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甄别普利制药、贵州百灵式暴雷?

发布于: 雪球转发:24回复:152喜欢:321

如何防止$普利制药(SZ300630)$$贵州百灵(SZ002424)$ 式的暴雷?

其实在暴雷之前,迹象已经挺明显的,高额的固定资产新建就不说了,一个指标就足以断定:应收账款周转率(即年度营业收入/应收账款)。

1、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普遍情况

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一般在4倍以上,也就是说,季度初发货、确认收入,季度末应该收回账款。不同企业、产品稍有区别,但基本上算是行业规律。

当然这里只有一个例外,就是疫苗。各地疾控中心的回款速度比较慢,智飞生物等应收账款周转率只有2倍多应收账款,沃森生物只有1倍多,相当于半年、甚至快1年疾控中心才回款,企业需要垫付较大量的资金(所以有时觉得疫苗也未必是好的赛道,研发周期长不说了,还需巨额垫资,整的跟供应链金融似的)。但好在疾控中心信誉还是有一定保证。

2、造假企业的方法

造假企业通常的方法是:向下游发货开票,即确认了营业收入和利润。药品压在下游仓库,根本没有销售到终端。当然下游也不傻,企业通常和下游有着某种默契,企业压货给下游,下游不实际付款,哪天卖掉再说,相当于提前帮企业确认了收入、利润。

上一家因此被处罚的企业是:$广誉远(SH600771)$

可以看到,2015年之后,广誉远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降,从3.08下降至2020年的0.95。

对此,中国证监会山西监管局的认定是:2016 年至 2021 年年报“买断式销售”模式披露不真实,在子公司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山西广誉远 与部分下游商业公司存在“产品发生滞销及近效期,可无条件退货”约定的情况下,向部分下游商业公司实施压货,滥用“出库即确认收入”会计政策,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同时,对销售费用处理不正确,部分销售费用存在归属期间不准确或会计处理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情形。

3、普利药业、贵州百灵的应收账款周转率

先看普利制药的(如下图):2017年,普利制药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91;至2019年,普利制药的应收账款周转率4.55,还算正常。但2019年-2022年,一路下滑,2.87、1.99、1.72、1.95。

接着看贵州百灵的(如下图):2015年,贵州百灵应收账款4.3倍,随后下滑,2018年、2019年只有1.97倍、1.83倍。2023年2.46倍,也是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贵州百灵有一定商业,可能是远低于4的一个原因,但即便是商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也不至于这么低。

4、两票制的影响

上面的情况,大部分投资者可能知道。下面讲点很多人不知道的。

两票制实施之后,制药企业造假的空间一下变大了。 稍微动点手脚,很容易操控利润。

(1)两票制之前:

企业一盒药成本价6元,出厂价8块钱,终端销售价价20块钱。其中差价12元是各方面的推广费用(医院、代理商、医生、医药代表等费用,以及增值税)。

这时企业药品是以8元卖给代理商的,开给代理商的发票也是8元。记账方式为:卖一盒药,记实现销售收入8元,应收账款8元,销售费用6元,利润2元。

代理商再不断分销转手,可能中间出现七票、八票。

(2)两票制之后:

2017年,国家正式实行了两票制。药厂开票给流通商(国药等),流通商开票给医院。这里面流通商开票只加了运费,因此药厂开给流通商的票,和终端价值是基本一致的。

制药企业原本成本6元、卖8元/盒的药物,两票制之后,要直接开出接近20元的发票。但同时,药厂自己去负责12块钱的推广费用。(如果没有推广费用,很快药品就卖不出去了,除非国家集采)。

这时医药企业的记账变成了:卖一盒药,实现销售收入20元,应收账款20元,销售成本6元,利润14元(从2元变成14元,增长了6倍)。随后在销售兑现、收到资金后,通过各种形式计12元费用。(当然这里面有人会问:医药企业是否在实现20元销售收入、应收账款20元、销售成本6元时,主营中计算了12元推广成本呢(把利润校正调回2元)。这个情况是这样的,因为你的推广费用一定是收到回款才支付的,不可能卖药钱还没收回来、先垫费用进去,所以确实有些比较规范企业会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一笔负债来对冲。但作假企业肯定不会。)

所以,从两票制之后,医药企业利用应收账款做假,变得非常容易。应收账款稍微动点手脚,就可以制造出高额的利润来。高应收账款、意味着高利润,而应收账款所应支付的推广费用一直得不到消化。这也就是证监局调查广誉远时提到的:“对销售费用处理不正确,部分销售费用存在归属期间不准确或会计处理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情形。”

———————————————————————————————————————

说完了,望各位球友们擦亮双眼,远离作假公司。

精彩讨论

howmissyou05-01 20:14

你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
比如我生产了一批成本1亿的药品,正常销售过程是:我卖2亿(先不考虑增值税、所得税了)、3个月后收到2亿回款,支付8000万的推广费,自己留2000万利润。
现在我找个代理商说,你把这2亿货拿走,我也不收你钱,你慢慢卖,3年后保质期到了,你还没卖完,剩多少退给我。代理商说行。
代理商拿走货的第二天,我就可以在账面上这样计:销售收入2亿,应收货款2亿,成本1亿,税前利润1亿。
等于税前利润直接从2000万变1亿了。这还没有虚增利润啊……

howmissyou05-01 18:04

白酒和这些造假医药完全不一样。造假医药是销售出去、没拿到钱、而且相当长时间拿不到钱、却计入了业绩。
白酒是压货不假,但白酒压货时、要求下游直接付款了(白酒股应收账款都很低)。白酒企业在销售时,收到了真金白银。是真实的。只不过有时压货太多,下游很难承受,牺牲未来的利益和品牌价值。

思维缓慢的彭彭05-01 17:45

还有某一些白酒公司,营收利润看起来真,但都有抽屉协议。

我要稳稳的盈利05-02 06:19

西药说不准,贵州百灵这种,大概率能抄底,说不定ST后就是历史大底

可靠的财富气旋05-01 20:23

上海张一分这个货一直在帮普利洗地,或许就是普利的人。或者是别有用心

全部讨论

05-10 19:50

好文章,收藏了

我昨天买进去了啊

安徽普利近几年刚建的投入巨大

05-02 10:22

有个疑问请教:按文中所述,两票制后药厂开票金额大幅上升,因此体现在营收中也应该如此,不知是否有这种情况?

买啥A股,美国辉瑞不香吗

三脚猫的文章,还好意思显摆。康美明细的造假,怎么还能活。同理,百灵只要贵州政府想保,也没什么不可能。试问,上市药企哪家没有的问题。都是KPi惹的祸

楼主分析有道理,但是百灵公告里继续续聘事务所同一家,如果真是造假,天健所可以不接,上市公司自己ST后还正常上市,交易所也容忍,是否说明并不是造假,而是把业绩做低呢

为他连续5-6年的高ROE考虑过买入 后来也是觉得应收太高模式不好 利润全在应收和库存里而放弃了 没想到避开一个雷

05-02 19:48

华海药业有雷啊$华海药业(SH600521)$

05-02 01:39

扯淡,科伦药业之前的财务报表也不好看,普利这种真的很难鉴别,如果是造假,确实就很可恶了