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64回复:25喜欢:58
《穿过迷雾》节选


当然,仅有少数股权,我们将无权去指导甚至影响SAFECO公司的决策。但我们为何要那样做呢?过去的记录显示,他们的管理工作比我们自己还要好。虽然闲坐一旁看别人表现,难免有些无趣且会让自己默默无闻,但我们认为这是当你面对一个优秀管理团队时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因为很清楚,就算有人获得了类似SAFECO这种公司的控制权,最好的策略还是坐在一旁,让现有管理层独立地去工作。(1978年信)

费区-海默(Fechheimer)正是我们想要购买的公司类型。它有出色的经营历史,经理人德才兼备且热爱所从事的工作,Heldman及其家族也愿意继续持有少部分的公司股权。所以我们很快地就决定以4,62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公司84%的股权(我们对公司的整体估值为5,500万美元)。

这次收购与我们当初买下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的情况很类似:公司的大股东有资金上的需求、原有的家族成员愿意持有公司少部分的股权并继续负责打理公司的经营、家族的后代在经营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并有望接班公司的管理、公司的所有者不仅希望购并方无论价格如何都不会把公司再次卖掉,而且也希望公司今后的经营状态能像过去一样不受任何的干扰。这两家公司是我门想要投资的类型,而我们也是它们最好的归宿。(1986年信)

说来你们可能都不会相信,无论是查理还是我本人都从未去过费区-海默位于辛辛那提(Cincinnati)的公司总部(顺带一提的是,我们的这种行为模式是双向的:为我们打理喜诗糖果长达15年之久的Chuck也从未来过奥马哈伯克希尔的公司总部)。如果我们的成功是基于需要不断地到旗下企业进行调查,我们现在早就面临一大堆问题了。(1986年信)

有这些优秀的经理人负责公司的经营,查理.芒格和我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做的。事实上,平心而论,如果我们管的太多,反而会把事情搞砸。在伯克希尔,我们没有公司会议,没有年度预算,也没有对过往年度的绩效考评(当然,这不妨碍我们的一些经理人认为在他们所管辖的事业中,绩效考评是一个必要的管理内容)。总之,我们不需要去告知Blumkin家族如何去售卖家具,也不需要去指导Heldman家族如何去经营服装事业。(1987年信)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提供一个高水准的音乐厅,让这些商界的天才艺术家们愿意来这里进行表演。(1991年信)

——以上摘自 “音乐厅”一节(有删减)

过了年不久,伯克希尔买进了大约300万股大都会/ABC股票,每股价格为172.5美元。我追踪该公司的管理已有多年,我认为他们的管理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是最优秀的。Tom Murphy 和 Dan Burke不但是最优秀的管理者,也是那种你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的人。能与他们一起合作实在是我的荣幸,合作过程也相当的愉快。如果各位认识他们,相信一定也会有这种感觉。

为了展现我们的信心,我们与大都会管理层签订了一项特别协议:在特定的期间内,我们的投票权将交由公司CEO Tom Murphy(或是其继任者Dan Burke)管理。这项特别提案是由查理和我主动提出,而不是Tom Murphy本人主动有这样的要求。协议中我们还提出了一些限制我们以各种方式卖出股票的条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我们的股份不会出售给未经现有管理层同意并有望成为公司大股东的人。十几年以前,我们与吉列以及华盛顿邮报也签订过类似的协议。(1985年信)

(背景资料)
到1973年晚春时节,巴菲特所持有的《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已经超过了5%。因此,他给格雷厄姆写了一封信。她总是害怕失去公司……。这封信这样开头:“这一购买活动对我来说代表着极大的责任和义务——坦诚地表达了我们的极大热爱,不仅仅是对《华盛顿邮报》公司,更是对您这位董事长。这里特别向您书面保证,我承认《华盛顿邮报》是由格雷厄姆控制并管理的,而这对我来说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午饭后,巴菲特同格雷厄姆谈了大概一个小时,然后他再次向她做出书面保证。我说:“凯瑟琳,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控制权对你太重要了……在今天下午交易之前,我们(不妨)书面确定一些事情:如果没有你的同意,我不会再多买进一股。”我知道这是唯一可以使她安心的办法。当天下午,巴菲特用10,627,605美元购买了该公司12%的股份,同时和格雷厄姆签署了一份协议,保证没有经过她的同意不再购买《华盛顿邮报》的股票。(《滚雪球》)

由于巨额股票交易通常会以溢价方式进行,有些人由此会觉得主动提出这样的限制可能会损害伯克希尔股东的权益。不过我们的看法正好相反,作为公司的所有者,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反而会让企业的长期经济前景变得更加确定。在这一限制下,已经与我们结盟的优秀经理人将会更加专注地为公司服务,进而为公司股东创造出最大化的价值。很显然,这样做比让公司经理人整天因为公司不停地更换老板而分心要好得多(当然,有些经理人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公司或股东利益之上,我们在投资时会尽量避开这一类型的经营者)。(1985年信)

(背景资料)
“巴菲特管理他的CEO们和管理股票买卖如出一辙。他仔细挑选他的CEO并且从不因为自己是老板而让他们做这做那。他忠于他的CEO们,CEO们也以忠诚作为回报。在能够留住CEO这点上,其它的财富500强公司的老总们没有人能和巴菲特相比。”

“我还发现,巴菲特作为一个经理人同作为一个投资人一样优秀。伯克希尔购买的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公司。如果巴菲特对公司的CEO不信任的话,他就不会购买这个公司。他通过正确的投资实现正确的管理。巴菲特是以一个投资人闻名于世的,而实际上他作为管理者同样具有天份。”

“大部分CEO们都能自主地分配资金并拓展他们自己的业务,这种独特的管理结构已经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和管理上的成功,而且已被证明是巴菲特的最精妙的文化性和结构性战略。同时,这也是CEO们很少流失的根本所在。另外,尽管不是全部,多数伯克希尔的基础公司有着稳定和不断增长的雇员队伍。除了早期的纺织企业和现今受到来自海外激烈竞争的制鞋企业外,这些公司几乎没有过大幅度裁员的痛苦经历。”(《巴菲特的管理奥秘》

——以上摘自“特别协议”一节(有删减)

最后想说的是,如果那谁遇到了谁,不知情况会怎样发展……

精彩讨论

同小土2016-06-27 12:01

任总的格局和三观甩姓唐的多少条街?

杨泩2016-06-27 14:04

他们的权力边界在于经营企业,而不是管理我的钱包。

全部讨论

2017-05-05 17:20

关于控制权

2016-10-26 19:24

国内编译巴菲特致股东信,我之前买过两种:一本是陈鑫翻译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虽然硬着头皮读过一些章节,但翻译太烂,怎么都无法继续看下去;一本是江南翻译的《沃伦
巴菲特管理日志》,该书翻译了巴菲特致股东信365个片段,翻译还可以,从中可以一窥巴菲特投资思想精髓,但不足之处在于有些零散。

任先生的书我期待好久了,现在终于上市了,立马在京东下了订单买回拜读(《奥马哈之雾》也是我研究价值投资的案头书)。

PS:任先生在投资领域为人低调谦逊、对投资的研究极有深度。如果是段永平、方三文写序或推荐,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但是没想到在书的封底推荐人中居然有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狂妄浅薄之人,真真有损本书的形象。
#穿过迷雾#

2016-06-30 22:14

借问,《巴菲特的管理奥秘》这本书是哪个出版社出的?百科里看封面应该是本老书,可是没有任何出版信息。

2016-06-27 20:40

2016-06-27 15:35

可遇不可求

2016-06-27 15:23

热闹

2016-06-27 14:44

我们小公司的各股东都知道,大家有意见争议时,要不影响公司业务运作为前提。
我看宝能一开始就是华润的打手,华润是仔卖爷田不心疼!

宝能敲门时,事实上影响到了正常经营,华润作为第一大股东做了什么实质性的事?
王石辛苦的找到深圳地铁,艰难谈妥条件,华润居然投否决票。理由说王石你可以用现金买啊,真可笑!
宝能除了买股票,这2天倒做了件实质性提案:管理层全罢了。损失是否旁门左道可补回来啊!

2016-06-27 14:18

2016-06-27 14:12

如果这些管理层站出来说一句巴菲特没有资格当他们的股东,你猜会怎么样?当然了,事实是全世界的公司都巴不得巴菲特来当股东,所以我们只是假设一下。

2016-06-27 14:11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