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团看自上而下投资分析的必要性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8回复:33喜欢:23

这篇文章算是原有专栏文章的V2.0升级版。

美团问题在周末挺热的,各说各的理,但个人觉得其实本质上并不是美团这种公司层面的,是体现了种宏微观思路。

而国内做投资必须熟悉这种调控思路,否则只看线性的看待基本面很容易就踩到坑里,如果这种情况下再跟市场争论,只会进一步陷入投资的泥潭。

注:为了更好地描述,引入了热力学熵的概念。下文中的熵减指的是系统变得更秩序,更好,而熵增指的是系统变得混乱,效率下降。

-------------------------神奇的分割线[狗头]-------------------------

当增速快时,追求的是效率,把整体蛋糕做大,然后每个人都能多吃。

宏观是个整体,你的收入来自别人的消费,你的消费又是别人的收入。

这个系统本身就如同你不能通过拉头发把自己拽到半空中一样,不增不减互相抵消,最重要的是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出现整体熵减,从而得到系统总价值的提升。

也就是说增速快的时候,由于蛋糕快速被做大,整体系统处于熵减的状态。随着平台的成长,大部分参与者的利益都是得到满足与提升的,可以容忍部分蛋糕切的不均匀的问题。

增速减缓时,追求的则变成了公平,必须每个人都有合理的蛋糕吃,不能你靠平台流量垄断切走超大一块,如果不愿意就调控你。

微观在不同群体间是冲突的,就如生产者总觉得自己的产品卖的价格便宜,消费者则觉得多便宜的商品都贵,你抽成服务费的总觉得收费低,而交费的总觉得费率高

但是如果你投资行业的微观熵减,是以整个宏观系统的大幅熵增为代价的,当这上升为整个系统的主要矛盾时,那么就很容易被有形之手调控,从而优化调整整个系统恢复到熵减的状态上。

也就是说增速减缓之后,由于蛋糕变得没办法迅速变大,而资本又是对利润天然贪婪的,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由于不能通过整体增长提升自己的蛋糕份额,那只能“卷”别人的那份,而拥有平台流量垄断优势方就是天然的强势方。这种情况下调控就会介入,让蛋糕分配往公平方向发展。

其实不仅是美团等互联网企业,过去两年切别人蛋糕,造成宏观系统整体熵增的行业,可谓是挨个锤。

比如说市场普遍认知的,现在生育率下降与高房价、高教育支出,高医疗支出有着相当的关联性,简直是资本张开了血盆大口,在年轻人必经之路上等着他们一个个入瓮。所以就看到了地产要死要活、教培关门、医疗集采,专门锤这几个行业。

其实曾经地产、教培、医疗满足了服务消费需求,也是整个系统中的熵减因素。但是当其高度的切别人蛋糕,抑制了人口生育,带来整体系统中熵增,并成为主要矛盾之一时,就被调控了。

这也不仅限于消费行业,比如国内的黑色系煤价等上游资源涨价,FGW也变成了“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度。看看去年动煤期货价格这种堪比负油价的“史诗级”大A走势。

要知道这些周期行业前几年是被呵护的,因为超低资源产品价格,对下游享受低价红利的制造业是熵减因素,但对整个系统而言是熵增因素。

当初下游在享受的低价原料,是以上游亏损微利为代价的,其实是在过量的切上游蛋糕。而周期行业过高的杠杆率与过低产品价格带来的黑色系产业链整体通缩,增加了潜在的银行信贷风险。

但目前调控态度的转变,是因为煤炭等黑色系自身是熵减因素,但对系统而言又转化为了熵增因素。

黑色系行业本身受益于PPI高位运行利润增加,进入了快速熵减状态,但是过高的产品价格挤占了下游的空间,下游面对高企的资源价格,进入高熵增状态,从而带动整个系统进入了熵增状态。也就是说高原料价格是在切下游的蛋糕,再配合资本炒作价格,甚至连渣都不想给别人留下了,不调控你调控谁呀?

所以投资不要线性的看待基本面,尤其是宏观影响较大行业,分析难度其实蛮高的,很多不确定性是处于基本面之外的,过去并不代表未来。

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出,为啥市场抱团选茅台、酱油呢?因为其价格因素是游离于整个系统之外的极次要因素,价格波动几乎不会对整体系统的熵增与熵减产生影响。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等闲千山水2022-02-20 18:22

有句话叫 不要自以为应该怎么做,而是要看政府怎么想?

重大利空一定出逃2022-02-21 20:45

恐怕不是谣言,为何它一直没有正面挨捶?很可能锤真的要来了

全部讨论

2022-02-20 18:22

有句话叫 不要自以为应该怎么做,而是要看政府怎么想?

2022-02-20 17:46

把黑貔貅写过的观点翻来覆去 画蛇添足的又讲了一番

2022-12-14 22:47

今天又提房住不炒了,猜猜下个是谁?中式价投最的大问题是,只看过去数据与逻辑,觉得跌多了抄底就是投资了,根本不考虑未来的大环境与逻辑。
而他们信仰的巴老,看似只是注重优质公司,实际上最注重宏观环境与行业逻辑了。

不能出去赚钱 又不是高科技 也不是国之重器,肯定不能让美团赚太多钱。

2022-02-21 20:42

增长放缓的最终结果是所有行业都变成公共服务行业

2022-02-21 20:36

消息面上,今天腾讯遭遇造谣大跌,留个爪印。
一方面是因为中概股整体趋势弱,美团上周末带的情绪,市场神经脆弱,有点风吹草动,持股者就先跑为敬。因为那种动辄十几个点跌到没底的赔钱效应,对持股者压力太大。
另一方面就算真有啥利空兑现也不奇怪,毕竟互联网企业一直被各种锤,而且游戏氪金这方面风评一直不好,就是被社会认为是熵增的成瘾产业。

2022-02-21 08:42

没那么复杂,就是很多利益非相关决策群体被洗脑为中小企业减负罢了。这个社会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破坏别人的脆弱性而增加自己的稳定性。你看看滴滴、贝壳这种这么多年了为啥没人提降佣金?对比下外卖业务和打车、房地产中介的利润率???

2022-02-21 00:14

佩服作者的思考方式。但是,宏观和微观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您眼中的宏观可能是别人眼中的微观。您看到的反应,可能只是连锁反应中的一个环节。

2022-02-20 22:05

自上而下投资

2022-02-20 20:55

这么使用熵的概念,跟炒股炒概念差不多~似是而非,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