沉淀会给予自己精神上的奖励。

蓝宝石基金经理Guy Spier为了远离华尔街噪音,搬家到了苏黎世。这是他为自己打造的环境,用于物理上隔离市场的噪音。

过去一年我的输出很少,回过头看自己还是一个信息容器,不,是过滤器,内化到头脑里的很少。这会让人误以为自己很努力,而客观上成长很少。投资能力的进化成本很高,最后很可能成为怨天尤人的老愤青。在警戒自己的同时,寻找更好的系统来辅助自己会更有效。

最后,虽然我们说不要关注市场的报价,但我还是肤浅地希望,年底也能是正收益,愿世界和平。

$微软(MSFT)$ $贵州茅台(SH600519)$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07-03 22:42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