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国盛郑震湘团队】蓝思科技:全球消费电子垂直整合龙头,迎来全球汽车电子重大产业机遇

国盛电子团队 湘评科技 2020-03-10


蓝思科技汽车电子业务有望逐步放量。在消费电子行业积累的技术、管理、设备与品牌,为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带来了包含特斯拉等稳定的长期高端客户。根据公司公告,在消费电子行业长期积累的综合实力与口碑,为公司吸引了诸多知名汽车品牌客户,公司已与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众多国际中高端汽车品牌厂商和高端新能源汽车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是全球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厂商的全球供应链主要核心一级供应商。公司以先进的技术创新、深厚的工艺研发、高效前沿的自动化设备自主研制、专业的AI大数据管理、稳定的规模化量产和持续提升的精益管理等优势,赢得客户们的深厚信任,公司已成为特斯拉全球一级核心供应商超过一年,随着model Y车型的启动,在model3等多款畅销车型的中控屏与外观功能件的玻璃、触控、贴合及整件组装等业务的大份额订单的持续落地,公司有望继续维持较大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打开上升空间。

特斯拉引领电动车风潮,蓝思已经成为特斯拉的全球一级核心供应商超过一年,国产化为公司带来重大产业链新机遇。Model3凭借高端的品牌定位、亲民的价格以及丰富的自动驾驶配置,已经在入门级豪华市场取的一席之地。根据特斯拉规划,目前国产Model 3的零部件本地化率为30%,年底计划实现100%本地供应。公司在玻璃、触控、贴合与组装等领域具有非常深厚的技术和工艺积累、专利保护,以及全球领先的智能自动化设备与产线的自研设计与批量生产能力。因此,可以顺利切入汽车电子领域,并迅速占领份额与合作的制高点。

公司是全球消费电子玻璃盖板龙头,凭借在消费电子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工艺、客户与产能规模以及管理效率等优势,成功切入汽车车载电子行业。公司在多款重要车型供应中控屏与外观功能件的玻璃、触控、贴合及整件组装等业务,凭借产业链垂直整合以及规模优势,全力打造零部件+模组+整机组装的新平台发展模式,进一步上升空间巨大。公司不同园区已向特斯拉中国上海、美国等工厂实现车载电子设备完整组件、外观结构件完整组件稳定、长期、大批量供货,公司还与宝马、大众、通用等众多高端新能源汽车厂商和国际传统汽车豪华品牌厂商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未来将继续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公司的智能汽车业务预计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19年为5G时代来临的重要节点,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市场将出现一轮新周期的升级换代需求,下游客户对本公司主要产品需求将显著增加,蓝思将迎来新一轮重要发展机遇。我们预计2019E/2020E/2021E公司将实现营收303.15/380.24/486.12亿元,同比增长9.4%/25.4%/27.8%,归母净利润26.05/38.06/47.15亿元,同比增长309.0%/46.1%/23.9%,目前股价对应2019E/2020E/2021E的市盈率为33.6/23.0/18.6x,具有估值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一、蓝思科技汽车电子业务有望逐步放量

公司是国内消费电子玻璃盖板龙头,切入汽车中控屏行业。蓝思科技成立于2003年,2015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是全球消费电子智能终端外观防护零部件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先者。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消费电子产品功能视窗及外观防护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玻璃、蓝宝石、陶瓷等材质的外观防护零部件及组件,被广泛应用于中高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视窗及外观防护。发展至今,公司客户群已覆盖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特斯拉亚马逊等一众国内外知名优秀品牌。

在消费电子行业积累的技术、管理、设备与品牌,为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带来了包含特斯拉等稳定的长期高端客户。根据公司公告,在消费电子行业长期积累的综合实力与口碑,为公司吸引了诸多知名汽车品牌客户,公司已与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众多国际中高端汽车品牌厂商和高端新能源汽车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是全球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厂商的全球供应链主要核心一级供应商。公司以先进的技术创新、深厚的工艺研发、高效前沿的自动化设备自主研制、专业的AI大数据管理、稳定的规模化量产和持续提升的精益管理等优势,赢得客户们的深厚信任,现已向品牌客户们实现了车载电子设备完整组件、外观结构件完整组件的稳定、长期、大批量的供货,公司对于保持与全球各大中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充满信心。根据我们在产业的调研信息显示,目前,公司已成为特斯拉全球一级核心供应商超过一年,随着model Y车型的启动,在model3等多款畅销车型的中控屏与外观功能件的玻璃、触控、贴合及整件组装等业务的大份额订单的持续落地,公司有望继续维持较大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打开上升空间。

二、凭借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积累,成功切入汽车电子

蓝思在基础材料、镀膜、触控、贴合、金属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积累。玻璃盖板的生产过程需要经过一百多道加工及检测程序,具有加工精度高、工艺难度大、高度定制化、多学科综合运用等较高的技术门槛。玻璃盖板生产过程涉及机械设计、自动化、光学、材料工程等多学科领域,各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意味着玻璃盖板行业也存在着一定的人才门槛。蓝思科技凭借业内领先的技术能力,能够迅速响应不同客户不同机型的定制化需求以及迅速的研发和投产。

同时蓝思具有强大的自动化设备自研和自产能力,奠定了切入汽车电子的极强的技术、工艺和规模量产基础。蓝思充分利用优质客户资源,积极整合垂直产业链。蓝思积极向上游延伸整合与发展,控制上游成本,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变化,并及时优化生产安排。同时,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产能结构和人员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产能效益。

汽车电子的玻璃、触控、贴合、金属及组装与消费电子产品相比品质要求更为严苛,资格认证与审核,一直是国内供应商进入合资供应链最重要的门槛。以大众Formel Q为例,Formel Q是大众集团与其供应商建立共同合作的基础准则,其由三个模块组成:1)质量管理协议,也是大众Formel Q管理体系的总协议;2)供应商质量能力评价准则;3)新零件的质量开发计划QPN(包括两日生产验收)。

而对于大众集团为代表的跨国车企,其质量控制审核体系包括三个层面:1)体系审核:主要的审核标准为IAFT 16949以及VDA 6.1;2)过程审核:主要的审核标准为VDA 6.3;3)产品审核:主要审核标准为VDA 6.5。

其中:1)IATF16949是国际行业的通用标准,由国际汽车特别工作小组综合QS9000、VDA6.1、AVSQ、EAQF等标准制定的国际标准,使美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汽车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要求相一致,目前最新为IATF16949-2016;2)VDA标准是由德国的汽车供应商共同制定的一套汽车行业的质量体系文件。

蓝思在特斯拉等品牌汽车电子的供应链中,具备了技术、工艺、管理、量产水平与极简快速响应的供应链流程设计(面板+零部件整体组装)的全部能力,顺利成为各大著名车厂的一级核心供应商,并且不断开拓新的战略合作伙伴。

三、车控电子发展空间巨大,公司与众多车企展开战略合作

3.1车载显示不断升级,呈现大屏、多屏化趋势

汽车智能化、人机交互驱动车载显示屏需求上升,预计2019-2025年出货量CAGR将超过10%。随着汽车辅助驾驶、信息化和智能化概念不断升温,车载显示成为人车交互入口,用于向驾乘者反馈更多、更直观的实时信息,并能够提供导航、倒车雷达、车辆状况、多媒体影音等功能。在汽车智能化趋势下,车载显示功能不断升级和集成,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2018年全球汽车显示市场规模为约150亿美元,而从2019年起一直到2025年,全球汽车显示屏市场将能够保持至少10%的年复合增长率,对应的单位出货量将超3.5亿个。

目前车载显示技术的主流为TFT-LCD,预计复合增长率为7%。TFT-LCD显示面板由于其低成本、低功耗、长寿命及技术较为成熟等优势,目前在车载显示领域应用最为广泛。根据IHS Markit 数据,2018年,汽车用TFT-LCD显示屏出货量同比增长9.4%,总量为1.62亿片,预计2019年的总出货量预计将下降至1.6亿片,同比下降1.3%,预计2017-2025年间,车载显示器出货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

汽车显示中,中控屏及仪表盘应用占比最高,合计占比超80%。车载显示呈现日益多元化趋势,目前仪表盘、中控屏仍为主要应用领域,后视镜、侧边后视镜、HUD抬头显示、后座娱乐及商用显示等的应用则正在兴起,未来将更加符合用户智能化需求。根据IHS统计,2018年全球汽车汽车用TFT LCD出货量占比最高的是中控屏,出货量约为0.8亿片,占总出货量比重达48%,同比增长7.9%,仪表盘紧随其后出货量约0.6亿片,约占总出货量38%的比重,同比增长5.6%,二者合计占比达约86%。

液晶仪表装配率不断提升,2025年全液晶仪表有望成为装配率最高的仪表类型。根据佐思产研数据,2019年全球汽车仪表市场规模约90亿美元,国内外汽车品牌不断推动全液晶仪表的应用,由高端向入门级车型渗透的趋势逐渐显现。2019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的全液晶仪表装配量达130.79万,同比增幅108.5%,装配率则由2018年初的5.2%提升至2019年年中的15.0%,佐思产研预计至2025年,全液晶仪表有望成为装配率最高的仪表类型。

车载显示大屏化趋势明显,中控屏平均尺寸不断提升。随着功能升级和易操作性要求,车载显示屏从原来的3-4英寸小屏幕,发展到近期的10英寸甚至17英寸,车载显示屏幕尺寸越来越大,中控屏通常在7~10英寸之间。2013年特斯拉第一款搭载17英寸的大尺寸触控中控屏Model S正式推向市场,整车科技感和驾车体验的显著提升引起积极的市场反响,引得越来越多汽车厂商纷纷效仿,奔驰SUV GLB车型搭载双10.25英寸大屏,拜腾更是推出搭载48英寸仪表、中控二合一的超长车内显示屏的M-Byte车型,车载显示器变得越来越大,推动显示屏价值提高。根据IHS Markit的调查统计,2018年全球市场汽车中控显示屏的平均尺寸为7.7英寸,预计2023年7英寸及以上尺寸占比将能超过81%,2024年平均尺寸将能扩大到8.4英寸。

技术升级推动车载显示功能集成不断丰富,屏幕配备数量上升,多屏化趋势渐显。目前除了仪表盘、中控屏、HUD外,还有内/侧后视镜屏、吸顶屏、后座娱乐屏、后座扶手屏、旋钮屏等等应用了车载显示技术,车载显示想象空间逐步拓宽。如2019年奥迪推出的A6L,配备了多达4块全界面显示屏:10.1英寸中控台上方显示器、8.6英寸中控台下方显示器、12.3英寸仪表板显示屏、5.7英寸后排中控显示屏。拜腾预计于2021年正式推向市场的M-Byte在搭载48英寸超长车内显示屏的同时,还搭载了尺寸分别为7英寸和8英寸的方向盘显示屏及中央扶手显示器。

柔性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汽车显示创新提供新空间,多形态化提升科技感和用车体验。为应对用户对车内装饰美感、科技感的追求,一体化、曲面、异形、超长显示屏设计也渐渐成为车企设计的新关注点,异性屏、柔性屏和透明打开个性化设计的空间。2019年推出的上汽荣威RX5 MAX搭载了一块14.3英寸的曲面中控屏,曲面整体化设计使得整车呈现出更强的未来科技感。另外在对显示屏表面进行AG防眩光等处理后,曲面显示角度设计能够为驾驶者提供更舒适的视野,提升用车体验。

蓝思科技特斯拉一级供应商的地位不但代表了在汽车电子中车控电子全球最高水平的认可,还象征着具备成功切入全球各大传统汽车厂商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成熟能力,例如宝马、大众、通用汽车等。反观过去十年发生在消费电子领域,由苹果带领的新设计浪潮,特斯拉的创新也或将引来其他高端燃油车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效仿、追赶和差异化竞争,公司能够通过极强的综合实力与特斯拉开启稳定、高份额的合作,未来与也会与众多豪华车企携手展开新的差异化合作。

四、特斯拉引领电动车风潮,带来产业链重大新机遇

随着5G通信给予汽车行业的技术突破机会,目前众多车企也在布局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汽车领域。作为新能源/智能汽车,汽车内电子化程度不断提升,我们认为汽车电子产业同样迎来结构化催化。

中框大屏将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承载更多服务与功能,使汽车成为一个集交通工具、娱乐、办公的终端系统。自从特斯拉推出17寸中控屏,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汽车电动化、数字化、网联化程度不断加深,新能源车采用全液晶触控显示屏、中控屏设计比例大幅提高。

4.1特斯拉上海工厂复工,产能有望继续扩张

根据东方财富网的报道,2月10日,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式复工,成为国内最早复工的车企之一;2月17日,线下门店逐步恢复营业,在受疫情影响短暂停工之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重新加速生产。2月10日前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内几家特斯拉上游供应商也已悉数复工复产。特斯拉表示预计超级工厂将实现每月12000辆左右的产能,并且“这个数字还会逐渐上升。”

产能方面,截至2019年,特斯拉的整车装配产能仍然集中在加州工厂,上海工厂是特斯拉第一个投产的海外工厂,具体而言:

· 加州工厂目前9万辆MS/MX+35万辆M3产能,规划在建MY产能:原先后隶属于通用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等,2010年特斯拉收购该工厂并进行升级改造,并于2012年6月下线第一台Model S 。截至2019年三季度,该工厂目前在产产能包括9万辆/年的Model S/X车型以及35万辆/年的Model 3车型。此外,特斯拉在2019年7月作出决定,将在这一工厂中生产Model Y车型,根据计划将2020年秋季进入生产阶段。

· 上海工厂一期投产15万辆M3产能,全部规划产能合计50万辆: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项目总投资达500亿元,系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于2018年7月签约,并在2019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10月17日,上海工厂获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25批)公示,一期投产产能15万辆/年,全部建成运营后年产能将达50万辆纯电动整车。目前生产车型为Model 3。

4.2 Model 3已成为特斯拉主要的走量车型

目前国产Model 3的零部件本地化率为30%,到2020年年中将达到70%,年底则实现100%的本地化率。根据汽车之家报道,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已经实现每小时28辆车下线,周产量已超1000辆。在12月30日,特斯拉已经将首批中国制造的Model 3正式向15名员工交付,而根据特斯拉给出的最新公告,国产版Model 3将在1月7号正式对外交付,届时特斯拉CEO马斯克将会亲自到现场进行交付。此外,目前中国制造Model 3的零部件国产化率约30%,2020年年底预计这一数字将上升至100%。凭借扁平化的供应体系+OTA的在线更新功能,特斯拉将大幅加快车型的迭代速度,整体供应链将持续受益。特斯拉凭借Autopilot强大的软件赋能,是全球首个实现整车OTA的车企,能够在不改变汽车硬件的条件下完成车辆驾驶性能的优化,相较于传统车企SOP的生产模式,未来开发进度将会大幅加快,整体供应链将持续受益。

以北美版为例,特斯拉现有车型在4-8万美元区间内仍有空档。根据evadoption 基于2019年12月3日最新修订的加州CVRP(清洁车辆补贴项目)项目清单所做的统计,目前美国主流的新能源车型约45款(19款纯电车型,25款插混车型),其中享受联邦补贴或加州CVRP补贴的新能源车型共37款(12款纯电车型,25款插混车型)。同时考虑联邦与加州补贴的话,特斯拉Model 3补贴后售价约3.3-4.25万美元,其上为ModelS(补贴后售价8.5-9.9万美元)以及Model X(8.9-10.4万美元),公司现有车型在4-8万美元区间内仍有空档。

从销量而言,Model 3已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走量车型,受益于产能瓶颈的逐步打开,特斯拉2019全年实现交付36.8万辆,完成全年销量目标。自2012年第一辆Model S下线以来,特斯拉凭借强力的产品标识与车型竞争力,销量从2012年的2509辆迅速增长至2019年全年的36.75万辆(同比增长50%),销量已经占到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分季度看,19年四季度交付量11.2万辆,同比增长23.1%,环比增长15.5%,主要受益于主要由于Model 3爬坡以及补贴政策导致的部分需求前置等因素。

目前在美国市场,特斯拉 Model 3 已经挤占中小型豪华车21%的市场份额,作为超过BBA爆款车型,市占率进一步提升的难度较大。根据Automakers以及车家号的报道,2019年1-11月的美国交付数据中,Model 3实现交付12.78万辆,在中小型豪华车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21%,其销量超过宝马2系、3系、4系、5系之和(市占率17%),奔驰C级、CLA、CLS、E-class之和(市占率16%),以及奥迪A3、A4、A5、A6之和(市占率12%)。

从具体车型看,特斯拉 Model 3 2019年1-11月交付12.78万辆,已经遥遥领先第二/三梯队的其他燃油车型。2019年前11月,特斯拉Model 3实现交付12.78万辆,成为独自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为雷克萨斯ES(4.63万辆)、奔驰C级(4.57万辆)、宝马3系(4.26万辆),第三梯队为奔驰E / CLS级(3.68万辆)、宝马5系(3.60万辆)。相较于其他同价竞品,Model3凭借强大的自动驾驶配置,新鲜感带来的客户吸引力明显。作为高端品牌定位的入门级车型,在中小型豪华车优势明显,销量远超其他燃油车型。

截止2019Q4,Model3的占特斯拉全部车型的销量比例已经达到83%,特斯拉需要Model Y补齐产品谱系,从而打开新的增量市场。分车型看,19年4季度,特斯拉共销售汽车11.2万辆,同环比分别增长23.1%/15.1%,ModelS/X与Model3分别生产1.95/9.26万辆。其中,Model 3自从上市以来,销量从2017年1764辆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300815辆(包括第四季度的92550辆),累计销量约448634辆,2019Q4销量占比已经达到83%,成为特斯拉目前最重要的走量车型。

受益于直营销售方式,2019年以来,特斯拉灵活调整Model 3在中国地区的指导价,与北美类似,Model 3国内定价通用介于合资与豪华车之间。

· 2月:推出长续航后驱版,底价下探至43.3万元。特斯拉于2月1日推出Model 3的长续航后驱版,搭载后轴电机,最大功率220千瓦、峰值扭矩416牛·米,最高时速225km/h,百公里加速5.4秒。搭载75kWh 21700电池组,工信部综合续航超600km,美国EPA综合续航为500km,定价43.3万元。

· 3月:关闭线下门店,指导价降至41-52万。出于降本压力,特斯拉宣布实施所有汽车在线销售的计划,从3月开始关闭线下门店,并将Model 3全系车型在华价格大幅下调至41-52万。

· 4月:推出标准续航版,指导价降至37.7万元。为测试国产的特斯拉标准续航版的接受度,公司于4月14日推出进口Model 3的标准续航版,定价37.7万元。

· 5月:国产版预售,定价32.8万元,配基础版辅助驾驶(Autopilot)。

· 7月:海外版普降2.11-3.31万元。2019年7月,特斯拉海外版车型普降,其中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起售价从37.7万元降至35.59万元;长续航全轮驱动版从46.3万元降至42.99万元;高性能版从52.2万元降至49.99万元。

· 8月:进口车型免购置税,特斯拉上调指导价约1万元。

· 20年1月,降价+补贴,国产车型价格下探至29.9万元。2020年1月3日的特斯拉调整订车价格,由35.58万元降至32.38万元,加上享受国家新能源2.475万元补贴,实现最终售价为29.9万元。

作为特色配置, Model 3在自动驾驶方面优势明显,不排除在上市之初,购车主力来自非竞品车阶层。特斯拉最新的Autopilot自动驾驶系统,搭载AutoPilot HW3.0处理芯片,并标配8枚摄像头:分为三颗前三目摄像头(长焦、标准、鱼眼)、两颗B柱摄像头、两颗翼子板后视摄像头、一颗后视摄像头。12枚的超声波雷达,1颗毫米波雷达。凭借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持续创新,Model 3相较于传统豪华品牌的竞品车型,在自动驾驶配置方面有优势明显,加上电动车型在动力以及操控性能方面的优势,未来入门级豪华车市场预计竞争明显。

4.3 Model Y 定位入门级豪华SUV市场,补齐产品空缺

Model Y 定位入门级豪华SUV市场,补齐Model 3与Model S/X之间的产品空缺。2019年3月15日,特斯拉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新车型ModelY发布会,定位于五门中型SUV,可提供7座版本可选,最高续航里程约483公里,北美售价3.9万美元起,预计最早交付时间为2020年秋季。

目前Model Y在华共三个版本,价格区间44.4-53.5 万元。

· Model Y后轮驱动长续航版售价44.4万元,续航里程540公里(WLTP预估),最高车速209km/h,0-100公里/小时加速5.8秒。

· 双电机全轮驱动长续航版售价48.8万元,续航里程505公里(WLTP预估),最高车速217km/h,0-100公里/小时加速5.1秒。

· 双电机全轮驱动Performance 高性能版53.5万元,续航里程480公里(WLTP预估),最高车速241km/h,0-100公里/小时加速3.7秒。

Model Y与Model 3相同平台打造,共享75%的零部件,未来有望共享供应链。配置层面,Model Y和Model 3均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驱动形式,且均支持特斯拉超充V3.0系统,一般用户的充电时间只在15-25分钟之间。由于采用相同的平台进行研发设计,更为重要的是,Model Y与Model 3基于同一电气构架打造。研发的同源性致使Model Y与Model 3的零部件通用率达到75%,未来Model 3供应链成熟后,Model Y有望与Model 3共享供应链,蓝思也可以快速、无缝隙地实现各个车型组件的供货,大幅削减产能爬坡期。

Model Y有望提前交付,国产化产业链将迎来更多机会。2020年1月7日,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破土动工一周年纪念日上向10位车主正式交付中国制造Model3,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纪录。此外,特斯拉在宣布国产ModelY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将进入新阶段。马斯克表示,除了Model3与ModelY,未来特斯拉还将在中国制造其他车款,为此公司计划在中国建立一个汽车设计和工程中心,制造符合中国特色的车型。据环球网的报道,特斯拉有望于3月份向客户交付Model Y跨界SUV,这也将对蓝思今年的业绩有进一步的提振。

五、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2019年为5G时代来临的重要节点,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市场将出现一轮新周期的升级换代需求,下游客户对本公司主要产品需求将显著增加,蓝思将迎来新一轮重要发展机遇。我们预计2019E/2020E/2021E公司将实现营收303.15/380.24/486.12亿元,同比增长9.4%/25.4%/27.8%,归母净利润26.05/38.06/47.15亿元,同比增长309.0%/46.1%/23.9%,目前股价对应2019E/2020E/2021E的市盈率为33.6/23.0/18.6x,具有估值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若手机市场的增速不及预期,手机供应链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行业竞争加剧:随着各零部件市场的不断扩大,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分析师郑震湘 分析师执业编号S0680518120002

具体分析详见国盛证券研究所2020年3月10日发布的《全球消费电子垂直整合龙头,迎来全球汽车电子重大产业机遇》报告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电子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电子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全部讨论

2020-03-20 14:08

让子弹再飞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