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点人生惨事

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353回复:753喜欢:305

大家想看看我人生最惨的时候,今天就真心实意的满足你们一下,不带任何凡尔赛。

我记忆中最难熬的阶段是初中和大学阶段。

初中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学校离家约8公里,靠走山路。学校没有食堂,每周带一罐咸菜,驼一袋米,带一个小瓷缸,每顿都是自己把米洗一下放在小瓷缸里,然后所有学生的小瓷缸都放到一个大蒸笼里蒸熟,吃饭时就点咸菜,没有蔬菜。

大蒸笼经常不争气,有时候是生的,有时候下课晚了变成凉的,冬天是极其痛苦,时常冷饭就冷咸菜,咸菜在最后2天经常变质有臭味,饿肚子也时常有,就这么熬了三年。

记忆中,宿舍的门漏风,冬天冷风灌进了,被子潮湿,衣服也感觉不保暖,一双黄胶鞋也不保暖,冬天刺骨的寒冷让我至今都记忆深刻,经常一整个冬天都在咳嗽感冒,鼻炎应该就是那时候落下的。

中考全校几百个学生,一般只有3-5个能考进县最好的高中,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复读生,我中考时大约全校第五名,前面有2个复读生,我离分数线差10分,原因是语文不及格,其他科目都是高分,物理满分100考99。(ps:后来痛定思痛,高考语文全县第一名)

要进县最好的高中,只有2条路。要么买分,花5000元买10分,家里四个小孩,我是老大,超生被罚巨款,1998年的5000元是绝对拿不出来的,我也自尊心强,不愿意买分丢人。要么复读一年,校长、老师组团到我家劝我复读一年,我心想就为了一门语文复读很没劲,对初中的艰苦也是心生害怕。然后就免学费去了第二高中,当了鸡头。

考上了大学后,家里几个孩子的学费就是一笔巨款,当时还没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我以贫困生的身份,申请大学助学贷款读完大学,工商银行给的2万元贷款,我在工作后三年左右还清。

大学学费解决了,生活费成大问题,家里没钱,我也不好意思问家里要,家里给一点,其他只能去找兼职赚点生活费,因为数理化底子比较好,就专门教初三和高三的家教,每节课30-35元,一周赚100-200元做生活费,手头非常紧,非常窘迫,大学生每个月有几十元的国家补贴,我都是及时取出来,有时候不得不借钱,那时因此也比较自卑,影响了方方面面,甚至影响了性格。

期间还去干过其他兼职,比如当了一天群众演员赚了几十元,找兼职被骗过多次倒贴了几百,发过传单,准备去餐馆打工,但餐馆老板说要剃成光头,我退缩了。

可以说,大学并不让我感觉快乐,而是感觉很痛苦,想早点结束,因此完全没有准备读研究生,班上只有我等少数几个人没有报考研究生。

以上经历让我埋下了要变富的决心,不想再过这种日子了。

够不够惨?

精彩讨论

法之一2021-03-13 07:52

熬不过来就惨,熬过来了就都是下酒菜,挺好

大苹果的飞飞2021-03-13 08:42

励志,不需要一代人,20多年就完成了从温饱都有问题的山里娃子到资深优秀财富管理人的跨越。这也是过去几十年中国整个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黄建平2021-03-13 08:44

谢谢鼓励,我们都受益于改革开放,从一无所有变得越来越好。

冒冒2021-03-13 08:09

和建平很多经历很像。
初中住校,学校没宿舍,在乡镇同学家、同学亲戚家、认识的老师办公室等多个地方借宿过,有时一张小床挤三个人,翻身都费劲儿。还记得某个夏天晚上下雨,同学家房子漏雨,晚上挪了几次床,后来终于漏点太多无法睡觉。学校食堂比建平的好点儿,拿小麦换粮票,用粮票买馒头,就上自己带的咸菜。当时最好的咸菜就是腌黄豆,只有初三那年才有享受到。
初中某个冬天下雪,把棉鞋弄湿透了。在没有暖气的教室里,自己就硬挺着,用体温把鞋捂干,第二年春夏冻疮痒的人百爪挠心。

愚公滚雪-球2021-03-13 08:39

看到黄总的苦,勾起了自己的相同经历,我是70尾的,初中寄宿。一个星期六斤米,每顿半斤,咸菜加黄豆,由于吃不起早餐,半斤米蒸出来的饭总是吃不饱,开水限时供应,还得靠抢,但也常常抢不到。最难熬的是冬天的时候,洗澡在一口露天的水井周围,北风一刮,真的像刀割一样,没经历过的人是怎样也想象不到的。但依然不能阻挡自己对读书的渴望,初三那一年,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到课室学习,很可惜还是与县一中相差4分,最后去读了一个中专,上不了大学成了自己一生的遗憾,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人的头上那就成了一座大山。

全部讨论

初中高中经历简直给黄总一模一样,甚至同样是98年中考,01年高考,从农村的烂初中考到了全县最好的高中,录取率也差不多是200分之一。我高中成绩优异,家里拿不出学费,自己咬牙报了jun校,毁了自己的一生。
ps 年少的贫穷对一个人的性格影响真是挺大的,这点太有同感了! 不同的是黄总通过财富的积累已经修复了性格的缺陷,而我还在挣扎

2021-03-13 10:20

我89年的江西人,依然经历过跟作者几乎一样的经历,初中乡里中考第一名,全县城第40位左右,考出来太不容易了。我初中的好哥们,中考第二名,也是家里穷,去了二中。不过他因为家里贫穷的磨难,看淡了很多事情,没有特别追求财富,而是走上了另一条路,除工作外,空余时间都是闲云野鹤般的去各地骑行、宿营。

2021-03-13 09:14

黄总写的真实,你们那时候初中就有男生宿舍,我是90年出生在农村,03年读初中都还没有男生宿舍,白天是教室,晚上打地铺当宿舍,8岁以前(98年)乡上都还没一条柏油路,一下雨黄泥巴地穿胶鞋走都走不动。
我记忆最苦的一段是在初中,我们有食堂,基本就萝卜白菜几个菜,早上就是硬硬的米饭,只有这个吃的,晚上是清汤寡水的汤面,不就点咸菜吃不下去,虽然已经是2003年,乡里唯一的一所初中也没有专门男生宿舍,晚上下了晚自习课桌拼起来睡在桌上,不够睡就在教室打地铺,一到下雨天,地板上湿湿的,泥巴满地,但依旧要睡在地上,晚上满屋臭脚丫子味,出去上个厕所翻山越岭小心踩到别个,早晚洗漱,就只两个水龙头,看谁抢水抢的猛,一周回家洗一次澡换衣服,农村能考出来的真不容易,好在我只有非典的时候封闭两个月住校,但仅仅这个这段经历也让我刻骨铭心。

看黄总分享的人生经历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93年读的初中,96年读的高中,读的都是县里的一中。当时小升初是要考试的。我的成绩是全校第一名,但那是所农村小学,即使全校第一名离一中入学线差还差两分,当时交10000元可以进。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我爸说的话“如果要交钱让你读一中,我是没办法的”。不过幸运女神眷顾了我,由于我爸是乡村教师,当时县里有政策照顾加10分,因此我进了一中读书。我初中读书的时候也是从自家带米到学校食堂的蒸笼里蒸着吃,有时也会从家里带点咸菜去吃。每周家里会给我10元钱,我经常还能剩不少回家。哎,我从小就是太懂事了,这样不好。其实我家离学校并不远只有按现在路程只有5公里左右,可是当年交通不发达,我村与县城隔了条小溪,我要先坐渡船到对岸,再搭大巴到县汽车站,再走10几分钟的路才到学校,路途并不遥远,但很凶险。渡船经常出事,特别在汛期时;当时受港台黑社会电影的影响,从汽车站到学校那段路经常有小混混在抢劫,我就被抢过两三次。学校也是,有很多校外混混会到学校抢劫斗殴,或者扶植校内的小弟。情节就给周星驰电影逃学威龙里演的一样,还好总算顺利升学读高中。高中生涯比较平淡,大家都忙着读书,我家里开了个小卖部,家庭条件也改善些。顺带说一下我初中时想读的大学是黄总的母校北京科技大学,可惜高中时填自愿时被父母填了所师范大学,原因是当老师比较稳定,关键是高考可以加20分。当时老师待遇不好,大部分学生都不爱读师范,除了一些家境差点的或者色盲的。读大学时我发现在同学间我家境算不错的,我人也自信些,也交了女朋友,就是现在我的老婆。我也发现我也有些读书天赋,就继续读硕士,博士,现在过着衣食无忧,但也平淡无奇的生活

2021-03-13 09:02

我初中和大学的经历和黄总极其类似。不过我初二主动复读一年考进了县一中,因为当时英语太差。后来糊里糊涂报考了北科大,交了一学期学费后,就发现没有生活费了。为了省钱军训请假没有参加,后来打工挣生活费,做家教,发传单,甚至暑假去了西山附近建筑工地打工。印象中第二学期的学费都是拖欠的,后来就有了助学贷款。大学毕业领了工资还资助妹妹读了大学。一晃四十多岁了,总感觉自己工作没有做好选择,潜能没有得到发挥。感谢这个时代,生活总算无忧。不过想起来感觉最苦的还是初中: 发霉的馒头,各种味道的咸菜,泔水味的汤水实在难以下咽…

我初中的经历和你一模一样,咸菜吃饭最后一两天基本上都坏了,一罐咸菜要吃一个星期,每餐只能吃一点点,到最后还要吃馊了的。

2021-03-13 21:19

80后,出生于鲁南一革命老区,小升初全乡第二,初中走了五年山路,面黄肌瘦,成绩下滑严重,当时县一中在本乡里中学招8人,结果自己差了2分,同样要交5000块钱,原因体育成绩太差,中考去要县城测试体育,生病或者其他原因不用考试的话给个及格30分,结果自己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努力到快虚脱考了22分。自己行二,家徒四壁,有兄长亦在读高中,爷爷奶奶多病,老爹说砸锅卖铁也要送我读书,当时县城一中和二中竞争,第一志愿没报一中的学生达到二中的录取分数线二中死活也不要。俺爹说砸锅卖铁也要供我和哥哥读书,问题是锅砸了,铁卖了也没凑不出钱。后来把家里仅有的一头帮助拉庄稼的毛驴卖了几百块钱当学费,然后高息贷款贷了5000多块钱,勉勉强强去了一中读书。经常是煎饼咸菜吃一个星期,毛钱的菜汤是奢侈品。戏剧性的是高中读了2个月,当时的校长被举报贪污,家里买那2分花的钱又被退了回来。后来考上了一个很一般的大学,大学考助学贷款 生活费靠家教,毕业两年才还清助学贷款。现在某二线城市生活,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生活一般。

2021-03-13 09:29

农村80后的经历其实都差不多的,我们不用自己带米自己蒸,学校有长格子状的蒸箱,我中考是英语拖后腿了,上一中差了7分,去上的话要交3000元,上二中免费,当时家里盖房子外面欠了钱,不想拖累父母,我就出去打工了,打了三年工,又回来上学了,虽然现在在上海定居了,但还是有遗憾,如果当时咬牙上一中,现在应该会更好

2021-03-13 08:56

上小学的时候,教室里没有暖炉子,家里也买不起暖水袋,那时候上学早,都自带蜡烛,就偷教室里的粉笔头,沾着蜡烛泪,靠着这个取暖,每年手都会冻疮,到了春天痒的忍受不了用圆规的尖角刺破放血止痒,真的是太苦了。

2021-03-13 11:52

虚长几岁,来自华北平原农村,但仍有太多类似的地方:

冷(冻伤)与饿几乎就是关于小学期间的所有记忆。

初中住校、每周回家、自带咸菜,还好学校有食堂、虽然吃的是陈年发白的小米甚至偶有高粱但每周会有1次肉菜、每月伙食费7.50元。中考语文54分、好在总分数仍然能去县一中读高中。

也曾深夜在四处漏风的宿舍中点火炉用脸盆接清水煮挂面配某同学刚从食堂“借”来的大白菜然后滴几滴酱油,人间美味。高考应该是全县文科第一名(分数远超第2名复读生),之前分数低估40分、服从分配随机进了一所大学,好在地处天府之国小吃物美价廉、居然还是后来的211。大学生活窘迫(每天要算计日均2元的生活费如何合理分配到3餐)、现在想来当时应该是内向而自卑的、只靠某次平均分数高而拿过一次奖学金。

完全没有读研的打算、只想马上毕业赚钱养家。黄总印象中是进了宝钢,我是受初中同学召唤进了T钢,8年后离职(期间最大的收获是LP)。

天道酬勤终不负,虽没有黄总天纵英才大富大贵,倒也岁月静好衣食无忧。

感谢这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