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点人生惨事

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353回复:753喜欢:305

大家想看看我人生最惨的时候,今天就真心实意的满足你们一下,不带任何凡尔赛。

我记忆中最难熬的阶段是初中和大学阶段。

初中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学校离家约8公里,靠走山路。学校没有食堂,每周带一罐咸菜,驼一袋米,带一个小瓷缸,每顿都是自己把米洗一下放在小瓷缸里,然后所有学生的小瓷缸都放到一个大蒸笼里蒸熟,吃饭时就点咸菜,没有蔬菜。

大蒸笼经常不争气,有时候是生的,有时候下课晚了变成凉的,冬天是极其痛苦,时常冷饭就冷咸菜,咸菜在最后2天经常变质有臭味,饿肚子也时常有,就这么熬了三年。

记忆中,宿舍的门漏风,冬天冷风灌进了,被子潮湿,衣服也感觉不保暖,一双黄胶鞋也不保暖,冬天刺骨的寒冷让我至今都记忆深刻,经常一整个冬天都在咳嗽感冒,鼻炎应该就是那时候落下的。

中考全校几百个学生,一般只有3-5个能考进县最好的高中,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复读生,我中考时大约全校第五名,前面有2个复读生,我离分数线差10分,原因是语文不及格,其他科目都是高分,物理满分100考99。(ps:后来痛定思痛,高考语文全县第一名)

要进县最好的高中,只有2条路。要么买分,花5000元买10分,家里四个小孩,我是老大,超生被罚巨款,1998年的5000元是绝对拿不出来的,我也自尊心强,不愿意买分丢人。要么复读一年,校长、老师组团到我家劝我复读一年,我心想就为了一门语文复读很没劲,对初中的艰苦也是心生害怕。然后就免学费去了第二高中,当了鸡头。

考上了大学后,家里几个孩子的学费就是一笔巨款,当时还没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我以贫困生的身份,申请大学助学贷款读完大学,工商银行给的2万元贷款,我在工作后三年左右还清。

大学学费解决了,生活费成大问题,家里没钱,我也不好意思问家里要,家里给一点,其他只能去找兼职赚点生活费,因为数理化底子比较好,就专门教初三和高三的家教,每节课30-35元,一周赚100-200元做生活费,手头非常紧,非常窘迫,大学生每个月有几十元的国家补贴,我都是及时取出来,有时候不得不借钱,那时因此也比较自卑,影响了方方面面,甚至影响了性格。

期间还去干过其他兼职,比如当了一天群众演员赚了几十元,找兼职被骗过多次倒贴了几百,发过传单,准备去餐馆打工,但餐馆老板说要剃成光头,我退缩了。

可以说,大学并不让我感觉快乐,而是感觉很痛苦,想早点结束,因此完全没有准备读研究生,班上只有我等少数几个人没有报考研究生。

以上经历让我埋下了要变富的决心,不想再过这种日子了。

够不够惨?

全部讨论

2021-03-13 07:52

熬不过来就惨,熬过来了就都是下酒菜,挺好

励志,不需要一代人,20多年就完成了从温饱都有问题的山里娃子到资深优秀财富管理人的跨越。这也是过去几十年中国整个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2021-03-13 08:09

和建平很多经历很像。
初中住校,学校没宿舍,在乡镇同学家、同学亲戚家、认识的老师办公室等多个地方借宿过,有时一张小床挤三个人,翻身都费劲儿。还记得某个夏天晚上下雨,同学家房子漏雨,晚上挪了几次床,后来终于漏点太多无法睡觉。学校食堂比建平的好点儿,拿小麦换粮票,用粮票买馒头,就上自己带的咸菜。当时最好的咸菜就是腌黄豆,只有初三那年才有享受到。
初中某个冬天下雪,把棉鞋弄湿透了。在没有暖气的教室里,自己就硬挺着,用体温把鞋捂干,第二年春夏冻疮痒的人百爪挠心。

2021-03-13 08:39

看到黄总的苦,勾起了自己的相同经历,我是70尾的,初中寄宿。一个星期六斤米,每顿半斤,咸菜加黄豆,由于吃不起早餐,半斤米蒸出来的饭总是吃不饱,开水限时供应,还得靠抢,但也常常抢不到。最难熬的是冬天的时候,洗澡在一口露天的水井周围,北风一刮,真的像刀割一样,没经历过的人是怎样也想象不到的。但依然不能阻挡自己对读书的渴望,初三那一年,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到课室学习,很可惜还是与县一中相差4分,最后去读了一个中专,上不了大学成了自己一生的遗憾,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人的头上那就成了一座大山。

我初中经历和黄总一样,真的很惨,数学,物理,化学次次考试都是满分,数学考99分【满分100】就很难过,语文,英语,政治,历史都很厉害,根本不允许失误10分。
初中离家5公里,住校,4个孩子挤一张床,吃饭也挤不过大孩子。
初中升高中比例极低,我那1000多毕业生的初中,考上一高的只有6人,基本都是初三复习生。
我少数民族加5分,刚好够一高录取分数线。然而一高还要让我家额外多交3000元,我没交,然后去了三高。
大学毕业后,我拒绝回家乡一高教学,痛苦不堪的中学求学历程。
我和黄总同龄,我在河南。

我觉得,自己的性格和黄总有相似的地方:自我、喜欢挑战权威,经常认为自己是最牛逼的。

看了黄总的经历,我才终于明白,我们是一类人:生在小地方,没有好的出身,一切只能靠自己。那么,这样的性格就成了我们前进的护甲。

这会使我们能够对选择做出判断,并愿意为其承担责任,这也助力我们一直在挑战自我,冲出曾经的认知圈子,一路向前。

所谓的命运,其实不过是由性格来主导的,并假以运气。

如果把人生比做一个游戏,那么性格就是这个英雄角色的重要属性,遇到任何问题和选择,都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决定这个属性参数高低的,便是:原生家庭+成长经历+自我修炼!

2021-03-13 08:43

从农村出来的,看到这些描述应该很熟悉。但是黄总这种确实应该算条件最艰苦的那一拨人了

2021-03-13 07:49

黄总励志啊,手动给你点赞

2021-03-14 17:41

6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我,慢慢开始步入中老年了,一直想写回忆录,留给后人看,但还没有开始动笔,脑子里无数的回忆和素材......

家乡是在苏南农村,水网密布的富饶之乡,但是一样是穷,穷得叮当响的那种,堪称天堂的苏南农村饶是如此,可想而知中国那时候有多穷。高中以前家里住的是茅草棚,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那种,我记得每逢雨天,家里地上桌上,总要摆十几二十个盆盆罐罐接屋顶上漏下的雨水,叮叮咚咚的雨水滴落场景,现在还在眼前。

小学在村小(大队小学)上学,是要自己带板凳的那种。三四年级的时候一次放学回家,天下大雨,路上躲在村委旁边砖场的空屋子里避雨,有几个大人也在避雨,其中有大队支书,我听他们聊天,数说我们大队哪几家条件困难,大队支书一一列数过来全村的困难户,说某某家是最困难的,我听得明白,这个“某某”就是我爸爸。大概这时候我对困难户的认识就很清晰了。

但是不是我爸爸妈妈不努力,我们家有四个孩子同时在读书。好在我们家孩子从小读书很好,我们家墙上都是我们家孩子的奖状,两面墙都贴不下。我从小学开始到初中,基本上没有落到第二名开外的。升初中的时候我是全公社第二名。初中读书的时候是要自己带米到食堂蒸饭的,三年里每天都是带一点米,上面铺一薄层咸菜,滴几滴油。某天有一个机缘我爸爸到公社开会,我有机会跟着我爸爸在中学食堂里蹭饭,第一次喝上了菜汤,真的就是青菜汤,那种几片青菜叶漂在汤水里的清汤寡水,我记得这是我第一次喝到这样美味的汤了,现在想来可能那是大灶上烧的菜汤味道特别好吧。我爸爸个子很高,但是我和我哥哥都没有长到父亲那么高,应该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不足的缘故。

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其实在初中阶段已经很多人辍学了,参加中考的大概只有一半吧。扣掉中途辍学的孩子,中考时全公社还有六个班,考入县一中的只有七个学生,我幸运地挤入了这七个人中间。其实回忆起来,也并不是特别发奋地在读书,只是那时候我已经知道家里困难,并且我爸爸一直跟我们说,书包翻身,他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们上学,读书成了内化在我们心中的自觉行动。但是其实家里也没有铁可卖,我考上了县一中,我哥在我高一的那一年考上了那时的重点大学。但是我们家再也不能同时供四个孩子上学了,比我小一岁的大妹只好不读书了,她13岁就出去找活干了,其实也找不到什么活,13岁的妹妹就只好到建筑工地上拎泥桶、搬砖,赚点钱补贴家里,供我们上学,然后某一天她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幸好没有酿成大祸,所以现在我有了点钱,总是想着要补贴给比我小一岁的妹妹,虽然到今天我实际上并没有做得太好,想得多,做得少。

另外,小时候我们家养母猪,一年下两窝仔猪,猪仔养到约十四五斤时就要挑到市集上去卖了,因为再养的话就没有那么多饲料给猪仔吃了。农村里猪仔的市集都在大清早,上半夜就要起来喂得它们饱饱的,这样斤两可以足一些,好多卖一点钱,一担猪仔百来斤,要挑十几公里才到市集上,每次我都会半夜就起来跟着去照料猪仔,所以吃饱了的猪仔要是在路上或在市集上拉屎,真是令我着急。猪仔补贴了一大部分我们的读书钱,到现在但凡饭店里有烤乳猪这道菜,我是从来不点这道菜的,我实在下不了筷子。话说,刚下母胎的猪仔是非常干净而可爱的,那层胎膜撕掉以后的猪猪baby,真是让人疼爱。

我是十四岁进的高中,三年的县一中学习,一晃而过,那个时候大概我才真正对读书改变命运有了明确的认识,开始琢磨怎么读好书了,但是同学们个个都是挑出来的,我只混了个中上游。苏南的经济到80年代初有点起色了,挨饿倒是没有了,但是还是穷,米都是要从家里背了去送到学校食堂换粮票的,三年高中就没有买过一毛钱以上的菜,早餐也没有舍得买过一次油条。有一次周末回家,早上我下决心买了两根油条,要带回家里给妹妹们吃,但是一路走回家,我还是没有能够忍住,半路上吃掉了半根油条,我那时候大概就十四五岁吧,没有了饥饿,但是冬天的寒冷还是铭心刻骨,也许是因为食物热量低,我从小害冻疮,是到大学毕业以后才没有再犯过。

感恩父母给我们挡了风雨,节衣缩食供我们读书,高考时,祖宗保佑,上天垂怜,我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的985高校,我考上大学那一年,我哥考上了公派的出国留学生。从那以后,我们家也就象开了挂一样,我爷爷的子孙中,考上大学的就有七个,并且都是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我们这样的祖祖辈辈的农村家庭,能有今天,除了父母坚韧卓绝的辛苦努力,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共产党的平权政策,是不可能的。昨天看到有网友说,美国的颜色革命、和平演变大概率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因为还有我们这一代经历过从苦难到小康慢慢向富裕变化的人在,对此我深以为然。

2021-03-13 08:23

看哭了,这明明写的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