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估值逻辑系列之一:1958:桑伯恩地图公司(发现隐藏资产估值法)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桑伯恩地图公司进行了地域性扩张,已经为50多个城市绘制了地图。到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市场上,桑伯恩地图公司已经成为火宅保险地图领域的领导者。

桑伯恩地图公司的竞争优势:一旦城市的地图绘制出来以后,多家保险公司就可以利用这张地图,对同样一组建筑结构进行风险评估。测绘一个城市的地图的初始成本非常高昂,而一旦绘制成功,以后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对地图进行修改,所需人员和费用比较少。昂贵的初始成本阻挡了后来的竞争者,同时,第二个竞争进来使得双方都无法生存下去,即所谓的利基市场,这是桑伯恩的护城河。

20世纪50年代,新技术的问世导致桑伯恩地图替代品的出现。此前是基于建筑结构和周围环境,利用地图来衡量保险所涉及的风险,但保险公司现在可以依赖基于财务信息(诸如建筑结构成本)的数学统计方法,这种新方法被称为“记分卡”。

1950年桑伯恩净利润68万美元,到1959年净利润降为28万美元(其中60%是投资收益)。1938-1958年道琼斯工业指数由120点涨至550点,而桑伯恩的股价从110美元跌至45美元。无疑,桑伯恩地图公司正在经历衰退,似乎看不到一点希望。

1959年,桑伯恩每股45美元,流通股105000股,总市值473万美元。当年,营业收入约200万美元,经营盈利13万美元,税率27%,净利润约10万美元。(注意,这是经营业务的情况,没有考虑投资收益)。市价约为收入的2.4倍,是主营业务净利润的47倍,估值似乎很贵。

其实,巴菲特清楚地看到了桑伯恩地图公司1959年资产负债表中的一项资产。即投资资产:以成本计价260万美元,在附注中清楚显示,该投资资产市值为735万美元。即扣除投资资产的实际价值后,交易价格为-260万美元。

为了获得这个企业价值并释放投资组合的价值,1958-1961年巴菲特通过收购桑伯恩公司的多数股权,使自己变成控股股东。

1961年通过将桑伯恩公司分拆成两个独立的实体,巴菲特实现了他的投资目的。首先,将基础的地图业务从董事会的控制下分离出去,使这项业务的运营改进得以推进。根据分拆协议,若这个实体的经营状况能够成功扭转形势,那么,它还会获得125万美元的股票和债券准备金。其次,投资组合价值的剩余部分,将用于交换桑伯恩公司股票,这涉及桑伯恩公司约72%的流通股。这项交易包含一个聪明的避税结构,将节省股东约100万美元的资本利得税。

巴菲特看中桑伯恩公司,有2个关键点,一个是远高于桑伯恩公司市价的投资组合的价值。此外,其基本业务虽处于结构性衰退中,但是没有破产或现金流殆尽之虞。巴菲特多半看到了立即改进的可能性以及完成一个惊天逆转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