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28回复:68喜欢:69
这几年的感悟是,在生物医药投资上,试图在一两个公司上大赚一把,是非常危险的赌博。
一个药物要上市,过程漫长,且不可控的因素很多。
即使一个药临床数据非常好,也可能因为运气不好遇到一些原因不明的副作用而夭折。
即使一个药机理靠谱,是真的好药,也可能因为三期临床试验设计不合适而难以成功。
即使一个药上市了,也可能因为竞争优势不佳卖不好。
所以,生物医药投资须是组合投资,而组合投资非常考验研究深度和广度,生物医药行业恰好不缺投资标的,也不缺好药,组合投资既可以降低风险,又可以不降低预期收益率。

精彩讨论

黄建平2023-11-23 17:23

诺和诺德有炒作成分,目前估值超前过多。
另一方面,你的结论是事后才得出的,站在2017年,很难预料5年后司美格鲁肽会这么火,因为当时减肥还没上市,批不批还不一定呢,如果只是糖尿病卖不了多少,当时如果仓位重,就是赌博啊。
不能把一些好的例子拿出来总结,小药企每个月都有翻倍的,也没法简单总结。

张小丰2023-11-23 17:11

这不算炒作吧。本身股价长期增长最大的推动力就是业绩:营收和利润的增长。制药行业营收和利润的增长主要就是靠大重磅。就算投小药企也是期待这些药企能做出重磅啊。有些药企研发出了很多药但就是缺乏一个大重磅,市值就瓶颈了,比如BMRN这种上市一推药物,卡在150~180亿无法突破。 也有公司就研发出一个药比如efgart,市值已经接近300亿。本质上这行业的营收推动力是大重磅,对药物的研发重质量而不重数量。而业绩增长也是股市投资永远的主线吧。

黄建平2023-11-23 16:58

我认为这个反思可能有点危险,因为刚好遇到这轮加息周期中市场炒这波大单品行情,且默沙东并没有涨多少,司美格鲁肽和duplimab是超预期。

黄建平2023-11-23 15:35

大药企也好不了多少,诺和诺德如果不是碰到司美格鲁肽、再生元如果不是碰到IL4R单抗、默沙东如果不是抢到PD1头牌,股价都会是目前的一半。

张小丰2023-11-23 16:49

司美格鲁肽2017年上市,Duplixent 2017年上市,PD1 Keytruda 2014年上市。 上市时候确定性就非常高,后来这些公司的回报都非常好,远超平均水平。 我这几年的反思是这类投少了。真正大药出来了以后再买并不迟。。。

全部讨论

临床阶段的小药企是这样的。很多不确定性,只能组合形式。

2023-11-23 15:28

所以普通人买创新药就是风投

2023-11-23 15:34

关注$云顶新耀-B(01952)$ 两个世界药王,耐赋康和依曲莫德,都是FDA已经审批的药物,确定性极强。希望黄总关注。

2023-11-23 15:30

直接港股创新药etf可以么

2023-11-23 17:23

那对普通人来说,买药明康德或药明生物这种给全球主流药企代工的CDMO龙头,是不是更有确定性一些,同时也能享受到新药创新的红利呢?

2023-11-23 20:15

买再鼎啊,再鼎相当于一个医药组合了,而且是行业顶尖大佬帮我们选出来的$再鼎医药(09688)$

2023-11-25 09:42

所以我不会买医药,我会买我看的懂的医疗器械。医药真的是需要科研的,中国落后太多了,中国的医药企业没啥好的基础和沉淀,做成了也就在国内玩,但医疗器械,本质上是制造业,这个中国在行,中国历来技术强于科研,做成了可以全世界玩。

2023-11-23 15:30

前几年黄总很集中,现在看来是彻底和过去不一样了吗?但是集中超额才比较显著啊?

2023-11-23 15:30

这几年的感悟是,在生物医药投资上,试图在一两个公司上大赚一把,是非常危险的赌博。 赞同这个观点

2023-11-23 15:53

一个药物要上市,过程漫长,且不可控的因素很多。
即使一个药临床数据非常好,也可能因为运气不好遇到一些原因不明的副作用而夭折。
即使一个药机理靠谱,是真的好药,也可能因为三期临床试验设计不合适而难以成功。
即使一个药上市了,也可能因为竞争优势不佳卖不好。
所以,生物医药投资须是组合投资,而组合投资非常考验研究深度和广度,生物医药行业恰好不缺投资标的,也不缺好药,组合投资既可以降低风险,又可以不降低预期收益率
可以扩展到科技领域 大部分都是亏的。
投资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