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公司盘点之天境生物:不只有CD47

发布于: iPhone转发:9回复:21喜欢:5

虽然整个生物科技板块仍在谷底游荡,但说实话,我认为当下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节点。就情绪来说,大家已经悲观到极致了,很多公司市值都低于净现金。

在不能更糟糕的情况下,反转预期却始终在酝酿,不管是政策端还是企业端,都有转机。这种情况下,有什么理由不关注生物科技公司呢?

抱着找预期差的想法,我对港、美股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进行了梳理,天境生物这家公司引起了我的兴趣。

目前,公司的市值已经远远低于净现金了。截至目前,公司现金储备大于30亿人民币,市值却不到15亿人民币。

这说明市场预期已经非常糟糕。但是,天境生物超30亿元的现金储备,又说明公司安全边际非常高。在半年报中,公司也是特地强调,将会进行相应的股份回购措施。这说明公司对未来还是持有信心。

我想,如果天境生物的管线有进展突破,那市场应该会乐观起来。那么,公司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管线?又是否存在反转的可能呢?接下来,去探索一下。

01

三期临床阵容:生长激素或是第一个催化剂

一直以来,大家提到天境生物,就会想到CD47。因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天境生物在CD47领域都有足够的潜力和看点。尤其是随着吉利德的拉胯,天境生物的CD47具备了争夺FIC的机会。

但实际上,天境生物接下来的第一个潜在催化剂,不是CD47。截至目前,公司的三期管线包括CD47单抗、长效生长激素(TJ101)和CD38单抗,其中TJ101已经临床成功,公司在最新的半年报中宣布:

TJ101治疗52周后达到主要研究终点,证明与阳性对照药物、生长激素每日给药制剂诺泽®相比较的非劣效性。数据看起来不错,TJ101组年化生长速率(AHV)为10.76厘米/年,诺泽®组AHV为10.28厘米/年(95%置信区间-0.06,1.00,p<0.0001)。

在财报中,公司也是表示计划于2024年递交TJ101的BLA申请

TJ101有可能给天境生物带来不菲的里程碑款和销售分成。公司此前跟儿科领域的好手济川药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后续,天境生物的权益是:

17.92亿元的开发、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一定比例的授权提成。

除了里程碑款,销售分成我认为会是天境生物不错的一个现金流补充。

生长激素市场的规模毋庸置疑,长春高新旗下的金赛药业,去年收入已经超过100亿元(主要来自生长激素)。而长效生长激素竞争格局还非常良好。目前除了金赛生物,安科生物、天境生物等少部分国内企业处于同一梯队。在这一领域,在产品端和销售端有优势的企业,我认为是能够拿到不错的市场份额。

那么,在产品端和销售端,TJ101有没有优势?我认为是有的。

先来看产品端, TJ101比较明确的一个优势可能是安全性。生长激素要想获得较长的半衰期,需要对分子段做出改造。部分化学改造方式在达到更长半衰期的同时,也会因为改造加大副作用,比如在分子端加上聚二乙醇,会带来肾毒性等小概率问题。但TJ101则是通过 Fc片段融合蛋白的方式,即Fc段与新生Fc受体(FcRn)结合,在FcRn的保护下延长半衰期,达到更长效给药的目的。这种方式没有引入外源物质,也就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肾毒性等问题。

然后是销售端,这主要是看济川药业的能力。从过往的成绩来看,济川在儿科中成药领域有很强的销售渠道,这是非常明确的一个优势。加上最近ff,生长激素应该是重灾区,整个行业有洗牌的机会,个人对于天境+济川的组合,是比较乐观的。

说完三期临床管线,我们再看看天境生物其它更早期的管线:CD73单抗尤莱利,以及4-1BB的双抗布局。

02

CD73:争夺BIC

天境生物的CD73尤莱利单抗进度比较快,即将进入三期临床,进度在阿斯利康之后,位居全球第二。那么,尤莱利单抗有没有可能带来惊喜呢?

CD73靶点的前景,我想不用多说。从机制来看,抑制CD73酶活性以减少腺苷生成,可以恢复免疫细胞的“战斗力”。加上CD73通常与许多其它蛋白质一起在肿瘤微环境中过度表达,所以联合疗法非常有希望成药。

2021年的ESMO大会上,阿斯利康CD73抗体Oleclumab联合疗法的2 期临床效果接近实现翻倍的情况下,安全性几乎和单药一致。这也是CD73研发走向高潮的开始。

而相比于Oleclumab,尤莱利单抗虽然进度不占优势,但在分子设计上有优势。大家都知道,Oleclumab很明显的一个缺陷,是存在钩状效应:

药物会在某个浓度下达到最大效果,后续药量继续增高药效反而会下跌。这无疑会影响疗效。

Oleclumab之所以存在钩状效应,是因为抗体结合位点不够好导致的。作为后来者,天境生物的尤莱利单抗进行了改进,其与CD73二聚体的C端结构域单价结合,可以完全抑制CD73的酶活性,且·不会引起钩状效应。

根据今年天境生物在ASCO大会上公布的数据,尤莱利单抗的潜力是值得期待的。总体上,该数据大致呈现两个特点:

其一,进一步证实了CD73靶点的潜力。数据显示,在可评估疗效的人群中,客观有效率为31.3%。但在CD73高表达人群中,这一数字变成了53%;而在低表达人群中,ORR则是18%。

这说明,CD73的表达量,与治疗的结果息息相关。换句话说,CD73的确能够影响治疗结果,有望成为新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成为患者分层治疗的一个依据,就像现在会根据PD-L1表达量去做治疗选择一样。

实际上,在PD-L1阳性患者群体中,CD73高表达患者的生存获益更加明显。根据天境生物披露的临床数据,在PD-L1 TPS≥1%的患者群体中,CD73高表达患者的ORR达到了63%。这表明,CD73作为一个生物标志物是非常有价值的,未来有可能改变现有治疗的分层策略。

其二,尤莱利单抗同样潜力十足。在给高表达患者带来不错效果的同时,安全性数据也相当不错,大部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1级或2级。这意味着,尤莱利单抗成药的可能性也很大。

当然,目前还无法确定的一点是,尤莱利单抗最终能够覆盖哪些群体:到底是CD73表达的所有人群,还是高表达的人群?以及在CD73之外,哪些分子标志物表达的人群又有进一步的获益可能?

这些,还有待公司后续去探索,但尤莱利单抗已经展现出争夺BIC的潜质。

03

4-1BB:FIC之战

看完CD73单抗尤莱利,再来看天境生物4-1BB双抗布局。

4-1BB这个靶点,可以说是免疫疗法研发的一部血泪史,虽然机制很明确,激活后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战斗力,但是单抗一直没能成药。

原因是目标靶点广泛存在于身体各组织中,难以平衡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从过去的研发经历来看,基本是有疗效的毒副作用太强;减少毒副作用后,效果又跟不上节奏。

不过,多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4-1BB靶点的命运。因为多抗能够通过增加一条手臂的方式,实现精准靶向特定肿瘤细胞,以减少毒性。

目前,围绕着4-1BB靶点多以双抗、多抗的方式研发。基于此,天境生物也打造了自己的4-1BB双抗平台。现在4-1BB暂时还没有上岸的选手,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天境在4-1BB领域有FIC的机会。

目前看,天境生物基于4-1BB双抗技术平台打造的两款组合:CLDN18.2/4-1BB双抗Givastomig、PD-L1/4-1BB双抗TJ-L14B,都有FIC的潜力。

首先是Givastomig。Givastomig一方面结合CLDN18.2,一方面又结合4-1BB靶点,核心机制是通过CLDN18.2手臂的定位功能,来发挥4-1BB手臂的作用。

根据公司的早期临床数据来看,Givastomig的特点比较清晰。其一,是针对CLDN18.2低表达患者也有效。这弥补了现有抗体或者ADC药物覆盖面不广的弊端。
其二,Givastomig安全性足够高。从设计来看,Givastomig只有在结合CLDN18.2靶点的情况下,才会发挥作用,所以其战斗场所是在肿瘤微环境中,而不会发生全身的毒副作用。在10月份的ESMO大会上,公司会公布Givastomig最新的数据,届时让我们继续跟踪看看。

然后是TJ-L14B。TJ-L14B的设计思路也非常明确,就是最大化T细胞的战斗力。一方面,通过PD-L1去关闭PD-(L)1信号通路,去掉T细胞的“刹车”装置;另一方面,则是激活4-1BB信号通路,给T细胞踩油门。

基于这个特点,TJ-L14B的定位,是成为PD-L1复发或难治性癌症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治疗选择。说实话,现在PD-(L)1很火热,但也进一步说明了该药物耐药患者的市场需求。如果TJ-L14B后续临床数据不错,大概率能成为一个重磅炸弹。

总的来说,不管是Givastomig还是TJ-L14B,都处于验证天境生物4-1BB平台能力的阶段。如果这两款药物能够验证该平台能力,那么,未来双抗平台将不断延伸,与更多靶点联合,放大价值。

04

TJM2:一个被忽视的“彩蛋”

在上面提到的管线之外,我发现天境生物还有一个被忽视的“彩蛋”: 抗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抗体TJM2。

之所以是说被忽视的“彩蛋”,是因为我在财报中没有看到这个管线,但在天境官网搜资料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管线。

从机制来看,GM-CSF抗体拥有比较不错的潜在前景。一方面,GM-CSF促炎症效应参与了一些列炎症性疾病: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PHP),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心血管疾病,甚至是新冠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

另一方面,CAR-T疗法的诞生,又进一步催生了其潜在应用场景。大家知道,CAR-T疗法最核心的副作用,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也就是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从CRS方面来看,将GM-CSF抗体应用于CAR-T临床,以减少CRS的尝试并非没有,此前Yescarta就与mavrilimumab展开了协同临床。

总的来说,天境在分子筛选方面应该是有两下子,不管是CD47、CD73还是双抗,在分子表位方面都有优势。根据公司介绍来看,TJM2可能也继承了分子筛选的优势,是一个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体。

如果最终能够成药,TJM2应该比较值得关注。后续继续跟踪观察看看。

05

总结

当前天境生物低于净现金的市值,说明市场没有把公司多个潜力管线的预期考虑在内。这也恰恰是机会所在,任何一款管线有好消息,都有可能给公司带来预期反转、价值重估。

当然,何时以及是否能带来好消息,还取决于公司的研发进展。但就当下这个节点来说,是时候关注起来了。


$天境生物(IMAB)$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3-08-22 11:34

天境也真是艺高人大胆,管线中的差不多都是FIC/BIC的产品,这种药虽然风险大,但只要成一个,天境想象空间估计就能翻不止一番了$天境生物(IMAB)$

2023-08-22 11:11

$天境生物(IMAB)$ 感觉天境的长效生长激素一直以来被遗忘了,伊坦生长激素估计明年就能上了,国内生长激素格局大家也都知道,基本就是一家独大,估摸着伊坦生长激素上市之后确定性还是比较高的

2023-08-22 11:04

$天境生物(IMAB)$ 其实有钱就有希望,账上30多亿现金不是开玩笑的,这么大的现金储备决定了天境还有很大的试错空间,即便再开两个新靶点,公司也有实力继续做的...

2023-08-22 00:48

TJ101采用大剂量,有聚集风险,临床试验跟辉瑞每日做的对比,来中国做市场没前途的

2023-09-14 03:06

双抗在很多情况下的所谓聚集效应是个伪命题。
比如在claudin18.2低表达肿瘤上,除非4-1BB和Claudin18.2都表达的肿瘤细胞比例较高,否则理论上也需要高剂量才能有效果,那又回到了4-1BB的安全性问题。

2023-08-22 22:02

怎么看TJ202两年了还没提交NDA?

2023-08-22 15:37

豹哥出品 必是精品

2023-08-22 15:10

感觉天境的管线放在整个国内质量都是很高的,几乎都是FIC/BIC,而且其中不少研发进度都比较靠后了,确定性还是比较高的。从这个维度来看, 感觉天境还是被低估了。$天境生物(IMAB)$

2023-08-22 13:52

对于CD47我个人感觉没必要太悲观吧,目前来看并不能把这个靶点彻底否了,归根结底他的问题还是老生常谈的那一个,怎么把毒性和安全性平衡的更好?

2023-08-21 22:59

願望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