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否对社会有害?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7回复:61喜欢:31
这里讨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将银行的贷款转化成证券在市场上交易。

首先,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没有实质意义。比如放贷10000元,本来可以赚500元的利息,证券化后用10200卖给别人,只赚200块。然后用这10200元继续放贷,然后再转卖给别人赚差价。因为一笔贷款的总收益率已经确定,证券化后只是将这些收益重新做了分配而已,所以从整体来说,贷款收益率不会提高。如果杠杆率相同,净资产收益率(ROE)不变,长期看,赚的钱是一样的,这对银行业来说没有实质意义。

其次,若资产证券化后杠杆率提高,银行的经营风险将会提高,有害而无益。一旦遇到金融危机,杠杆率高的公司更容易破产。如果为了提高杠杆搞证券化,还不如直接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再次,资产证券化后,贷款风险将指数倍增加。你如果向银行贷款,那么借钱的对象直接就是银行,银行会认真检查你的抵押物价值,确保你能按期还款,并且会想尽办法保证你能按时还款。贷款证券化后,银行贷完款转手就把贷款卖给了其他人,有的甚至会经过多次转手,当贷款出现违约时,银行也不会承担损失,所以银行没有动力去确保贷款能够按时还款。这正是美国2007年发生次贷危机的根源,资产证券化让风险变成泡影,使得放贷者忽视风险的存在,使得贷款风险成指数倍增加。

既然贷款资产证券化没有意义,并且会使得贷款风险成倍增加,那为何要干这个事?

有人说可以让评级公司来给贷款识别风险,若这个有效,次贷危机就不会爆发了。若一笔贷款不在发放时确定风险,事后谁又能确定风险?将老婆娶回家,再问别人合不合适?放贷时已经产生了风险,后面就看哪个冤大头去承担,源头失控,后患无穷。

有人说贷款资产证券化是为了让贷款资产提前变现以增加流动性,这个理由就像是一个人吃撑了又吐出来一样,缺现金你可以少贷点款嘛。

这个贴子的最初启示来自于巴菲特在股东信中对旗下移动房屋贷款公司的论述,他说他会持有全部贷款,不会为了赚快钱和流动性而去证券化。另外请看官们就事论事。

全部讨论

2013-08-20 13:05

玩吧 玩吧。玩出中国式的次贷危机就爽了!最后买单的还是ZF!

2013-08-20 10:41

看了开头就可以鉴定为外行人胡诌,资产证券化可以出表,懂不懂?对银行没意义?无语。

2013-08-19 18:39

问题是,如果资产证券化后,那些资产出问题了,担保和保障模型,与非证券化的银行资产,有什么不同?如果资产的担保结构相同,那么,资产证券化可能也不需要有什么争议。如果担保结构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出于什么考虑? 《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一点想法》:网页链接

2013-08-19 17:25

对于银行来说,出表的问题没有考虑。

2013-08-19 17:19

从货款转成发债券也就是说间接融资变成直接融资,是证券市场成熟的标志,中国证券市场股债严重不平衡,早就应该大力发展债市了。但是我们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盖子下又是什么呢?只有银行知道,由于道德风险,这种债券没有银行的背书谁愿买?银行增信了,贷款顺利转债券了,表内表外转一下,监管指标好看点,本质没有变化。能理解作者在担心什么,中国特色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忽悠了不明真相的群众,把银行的矛盾通过所谓市场化手段转嫁给社会,但是把握住关键点,符合发债条件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就行了。

2013-08-19 16:56

我认为资产证券化最大的利好在于银行也敢给小微企业放贷了。中国银行不敢给小企业放贷的根本原因还是风险。资产证券化以后反正贷款会卖出去贷给谁不是贷

2013-08-19 16:51

我觉得事物要辩证地看,是药三分毒,难道就不吃药了吗?肯定不对。关键是别吃过量。
(1)开通资产证券化,表面看风险还是那个风险,只不过转嫁给别人了,显得毫无意义。但从宏观层面看,风险不再由银行孤独地承担,而是由全社会来承担,这对整个国家的信贷安全、经济安全都是有好处的。
(2)现在的“影子银行”怎么来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银行有“走出去”的需求,但碍于过分严格的行业监管,正规途径走不了,只能走“黑市”。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角度考虑,应当尽早推出资产证券化,让银行的需求在可以监管的区域扩张,影子银行问题不解自决。如治理洪水,宜疏不宜堵。
(3)资产证券化会不会成为又一个坑害小散投资者的工具?这个在具体政策出来前,不好评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它肯定比某些银行理财产品强多了。因为至少你知道自己买的是打包的贷款,总比被蒙在鼓里强。

2013-08-19 16:36

如果所有资产的定价都是有效的,那么就不需要衍生工具了。正因为有大量资产沉淀下来,定价无效,比如03年放出的20年房贷与13年放出的10年房贷,需要用资产证券化让其交易起来,才能让这两种貌似相同但风险度差异巨大的资产得到合理的区分定价。同样的,如果股票定价都有效,就不需要期货期权了。银行其实也不想搞,只要大家都不搞就行,但这样的话社会的摩擦成本就太高了。

2013-08-19 16:13

这个评价太搞了:
1. 银行的turnover rate激增
2. 风险全部转嫁给证券买家和保险公司
美国90年代开始的资产证券化的最大受益人就是银行以及类似银行的放贷机构,peter lynch的ten bagger中就有房利美这样的公司,资产证券化使得银行成为轻资产+高杠杆的公司,利润**的。

楼主外行,建议多看少说

2013-08-19 14:48

中性态度吧  总要有支付成本的    不看好不买就行   最后吃亏的都是自己抢着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