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就是对抗损耗

发布于: 雪球转发:38回复:40喜欢:191

记得以前开期权的时候,人家告诉我期权买方风险有限,收益无限,卖方风险无限,收益有限。所以当买方“一不小心就赚大了”,千万别当卖方。

可是这些年过去了,才发现机构都是卖方,书里买方策略就是凑数的,大部分重要的是半买方与卖方策略,个人期权账户也是最终能赚点都是卖方,买方曾经遇到过数不清的赚过几倍的品种,但也最终慢慢亏回去。

而想想买方与卖方的本质区别是啥?

绝对不是所谓的相应标的分析的逻辑对错与概率啥的,因为双方互为对手盘,用的都是一样的博弈分析手段,没谁更高明,应该整体互有胜负的,但实际明显不是这样的。

个人觉得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买方是现金流支出,而卖方是现金流收入

也就是买方是不断用现金流支出,来换取可能的高波动投机机会,而卖方则是得到现金流收入,而避免高波动投机。

结果就是买方可能短暂的大幅获利,甚至连续大幅获利,但是只要不离开市场,逃不过最终被卖方把其账户慢慢耗损掉的命运。

所以个人觉得通过这个,就应该能够更理解理解为啥巴老的投资策略从早期的烟蒂股,慢慢进化为了长期现金流复利。

因为烟蒂股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期权买方策略,买入标的赌其市场定价大幅回归,赚取其高额差价。

而不回归呢?

那结局就是伯克希尔纺织厂,跟期权买方策略一样,被时间价值慢慢耗死。

这种情况下,时间实际上是你的敌人,持有的时间越长,承受的损耗越大。这些损耗可能是投入资金的利息机会成本损失,甚至伯克希尔纺织厂那种经营投入损失。

而买入优秀的品种进行现金流复利,跟期权卖方策略一样,一般这样的品种除非遇到风口,往往缺乏价格的爆发性,但是其却能提供长期的现金流收入。最终现金流会通过时间复利,慢慢体现其价值的。

通过这点也能看到,凡是天天追涨杀跌热点啥的,可能连续得手数次,但是最终一定逃不过账户资金被各种耗损,长期慢慢蚕食掉的命运。

这其实跟能力啥的没有关系,而是市场内在秩序决定的,就如同买保险的长期一定战胜不了卖保险的,买彩票的长期一定战胜不了卖彩票的一样。

最后是个人以前专栏帖子中的图,解释了为啥看空时不能做空。

因为做多有现金流收入的,可以是低损耗,甚至无损耗的,而做空全是高成本杠杆交易,是要承受比追涨杀跌更高损耗的。

全部讨论

所以,红利策略长期有效,有理论基础。价值策略里红利也是重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